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心不在焉,还没开口你就输了
有一位名人说:“不对别人感兴趣的人,他一生中的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所有人类的失败,都出自于这种人。”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重要,或者说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认为很重要。如果对方感觉到他在你心目中很重要,一定会对你产生好感,没有人会讨厌一个喜欢自己、尊重自己的人。
有些人自视甚高,他们觉得自己很重要,却忘了别人也需要这种感觉。他们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别人的轻视,于是受到大家的疏远。只有使别人产生自己很重要的感觉,你才会受到他们的欢迎。
有一天,卸任后的罗斯福到白宫去。不巧的是,塔夫脱总统和夫人都不在。这时,他那种真诚对待所有人的态度,就完全体现出来了:他同所有的白宫仆人打招呼,而且能叫出每个人的名字,连厨房的姑娘也不例外。
当他见到厨房的爱丽丝时,问她是否还烘制玉米面包。爱丽丝回答,她有时为其他仆人烘制一些,但是楼上的人都不吃。
“他们的品位太差了!”罗斯福说道,“等我见到总统的时候,我会这样给他说。”
爱丽丝拿出一块玉米面包,放在盘子上给他,他一面吃着一面向办公室走去。他经过园丁和工人的身旁时,还不断跟他们打招呼……
越是没有架子、真诚对他人的人,越能赢得对方的尊重。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和别人心不在焉地说话,别人会觉得我们没有把他放在心上,和亲人朋友如此,和陌生人更是这样。
真正的沟通不在于言语的多寡,而是态度的好坏。若一个人在交谈时总是心不在焉,经常有一句没一句地应着你,那就不要和他浪费口舌了,他在心里压根没将你当朋友,甚至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
确实是如此,和心不在焉的人说话,是十分累心的一件事情。
心不在焉的人心神浮游不定,很容易走神。当你告诉他一件很重要或很有趣的事情时,他却把注意力分散到别的地方,像灵魂飞到别处去了一样。眼睛看着前方,或若有所思,或突然问:“噢,你说到哪儿啦?”“你刚才说什么来着?”这时你一定觉得说话的兴致全无。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你本人的过错,也许你讲的是他不感兴趣的事情。可是即便如此,他也不可原谅,因为他的心不在焉是一种很没礼貌、很伤人感情的行为。
如果你对别人不感兴趣,别人为什么要对你感兴趣?卡耐基说过:“你要是真心地对别人感兴趣,两个月内你就能比一个光要别人对他感兴趣的人两年内所交的朋友还要多。”那么我们该如何表现对别人的兴趣呢?
首先,在交谈中和对方有视线的交流是很重要的,因为眼神的交流是沟通的一种方式。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视线能够表达爱意、诚信、信任感、依赖感、安全感等等,还能让对方觉得你在关注,你在用心倾听对方的话。
与别人交谈,思想要集中,要注意和对方眼神交流。最好是时不时地带着感情望着对方,让对方感觉到两人之间有电流在传递,而不是“两个饿坏了的人聚在一起填饱肚子”。与女友约会,要含情脉脉,吃喝点菜都是“调情”的好机会。面对外文菜单,你可以自嘲一下自己在外文上闹过的笑话,让对方觉得你好亲切;也可以趁机讲个自己去旅行时见识到的小风俗,让对方觉得你见多识广。在这么做的时候,你当然要不时地望着对方,带着点点观察,让对方充分感觉到,她在你眼中的存在。
讲到火锅要多辣的时候,看她有没有皱眉,看她有没有要起身的样子,虽然不用夸张到一个箭步跑去帮她拉椅子,但这需要你保持观察,当然也不必“端详审视”的。
一个人,如果能做到把对方看在眼里、放在心里,就算这个状态只维持一顿饭的时间,也能让对方觉得被重视,如沐春风。
其次,还要注意倾听,时刻将注意力集中在别人谈话的内容上。给予对方一个畅所欲言的空间,不抢话题,表现出一种认真、耐心、虚心的态度。
听人讲话时,通过赞同地微笑、肯定地点头,或者手势、体态等做出积极的反应,表现出对谈话内容的兴趣,和对谈话对象的接纳与尊重。
就算别人说的话不对自己的胃口,你也不能开小差。如果你觉得没意思,就突然心不在焉地说一些与朋友讲话内容毫无半点关系的事情,那么朋友难免会有意见。人家讲得再不好,出于面子,你也应该听完了再说,这是最基本的礼貌。否则,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少。
最后,牢记他人的名字会让人觉得被尊重。
社交圈子越大,人们之间的关系就会越冷漠。唯一能够使社交变得温暖一些的办法,就是记住人们的名字。
一个最简单、最明显、最重要的使人获得好感的方法,那就是牢记别人的名字,使人感觉受到了重视。在个人事业与商业交往中,牢记别人姓名的能力并非一件小事。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将会更受人欢迎。
高情商的说话方式,要求我们多照顾别人的感受,这样才能做个让人相处不累,和任何人都能聊得来的人。
2.高情商的人懂得给对方足够的优越感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在朋友圈晒自己的生活,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现在是人生赢家,而在这些炫耀的背后,却又藏着一层哲理。炫耀是为了什么呢?无非是渴望被夸奖,被尊重,这是人性。
而能够静静地看着别人秀优越感,也是高情商的一种表现。拥有高情商的人一定是一个能够让别人舒服的人。他们说话会顺着你,但又不表现出奉承,跟他们谈话,如沐春风。
懂得给别人足够的优越感,让别人在聊天中感到被尊重,这也是一种高情商的体现。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在人际交往中,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别人的人总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最终在交往中使自己走到孤立无援的地步。相反,那些聪明、谦让而豁达的人总能赢得更多的朋友。高情商的人谁在他面前都能得到优越感,肯定愿意跟他做朋友。
由此可见,给人优越感也是聊天的一项绝技。我们身边那些受欢迎的人,都是懂得尊重别人,懂得照顾别人情绪的人,他们更是会为别人的光辉事迹鼓掌叫好的人。
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先别忙着表述自己的功绩和自己的需要。让我们先看看别人的优点,然后抛弃奉承,给人以真挚诚恳的赞美。如果你是发自内心的赞美,那么人们将把你的每一句话视为珍宝,终生难忘。即使你自己早已忘到九霄云外了,但别人仍然会牢牢地记在心间。真正的高情商不是凸显自己有多博学、多优秀,而是让别人感觉舒服。自己发亮的同时,也不掩盖别人的光芒。有句话说得好:“当你身边的人都熠熠生辉的时候,你一定是最温暖的太阳。”
另外,除了会给别人足够的优越感之外,我们也要注意不破坏他人的优越感。
李婧坐火车回老家,坐在一个小帅哥旁边。由于旅途漫长,小帅哥表演了个拿手的魔术给大家看,旁边的乘客们连忙使劲鼓掌。
小帅哥说要变个心灵感应的魔术,大致套路是让旁边的女孩抽出一张牌,独自记下,然后他把牌插进牌堆里,再让女孩洗牌。无论女孩怎么洗,最后小帅哥都能把那张牌迅速变出来。
小帅哥变完魔术,那个女孩被唬得一愣一愣的,不过李婧看穿了这套把戏。为了彰显自己目光如炬、机智过人,她很不识趣地揭穿了变魔术的帅哥:“插入牌堆的那张牌,并不是她看到的那张牌。原来那张牌,应该一直都留在你的手里。”
说完之后,大家感觉空气顿时凝固了,场面一度变得非常尴尬,一直没人再说话。
看破不说破,给别人优越感是一种修养。每个人都活得不容易,偶尔装一下,秀一下,又有何不可。毕竟每个人能拿得出手的就那么点优点,炫耀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
说严重点,人活一世,生活已经够艰难了,那么反复确认自己存在的价值,稍微装一下,也不过是给自己多些生存的勇气与自信罢了。
我们应该扪心自问一下,能做到让朋友舒服么?
其实,很多时候展现自己的优越感,也是为了有一个可以聊天的话题与氛围。情商高的人会允许别人秀优越感,即便自己明察秋毫,也会保全别人的优越感。
3.就算是主角也可以少说
高情商的人不会像“麦霸”一样,牢牢地掌控着麦克风,不给别人表现的机会,他们懂得少说的语言技巧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冯仑讲第一次见李嘉诚。在吃饭的时候,冯仑他们就鼓掌希望李嘉诚讲话,没想到李嘉诚说没准备讲话,但大家坚持,李嘉诚最后说:“我没有准备,我只讲八个字叫作:创造自我,追求无我。”
大人物出场,那是主角,一般都会安排长篇演说,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给大家各种指导建议,但李嘉诚只说了八个字。
在社交场合中说话,同站在讲台上授课或者在演讲台上演说有很大的区别。讲课和演说,只有你一个人在说话,别人不能插嘴。而在日常交往中,沟通重在互动,如果只有你一个人说话,对方没有说话的机会,那也就不能叫沟通了。世界著名记者麦开逊说:“不肯留神去听别人说话,是不受人欢迎的第一表现。”每一个人都有着表现欲,比如说几个人聚在一起讲故事,A一个人一口气讲了好几个,B和C都有些嘴痒痒,也想来讲述一两个。可是A只管自顾自地讲下去,使B和C想讲而没有机会讲。我们试想一下,B和C的心里一定不好受。因为他们没有说话的机会,专门听A的讲话,自然会没有精神听下去,大家只好不欢而散了。
然而在与人交谈中,许多人总将自己放在主要位置。特别是自己作为主角,是话题中心的时候,会自始至终喋喋不休地推销自己,滔滔不绝地诉说自己的故事。这样不但不能表现自己的交谈口才,反而令人生厌。
陈丽是某公关公司总经理,也是一位爱表现口才的人。她长得漂亮,业务做得尚可,经常国内国外地跑。可是当她话匣子一打开,就滔滔不绝,如黄河决堤,一发不可收拾。
这天,业务员王志杰因为商业合作关系,参加了陈丽公司的一个宴会。期间他想插几句话,却始终没有机会。陈丽兴致高昂地叙述她的事业是如何蓬勃发展的,王志杰则在餐桌上玩弄着吸管,心中觉得十分无趣。
半个小时后,王志杰终于鼓起勇气对陈丽说:“对不起,待会儿我还有事,我先走了!”陈丽唱了过多的“独角戏”,但是没能达到交流思想和增进感情的效果。相反,她自尝了“单口相声”的苦果,她完全没有顾及听者的反应。
其实,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经历怀有莫大的兴趣,人们最高兴的也莫过于对他人谈论这些事情。但过分地谈论这些,往往会使听者失去兴趣。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人:有的人做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梦,觉得身临其境,其乐无穷,结果逢人便说,不厌其烦。还有的人则喜欢无休止地诉说自己的经历,如上中学时怎样,上大学时怎样,参加工作时怎样,后来又怎样等等。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别人也会像我们一样有兴趣吗?那些断续破碎、稀奇古怪的梦境,往往除了做梦者本人,别人无法感同身受,听起来就会非常无聊。如果听者对说话者提到的那些往事、那些人、那些地点,一点都不熟悉,那往往也不会觉得有趣,更不会与说话者产生共鸣。
比如说一个商店的售货员,拼命地称赞他的货物怎样好,而不给顾客说话的机会,就基本上做不成这笔生意。因为你巧舌如簧、天花乱坠地说着,顾客顶多只把你看作一个生意人,决不会因此就购买你的产品。反过来说,你只有给顾客说话的余地,使他有询问或评价的机会,双方讨价还价间生意才能成。
一个真正高情商,懂说话的人,不是自己表演,而是鼓励、引导别人多说。正如戴尔·卡耐基说:“做一个好听众,鼓励别人说说他们自己。”
在《蔡康永的说话之道》中有这么一段话:
“聊天时每个人都想谈自己。当你想要被别人喜欢的时候,你只要把别人放在你自己的位置上想,那就轮到你来扮演这个最上道的朋友了。扮演这样一个朋友,最高原则非常简单:尽量别让自己说出‘我’字。听起来很容易,但你可以试试看,跟朋友聊天十分钟,不要说出‘我’字。对,就是不要说出‘我’字,每次想说‘我’字时,都改成‘你’字或是‘他’字。你会发现这十分钟里面,本来不断说着‘我昨天’‘我觉得’‘我买了’这些句子的自己,忽然变成一个不断把话题丢给对方,让对方畅所欲言,超级上道的人。”
我们在生活中,不要老想着自我表达,也可以时不时尝试在当主角的时候少说,这样能拓宽视野,提高情商。
如果你是一个性格开朗外向的人,你总是热衷于在聚会中做中心人物,这次改改吧,试着让那些平日毫不起眼的人出出风头。
4.学富五车,不如关心别人的感受
蔡康永说:“透过说话,懂得把别人放在心上,这就是我相信的、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可见说话的时候考虑别人的感受,是多么的重要。藏族有句俗话:“说一句话,要看在场所有人的脸。”真正高情商的人,说话都懂得掌握分寸。说什么都会考虑别人的感受,让人舒服,让人乐意听,不然纵使学富五车,有再渊博的知识,再精妙的言论,也没有机会表达出来。
黄渤参演的电影《亲爱的》讲述了以田文军为首的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寻孩子,以及养育被拐孩子的农村妇女李红琴,如何为夺取孩子做抗争的故事。
该片看点是:电影是根据央视早年的一则“打拐”新闻改编而成,黄渤饰演的田文军,原型是彭高峰,有记者问黄渤与他接触过吗。
黄渤说,对方拍摄的时候来探过一次班,影片放完也见过一次。
记者问:“见面的时候你的状态是怎么样的?”
黄渤答:“这个故事我们走了多少遍了,心里很复杂,觉得说什么都无力,都是很残忍的。我们跟彭高峰见面的时候,他是小孩找回来了的,旁边还有好多是小孩没有找回来的。如果小孩都找回来了,还可以聊一下这个过程。可这样一种情形之下能说什么呢,说什么都很残忍。我演这个人物之前就已经想好了,就是尽量靠近,不玩花活,不希望出彩,只是尽量还原。”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黄渤面对失去自己孩子的家长,明智地选择了少说,不去触碰人家的痛点,能这样照顾对方的心理感受,让人钦佩。
生活中我们要时时刻刻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尺度。因为有时候可能对你来说是一个正常的话题,对方可能因为一些主观因素听上去就不舒服。
所谓情商高,就是要多注意说话的分寸,关心别人的感受。
在《奇葩说》里,主持人马东“hold”得住一帮“妖魔鬼怪”,史航形容他最牛之处就是“精确和分寸”。
马东说,他不喜欢“名嘴”这个词,他认为一个真正会说话的人,其实是因为有不一样的思维方式,能够照顾对方的感受,而不只是嘴皮子利索。
“跟马东做节目真是太舒服了。马东的聪明不是飞扬跋扈、咄咄逼人,而是善解人意。”曾和马东合作过《文化访谈录》《汉字英雄》等节目的学者于丹这样告诉记者。
观察我们身边那些和谁都聊得来的人,他们也都有一种让人舒服的分寸感。很多时候,幽默和刻薄就在一线之间,需要精确地掌握一种微妙的平衡。我们可能做不到那么高级,但至少可以明白这些道理,学习这些做法,多多善解人意,换位思考。
在谈话中,如果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一味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而没有考虑到人家为什么要满足你的要求,那这时就需要换位思考。在提出谈话话题或要求时,你要站在对方的位置上多想想。
日本松下电器总裁松下幸之助,有一次在一家高级餐厅招待客人,一行六个人都点了牛排。等六个人都吃完主餐,松下让助理去请烹调牛排的大厨过来,他还特别强调:“不要找经理,找主厨。”助理注意到,松下的牛排只吃了一半,心想一会儿的场面可能会很尴尬。大厨很紧张,因为他知道这次的客人来头很大。“是不是牛排没弄好?”主厨紧张地问。“牛排,很美味!”松下说,“但是我只能吃一半。原因不在于厨艺,你是位非常出色的厨师,但是我已经80岁了,想多吃些,但胃口不如以前喽!”
主厨与其他的用餐者你看我,我看你,大家过了好一会儿才弄清楚状况。松下说:“我想当面和你谈,是因为我担心当你看到只吃了一半的牛排被送回厨房时,会伤心难过。”
如果你是那位主厨,听到松下先生的如此说明,会有什么感受?是不是觉得备受尊重?客人在旁听见松下如此说,更佩服松下的人格,并更喜欢与他做生意了。
在和人打交道的时候,时刻关心别人的感受,比任何语言技巧都能产生更好的效果。懂得考虑别人感受的人,愿意对遇到的人温暖一点,能让自己安心、也让对方舒心。
5.让人觉得那是他自己的主意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想法是你自己思考的结果,而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你是不是会为自己的机智而自豪呢?所以,提出一些建议,启发别人去得出结论,是一个高情商的人常用的方法。
李立召集公司的销售部门,召开了一次推销员会议,鼓励员工们告诉他,希望公司做到什么,并把员工给出的想法写在了黑板上。然后他说:“公司会尽力做到你们的建议,可是请你们告诉我,你们会以什么来回报我呢?”
他很快就有了满意的答案,那是忠诚、乐观、进取、合作,每天8小时的用心工作。甚至有人愿意每天工作14个小时。
结果,这次会议给公司带来了不错的销售业绩。后来,李立说:“我和他们做的是一次精神上的交易。我遵守诺言,他们也尽职尽责。让他们说出自己的需要,那是他们愿意接受的。”
没有人喜欢被强迫做一件事,我们都喜欢随心所欲地跟随自己的想法行事。若有人愿意听我们的想法,我们就会很乐意说出来。
这个技巧适用于很多的场合。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做纽约州长的时候,完成了一项特殊的任务。他不但和政党内的重要人物相处得很好,还在他们反对自己的情况下,实施了自己的改革方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当有某个重要职位需要补缺时,他就请那些政党要人推荐。罗斯福说:“开始他们推荐的,是党内并不受欢迎的人。我就说,任用的人要有满意的政治表现,你们推荐的这个人并不适合,同时也会招人反对。”
“后来他们又推选出一个人,那人看起来虽然并没有可批评的地方,但只是个平庸的老好人。我就告诉他们,任用这样的人,有负公众的期望,所以请他们再推选出一个更适合的人。”
“他们第三次推荐的人,看起来是差不多了,可是还是不十分理想。于是,我对他们表示感谢,让他们再试一次。第四次他们所推荐的,正是我所需要的人,我再次表示感激之后,就任用了这个人。而且,我还使他们享有任命此人的名义……趁此机会,我对他们说,我接受了他们的建议,他们也应该接受我的意见,为我做几件事了。”
就这样,他的方案都通过了。所以,你要影响别人而使人同意你的想法,就要使对方以为这是他的意念。
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在白宫时,非常信赖郝斯上校,大事小事都会跟他商量。那么他是用什么方法影响威尔逊总统的呢?
在一次谈话中,郝斯透露过他取得总统信任的办法。他说:“我认识了总统以后,渐渐发现,让他改变某种想法的最好办法,就是不经意地将这种想法灌输到他的心里,让他感兴趣,并且促使他自己去思索。得出这个结论很偶然。一次,我去白宫拜访他,劝他采取一项政策,但他似乎并不赞同。数天后,在一次聚会中,我惊讶地发现威尔逊总统把我的想法当自己的意见提了出来。”
郝斯上校没有立即打断总统的话,而是让总统觉得,那是他的意见,而且还公开赞叹总统的睿智。我们要记住,我们的谈话对象,很可能是像威尔逊总统那样要面子,不太喜欢接受别人意见的人,所以我们可以用郝斯上校这样的方法。
而在和别人谈论某件事情时,千万别说“你错了”,而是尽量要让对方多说话,引导对方在不断说话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碰到分歧的时候,如果用争夺的方法,你永远得不到满意的答案。但用让步的方法,你得到的可能比你期望的更多。
以上这些成功的案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如果我们想要做成一件事情,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对方觉得那是他自己的主意。
总之,一个高情商,并且善用沟通技巧的人,无论是提出意见、表达观点、闲话家常或是与人商量事情,都能在无形中影响他人的想法。这就是说,人际沟通的目的,主要是在引导对方的意愿与感受,并且建立互动关系。换言之,与人沟通的过程讲究实效,也就是希望可以影响对方的态度与观感,并让对方主动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而这也是考验我们的地方,借由语言的力量主导话题,就能很巧妙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6.算命先生的奇招:给对方“说中了”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看手相、面相的算命先生。即使是在大都市里,我们也经常可以在立交桥下、公园门口、人行道旁,看到算命先生的卦摊,而且为这些算命先生捧场的人也不在少数。通常那些算命先生说得还都“很准”,虽然人们明知是不靠谱的,但还是乐意去预测,那么为什么算命先生会说得非常准呢?
心理学家认为,算命先生之所以能够说得如此准确,其实只是他们善于利用各种各样的技巧、话术。通过人们的言谈举止,观察人们的心理,并懂得利用这些心理达到自己的目的,给人们一种“说中了”的感觉而已。
仔细想想,无论是跑业务或是接待客户,无论是恋爱还是交友,任何形式的沟通,不都是从揣摩对方的心理,赢得对方信任开始的吗?算命先生或是骗子使用的这些揣摩对方心理的技巧,着实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比如说,当我们在谈话中听到年长者夸奖你“英雄出少年”“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时候,可能并不是字面意思那么简单,如果你不明就里就得意忘形,那是要吃亏的。
某医院正在召开表彰大会,知名的李老院长正在给外科医生黄斌颁发优秀医生的奖项。在表彰会后的晚宴上,李老院长看着黄斌说:“年轻人真好,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听到李院长的赞美,黄斌赶紧谦虚地说:“李老您真是太谦虚了,大家谁不知道,当年您是非常知名的外科医生,获得了很多奖项,我们上学的时候可都是以您为榜样的。而且现在您也是老当益壮,时常上手术台不是……”
黄斌的一番话说得李老院长很是得意,他觉得黄斌这个年轻人很好,很懂事很有能力,决心要好好培养。
这里黄斌的情商就很高了,要知道很多老当益壮的长者在说“年轻真好”的时候,其实绝不是要表达服老的意思。而是想传达“年轻人,虽然你很优秀,但是你和我还有差距,还需多多锻炼”这样的意思,是表达“有信心,不服老”。所以这时候,我们要赞赏对方的能力和成绩。
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有太多的细节可以暴露他的内心。如果你能够把握这些信息,何愁沟通不畅?当你和别人交流时,需要设法从这些因素中窥探出对方的心理。只要你仔细琢磨,便不难听出弦外之音,看出某些端倪,了解对方的真正意图。
我们除了从对方的言谈中,了解对方内心的想法,还可以从对方的脸上发现一些端倪。有句话说得好,他人之心在脸上。
在西方流传着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讲述的就是这样的道理: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有一天在街上偶然遇见一位熟识的姑娘,德谟克利特和她打了一声招呼:“姑娘,你好!”
第二天,德谟克利特再一次碰到与昨天同样打扮的那位姑娘时,却这样招呼道:“这……这位……太太,你好!”一语道破之后,他便转身离去。
一夜之间成为“太太”的那位姑娘,被德谟克利特看穿时,脸上恐怕要涌上害羞的潮红了。那么,德谟克利特是如何看穿那位姑娘“一夜之间变成太太”的呢?这是他仔细观察那位姑娘的脸色、眼睛的活动情况、面部表情及走路的姿态等一系列举止的结果。
据说,德谟克利特有时正吃着鲜美可口的瓜果,会突然从房间里跳出来,跑到地里去搞清楚瓜果为什么这么好吃。他就是具有如此强烈的探索精神和敏锐的观察力,所以才会具有如此神奇的本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高明的人看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一张反映自己肉体和精神状况的明细表,能够反映出每个人的性格。因而通过脸来判断人的性格是切实可行的。
面部表情能够传达很多复杂而微妙的信息,让你洞穿对方的心理。
现实中,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德谟克利特那样,善于从脸部看人。这种能力是要通过努力学习和长期实践才能得到的,它不是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做人、看人的本领,发现并掌握它,往往能大大地帮助你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除了上面的几种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交谈过程中对方的语速、语调,了解对方的心理。在说话方式的各种因素中,首推速度。速度快的人,大都能言善辩;速度慢的人,则较为木讷谨慎。此均为每个人固有的特征,依人的性格与气质而异,不过在心理学中所要注意的是如何从与平时相异的言谈方式中,了解对方心理。有些平日能言善辩的人,忽然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相反的,也有些平时木讷的人,却突然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小心,必定出现了什么问题,应仔细观察,以防意外。
大体而言,当言谈速度比平常缓慢时,表示不满对方,或对对方怀有敌意;相反的,当言谈的速度比平常快速时,表示自己有短处或缺点,心里愧疚,言谈内容有虚假。
一位有经验的情感专家曾经说:“男人如果在外面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回到家里,必定滔滔不绝地与太太讲话。”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情形是因为,当一个人的心中有不安或恐惧情绪时,言谈速度便会变快。凭借快速讲述不必要的事,来排解隐藏于内心深处的不安和恐惧。但是,由于没有充分的时间冷静反省自己,因此所谈话题内容空洞,遇到敏感的人,便不难窥知其心里的不安状态。
在工作岗位上,也经常会发生类似情况。平时沉默寡言的同事,假使忽然变得格外多嘴时,则其内心必定隐藏着不欲人知的秘密。
7.实在无言以对时,就虚心求教
我们如果担心自己不健谈,聊着聊着会冷场,在和人聊天时,可以用探测性问题向对方虚心求教,让对方多说。探测性问题的表述十分程式化,一样的问题可以用在很多不同的场景中。
比如有人对你说:“我周末刚去看了部电影。”你可以这样问:“那部电影怎么样?”它一般不构成真正的问题,问了也不容易出错。
当然,试探的问题太多、太冒昧也会影响谈话的顺畅性。比如回应:“是的,我明白。”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如果说得太多,就变成了机械性的回应。
这就需要你在提问时有一个总体的逻辑思路,比如你先提出一个宽泛的主要问题,打个比方:“你是怎么获得这份工作的呢?”等对方停顿时再问:“那是一个转折点吗?”类似这种带有思考、富有变化的提问,才能打开别人的话匣。
丈夫一边打游戏一边和妻子说话,妻子说:“我们老板和小三偷情,被他老婆抓个正着……”丈夫的眼睛没离开屏幕,嘴里却说着:“老板跟秘书?小三?你给我讲讲。”媳妇觉得丈夫很感兴趣,她就会继续往下讲。最棒的、最能激发别人继续讲下去的问句有:怎么会这样?为什么?那怎么办?后来呢?原来是这样……不管你对他说的话是否真的感兴趣,这些问句,都是可以激发他继续讲下去的动力。每个人说话,都希望从听者那里获得鼓励,显示出你喜欢听他讲话的热情,那么,不管对方是多有深度,多有地位的人,都会有兴趣讲下去。
有好事者剪辑过陈鲁豫的访谈节目,剪辑完成的视频里鲁豫一直睁着眼睛,问类似“真的?”“真的假的?”“真的么?”虽然这个视频有点恶搞,但是也说明最简单、最直白的问句,能让对方觉得你在听他讲话。
人们都喜欢说话态度谦虚和善的人,讨厌态度傲慢、似乎高人一等的人。如果想得到别人的喜欢,说话态度谦虚必不可少。不目空一切、居功自傲,请人评判自己的意见,这些谦虚态度,你做到了,也就讨得了别人的喜欢。
被你请教的人,其实不太会察觉到你在引导他说话,因为气氛很愉快,他脑中就不会有警铃响起。因为人人都想找到知己,都想被理解,每次愉快的聊天,都像灵魂被按摩过一样。一位心理学家说:“如果我们想树立一个敌人,那很好办,拼命地超越他、挤压他就行了。但是,如果我们想赢得一个朋友,就必须得做出点小小的牺牲,那就是让朋友超越我们,在我们的前面。”
要想打开别人的话匣子,我们可以先向别人请教一些对方擅长的事,别人往往会很乐意为我们解答,从而渐渐地与我们聊起来。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那就是每个人在他人面前都想满足自己的表现欲。
在交谈中我们会发现,一旦我们能虚心请教,给他人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他人就会不自觉地对我们产生好感。
孙睿是专门销售画室草图的,销售对象是服装设计师和纺织厂。
有一位客户令孙睿感到很头痛,他是北京一位著名的服装设计师。孙睿一有时间就会去找他。
“我去他工作室找他,他从来不会拒绝我,并且每次接待我他都很热情。但是他也从来不买我销售的那些图纸,他总是很有礼貌地和我说话,还很仔细地看我带去的东西。可到了最后总是那句话:‘我看我们还是谈不成这笔生意’。”
经过了无数次的挫败,孙睿开始反省自己的问题。通过细心观察,孙睿了解到那位服装设计师比较自负,别人设计的东西他大多看不上眼。后来,孙睿想出了对付那位服装设计师的方法。于是他抓起几张尚未完成的设计草图,来到那位服装设计师的办公室。
他对服装设计师说:“李老师,如果您愿意的话,能否帮我一个小忙?这里有几张我们尚未完成的草图,能否请您告诉我,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它们才能对您有所用处?”那位服装设计师仔细地看了看图纸,发现设计人的初衷很有创意,就说:“孙睿,你把这些图纸留在这里让我看看吧。”
几天过去了,孙睿再次来到办公室,服装设计师对这几张图纸提出了一些建议,孙睿虚心地用笔记了下来,然后回去按照他的意思很快就把草图完成了。结果服装设计师大为满意,全部接受了。
从那以后,孙睿销售时总是先问买主的意见,虚心向买主请教,然后再根据买主的意见制图纸。那些买主对孙睿的图纸非常满意,因为这相当于是他们自己设计的。这样,孙睿从中赚了不少。
所以,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要谦虚,尽量把表现的机会留给他人,让他们多给我们提一些宝贵的建议。变“让他说”为“他要说”,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聊天继续下去。
8.赞美那些每个人都显而易见的“部分”
大剧作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赞美是照在人身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而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也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最深切的需求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所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适当的赞美,是对他人价值的肯定,可以帮助他人增加成就感,有利于增进彼此和谐、温暖、美好的感情,改善人际关系。
但是要注意,言辞会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因而轻率的说话态度,会让对方产生不快的感觉。我们的赞美也不要太离谱,这样别人会觉得我们太虚伪。
记住,赞美的首要条件,是要有一份诚挚的心及认真的态度。赞美的话要坦诚得体,最安全的办法是赞美对方身上那些显而易见的“部分”。
每个人一生中都需要跟别人相识、相交、相知,能够发现其他人身上的闪光点,是我们与他人长期相处的一大基础。那些会说话的人会杜绝笼统的奉承,会去抓住对方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赞美,这样很容易博得对方的好感,不但会给对方带来心理满足,而且还会加深彼此的感情沟通。
在电影《画壁》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闫妮饰演的姑姑每天早上都会问下面的仙女:“我美吗?”仙女会齐声回答说:“美。”
姑姑淡淡地笑笑,转头问芍药:“芍药,你说我美吗?”
芍药说:“姑姑今天很美。蓝色的眼影和蓝色的纱裙相呼应,发髻也挽得很别致。”
姑姑听后“哈哈”大笑,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如果芍药也和众人一样,粗暴而直接地回答姑姑一个字“美”,相信,她绝对不会得到姑姑的赏识,而成为姑姑最终的接班人。只有用心观察和思考,说出具体事实的语言才是最真诚的语言,才是能打动人的语言。
像芍药那样,用“别致的发髻”和“蓝色的眼影”来具体描述姑姑的美,这就是说到了闪光点上,这种赞美自然不会让人产生误解。
所以,赞美别人也是很有学问的,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要用心观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并记在心中。比如说某人工作很努力,常常加班到很晚,作为主管的你对他说“你工作真努力”远不及说“我昨天看你又工作到晚上九点才离开,工作真是太努力了”。他听后一定会因为你对他的关注和赞美,而更加努力地工作。
任何人赞美的目的都是打动对方,获得好感。而空洞没有实际内容的赞美,只会让对方更加疏远你。因为赞美的点不到位,会让对方觉得你莫名其妙,从而觉得你无根无据、虚情假意,更会觉得你油嘴滑舌。
所以在赞美他人时,为避免引起类似的误会,你必须确认你所赞美的人“确有其事”,并且显而易见,你才有充分的理由去赞美他。而比如,你想讨好上司,上司的头发明明烫得像个公园里晨练的大妈,你却称赞上司像古堡出来的白雪公主;明明老板胖得电梯都快进不去,你却拜托老板指导你怎么健身才能保持这么挺拔的身材,上司和老板喜欢你才怪。
如果你想赞美别人,一定要发现适当且最好是显而易见的优点再去赞美。
9.任何话题,首先表示肯定都能避免反感
生活中,有这么一类人,可以称为“说不先生”。他们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只要是不认同别人的言论,他们就会说“你说得不对”“这样做不好吧”“这肯定是你的错”等等。他们总能找到别人话里的缺陷,加以批评,这样的人显然不会受人欢迎。
蔡康永说:“每个人都喜欢别人同意自己。”没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不管人前人后,被别人直接否定,总是不光彩的事情。
而会说话的人,懂得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首先表示肯定,以避免别人的反感。
李振东是一名优秀的保险推销员。在介绍自己的经验时,李振东说:“原本和顾客聊天,听到顾客对保险不感兴趣,我就直接回了一句‘你错了,保险很重要’。结果当时顾客脸色马上就变了。我发现这样说只会让对方更反感,也不会再和我继续聊下去了。”
此后,李振东反思了他的说话方式,然后他发现要和顾客聊得好,就要多站在顾客的角度想问题。这样顾客就愿意聊下去,自己也会有机会插入自己的想法。
后来,每当顾客再说对保险没有兴趣,李振东就会回道:“您说的有道理。谁会对保险这种关于生老病死的事情感兴趣呢,躲都来不及呢!我也没兴趣。”
这时候顾客就会诧异地问他:“既然你不感兴趣,那你为什么还做这一行呢?”
这时候,顾客不再反感,等聊天气氛缓和了,刘振东才开始娓娓道来:“咱们对保险都不感兴趣,但生活中的事情我们也无法预料……”
刘振东懂得首先表示肯定,避免了顾客的反感心理,缓和了说话的气氛,才赢得了推销保险的机会。在日常交往中也是一样,大家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我们在聊天的时候,多倾听对方的观点,肯定对方的观点,就能营造一种互相理解的融洽氛围。
在说话的技巧中有一种“YES,BUT”定律,是说当你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应该首先肯定对方,这样会使对方更容易接受。先说“YES”再说“BUT”,这就好比同样是药丸,外面裹上糖衣,就比较容易让人入口。同样,委婉地表达拒绝,也比直接说“不”让人容易接受。
其实,这种“YES,BUT”的应变法,在沟通的时候有它周到圆融之处,有助于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尤其是在陌生的环境中,一句肯定的话语,往往能够使他人加强自信,而且也会为我们赢得更多与他人接触的机会。
作家杰克乌弗曾经在《陌生人在爱中》一书中讲述了一个故事:迪特毛料公司在清理债务时,曾通知一位顾客,说他欠了15美元的货款,请予以归还。这位顾客寻找了一番未找到有关账单,便怒气冲冲地专程跑到该公司经理办公室,声明他绝对不欠该公司的钱,还声明今后绝对不再买该公司的东西了。接待他的公司经理迪特先生听完这位顾客的怨念后,不但没有说出任何反驳的话,反而还对他专程来芝加哥,为公司提意见表示了深切地感谢,并将错误全部归拢到了自己公司身上。
很显然,顾客也没想到公司经理会如此“附和”自己,而且还承认了错误。经理的这一系列行动打消了顾客的怒气,他当即丢开了有关15美元的账单纠纷,又同该公司签了一大笔订单。
对于那些心怀怒气的客户,首要的就是得承认对方的抗议,但这种承认并不表示认可自己公司产品的缺点,只是以“原来如此”“您说得很对”等话来附和对方,使其怒气平息。之后,我们趁机说:“您说得没错,但是……”从而提出自己的意见。这种会话方式在推销技巧中是非常重要的。当对方以“原来如此”“的确没错”的话来附和自己的主张或态度时,便会不由自主地相信对方,萌生“容忍”对方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