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酒宴最传统的娱乐就是飞花令了,在琼林宴上的飞花令倒是和其余时候不同,琼林宴上,都是进士们要拼命展现自己才华的时候,士子大臣们往往都是先作好一首诗,待到飞花令到自己手上时,就直接背出来,不讲什么规则题目。
一般,皇帝都要在宴会当中赐诗给状元,或者飞花令的诗文得到认可的人,但是皇帝这种政治诗文,赐下来也多是早就写好的,歌颂太平盛世之类的诗词,重点是有些皇帝会直接赐下墨宝,这才是赐诗最大的彩头。
一场宴会,肯定是有时间限制的,要是每个进士都要把自己的诗在宴会上念一遍,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这种场合就需要一位飞花使,让飞花使去挑选一定数量的士人,现场诵出诗作。
所以这飞花使在这个时候就会成为香饽饽了,要是因为点到某人而使得那人有机会表现自己,赢得皇帝或者某些大臣的看好,从而平步青云,那么飞花使对那个人就有伯乐之恩。
老赵本打算随便选择一个侍女,以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事情,但是梅友却直接向老赵要了这个飞花使的差事,老赵自然不会拒绝梅友,选择让妮妮去当。
梅友把她需要干的事情交代清楚后,提着酒壶向老赵行了个礼,然后一蹦一跳的到下面选人去了,宛如一个小模特,那些进士们就像是台下的绅士,眼巴巴的看着妮妮往这方向走。
按照梅友的想法,再怎么着,妮妮也会点那些见过面熟悉的人,比如在哪赞贤楼里,韩侂胄招待的那些人,再比如一直跟着他们的司马俞,这些都是将来的利益集团中人啊。
但是他显然想当然了,第一个就跑到那便长相最为俊俏的榜眼面前了,给他倒了一杯酒,本次一甲榜眼,并没有金赞贤楼,明显政治倾向就是投降派。
但是没办法,人家长的帅啊,于是这个不配拥有名字的配角就有了一个名字,袁候看到小丫头走到自己面前的时候,也是喜出望外,因为他根本没有在韩党面前露过脸,政治站位应该很是清楚了,但是这个大皇子派出的小丫头竟然直奔自己这里,这是不是暗示着什么?
不过,他倒也知道场合,在开宴之前,就准备好一首诗,此时也装模作样站起身来,走了几步,然后开始朗诵,下首围着桌子的进士郎们一脸羡慕的看着袁候,虽然诗不咋样,但是在陛下和百官面前露脸就足够了。
小丫头撇了撇嘴,她虽然不会赏诗,但是从众人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来,这首诗明显不怎么样,要知道自己哥哥朗诵出那首竹诗的时候,全场看向哥哥的眼神都有敬意。
不像这个家伙,诗念完了,竟然只有廖廖几个给他喝彩,“看来挑出来一个不会作诗的,怎么办,哥哥和皇上会不会怪我。”小丫头回头看了一眼梅友,发现他果然一手扶着额头,苦笑。
梅友看到妮妮第一个选了这个榜眼就知道坏事了,果然,韩侂胄那一系人看向妮妮明显有些异样,然后又看向梅友,他只能以手扶头掩饰尴尬。
平时小丫头挺聪明的啊,怎么这个时候就被颜值迷惑了呢,阿里咕噜囧有黑?
丫头在街头流浪,也懂得看人脸色行事,看梅友的动作就知道自己闯祸了,丫头不懂得这个事情对于梅友来说严不严重,但是在她自己看来,非常严重。
自从进了王府,她就谨小慎微,小心翼翼,只有在梅友身边才能释放自我,因为他知道在王府之中,除了母亲,只有梅友才是真心对她好,在外面她能一直克制自己,就是为了不给梅友惹祸。
她到现在还是觉得自己是个身份低贱的野丫头,虽然高攀上王府,但是一举一动都可能给王府摸黑,尽管梅友一直在劝解她,真正把她当作自己的妹妹照顾。
可是几千年来的封建思维,哪有这么容易改变,民国时期推翻清政府之后一两年都有百姓奇怪怎么没有听说皇帝名号,更何况一个才进入王府几天的小丫头。
按照梅友的计划,就是用三五年时间冲淡妮妮这种观念,没有指望她有现代人的思维,只要她认识到,她自己真的王府小主人,活的开心,无忧无虑就够了。
妮妮知道自己做错了,在梅友看来,这只是一件小事,本来小妮子就只有六岁,你指望她能像他大皇子么,韩党一派也只是诧异几下,看到梅友的动作,知道不是他的意思,笑笑就过去了。
但是当事人不是这么想啊,妮妮觉得她把哥哥交给自己的事情办砸了,这么重要的场合,皇上也在上面看着,心里很难过,甚至想哭。
于是直接把刚刚倒下去给袁候喝的酒顺手就拿走了,搞得念完诗的袁候一脸蒙逼,还有这样的操作?从古至今,没有作好诗也有酒罚的吧,你这样把酒拿走是几个意思?
妮妮看到场上众人都看着她,也有些慌乱了,说道:“你刚刚作的诗,我只听到了‘竹’字,我哥哥作的竹诗比你强一百倍,这酒应该给我哥哥喝!”
场上众人一阵错愕,随后满堂大笑,连老赵都没有忍住,这个小妮子真是调皮到可爱啊,给了梅友一个眼神,老赵还以为是他故意让妮妮羞辱那谁谁谁。
袁候满脸涨红,想说却也不敢说些什么,毕竟小丫头是从安定王那里过来的,他说的哥哥肯定非富即贵,自己要是在这发作,必定讨不了好。
妮妮把酒送到梅友面前,说道:”哥哥,这杯酒应该你来喝!“说完,还调皮的砸了砸眼睛,意思大概是,你看把事情给圆回来了吧。
这个时候也只能是做哥哥的来擦屁股了啊,苦笑之后,梅友把那杯酒拿在手上,亲自走到袁候面前,赔礼道:“小妮子无状,还请榜眼郎莫要介怀,这杯酒我敬你!”
说完就拿了个杯子用袁候面前的酒壶倒了一杯,示意袁候把先前那杯酒举起,袁候这个时候怎么敢拒绝,连忙道:“哪里哪里,王爷的妹妹甚是...可爱。”
“哈哈哈,榜眼郎真是有趣,来,共饮此杯!”梅友笑道,直接干了一杯酒。
回到座位上,老赵好奇了,他只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在武功上面有所成就,经史方面也得到那些侍讲的好评,但并没有听说他作诗也拿手啊。
“垄儿,刚才你那干妹妹说的作诗强于榜眼郎百倍,是怎么一回事啊?”老赵侧过身子,直接对着右下首的梅友问道。
梅友摸了摸妮妮的脑袋,把一脸焦急妮妮安抚下来,回答道:“回爹爹,早些时候在赞贤楼,韩相邀请进士郎们进行诗赋比赛,奖品是御食堂的一些糕点,我..”
梅友看了看身旁的妮妮,看她还是怯怯的样子,改口道:“我刚巧有些饿了,就想着把那些糕点赢过来,要是直接拿,就感觉有点以势压人,所以作了一首诗,才赢得了那些糕点。”
韩侂胄适时站起来,向老赵说道:“臣等见那些士子早早来到琼林苑,便组织了一次诗会,大皇子一首竹诗送进来,当真是将臣等惊讶到了,谁都没有想到大皇子还有这等诗才。”
“哦,听韩相这么说,那这首诗作的一定很好喽?”老赵不信道。
韩相转头望向下面司马俞处,说道:“当时大皇子六步作诗,探花郎在台下亲眼所见,探花郎,你可还记得那首竹诗啊?若是记得,快给陛下朗诵一遍。”
司马俞那里不知这是韩侂胄故意捧他在老赵面前露脸呢,诗的作者就在眼前,不要作者念,而让他这个旁观者念,意思太明显了。
司马俞看了一眼梅友,征求意见,见到梅友点头后才说道:“学生记得此诗,来时路上还在品味。诗文如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首竹诗,道出了我大宋风骨,学生收获颇丰!”
靠的近一些的进士郎听到了这些,顿时百味杂陈,人家随便作了一首诗,就如此优秀,够资格进入楼内品尝糕点,而自己为了楼里送些糕点出来,或者说就是为了在楼里大人物面前亮一次名字,而在外苦思冥想,大皇子这等才气着实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