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热情邀请去他家喝酒的董江鹏,李耳只是让他给自己指了下家里的位置,便推辞说下次再一起喝,也就放过他了。
顺着董江鹏指的位置,李耳拿着东西,跟随着记忆往自己家里走去。在路过镇里的小学的时候,正好遇见一大群小孩子,一路狂奔的飞出校门,往自己家长的方向飞去。
他拿的东西比较多点,其中有些是不能碰撞的,再有就是他不急着过去,只能给小家伙们让路,让他们先过去。
李耳看着出来一波又一波飞奔的小孩子,知道要过去得等好一会儿,便直接把手里的东西放下来,打算抽根烟的时候。
看见一个背有点驼的老头,刚才转眼的时候给他一种熟悉的感觉,再仔细看看后,李耳就确定这老头是谁了,扔掉手里的烟。
朝着老头的方向大喊道:“二哥,二哥。”
老头拉着孙子转过身,听见李耳叫自己还有点没反应过来。
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因为李耳这几年不常在家里,另一个就是他的身体变化有点大,以前在老家时候是瘦子,现在确变成了一个大胖子。
再加上李耳回家一般都是在村子里待着照顾爷爷,平时不来镇上,而他们一般也不回村子,这就导致他们有点陌生了。
老头拉着有点急躁的孙子,看了看周围,然后才望着李耳道:“小伙子,你是在叫我吗?”
没等老头再多说什么,李耳直接上去抱住了,在老头瘦弱的肩膀拍了拍才道:“二哥,怎么不认识我了吗?”在李耳放开他后。
又对着李耳的脸仔细的看了看才有点怀疑的问道:“你是良二太爷爷家的小二子?小二吗?”
老头叫李俭文,按着辈分算的话,李耳应该叫对方哥,别看老头今年六十出头比李耳老爸都大几岁,可他还得叫对方二哥。
不能说看着年纪叫就行了,就算是李耳敢叫,李俭文老头都不敢答应,如果他这一答应可就全乱套了。
李耳是他在户口本上的名字,如果按着村子里的规矩的话,他应该叫李俭耳,俭在这里代表着的是辈分。在李耳他们李家屲里面只要是姓李的。
辈分是按着春秋·鲁·孔丘(孔子)《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里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来排行的。
城里的人,可能只是听过这个事而没有见过,辈份这东西是越小越长,什么叫越小越长呢。
就是说兄弟两个,正常的聚媳妇生孩子,弟弟总是晚几年,等到了弟弟的孩子再到结婚的年纪又比哥哥的孩子再晚几年。
这么几辈子下来就形成了现在大家看到的现像,六七十岁的堂哥,十几二十岁的堂弟。
“二哥,怎么是你来接孙子放学啊?”“哎,这不是今天,孩子他爸带着媳妇去给老丈人过生日,就让我接了。”
说到这里,李俭文在小小孙子的脑瓜上摸了一下道:“快叫二爷爷。”
“二爷爷”小家伙两个乌溜溜的大眼睛望着李耳,嘴里面却老实的叫着。
李耳笑眯眯的在小家伙的脑袋上面摸着,见李耳对小孙子挺喜欢的。
李俭文道:“这是让兵的大儿叫忠瑞家里你二嫂子还带着一个了叫忠文。”看着小家伙乌溜溜的大眼睛和圆圆的脸蛋。
李耳很难把那个五大三粗的,脸上随时带着高原红的壮汉和这个小家伙当成是父子俩,连在一起。
李俭文见李耳手旁边放了一大堆的东西,就道:“这是回家看良二爷吗?不是在学校上课,怎么突然回来了。”
“我过几天就毕业了,提早回来,就是想帮回家干些事儿。”李耳微笑着道。
李耳从身边的塑料瓶里面,翻出了给爷爷买的瑞士莲巧克力递给小家伙。这些巧克力是在香港的海港城海运大厦买的,巧克力如果是在大陆买的话,稍微有点名气的一个就是几克几百块。
他买了整整的一大包,粗略估计有2斤多点,花了仅仅不到300块,对于已经跻身亿级富豪行业的李耳来说只是亿万分之一都不足。
小家伙吃着巧克力,一个劲的点头说好吃,见小家伙喜欢吃,他又拿了几个,对于李耳的举动,小家伙自然是一万个没意见的。
不过李俭文老头却不好意思了,都是一个村子的,他知道李耳家的情况不好,而且据他所知李耳家里面因为李耳读书拉了不少饥荒了(欠账),自己小孙子这么吃李耳买的东西,顿时有点生气。
见老头要阻止,李耳道:“没事二哥,这些都是我买给小孩子的零嘴,不值钱就让孩子吃吧。”
李俭文老头看了眼,在舔着嘴巴的小孙子道:“你一个学生能有多少钱!
对了你刚来还不知道你家的新房子的位置吧。走吧,我家就在你家旁边,我带你过去吧。”
在二哥李俭文的帮助下,李耳拿着东西边聊边走聊着一些家常理短的事。
两个人聊天时间,总是过的很快,不一会儿就到了。
二哥李俭文伸手指着红漆的铁皮大门道:“这就是你家,隔壁是你大伯家,我家你大伯家旁边,现在你家里应该有人,那我走了,待会儿记得过来家里玩。”
李耳对着李俭文老头道:“二哥,要不要去家里待会儿。”
老头连连摆手道:“不了不了,你这刚回来我去像怎么回事儿,记得过几天来玩啊,我走了。”说完拉着小孙子就要走。
李耳叫住了小忠瑞,然后从手里拿着的一堆东西里把那个装着巧克力的盒子递给了他。
盒子里面除了一些巧克力就是一些水果,糖什么的,不值几个钱,不过村里人吃个新鲜倒是可以的。
见李俭文老头要推辞,李耳故意板着脸道:“你要是推辞,那我可就要生气了,再说这是我给小孙子的零食。”
“行吧,那我收下了。”听了李耳话,李俭文老头直接大大方方的接了下来,刚接过去小忠瑞就直接抱在了自己怀里,就这么老头拉着孙子往家里走去。
边走还能听见爷俩的吵闹声。“这是我二爷爷给我的,不给你拿,我要自己拿着……。”听着爷孙俩的吵闹声。
李耳拿着东西走到了家门口,就在他想要敲门的时候,门突然被打开了。
“哎呦,这谁呀,要吓死老娘啊!”刚出门的一个五十岁出头的胖妇人没有想到门口站着一个人,突然间被吓了一跳。
“妈!”李耳认清了妇人,立刻张口喊起了来,出门的不是别人正是李耳的老妈王丽琴。看着母亲王丽琴有点失态的样子,李耳同样也有点激动。
李耳从小一直被父母呵护长大的,父母对他有着超乎亲情的爱。即使在村里人都不赞同李耳继续读书的时候,父母在知道李耳要读书的时候也是义无反顾的支持他。
老妈摸了一把眼泪,自嘲的笑道:“看我这,儿子回来是高兴的事。”
边抢着拿过李耳拿着的东西,边道:“不是在学校吗?怎么突然回来了?”老妈王丽琴刚说完,就见李耳情绪似乎不太高,便没再多问。
老妈朝着屋子里喊道:“娃他爸,快出来,看看谁来了。”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西北地区的农民有着一股独属于西北人的豪爽和大嗓门。对于大嗓门儿,最能表现其特色的就是秦腔。
在非西北人看来,秦腔无论唱什么都是一个“吼”字而已。在李耳看来这么说既对也不对,说对那是因为许多有名的秦腔曲子都是吼。
其实就是他们对秦腔了解的少,秦腔里面除了像《黄河阵》这样靠吼的,还有想《三娘教子》这种柔情的。
话不多说,经过李耳老妈大嗓门的这么一吼,左邻右舍的人估计也都听见了,跟何况正在院子里面洗手脸的李长恭了。
听见自己婆娘的吼叫,李长恭边拿着一条土色的毛巾搽着手上的水渍,往门口走来。
看到了李耳和自己婆娘并排站一起,李长恭高兴的喊道:“呀!小二回来了。”
“爸”看着对自己笑的父亲,李耳鼻子有点酸。在自己离开的时候父亲的腰还没这么弯,这半年没回家父亲的头发更加的白了,都有秃顶的迹象了。
看着站在哪里傻笑的自家男人,老妈王丽琴含笑的骂道:“快过来拿东西,我去抱柴火做饭。”
“哦……哦……对,我帮你拿。”说着就拿到了自己手里,到了屋里,李耳一坐定。
拿出了给亲人的礼物和几个大伯家的礼物,这些都是要家里最父辈来分派的。
毕竟他们家的亲戚那些每年会来他们家,李耳是不知道的,再有李耳既然回家了就有必要去看看人家,就算李耳人不去,也要把礼物带到,这是村子里的习俗。
就在李耳和老爸在屋子里聊着正欢,一个声音传进了院子里。“老大,这是谁来了。”看着走来的妇人,李耳定睛一看,这不是堂大娘是谁。
“大妈”妇人听了一愣,定住脚步停在大屋门口,盯着李耳瞅了好一会儿,才道:“小二子这是回来了。”
老爸笑着点头道:“回来了,刚回来,孩他大妈快进屋。”妇人刚要进屋时,却跑到了院子外边,朝着门口喊道:“当家的,快来老大家小二子回来了。”
不到一分钟,一个穿着一件好似多少年没洗的白色衬衣,脚上穿着一双上面都是干干的猪粪的布鞋的汉子走了进来。
汉子正是李耳的堂大伯李明恭,也是村子里面唯一一个办了一个小养猪场的,大伯李明恭在李耳很小的时候,就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李耳以前没有见识过什么规模化养殖,在读书后知道明白了规模化养殖后。
明白大伯的养猪场只是普通的农村养猪户而已,看着大伯的这一身打扮,李耳很肯定大伯刚才是,在猪圈里面看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