在第四十二回中,刘姥姥收获满满辞别贾府、惜春受命绘制大观园、宝钗和黛玉姊妹温情互动。做为重要的过渡章回,曹师顺利完成了全书前半部分各种线索和事件的小结。从第四十三回“闲取乐偶攒金祝寿不了情暂撮土为香”开始,八十回《红楼梦》故事进入了后半场。
这一回中,曹师围绕凤姐过生日、宝玉祭奠金钏儿设计了六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攒金祝寿提议”,归入贾府气运线。
所为攒金,就是凑份子,因此,这个场景现代一点的说法,就是“凤姐生日宴众筹提议”。
开篇先写王夫人。因为得知贾母不过是偶感风寒,不是什么大病,请大夫看了看,吃了两剂药也就好了,自己便放了心。这一日正把凤姐喊过来,“吩咐他预备给贾政带去的东西”。贾政同志自八月份外放学监,到现在已是深秋,的确该准备一些入冬的衣物和各类用品送过去了。曹师以这件不大不小的正事儿为引,将王夫人和凤姐凑到一起,合情合理。
两人“正商议着”,只见贾母打发人来请。事件由此展开,进入正题。这种情节设计上的巧合,是剧情需要,不必过分苛责。
“王夫人便忙引着凤姐儿过来”。王夫人进屋就问:“这会子又大安些?”,一句问候与开篇内容前后呼应,确保王夫人这位关键人物的行为,前后一致。
贾母道:“今日可大好了,方才你送来的鹌鹑崽子汤,我尝了一尝,到有味儿,又吃了两块肉,心里狠受用。”贾母显然心情不错,对送来的“汤”很满意,也间接佐证老太太身体状态好转,已经有了食欲。
王夫人笑道:“这是凤丫头孝敬老太太的,算他的孝心虔,不枉了老太太素日疼她。”这样安排,有两个目的:一是表现王夫人送出顺手人情,毕竟凤姐就在旁边,是谁的功劳就是谁的功劳;二来方便将话题自然引到凤姐身上。
贾母果然点头笑道:“难为他想着,若是还有生的,再炸上两个,咸浸浸的,吃粥到有味儿。那汤虽好,就只不对稀饭。”这个细节,还是要突出贾府生活精致,以及贾母口味讲究。
“凤姐听了,连忙答应,命人往厨房传话。”至此,见面问候寒暄的小插曲安排停当,大家聊天热身完毕,开始聊正事。
贾母于是笑着向王夫人说明请她来的意图:“不为别的,初二日是凤丫头的生日,上两年我原就想着给他做生日,偏到跟前就有大事混过。今年人又齐全,料着又没事,咱们大家好生乐一日。”前几日,贾母刚刚组织大家给史湘云“还席”,没几天的功夫,就又要给凤姐办生日宴。贾母行事全凭个人好恶,显然从小家境优渥,从来不需要算计柴米油盐。正是老太太这种大手大脚的做派,令荣国府捉襟见肘、入不敷出的窘迫财政雪上加霜。
然而,这毕竟是老太太的建议,王夫人必须得同意。因此笑道:“我也这么想着呢。既是老太太高兴,何不就商议定了。”儿媳妇难做,掌管一家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内宅女主人更难做。
贾母于是说出了自己想要推陈出新,有一个“又不生分,又可取笑”的新法子。王夫人必须继续逢迎:“老太太怎么想着好,就怎么样行。”贾母就笑道:“我想着咱们也学那小家子,大家凑分资,多少尽着这钱去办,你道好顽不好顽?”贾母兴致很高,一眼而知。
王夫人也笑道:“这个狠好,但不知怎么凑法。”贾母听了,“益发高兴起来”,忙命人去请薛姨妈、邢夫人等。又命人去请“姑娘们等并宝玉”,“那府里珍儿媳妇等有头有脸的管家媳妇儿也都叫了来。”众人见贾母十分高兴,便也都高兴起来,“忙忙的各自分头去请的请,传的传”,“没顿饭时的工夫,老的少的,上的下的,乌压压挤了一屋子。”这一屋子人,就是老太太影响力的见证。
这一段文字,曹师在时空关系方面,省略了绝大多数中间过程,直接进入群像细节描写。“只薛姨妈和贾母对坐,邢夫人、王夫人只坐在房门前两张椅子上,宝钗姊妹等五六个人坐在炕上,宝玉坐在贾母怀前,地下满满的站了一地。”照例尊卑有序,先落座主要人物。宝玉同学坐在贾母怀前,是必须突出的点。
贾母命人给赖大母亲等几个年龄比较大、又有体面的嬷嬷们准备了小杌子。因为按照贾府风俗,“年高服侍过父母的家人,比年轻的主子还有体面。”于是尤氏、凤姐等只管地下站着。“赖大母亲等三四个老嬷嬷告了罪”,都坐在小杌子上了。次要人物也已全部坐定。至此,募捐预备会议准备就绪,第四十三回的第一个场景到此结束。
这个场景曹师写得很简短,文字虽然只有寥寥几个字,但群像描写主次分明,错落有致,为后文做好了铺垫。整个场景虽然结构平稳,但时间流速并不均衡。为确保行文流畅和文字节奏的总体平衡,曹师牺牲了时间节奏的前后一致性。唯有如此,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乌压压”一大帮人员的召集。这种时间变奏技巧,在《红》书中多次出现,需要认真揣摩。
最近的章回中,曹师为贾母安排的”戏份“很多,究其原因,应该主要出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此前写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有老相伴,老太太是绝对主角;二是接下来要重点写凤姐的大戏,凤姐又整日在老太太跟前,因此,老太太即便要减戏,也只能按部就班,避免突兀。曹师根据故事推进,逐渐调整主要人物戏码的过程,值得重点关注,并进一步思考这种调整背后隐藏的模式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