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美食城上市,巧妙应对
性格决定成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宗庆后就是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在驱使着他前进。上市路上的曲折不但没有使他沮丧,反而更加激发了他的斗志。就在宗庆后各处奔走近一年后,回报终于到来了。
宗庆后的营销策略是层出不穷的,这源于他灵活的头脑和对市场的高度敏感性。他不光是具备很强的具体市场操控力,而且还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追求进步与完美。即使在当上企业的领导之后,宗庆后依然不放弃学习。20世纪80年代初,宗庆后先后在几所大学学习领导学方面的相关知识,为自己充电,以实现与时俱进的目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深造,宗庆后加深了对企业产权的理解,不久他的美食城计划应运而生。
宗庆后多年的企业管理使得他对企业掌控力的重要性是非常了解的,这也是他在刚建立娃哈哈的时候就看重的问题。这么些年过去了,娃哈哈依然稳健地活跃在饮品市场上,规模也越来越大。原来没有那么强的法律意识,现在熟读了多种管理书籍的宗庆后想在产权方面做些事情了。宗庆后做事从不拖延,想到了就立马去实施,他想到了一个一箭双雕的做法:以娃哈哈的名义,联合一些社会力量,吸纳职工的投入,这样产生的公司产权相对明晰,并且是独立于娃哈哈集团之外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这家公司的目的是为了成功上市,以募集更多的社会资本发展企业,同是也能够保障职工的利益。乘着******南方谈话精神的东风,宗庆后开始了筹建娃哈哈美食城的规划。在向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提交公开发行美食城股票的申请后,宗庆后联合了杭州工商信托投资公司和王家蜂业经营部等公司进行集资。
在出资的各股力量中,娃哈哈集团出资4000万元持股20%;杭州工商信托投资公司和王家蜂业经营部通过注入资金分别占股19%和0.5%;剩余的股份则是分别向内部职工和社会溢价发行,共募得资金2.36亿元。而这里面的“职工持股会”则占到了股份的一半以上,“职工持股会”有自然人股和内部职工股,这样一来,等到企业上市,不仅宗庆后对企业有足够的掌控力,而且大部分的娃哈哈职工也能从中获益。
设想的计划很完美,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是一波三折。这个项目是非常宏大的,可在预计规划中有许多与现实脱节。这次是由于宗庆后过分壮志满怀、对现实状况缺乏足够的调查研究,也就是他本人说的“轻敌冒进”了,这样的错误对于“革命”的胜利有着很大的危险。美食城工程一再拖延,原计划用两年完成,预计在1995年就能盈利1.4亿元的美食城,直到1998年才全部完工,给娃哈哈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候美食城的那些股东坐不住了,美食城的资金压力使得他们对自己的股份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他们并不了解美食城和娃哈哈本部是独立的关系,因此就向娃哈哈集团要求进行分红。宗庆后这时候也犹豫过,按理说员工提出这样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可是他转念一想,美食城的员工大部分是娃哈哈本部的员工,可以说是和自己同甘共苦的同事与家人。于是他决定按股票面值的30%给股东进行分红,这样一来美食城的资金运行就更加困难,不过却在无形中凝聚了娃哈哈人的心。
美食城虽然步履维艰,可是宗庆后不会放弃,他一直就是一个从不服输的犟人。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他计划引进外国的先进设备。初衷是很好的,可是在先前筹建美食城与向股东分红已经耗费了娃哈哈大量的财力,而先进的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后盾。宗庆后只有先暂缓这一步,将上市作为马上要走的棋。争取尽情上市是现在美食城能够成功的重要一环,是筹集资金的有效措施。上市的过程中也有许多困难,当时刚刚实行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的阴影还没有完全散去,对于“姓公还是姓私”的问题还是相对保守,因此宗庆后的上市计划在省市体改办那里受到冷遇,以“个人股比例较高”为由被驳回,这在现在看来是很平常的事情,可是在当时却是异常敏感的问题。
性格决定成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宗庆后就是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在驱使着他前进。上市路上的曲折不但没有使他沮丧,反而更加激发了他的斗志。就在宗庆后各处奔走近一年后,回报终于到来了。1996年5月,国家相关部门正式下达娃哈哈美食城上市额度3350万元的决定,并且要求浙江省相关部门相应配股。宗庆后和他的“美食城计划”终于走出了上市的重要一步。
乘势改制,机制问题随之解开
宗庆后认为尽管娃哈哈是国有资产,但是国有资产也不能一成不变、坐吃山空,在没有达到既定效益下还不进行改革,无异于将自己逼进了死胡同。而现在乘着市场开放的春风,改变企业制度的大好时机到来了,抓住这个机遇就会给企业和员工更美好的明天。
宗庆后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关注企业产权的问题,可是苦苦没有转机,直到1998年出台《浙江省企业职工持股会暂行办法》才有效地改变了困局。《办法》中明确指出:职工持股会是专门从事企业内部职工持股资金管理、认购公司股份、行使股东权利、履行股东义务、维护出资职工合法权益的组织,职工持股会募集的资金总额一般应该占到公司总资本的30%以上。这项政策标志着浙江的国有企业改革有了明确的政策依据。国有企业改革在当时一段时期内是个热门的话题,尽管之前就有过这方面的呼声,可总是雷声大雨小,毕竟“国有资产流失”是一个谁都不愿意戴的大帽子。《办法》出台以后,洞察敏锐的宗庆后率先在这方面有所动作了。
宗庆后感觉到是时候建造真正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了,强有力地把企业整体抓在自己手中才是硬道理,同样也是企业能得到最大发展的有效措施。宗庆后以高昂的热情构思着自己的改制方案,希望能够最大化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办法》出台后,各地方也响应号召,政策都向改制方向靠拢,宗庆后的愿望正在一步步实现。1999年10月,宗庆后向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上报了要求实行企业改制的报告,这与政府的当前政策相一致,因此得到了政府的支持肯定,并且很快发文批复,同意娃哈哈集团实行内部职工持股,娃哈哈向企业改制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宗庆后加紧步伐,马上召开股东大会进行企业的制度改革。这次的董事会成员女干将众多,杜建英是宗庆后最得力的干将,而施幼珍则是他的妻子。无可否认,董事会的成员都是宗庆后精选的得力干将,把他们选进班子是宗庆后有意而为之,是为了企业能够更加地注重效率、加强决策。
这只是宗庆后改制的第一步,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他早就制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案。他的具体改制方案为:确认娃哈哈注册资本5.146亿元,上城区国资局持股51%,宗庆后本人持股29%,其他职工持股20%。很快董事会形成决议,并上报上城区政府。此方案一出激起不小的波澜,不少人认为这是一种“半卖半送”的政策,甚至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在社会上存在这种看法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新事物在刚出现的时候总会受到一些诟病与质疑。但是宗庆后对于外界的压力没有太在意,这样的“一意孤行”在某些特定时期能起到很强的积极作用。他认为尽管娃哈哈是国有资产,但是国有资产也不能一成不变、坐吃山空,在没有达到既定效益下还不进行改革,无异于将自己逼进了死胡同。而现在乘着市场开放的春风,改变企业制度的大好时机到来了,抓住这个机遇就会给企业和员工更美好的明天。
民众有时候的不理解是受眼界的局限,而这时候政府的态度对于企业改制的成败有巨大的影响。当地政府的态度让宗庆后大大松了口气,他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就和相关部门进行过沟通,政府的态度表现得相对开明。他们也看到了事情发展的前景态势,不能逆历史潮流而动,只有好好地扶持当地的大企业,才能为当地谋得更多的福利,这也是政府的宗旨所在。宗庆后了解政府的心理,和政府的政策不相悖,因此他得以顺利地递交申请,并且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将方案调整到位。1999年11月22日对于娃哈哈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改制成功。随后,上城区国资局将2631.9万元以股份的形式转给了职工持股会。这样,娃哈哈的股份占有率就有了新的格局,其中上城区国资局持股46%,宗庆后和他的团队持股54%,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娃哈哈的产权问题,而宗庆后这时候更有了睥睨天下的资本。
失去控股权,不要担心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在风雨中才更能锻炼人战胜困难的能力。企业同样也是,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能够承担下来勇于面对困境、尝试解决问题的企业才能屹立在商海之中。企业的决策领导者无疑是企业的灵魂,其优秀与否对企业能否生存下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在风雨中才更能锻炼人战胜困难的能力。企业同样也是,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能够承担下来勇于面对困境、尝试解决问题的企业才能屹立在商海之中。企业的决策领导者无疑是企业的灵魂,其优秀与否对企业能否生存下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宗庆后带领娃哈哈一路走过的,就是这样一条百折不回之路。“达娃之争”中的娃哈哈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宗庆后凭着卓越的能力带领娃哈哈又上了一个台阶。
有关“达娃之争”上面已有提及,可以说达能和娃哈哈在合作初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娃哈哈的年利润节节提升。可是就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却也涌动着暗流。在娃哈哈合资公司的股份额上,从开始就有一些令人诟病的地方,只不过没有引起严重的事态。在合资过程中,新加坡的金加责任有限公司有着娃哈哈合资公司51%的股份,只不过这个金加投资有限公司也是一家合资公司,是由达能与百富勤合股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达能能直接控制娃哈哈的股份取决于它在金加投资有限公司的股份。在开始成立的时候,达能在金加投资有限公司中持股70%,算到娃哈哈企业中就是在娃哈哈合资企业中持股37.9%,小于宗庆后属下的49%的股份。可是当宗庆后还关注着国企改革时,香港那边却出了大乱子——百富勤公司突然宣告破产,并且将在金加的30%股份悉数转让给达能。这时候的娃哈哈合资企业股份份额发生了质的变化,金加公司在五家娃哈哈合资企业中所占的51%大股都成了达能的囊中之物。
尽管宗庆后深谋远虑,可这是他完全没有想到的一招。首先,百富勤投资公司不是说破产就破产的,它是香港最大的证券投资集团,其投资遍布14个国家和地区,并跻身于全球500强之列,破产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过也不是绝对的,达能就有这样强大的能量,它看出了当时金加投资公司的本质,可以进行短期的投资行为。一家投资公司只要获得了足够的砝码,就有了转股的可能性。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促使了这一结果,那就是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这次的金融危机波及范围广、破坏力大,加快了百富勤的转投进程,百富勤也有自己的苦衷。总之,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娃哈哈出现了宗庆后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多亏宗庆后还留了个底,只有一家较大的公司进行了合资,也就是说达能占有娃哈哈这五家公司51%的股份,而剩下的五家公司还完全宗庆后手中。
此时的宗庆后可以说是深陷困境,自己多年苦心经营的娃哈哈如今却有被别人控制在股掌之间的危险。他将事件细细捋了一遍,达能公司确实在合作的事情上下了功夫,早在1996年刚开始洽谈合作事宜的时候,达能就提出了《商标转让协议》,提出把“娃哈哈”商标转让给合资公司,代价是1亿元,而这1亿元中的5000万元由金加公司出资向娃哈哈购买,5000万元以无形资产的方式作为娃哈哈集团向合资公司注册资金的投入。这份合同还规定了只要是娃哈哈合资公司、为娃哈哈合资公司加工产品的公司以及生产和经营与合资公司不形成竞争的公司,都可以使用娃哈哈的商标。多亏这份合同在国家商标局卡了壳,现在想想不禁令宗庆后倒吸一口凉气,这是达能苦心孤诣在商标产权上对娃哈哈下的一个套。宗庆后意识到这次的对手不简单,必须全力以赴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将娃哈哈带到皇城根去叫卖
尽管宗庆后的营销策略屡试不爽,可也并非都是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当地的具体特点来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宗庆后依旧在广告宣传上下足了功夫,“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词在当时可以说是响彻大街小巷。广告词看似朴实无华,可是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古语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在现代市场经济下并不太实用了,酒香固然是好,可是酒香同样也怕“巷子深”,主要是竞争的残酷性,谁要是抢占了广告宣传的阵地谁就等于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宗庆后可以说在二十几年前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早就站在了市场经济的最前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