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207300000004

第4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

社会生活对个人影响极大,个人却很难影响社会生活,即使有所影响,范围也很有限。可以说,社会规律是世界上唯一的绝对真理,适应社会是个人的唯一出路。动物为了适应环境,可以长出坚硬的角、锋利的爪子和牙齿等,可是人不行。人只有发展心灵,加强对社会的认知和思考能力,并付诸行动,才能消弭如影随形的不安全感。社会是我们压力的来源,也是我们生存的唯一环境,心灵的所有能力都是在适应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目标是行动的引导者

人类心灵最显而易见的倾向,就是所有的心理活动都指向一个目标。因此,心灵并不是一个静态的整体,而是各种运动着的力量的综合体,这个综合体是一系列原因的结果,并且为了完成一个单一的目标而运动着。这种目的论,这种朝向目标的奋斗,是内置于适应的概念之中的。我们只能想象一个有目标的精神生活,在这个目标下,存在于精神生活中的各种活动都被引导到了这个目标上。

人类的精神生活是由目标决定的。没有人能够思考、感觉、做梦,除非这些活动自始至终都被决定、推动、修改和管理,以实现一个目标。这是由于有机体必须调整自身以对环境作出反应。人类生活的身体和精神现象就是建立在上述基础之上的。我们无法设想心灵的进化,除非它始终有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本身是由生命的动力所决定的。我们可能认为目标本身是变化的,也可能认为它是静止的。

在此基础上,心灵的所有现象都可以看作是在为未来的某些情况做准备。在人类的心灵中,除了一种朝向目标的力量,几乎一无所有。而个体心理学则认为人类心灵的表现无一例外,都是指向一个目标的。

了解了个体的目标,也对这个世界有所了解之后,我们必须理解他的各种行为表现意味着什么,以及这些行为表现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他达成目标。尽管由于那个永恒的目标总是处在变化之中,心灵并不遵守自然法则,我们也必须知道这个人需要采取什么行动才能达到目标,就像我们知道手里的石头落地时的轨迹一样。不过,如果有人矢志不渝,始终抱定一个目标,那么每一种心理倾向都必然伴随着某种冲动,就好像它在遵守自然法则一样。支配精神生活的法则确实存在,但这是一种人为的法则。如果有人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证据来谈论一种精神法则,他就是被表象蒙蔽了,因为当他相信自己已经证明了环境的不变性和决定性时,他就是在暗中做手脚。如果一个画家想要画一幅画,人们会把一个以画画为目标的人所具有的态度全都归到他身上。人们预测,他将会做出所有必要的动作,带来必然的结果,就像自然规律在起作用一样。但他真的非画这幅画不可吗?

自然界的运动和精神世界的运动是有区别的。所有关于自由的问题都取决于这一点。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人的意志是不自由的。的确,人的意志一旦和某个目标纠缠或捆绑在一起,就会受到约束。而且,既然这一目标往往是由大环境和社会关系所决定的,那么,我们常常会觉得精神生活似乎处在不可改变的法则的统治之下,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这种看似存在的法则却无法约束那些否认和对抗自己的社会关系的人,或者说不肯调整自己以适应生活的人。这种人会以自己的新目标为基础建立一套新的法则。同样,共同体生活的法则对那些生活迷茫,并试图消除自己对同伴的感觉的人,也没有约束力。因此,我们必须断言,只有当适当的目标被设定时,精神生活中的运动才有必要产生。

反过来,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行为推断出他的目标。考虑到很多人都不了解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中,我们必须遵循这样的程序,才能获得人类的知识。由于同一个行为可能有很多含义,这并不总是那么简单。好在有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就是收集个体的各种行为,对比之后做一个图表。首先,我们要确定个体的态度,然后找到与这种态度有关的两种行为,再根据时间差异,将这两种行为分别展现为两点,连成曲线。这种方法使我们对一个人的生活有一个完整统一的印象。

童年形成的人生目标不会轻易改变

一个人童年的生活方式和他长大成人后的生活方式,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有个案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问题。有个男人,30来岁,攻击性非常强,尽管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他还是混得很成功、很风光。他因为严重的抑郁前来咨询,说自己不想工作,或者不想活了。他解释说,他快要订婚了,但他却觉得未来一片黑暗。他被强烈的嫉妒折磨得生不如死,他的婚约也很可能会被解除。每个人都觉得他的未婚妻完美无缺,他到底在嫉妒什么呢?这种对未婚妻毫无理由的质疑,表明问题全都出在他自己身上。这种人在生活中其实并不少见。每当他们对另一个人产生好感,想要靠近对方时,他们却立刻会用充满攻击性的态度来破坏他们本想建立的联系。

接下来,我们不妨分析一下此人的生活方式。首先,我们要从他的人生中找到一件和他当前态度有关的事。经验表明,这件事要从他最初的童年记忆中找。不过我们必须承认,童年记忆的价值很难确定。这个男人最初的童年记忆是这样的:母亲带着他和弟弟到农贸市场买菜,市场里人多,摩肩接踵、嘈杂混乱。母亲把他抱了起来,结果不一会儿又把他放下,抱起了弟弟。原来母亲一开始想要抱起来的就是弟弟,之前抱他是因为认错了人。他当时只有4岁,被四周的大人挤得东倒西歪,非常害怕。在叙述这段记忆时,他带着埋怨的神情和口吻,这表明他不确定母亲爱不爱他了,他嫉妒弟弟得到了母亲的爱。他当前的性格特点在这段童年记忆中已经有所体现。这进一步证实了前面的论述。我们解释了他当前的状况和童年记忆之间的联系,他非常惊讶,并立即看清了两者的关系。

每个人都是在一个共同目标的指引下行动的。至于这个目标究竟是什么,要看童年的生活环境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影响和印象。在成长的过程中,这些影响和印象会让婴儿迅速确立一个明确的人生态度和独特的行为模式。每个人的理想状态,即目标,可能是在他生命的最初几个月形成的。因为人的部分直觉已经足以使稚嫩的婴儿产生快乐或不快的情绪。他们表达喜怒的方式或许极为原始,但心灵早就开始发挥作用了。总之,人早在婴儿期,心灵就已经开始接受外界的影响,并作出反应。当时的目标将牢牢地在他心里扎根,并不会随着之后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而轻易发生改变。

因为适应,所以安全

人每天都要遇到各种问题并加以解决,人心是衡量问题、选择路径的主导因素,所以人心绝不能,也不会是自由和盲目的。心灵只有参照了社会生活规律,才能判断、解决问题。所以,社会生活对个人影响极大,个人却很难影响社会生活,即使有所影响,范围也很有限。社会生活有两个显著特点:复杂性和多变性。当前的状态永远不会是它的最终状态。因为每个人都必然要受到社会生活的影响,和社会生活产生复杂的联系,如此一来,人心也就复杂和隐秘起来,没人能真正看穿另一个人心底的秘密。

想要冲破人心难测这个困境,唯一的办法就是把社会生活逻辑视为世界上一条终极的绝对真理,坚信只要逐步解决由社会生活——主要是个人能力和制度的局限——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就能越来越靠近绝对真理。

马克思和恩格斯详细阐述了社会物质层面的问题,我们需要仔细研究他们的观点。根据他们的教导,经济基础,即人生活于其中的技术形式决定了“理想的、合乎逻辑的上层建筑”,即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我们提出的“人类社会生活逻辑”和“绝对真理”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与这些概念是一致的。只是历史经验和个体心理学告诉我们,经济压力往往会使个人变得目光短浅,从而草率地作出错误的反应。人在努力摆脱经济压力的时候,可能会不可避免地陷入错误反应的陷阱。在努力靠近绝对真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越过无数这样的错误。

每个人确立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社会的影响。贪生怕死是人的本能,所以我们从小就在社会的束缚中寻找着一条既能保证自身安全,又能与外在环境相适应的道路。也许在婴儿期,我们就已经知道在现实中做到哪一步,才算获得了真正的安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安全,不是脱离险境的安全,而是一种舒畅优越的生存环境,一种普遍意义上的安全系数,就像机器在某个安全系数内才能以良好的状态运转那样。对我们来说,平安长大这种层次的安全是不够的,因为我们心里还有控制别人、超越别人的欲望。别以为只有大人才有这种欲望,小孩子也有。凌驾于所有竞争者之上,这是人从小到大一以贯之的欲望。在儿童时期,优越感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一早就已制定的两个目标:获得安全感、证明自己有强大的适应能力。所以,孩子会想方设法获得优越感,目标越明确,心底的不安就越重。而在人逐渐长大的过程中,这种情绪还会越来越强。

遇到必须即刻作出反应的紧急情况,因为害怕应对失当从而受到责难,于是寻找借口以逃避责任,这种行为其实反倒暴露出了人心里对优越感的渴望。以逃避的态度面对紧急情况的人,如果有充足的思考时间,也可能会选择迎难而上。人心里的目标虽然一致,行动却可能截然相反,因为人心的反应不是恒定不变的,这点尤其需要注意。换句话说,心灵的反应未必是最终答案,因为它有很强的片面性和暂时性。孩子是这样,成人也是这样。所以我们在评价自己的心灵时,目光一定要放长远一些。同样的事情,悲观的心态和乐观的心态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个人如果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就会觉得世界一片灰暗,性格变得懦弱、内向和多疑。

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只能算是一种低等生物,潜意识里就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在这两种因素的刺激下,人类无时无刻不在思索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的方法和技巧。我们想要创造出绝对安全或者危险系数最低的环境,本能地想要消灭一切威胁自己生命的元素。我们需要提升适应能力和安全感,心灵便是由此而生。

提升适应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长出坚硬的角、锋利的爪子和牙齿等,可是如此一来,人性的发展就会受到抑制,人类就无法摆脱半人半兽的原始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发展心灵,才能弥补身体不够强壮的缺陷。如影随形的强烈的不安全感,使人磨炼出了一颗具有思考和认知能力、能够支配一切行动的心,使人学会了如何预测和抵御危险。欲望或意愿的倾向就是由此而来。由于缺乏安全感,人总想做些什么以提升适应感。对意愿的感觉和向往,让人有了行动的力量。所以,一切主动行为都以安全感匮乏为动力,为的就是获得满足和安宁。

社会对人类的适应过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心在一开始就应该考虑到当前的社会状况。可以说,心灵的所有能力都是在适应社会生活规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然社会生活规律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这是一切规律的基本特点,那么,想要预测人心的发展趋势,就应该探明社会生活规律的来龙去脉。

以语言的产生为例。在社会生活中,清晰准确的语言是一个重要的工具。语言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奇迹,因为有了语言,人类和动物就有了截然不同的区别。语言是为了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才被创造出来的,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语言才有存在的必要。社会成员需要通过语言来进行交流,以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那些离群索居的人要语言有什么用呢?

语言对人类心灵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只有借助语言,我们才能进行逻辑思维,才有可能形成概念和区别不同的价值观。概念的形成不是个人的私事,它关系到整个社会。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只有在我们假定了它们的普遍效用的前提下才是可以想象的;我们对美的欣赏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对美的认知、理解和感受是普遍的。由此可知,理性、理解、逻辑、伦理学、美学等思想和概念,都源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同时又是将每个愿意维护文明的个体凝聚在一起的纽带。

同类推荐
  • 心理神探:我与FBI心理画像术

    心理神探:我与FBI心理画像术

    《读心神探——FBI心理侧写术》是FBI前特工的一本回忆录。本书介绍了作者从一名FBI新人成长为一代神探的经历,书中既有作者对FBI工作经历的回溯,也详细介绍了自己经手的无数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案要案。许多扑朔迷离的惨案,一旦到了作者的手中,就变得像是有了科学属性一样,什么样的果,就源自什么样的因。作者通过准确的心理分析、对犯罪现场和作案手法的观察和归纳,可以迅速准确地勾勒出罪犯的基本特征,其程度可以精确到准确无误地预测出疑犯的人种(黑人、白人)、年龄、受教育程度、有何种生理缺陷(如口吃、肢体残疾)、家庭情况、疑犯的特殊爱好(例如,喜欢驾驶类似于警车的小轿车)、作案动机等特征。一旦勾勒出疑犯的信息,作者和警方立刻设下诱捕罪犯的陷阱,从而将狡猾凶残的连环杀手缉拿归案。这一切,在读心术这个神奇魔棍的作用之下,进行得简直就是顺理成章。
  • 九型人格:人人都需要的心理课

    九型人格:人人都需要的心理课

    九型人格是识人非常好用的心理工具,你可以借助九型人格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性格优势和性格盲区,也可以通过九型人格找到提升自己的方向,与他人相处的策略。《九型人格:人人都需要的心理课》首先帮助你确定自己与他人的人格类型,找到对应的人格画像。然后引领你探寻行为与思维背后的逻辑,深度认识所属人格的层次和亮点及暗点。最后探寻了不同人格的相处之道。掌握了九型人格,就像手提一盏人性探照灯,更加游刃有余地处世和生活。
  • 战胜抑郁:走出抑郁症的30天自我康复训练

    战胜抑郁:走出抑郁症的30天自我康复训练

    一套科学且有针对性的消除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恐惧症、失眠等神经症的心灵重塑疗法,让你30天轻松战胜抑郁!
  • 敢于脆弱:所谓成长,就是在脆弱中不断重生

    敢于脆弱:所谓成长,就是在脆弱中不断重生

    你曾因自己的敏感和脆弱而苦恼吗?脆弱等于软弱吗?我们该如何化脆弱为优势,重塑自己的坚强人格?法国精神分析学家吉娜维芙·阿弗里伊尔认为,脆弱是一座鲜为人知的宝库,为了创建自己的心理领地,我们需要不断经历脆弱。你的脆弱等于你的优势。一个一味否认脆弱、压抑脆弱、逃避脆弱的人,最终失去生命的活力,成为一个生硬而没有创造力的人。本书将带领我们了解脆弱的心理根源,剖析脆弱的阴暗面和光明面,提出“化脆弱为优势八步法”,教会我们如何超越脆弱,完成自我实现。使我们知道:脆弱,这个看似需要精心掩饰的缺陷,其实是我们的财富。所谓成长,就是在脆弱中不断重生。人性的力量,只有在脆弱中才能被点燃。
  • 你能识别哪些人在说谎:微表情、微动作与识谎艺术

    你能识别哪些人在说谎:微表情、微动作与识谎艺术

    在我们的生活中,谎言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而且常常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和人际交往带来困扰。其实,谎言是可以被识别的,而微表情、微动作是最有效的“识谎利器”。掌握微表情、微动作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人们快速有效地对他人的言行进行判断,从而识别出谎言。本书以普及微表情、微动作的相关知识为主旨,从人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言谈习惯等方面入手,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人的各种微表情、微动作中的识谎玄机,探索其中的心理秘密。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灵活运用书中的识谎策略,了解交往对象的真实情绪和心理,有效识别谎言,从而掌握人际交往中的主动权。
热门推荐
  • 2018中国年度作品·短篇小说

    2018中国年度作品·短篇小说

    肖克凡、裘山山、陈应松、文珍等20位作家的20篇佳作,题材丰富,构思精巧,细节生动,语言凝练,在再现人性的丰富与复杂方面,展示出优良的品质。本书由小说界选家从全国多种文学刊物中精心编选,视域广阔,旨在全景呈现2018年度短篇小说的创作实绩。
  • 神魄天将

    神魄天将

    八方看客,七方空气,一方为绝。高大楼房拔地而起,新颖科技揭露,时代变迁。灵石触发,生成另一个世界。黑三角一处亮光,点燃希望。圣骑森林烟雾缭绕暗淡幽香,聚集天地灵气。这是未来世界的发展,不,是新世界的开始。劲爆小青年踏上修炼魄灵道路,进入布鲁学院只是刚开始,奇迹、诡异,伴随左右,支撑青年唯一的信念就是阿爹的支持。神秘的布鲁学院真相被一点一滴的揭露,他能否获取认可,封号战将进入神的世界!
  • 紫宸皇族

    紫宸皇族

    大汉国下属八州三十六郡,其中八州独占一地,各个郡下属三十六城,顾城乃大汉国中江南郡治下一富饶城邦,城市虽说地处偏僻,但近邻关隘要道,也算的上繁华,这里势力分布盘根错节,顾城有三大家族,分为张、王、顾三姓,其中顾家最为强大,只因为顾城城主姓顾!从建城三百余年来,所有城主就是顾家的当代家主。
  • 帝临九卿

    帝临九卿

    袖手浮沉掌星辰,忘我断天一念间!生死轮回于我手,血染长天称神话!世间黎民皆为因,换来吾战结此果!风云不动立纵山,看我独临天下时!谁人不在我手死,何来安定一时渊!天地之势刻于心,随风飘絮落红尘!祖神道途渺茫雾,却让我帝临九卿!
  • 秋浸人影瘦

    秋浸人影瘦

    高中生日常,双学霸。喜欢你就是想要跟你考同一所大学。
  • 远去的飞鹰

    远去的飞鹰

    1927年,法国著名的空军23团在飞行员实习生的结业考核时,下了一道特别命令,严禁中国飞行员穿越巴黎的一座桥洞,理由是中国飞行员技术不佳,容易发生机毁、桥毁、人亡的危险。有一个中国飞行员不顾禁令,不但穿越桥洞,而且侧飞急转弯,再次穿越桥洞。这个只有法国王牌飞行员才能完成的动作,为他赢得了5个A的证章。这个人,就是张学良派遣赴法留学的空军精英——高志航。结业后,高志航回到飞鹰队——这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支空军,凭着精湛的飞行技术和作战意识,使得日本空军教官都不得不为之叹服。然而就在九一八事变时,飞鹰队连飞机都没起飞,沈阳便已沦陷。深以为耻的高志航化装入关,投入南京航空大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来做你的小太阳

    我来做你的小太阳

    “你,你,你,干嘛,,干嘛,拽我头发!”向葵暖瞪着小鹿般的眼睛貌似。。恶狠狠的盯着眼前的人,陆牧言失笑的点了点她的额头“傻瓜,民政局你快要走过了。”说话磕绊兔子????精×高贵冷艳狐狸君,从此,山山水水,兜兜转转,除我,再无良人,配得上你。
  • 永恒的流星

    永恒的流星

    触碰了天空条例的少女summer与Lion被迫罚到人间,遇见了三位少女,和她们成为闺蜜,而summer却做了连续的奇怪的梦,大家为了帮助summer,进入了她的梦,破解一个个悬念,最后终于发现这是summer的前世,发现千玺就是这个男生,破解了梦境的秘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命运在折磨着十个少年,summer变成吸血鬼,大家怎么样挽回?生离死别,十个少年可否继续在一起快乐的生活?五位男孩,可否为自己深爱的女孩带上指环?为TFBOYS同人小说,与艺人本人无关,请勿当真,四叶草戳进来。
  • 无名氏通读

    无名氏通读

    《老子》言:民之生,生而动,动之皆为死地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