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218700000006

第6章 龟迹能卜空有谜

有还是没有

《宗镜录》第四十四卷,从这里开始,正式讲到生灭与不生灭的道理。生灭,一切法有生有死、有断有常,是跳动性、间隔性的。不生不灭,是讲宇宙万有形而上的本体,是永恒的,然而它不同于普通物质,不能以物质的概念来认识它,也不是我们平常意识的心。

这个道理在理解上并不困难,但要实证却太难、太不容易。因为一提到不生不灭、永恒存在,人的下意识观念就会想像有一个物体摆在那里不动。好比我们看一座大山,几百年、几千年看都是那一座山,又好比一块石头,好像永远没有变动过。事实上,一座山也好、一块石头也好,随时都在变化中,山不断有尘土加上而变大,或其他原因而变小。人的寿命跟不上它,当我们再转几个身,几千年后再回来看这座山,恐怕早已认不出来了!如果把形而上的本体当成有一个物体摆在那里不动,这在佛学上犯了观念上的错误,即所谓“常见”。常见认为永远存在,像许多宗教讲宇宙万有的主宰,永远都是主宰、永远存在。有些宗教说人死了是休息,等到世界末日来临,人要复活接受主宰最后的审判,这种认为生命永远存在的看法就是“常见”。

另一不属宗教的观念是科学上唯物哲学的论调,即佛学所谓的“断见”,这类论点认为人死了就没有了,一切事情过去就是过去,昨天一件事过了就没有了;今天同样的事,不是昨天那件事,是两回事;明天的更不是今天的。“断见”认为没有一个永恒存在的东西,所谓“见”就是观念,一般讲到生灭的观念,研究佛学也好、哲学也好,或者讲普通做人的观念,我们自己反省,不断在断见或常见中争执,把思想搅乱了!

前两次上课,提到《宗镜录》引用《楞严经》有关佛与阿难“七处征心”“八还辨见”的论辩。他们拿眼睛做比方,开眼见明,闭眼见暗,能见明见暗的并没有跟着明暗而变化,说明了能见之性真如不变,变化、生灭的只是现象;能使你生灭的那个并没有生灭。然而我们可以提出一问题:这属于现有生命活着时候的情形,假定我们这个现有生命死了,眼睛也坏了,这个时候它这个见性怎么样永恒存在?理论上有,事实上求证非常困难。我们上次讨论到此,现在还在这个范围,永明寿禅师继续引用解释:

什么是色

如《大智度论》云:“当知色生时,但是空生;色灭时,但是空灭。”

永明寿禅师著作《宗镜录》为了说明八还辨见,能见与所见、生灭与不生灭的功能,他强调一个不生灭性,因此引用比佛晚七百年的龙树菩萨所著的《大智度论》。佛所说的记载谓之经;后世诸大菩萨的说法与文字记录谓之论。《大智度论》属于大般若宗,即所谓性宗,是有名的一部大论,大家念《心经》或《金刚经》,甚至于谈明心见性的理论,非读这本经典不可。我们先解释其原文:

“当知”,我们应当知道。“色”,一般的了解是颜色;除了佛法以外,世俗中各种乱七八糟的书籍,差不多都用色代表男色或女色,指男人或女人的漂亮,这个说法太笼统狭隘。佛法所说的色有四个重点:显色、形色、有表色、无表色。显色指颜色,红黄蓝白黑。形色:长短、方圆、大小。有表色:指事物的伸屈、旋转等现象。无表色:没有办法表达,譬如物理学所说的电子、原子分析到最后,它真有物质可以拿到吗?没有,但是它有这个作用,科学上叫功能,它接近于抽象,没有形态的,甚至我们的思想观念,也有这么一个作用,这都属于无表色,没有办法用一个实际的东西表示出来。红黄蓝白黑、长短、方圆可以表示出来,无表色则没有办法表示。学科学的知道,能量可以用数据、数理表达,实际上却很难说出一个具体的东西。

以上是简单的分析,归纳起来都谓之色;严格分析的话还有很多。以现代观念来说,色代表了物质的东西,很多物理学研究的物件都属于这个色。这个观念我们了解了,现在再把它简化,什么是色?就是有一个东西,不管是具体或抽象的东西,你不要再分析什么是东西,说东是东、西是西、南是南、北是北,那就糟了!

“空”难

《大智度论》告诉我们,当我们知道有一个东西产生,“但是空生”,只是空生。“但书”在古文有时当否定词,例如法律条文有“但书”规定。《大智度论》的“但是”并非“但书”之意。“当知色生时”,凡是有东西出现,那只是空的生;当知“色灭时”,凡是任何东西没了,那也只是空的灭。这里有个问题,稍后讨论。这里我们只是先了解文字。《大智度论》讲这四句话,以现代观念来说,当我们看一个东西“有”,是空的生出来;“没有”并不是真的没有,只是空的没有。这样解释不知了解了吗?似乎没有懂!

刚才说这里有个问题,一般看佛经,看到“当知色生时,但是空生;色灭时,但是空灭”。认为佛法讲一切是空的,空生空灭。在座有许多初学佛者,也有不少研究佛学多年者,我们反省,当看到佛经这类说法时,把这个“空”当成什么?我可以武断地说(也许并不武断),一般人下意识观念都把“空”当成没有,这是第一个错误观念。第二个错误,把“空”构成一个本体,有个空摆在那里。不管哪一种错误观念,把空当成没有,等于唯物论者的断见;下意识有个空的观念摆在那里,则落于常见。研究佛学或念佛经,尽管一天到晚空啊空地念,甚至民间流传的《济公传》,唱“天也空,地也空,生也空,死也空”,什么都空,一边念,一边讲对,很高兴!其实你根本不空,因为你很高兴,还是抓着一个东西。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了解,佛经翻成中国文字非常困难。古代翻译与现代不同,现代人学了八九年乃至十年的英文,以为自己懂了英文;或者外国人到中国学三五年中文,就认为自己懂了中文,其实不然。文字的了解同语言一样,很难!我们与最亲近的父母,彼此在言语沟通上都会产生误会,更何况不同文化又有文字语言的阻碍,想了解文字语言的本意太难了!因此,当初翻译佛经,非一人之力所为,而是集中数百人、数千人,讨论数月后才确定句子,可是还是出了毛病。出什么毛病?“当知色生时,但是空生”,对这个“空”字,我们看佛经就容易发生前述的两个问题。

现在提醒青年同学研究佛学的注意,《大智度论》这四句话是讲“色”与“空”的分析,换句话说,是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的问题。当我们看到一粒种子从土地冒芽生长,“但是空生”,这个空不是物理世界虚空的空。佛经上对“空”字运用大致有三种观念:有时指物理世界虚空的空;有时代表形而上,抽象的、绝对的空无;有时代表本体的无中生有,有了以后,回到无的境界本体的空。在某一种经典、某一词句上用法不同,理念理解就有不同。如果只以一个观念看佛经所有的空,同时理解成没有,那真变成闽南话“空空”了!

“破”的法门

费了半天功夫,使大家一步步了解《大智度论》这几句话。当我们知道物质世界的物质生起存在时,“但是空生”。譬如一粒种子,发芽、抽枝、开花、结果、果落,没有了吗?并非没有,因为种子还存在。“但是空灭”只是在虚空的境界中看到好像没有,这个后面则代表另一个生命的有。这就说明色相、一切境界的生灭变化,只是现象的变化。《大智度论》的高明在何处?它只告诉你,这一切的生灭都是空花,变化无常,它使我们了解这个,自己去体会求证到有一个不生不灭的实体存在,而不明讲在这空花以外,有一个不生不灭的实体存在。因为这种说法,容易使人在观念上,走入另一个狭谷,钻入牛角尖,认为有个东西,诱导有佛可成。

所以印度的因明(逻辑)除讲究能立外更重能破,各种认识上的盲点都要破除。后来禅宗的教育法也是这样,你问一个问题,认为这样,他说不是的;你认为那样,他又说不是的;都把你破得四面八方都不是,“是的”在哪里?“是的”你去找!告诉你一个“是的”又变成“不是的”。这是教育上最高明的逻辑方法。所以能破,自然能建立一个东西。人的知识、智慧,建立一个东西,马上被建立的东西黏住了。佛法基本上叫你不执着,因为人喜欢去抓一个东西,认为有佛可成,有道可修。“如果说这里面进去什么都没有,那我进去干什么?用不着!”人会犯这样错误的观念。因此佛的教育法就是能破了,你去求证,这个不生灭你去找。

执中成边

有一本书《中论》,也是龙树菩萨著的。又叫《中观论》,由佛法辩证空有的问题而提出“中”,因为空有相对,执空执有皆落于一边。可是,建立一个中,中也变成边了,大家又死死抓住一个中观。后世修行批评人家修的不对,问他修什么?他说修中观的,中观对了吗?有中就落边了!譬如一个东西有两边,两边都不对,那么中才对吗?有边与有中,又是相对。所以建立一个名相很难!

禅宗祖师有一句话:“一句合头语,千古系驴橛。”一个人如果说一句很对头的话,建立一个宗旨,完了!“千古系驴橛”,过去农业社会长途旅行,骑马或骑驴,途中休息,怕坐骑跑掉,就搭个石桩或木桩拴之,从此以后,凡是经过此处休息的人,也都来把畜类拴在桩子上。所以,建立一个东西后,大家的观念就向那里头抓。等于刚才讲佛法谈空,大家学佛打坐就拼命找空,这在理论上多冤枉!问他:“干什么打坐?”“想证空性。”“那你坐在这里干嘛?”“求空啊!”聪明人只好对他笑一笑!这不是背道而驰吗?空就是空,用那么大一个力量去找一个空,结果坐了半天都不空。中观的道理也是一样。

缘非缘 物非物

《中观论》偈云:“无物从缘起,无物从缘灭;起唯诸缘起,灭唯诸缘灭。”故知万法既不从缘生,亦不非缘生。

这些逻辑观念真要命!据我几十年经验,中国人的个性对这种用逻辑方法说明的论述,不大欢迎,因为太费脑筋。如唯识、法相不容易发达,而《金刚经》《阿弥陀经》因简单明了,很容易流传。

“无物从缘起,无物从缘灭”,佛经讲形而下世界万有的现象,皆是因缘和合而来。像我们聚在这里也是缘起,因为诸位都是缘,很多缘凑拢,我也凑这个缘上来吹牛。换句话说,你们想找一个人乱吹,像我这样肯吹的这个缘也很难啊!必须要有我这个缘,大家凑在一块来听,这都是缘起。一幢房子的建筑,钢筋、水泥、砂子、木料、木工,统统是缘起和合。佛法不承认有一个万物之主,世界上没有一个主宰,万物皆是因缘所生。但这个因缘怎么来?不是自然来。如果自然来的话,泥土里自然生出稻谷,谷子自然裂开跳进我们嘴巴,这是不可能的。必须把米磨去糠,合水、火,用电锅而煮成饭。所以,没有一个东西不是因缘生。

佛法讲一切都是因缘,但是到了《中论》,他叫我们进一步认识,不但没有主宰,不是自然来,连“缘生”这个道理也是方便说,没有一样东西真的从缘生。譬如十个指头是十个因,十指合并是一个形状;八指合并又是一个形状,这个形状是从因缘来,但是只要变动一个因缘,随时有的没有了,依因缘凑拢的东西,非散、非变去不可。故从生灭中,我们了解“无物从缘起”,没有什么东西真从缘起生出来。那么你说没有了吗?没有不是唯物论的没有,它又有因缘所生的假象。

“起唯诸缘起”,一切万有生起是靠因缘凑合而生。“灭唯诸缘灭”,一个物质构成后,也不大容易灭,要那些相关的缘散掉才灭,不是一下子就完了。茶杯因各种因缘物质而制成,摔破后完整的杯形虽没有,玻璃渣子还存在,从破玻璃渣磨成粉,变成空,还要经过许多阶段,等一切缘散尽了才灭掉,这个道理很清楚。

“故知万法既不从缘生,亦不非缘生”。有一年打七,提到《楞严经》“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既非因缘也非自然。有几位大居士,年龄老大、资历也久一点,所谓老大就是老化。当然,他们对我客气,当面不讲,背后说我讲错了,“本非因缘,非自然性”那是什么东西?人家问我,我也忙,懒得理,错了就错了,反正我一天到晚说错话,已经把它说错了嘛!没有关系,说错就好了嘛!后来这位认为有问题的同学紧跟着我屁股后面转,我说你怎么那么笨?自己不去找《楞严经》看看,又不是我讲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我说错了,佛也说错了?

谁知道佛有时讲因缘所生,为什么在这些经典上,又把因缘的理论推翻了?因为讲因缘所生,是指现象界而言,形而下万有的存在与生灭都是缘生缘灭。形而上的本体,不是因缘能生,也不是因缘能灭,所以叫“不生不灭”。所以说“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很自然的道理。可是这些老大,脑子一下子转不过来,这在教育上让人很痛苦。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我说人生有三苦,得天下笨才而教育之,一苦也。

龟迹能卜空有谜

万法既不从缘生,不是因缘能生万法,这句话已经令人摸不着头脑,跟着又说“亦不非缘生”。佛经的说法,能建能离,建立一个东西,马上就扫掉,所以禅宗有一个比方:“灵龟扫迹”。通灵的乌龟在地上爬,爬过的地方留下印子,乌龟尾巴立即把印子扫掉,使你找不到。等于高明的小偷戴上手套、穿上塑胶袜,偷完东西后,连手印都不留。

因缘不能生法,如果因缘能生法,生出后应该永远存在,但是生出后马上就不存在,所以说“既不从缘生”,说了“既不从缘生”,马上又说不对,“亦不非缘生”,也不能说不是缘生,也是缘生,即生即灭,即灭即生,这不知讲些什么,但其实已经把形而上的道理讲得很清楚了。

那么,永明寿禅师已经引用了两段经文,一段是《大智度论》,一段是《中观论》的偈,说明生灭与不生灭的理由,还没有说完。

又不空亦不生,空亦不生。

诸位做功夫,求证佛法的人更要注意了!永明寿禅师告诉我们“不空亦不生”,真正的形而上、至性的本体不是空。那么,不是空就是有吗?也不是有。“生而不生”,“空而不空”,“有而非有”。这有,不是世俗的有一个东西。一讲有,大家硬是要看到有一个什么;我说现在这里有一支笔,大家看到没有笔,可是在观念里有,但这个观念是空的。就像这个比方,本体不空也不生。虽然看它生出万有,但生而不生等于没有生。

第二句话更要注意!“空亦不生”,如果有一个空的存在,生出一个空来,那不对的。学佛修道的人,打坐修了半天,“唔!今天很有进步,坐到空了”。那应该说:“恭喜你,你像生小孩生出一个空了。”你看这不是犯了严重错误吗!既然空,怎么还有个境界?“空亦不生”,连空也没有,空也空。

同类推荐
  • 老子他说

    老子他说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关于《老子》的讲记。作者以深厚的文史功底,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对《老子》的内涵做了充分的阐解、辨正和引述。具有深入浅出,明白通畅的特点。书末附有历代《老子》研究书目。
  • 荀子的人定胜天

    荀子的人定胜天

    《荀子学院:荀子的人定胜天》主要以荀子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并在荀子对天人的思考范畴上,对做人、做事、处世、言谈、交际、识人、用人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又浅显易懂的探讨。希望在重读这些先哲智慧的同时,给我们的人生以新的启发荀子,名况,是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 东方人与西方人的50个思维差异

    东方人与西方人的50个思维差异

    本书引用了很多有说服力的故事,旨在通过一个轻松的视角来观察东方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思维差异。懂得了这种差异,再去审视西方的文化,看待自身的文化,是大有益处的。东方与西方观念的碰撞,将带动世界更合理地向前发展。早在1840年的那一声炮响,不仅使得中国人重新开眼看世界,还让那些曾经张狂的国人落下了“崇洋媚外”的病根。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有比较,就会有差异。我们不该妄自菲薄,毕竟,有些差异并不等于距离。
  • 自然辩证法新编

    自然辩证法新编

    本书在内容结构上,采取从观念、理论、方法到实践的逻辑,分为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方法、技术创新方法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6个层面。在具体写法上又将知识分层结构原理和方法贯彻始终,不仅使读者能够理解理论本身,还能够知晓理论形成的条件和根据,以及如何应用具体原理分析和认识科学、技术、经济及社会现实问题。另外,注重案例分析和关系分析也是本书的特点。关系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案例分析更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方法。
  •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帕斯卡的哲思语录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帕斯卡的哲思语录

    本书是法国著名哲学家帕斯卡的经典作品选编。全书由思考入题,讲述道德、信仰、思维等人生主题。解答了许多哲学回答不了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帕斯卡洞悉了宇宙的真相,窥见了人类的奥秘。在他看来,人就像芦苇一样脆弱,但因有思想而伟大。翻开本书,直抵人生的终极秘密。
热门推荐
  • 懒散药师

    懒散药师

    女主睡了男主,男主不知道女主,还不知道自己有了孩子,直到女主带着孩子找上了门
  • 大浪淘纱

    大浪淘纱

    一个平凡的家庭,一对平凡的姐弟,在有限的生命里,努力活出属于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 放开那姑凉

    放开那姑凉

    女主是个傻白甜,男主很贱,本文很甜,作者很萌。
  • 魔环II次元战争

    魔环II次元战争

    击败黑暗宿主后,奥斯克大陆出现了新的动荡。爱葛妮丝的失踪,次元裂隙的出现,一切都指向五百年的次元战争。四个平行世界之间的恩怨,家族的崛起与没落,被抹去的历史......在这一切的背后,幕后的指使人究竟是谁?这一切究竟是一场荒唐的游戏还是一个阴谋?文字保证,这本书的一些设定绝对独一无二。想看点不一样的,就来这儿吧!
  • 蜀山雷神

    蜀山雷神

    不一样的仙界,不一样的修炼方法,万年前由大神改革,从新制定了让人琢磨不透的世界,你想继续了解下去,不用多久,新的观念将在你们脑海中浮现。一个本是蜀山弟子,却不能用蜀山法术的人,为了让蜀山继续传承下去,由他来从新建立新的蜀山。
  • 妖猎天下之万妖朝宗(卷四)

    妖猎天下之万妖朝宗(卷四)

    妖星蔽日,红莲出世。魔胎种玉,万法臣服……一个人族小和尚孔雀,修真路途上的妖艳之旅,他一入乱世洪流,几经波折,一朝风云,金鳞化龙!大胆泼辣的银狐少女,温柔可人的鹤女阿颜,外冷内热的塞外胡女,性感忠贞的鲛女,神秘高贵的妖族祭师烟箩……
  • 独尊墨术

    独尊墨术

    盘古大陆,天外来人先是创造了妖兽一族,随后创造了人族。天外来人不仅有着先进的科技文明,还有着发达的练气文明。创造出两个种族后,天外来人便消失不见,只留下一座天空之城——玛雅。盘古大陆生存之争最终以人族胜利收场。随后兽族被封印,人族先贤创下百家。“天外来人,群魔现世,血流成河,窥探星宇。”这是阴阳子对两千年后的预言。两千年后,来自地球的卓凡穿越到了盘古大陆….卓凡究竟是不是天命之人?敬请众位看官细看。
  • 我有一座联盟商城

    我有一座联盟商城

    “哈撒给!”亚七刚接上亚索的大招,突然就穿越了,进入异世界就被一头兽人盯上,并被饲养。在被饲养之时开启了英雄联盟商城,世界也因此而变,还能杂糅英雄们的技能!小法的【能量爆裂】+妮蔻的【怒放】=群体斩杀?!盖伦的【致命打击】+亚索的【斩钢闪】=喊一嗓子就起飞?!扎克的【细胞分裂】+凤凰的【寒素涅槃】=一次四个蛋,想死死不了?!......
  • 没有回忆的城市

    没有回忆的城市

    总有一段回忆暖四季。白父亲失去工作让整个家庭如同遭到晴天霹雳,雨晗一家不得不搬离那每月需交昂贵房租的家,来到一个靠海的小城,在那里继续生活的雨晗遇到了给她带来温暖的一群伙伴与他们间发生了许多美好的故事,但有些回忆仍不断困扰折磨着她,并且一些意料之外的人的到来也给她原本平静的生活按上了暂停键……
  • 异世重生:极品女神医

    异世重生:极品女神医

    为回到前世报仇雪恨,她答应生死官穿越到异世去完成任务。奈何投身为不受宠的庶出五小姐,一边虐渣斗白莲花,一边撩美男俘获真心……本以为爱无能的她,却不知不觉芳心沦陷……当重生机会将至,她又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