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大山里的天气依然变幻莫测。白天还是骄阳似火,上半夜同样月朗星稀,然而下半夜却突然乌云密布,继而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把劳累一天的人们从梦中惊醒。
对于川北山区的农民来说,庄稼耕种顾然相当困难,但晾晒粮食同样十分艰辛。因为向阳的平坦空地相对极少,每家每户的院坝大多只二三十平方米。以秋收为例,按照人均2000斤计算,要彻底晾干这些稻谷,每个批次至少得晒五六天时间。一旦天气不佳,往往需要更长时间。
在农业集体大生产的时候,砖房子村在马路地和弯弯田地势相对平坦的地方,专门修建了一处“公棚”。顾名思义,就是集体独立修建的公共院落,主要用于集体管理粮食。具有晾晒、储存的功能,以及集中分发材草和粮食的公共场所。
公棚的建筑浓缩了川北民居的全部特色。具有现代园林的建筑式样,高低错落,迂回曲折。青瓦、粉墙、坡屋顶、穿梁斗拱。
这些建筑材料往往就地取材。地基选用坚硬的岩石,每块长约1米,厚度40公分,石匠用铁锤和錾子等工具,一锤一錾地开凿,留下均匀的线条,而且双侧表面光滑。石条与石条之间的拼接相当紧密,甚至连一枚硬币都无法塞进去。墙体选择红色粘土作为主料,夯土的时候中间夹杂许多敲破的竹块作为墙筋。用石灰、河沙、水泥等调制混合物,涂抹在干燥的墙面,既防止虫鼠入侵,又防止潮湿空气损坏粮食。
榫卯结构的梁和柱子,根本不需一颗铁钉。木料笔直端正,全部用刨子刨光,光洁如洗。木板如船甲板拼接,不漏尘埃。看似随意的布局,省去繁琐的雕琢与装饰工艺,讲究视觉明快、清新自然和朴素淡雅的整体风貌,每一个细节都充分体现了人文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与周围环境体貌恰巧形成鲜明对比,给人视觉上以审美的享受。
房屋右边是一株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老榕树,层叠弯曲、错落错落,自然延展、起伏变幻。院内石阶高低有致,青石板路面整齐划一。低矮的房檐与四周的围墙毗邻而居,相对封闭的空间有效保护了历史的传承,也抵挡了外面现代文明的喧嚣入侵。
最令人畅快的是,外面宽敞的空地被开辟出约1000平方米的晒坝。上面平整地铺满了石板,便于粮食的晾晒、翻动和清扫。当然,每当春秋丰收季节,自然成了孩子们玩耍的乐园。
那天晚上,阵阵惊雷早已把山村里的老老少少从梦中惊醒。在父母猛烈的敲门声中,百林翻身起床,赶紧把自家院坝堆放的即将晒干的那堆稻谷用撮箕和尼龙口袋转运到堂屋和阶沿,避免被雨水淋湿。对这一小部份粮食倒还可以及时转运处理,然而还有大部份稻谷仍堆在公棚的晒坝。
父亲百强急忙找来家里仅仅有两个马灯,母亲则慌乱地到处找剩余的空口袋。米睿被四周嘈杂的呼喊声吵醒。不知外面发生什么紧急事情,她推开房门探出头问:“百林,什么情况,大半夜的怎么这么多人吵吵闹闹的呀?”
“没事,你睡吧。快下大雨了,我们得去公棚那儿抢粮食,不然淋了雨就要发潮发霉。没时间照顾你,你自己好好睡觉哈。”还没说完,百林便飞步冲出房间。
“喂,等等,我也去……”,尽管米睿大声喊叫,但百林早已跑出很远。
百林家距离公棚仅有八九百米,过四五块田坎就到了。此时,米睿早已睡意全无,她也索性跟着周围打着灯笼火把的人群奔向公棚晒坝。
那场景真是蔚为壮观――
全村各个院落的人们从四面八方冲向公棚,手中的火把一个接一个,随着山路迂回婉转,宛如元宵节闹花灯时那一条条游动的火龙,人们之间相互的呼喊与应答声震耳欲聋,响彻整个山间,似乎要与阵阵惊雷比试高低。
米睿从未见过如此壮观的景象,她被眼前的感人场面所震撼。无论大大小小、老老少少,无论是自家的还是别人的粮食,只要有空隙,立即帮忙装包、转运。收完这家,立即转身又帮另外一家。光线相当阴暗,有时铁撬的木柄不小心碰到别人头或者身体其它部位,但绝对不会埋怨对方,更不会因此大吵大闹。揉揉痛处又继续投入抢收。一些老人没有力气抬东西,便高高举起手中的灯笼给大家照路,即便平常行动不太利索,而此时也一路小跑跟随,即便累得气喘吁吁,也毫无怨言。
这种互帮互助,不分你我,毫无私心杂念的纯朴民风,像极了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的生活场景。从这里人们的生活细节,米睿似乎找到了百林身上诸多优点的根源。
尽管全村出动、全力抢收,然而倾盆的暴雨还是提前到来,大量没来得及收捡的粮食还是被雨水淋湿。
约二十分钟后,当人们在雨中抢完最后一袋粮食的时候,大家纷纷拥挤在公棚房屋的阶沿上。
“哎,这雨怎么来得那么快啊?”大伯高林升叹气道。
“1点左右我还起床看了天气,也不像要下雨的样子啊!”张义举叔叔也随声附和。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谁管得了呢?”高从明哥冷不丁说了一句无关紧要的话,但随即遭到众人的口诛笔伐。
“说得轻巧,你家里的谷子又没淋到雨。”俊哥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人。
“老大呀,你莫幸灾乐祸,你家里还有五六亩田没收。到时候大家都不来帮忙,我看你啷个收拾。”田大军也不给他面子。
“哦--哦--,就是,到时候都不去,我看他有日天的本事……”周围的群众一起起哄。
“千万别这样,我冤枉啊!你们说,天老爷要下雨,哪个又能够管得了啊,大伙评评理。”高从明急得面红耳赤的。
“哎,说得也是,天老爷的事情,哪管得了啊。关键是这么多的谷子淋了雨,如果明天还不天晴,那就麻烦了哦。”高林升转换话题。
“那怎么办啊,哪个有什么好办法没有啊?”玉兰姐也是愁眉苦脸的样子。
“哎--”,在一连串的叹息声中,根本没有人能够给出有效答案……
时间尚早,百林带着米睿跑回家里,便各自回到房间继续睡觉。
第二天8点左右,百林和米睿分别被田芬芳叫醒起床吃早饭。本以为是晴朗天气,然而米睿推开房门一看,天空仍然飘洒着蒙蒙细雨。百强坐在阶沿的板凳上抽着闷烟,田芬芳脸上也没有往日开心的笑容。
“怎么啦,出什么事啦?”米睿悄悄问百林。
“哎,昨天晚上谷子淋湿了,今天还在继续下雨,能不急吗?”百林本以为这样解释能够十分清楚,然而对于从小未在农村长大的米睿来说还是难以理解。
“下雨与这个有关吗?”米睿还是凑近百林耳边问个明白。
“你真是笨得可以,你想啊,谷子没晒干,又没有宽敞的地方放,只好堆在一起。堆在一起的结果就是稻谷温度升高,接着发芽,有的甚至发霉。很多家庭就是靠这些东西卖钱的,明白了吗,笨蛋!”百林嘲笑米睿的无知。
“早点这样解释,我不就明白了吗,按照这个逻辑,咱俩也算是半斤对八两,哼--”米睿强词夺理地辩解,甚至露出胜利的微笑。
看着俩个孩子拌嘴争吵,田芬芳心里略微有一些安慰。
“如果,我是说如果哈,如果真是这些谷子发了芽,怎么办呢,我估计不会是一家两家,而是这里的普遍现象”,沉默了一会儿,米睿忧虑地问道。
“如果发了芽的话肯定是卖不出去,因为别人根本没法买回去吃啊。”
“那怎么办呢?”
“除非,除非--”
“除非什么呀,赶紧的,说话怎么这么啰嗦!”米睿很是不满意,因为她听出百林的弦外之音,似乎还有办法解决,只是有一定难度。
“除非哪个大型酒厂收购,但一般的酒厂也没办法消化这么多的湿谷子啊。”百林显然没抱任何希望和幻想。
“这个酒厂还能用吗?”
“我也不敢肯定,但是你想啊,酿酒其实就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含一定浓度酒精饮料的过程。现在虽然我们周围各个酒厂都习惯用高粱啊、小麦啊等原料酿酒。但是道理是一样的,理论上稻谷也同样能够作为原料进行酿酒。”
“哦,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就是说如果这些谷子即使刚刚要发芽之前,只要没有霉变,及时运到酒厂还是有一定用途的,对吗?”
“看来你不算太笨,还可救药。”百林指着米睿的脑袋嘲笑着。
“去--去--”,听了百林的猜想,米睿若有所思。
“喂--喂--,想什么呢,我只是猜想而已,能不能行,我也不知道啊。”百林见米睿一副正经模样,也不知道她此刻心里在想什么。
“你别说,也许还真是一条解决的好办法。”思考了一会儿,米睿仰头望着百林,脸上浮现出诡异的表情。
“你有什么办法啦,快说说看。”
“你猜我舅舅是干吗的?”
“他又不是我舅舅,我哪儿知道啊。”
“还说自己聪明,某些人看来比我还笨。”米睿有些得意忘形。
“咦--他不会是……”,百林脑爪子转得快。
“嘘—不准说,我先问问再说。”米睿赶紧制止。
听着俩个孩子你一言我一语的谈话,百强和田芬芳心中似乎不约而同产生一线希望。
吃过早饭后,天空依然淅淅沥沥下着小雨。不用猜,乡村的道路肯定泥泞。尽管田芬芳客气地挽留,但米睿借口回家看望爷爷奶奶却执意要走。
担心路滑,一个人行走不安全,父母叫百林专门送米睿回茶店垭老家。
茶店垭作为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附近的人们在此经营一家商店,尽管很小型,但是率先安装了一部程控电话。对于九十年代初的农村来说,电话还是相当稀少的。米睿在此专门给远在县城的舅舅打了电话,并把这儿的情况详细介绍给他。
“小睿呀,你怎么关心起农村的事情了啊?”舅舅有些不解。
“先别问这个,就说能不能帮这个忙吧!”在舅舅面前,米睿从小就像个公主一样发号施令。
“帮还是可以帮的,但你和他是什么关系呢?”
“这个就不用问了吧,反正能在就能一下嘛,舅舅。”米睿在电话里语气变得有些撒娇。
“你不说清楚,这个忙我还真没法帮。你想啊,好多家庭都是这样啊,我也没办法全部解决,你说是不是啊……”
“行—行--,真啰嗦,就是你将来的外侄女婿,你说帮不帮吧。”为了求舅舅帮忙,米睿也顾不那么多。
“你个死丫头,敢骗你舅舅,我告你爸妈去。”
“这个我还真不怕你告他们,因为他们早就认识了,而且还在我们家里见过面的,哈哈……”。
“你怎么这样乱说……”百林在一边着急地提醒米睿。
“你也别乱说话!”米睿手里拿着电话,低声说道,并朝百林吐了一下舌头,皱了皱眉头,扮了个鬼脸。
“那--那--就这么说定了哈,谢谢舅舅,不许反悔,不许反悔,不许反悔,重要的事情说了三遍,拜拜。”听到舅舅答应自己的请求,米睿还没等他说完,担心舅舅拒绝反悔,立即挂上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