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你就和白如风成亲吧。我说过了,不会让一个女人跟着我受罪。”李元楚淡淡地看着她。
闻言,玲珑的手一下子停住了。
“父王和母后那边由我来说。”李元楚又说。
玲珑的泪水就下来了,白如风,白如松兄长,白族嫡子,却是她的侍卫。本来以为没有人知道她喜欢白如风,没想到这个弟弟什么都知道。
“我先走了,女人就该有女人的样子。”李元楚紧张地出门了。
而玲珑赶紧将泪水给擦去了,今天是她弟弟大喜的日子,她不能哭,哪怕是幸福的泪水也不能流下。
清溪村离京城不算远但也不算近,李元楚怕时间赶不上,子时刚过不久就出发了,天色刚亮,迎亲的队伍就到了清溪村。
而苏家并没有为难这个身份高贵的女婿,催促着让苏青青上了花轿。
苏青青也紧张,甚至还没来得及难过,就被苏青山背上了花轿,然后抬上马车进京了。
到了京城更是忙碌,皇家的礼仪本来就繁琐,累的她直喘气。
李元楚心疼她,拜过天地直接就将她送进了洞房里,派了人守着,也不允许别人去打扰她。
京城里的大臣们携带者家眷们过来,一个个心思复杂,本来以为苏青青的身份只能做一个侧妃,可是现在倒好,她不仅做了正妃,还成了东宫里唯一的女主人了。
甚至有的大臣已经打定主意等过一些日子,就一起上奏,让皇上改变主意。
很多女子和公子都为李元楚不值,然后就从晋王、柳煜等人嘴里传出阿拉伯数字、书社、水利、水泥等都是苏青青的功劳,再看到苏家的嫁妆,那份独一无二的四国商业图纸,再也无一人敢说什么了。
清雅被锁在屋子里将驿馆的东西全砸了,可即使这样,婢女和侍卫们也没有一个将她给放出来。傅长狄在吃完了喜宴以后,奉上东燕国的礼品以后,就强带着她离开了大庆。
“累死了。”等李元楚将她头上的红盖头挑开了,苏青青才松了松僵硬的身体。
“一会儿就好,今天不许说死。”李元楚坐到她身边。
很快,喜娘进来主持了喝合欢酒的仪式就主动退下了。
看着李元楚如狼似虎的目光,苏青青脸儿不争气地红了。
很快,半夏几个给他们送来了热水。
苏青青赶紧洗完回房里坐等着,心儿怦怦直跳。
李元楚洗的更是战斗澡,一会儿就出来了。
半夏几个笑着将水清理出去,然后帮着关上了门。
“我。”苏青青含羞带怯地看了他,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春宵一刻值千金。”李元楚心都醉了,他止住了苏青青要说的话,一把将苏青青抱起来向婚床走去,然后放下了床幔,不大一会儿,满屋子就传来低沉的喘息声,整个房间温度都高了好几度。
此后,苏青青算是成为皇家正式一员,而过了不久,李元立就被皇上下了命令,到他自己的封地去了。
无论他怎么不甘心,事情到此就结束,而到了这时,他才明白,纪莫言一直都不是他的人。定远府尽忠的永远都是皇上,想到自己彻头彻尾就是一个笑话,走的时候,李元立没有惊动任何人。
四年后,在清溪村里。
“皇太奶奶,域儿在幼儿园里得了小红花。”一个粉妆玉砌的孩子喜滋滋地拿着一朵小花给皇太后看。
“好好,域儿最最棒的。”皇太后在霖王的庄子里都舍不得离开,干脆在这儿养老了。每天到清溪村去和人家学学手工,顺便帮着带带孩子,生活得无比惬意,竟然彻底乐不思蜀了。
“域儿还要努力,武功和学问都比不上哥哥他们了。”域儿笑眯眯地自我检讨。
“哎哟,我的小乖乖,都知道不足了。”看着三岁的小人,皇太后的心都化了,“你皇祖母都快羡慕死皇太奶奶啰。”
一抬眼,又看到李元楚进来,皇太后就板起脸,“都是做父亲的人了,也不知道帮着皇上一些。”
“父皇的身体强壮着了,暂时根本就用不上本太子。再说,本太子隔三岔五已经到京城将事情处理干净了。”李元楚一板一眼地说。
“太子妃,回来了。太子已经先回来了。”外面传来侍女的声音。
皇太后、小包子和李元楚立刻抢着奔出去了,“小心一点儿,肚子这么大就不要去书院了。”
李元楚絮絮叨叨地说,双手却小心搀扶着她。
“没事,多运动对孩子也好。”苏青青挺着大肚子说,看到自己的儿子,她努力弯下腰亲了亲小包子。
小包子立刻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
“我找岳叔叔玩去了。”小包子得了奖励,立刻兴冲冲去找人了。
“爷,奶奶,我对你们说,那个新科状元还真厉害,吓得景宁那个丫头都不敢进学院了。”苏青青笑眯眯报告一天的趣闻。
“那丫头是个好的,这么大都成老姑娘,也应该成亲了。哀家看王族的那个小子不错,太子要多费费心。”太后立刻插言,岁数大了,不知怎么就喜欢做媒了。“听说纪莫言那小子也定下了定国公家里的嫡孙女,喜事将近了。”
“我会留心的。”李元楚答应一声。
“你得好好养胎,几国的生意都稳定下来,不许你太操心了。”太后又拉着苏青青唠叨。
苏青青含笑答应了,和老人家争论也没意思,反正明天她还是要到医学院去教学的。
没办法,谁叫金疡术就属她最厉害了。
“这一胎是个女孩子才好。”李元楚趴在她的肚皮边说。
“多生几个,最起码得生十个八个的。”太后马上说,她还想多多抱重孙子了。
苏青青听后头皮都麻了,还生十个八个,当她是母猪呀。
李元楚听了却高兴地直点头,这样好,才能显示他们夫妻恩爱。
大庆远昭四十八年,皇上退位,太子李元楚登基,是大庆历史上难得一见的明君,大庆在他的带领下进入了最繁荣的盛世年代,同时后位上的苏青青同样和他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