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英语科幻小说在世界中占据的压倒性优势,所有参赛作品必须译成英文才可以。
相当多汉语作品在翻译过程中会丢失其特有的文学性,例如在汉语环境中优美的措辞,历史典故等等,所以非英语作品在评奖过程中本身就占据劣势。
汉语言太精彩了。
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短小精悍的成语,总结生活经验的俗语,甚至是乡土风情的俚语,这些都不能找到准确的英语来一一对应。
文学性越突出的作品在翻译过程中就越吃亏。
故事和思想不会在翻译过程中丢失。
由于历史、环境、生活方式等的不同,看待同一件事情,国内的作家往往和英语地区作家有不同的想法。
许多英语地区的作家对《三体》推崇备至。
“我们从没思考过《三体》中提到这些问题。”
大多英语地区作家或读者看完《三体》后的震撼就来源于此。
科幻作品从来都不是毫无根据的异想天开,一定是以现实为依托的。
《三体》中,地球人和外星文明的接触,跟我国的近代史何其相似。
我国本来是没有“民族”这个概念的,在1901年,梁启超先生第一次提出“中华民族”,号召全部国人抵御外敌,不论你是汉人还是满人。
《三体》中,抵御外星文明时,全部地球人组成了人类共同体,不管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不再自相残杀,共同阻击外星文明。
此外,《三体》中提到“黑域计划”,封闭地球,禁止和外星文明接触。
这让我们想到了什么?没错,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
与西方国家通过对外扩张逐渐认识自我不同,我国的意识觉醒更多是源于被侵略被征服的压力。
为了应付三体文明强大的压力,集全球之力发展军工,结果陷入到大饥荒之中,饿死了好几十亿人,转头发展经济,军工实力反而不断提高。
这在历史中也可以找到相呼应的时期,只是不便多言。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全书最经典的这句话,就诞生于此。
又或者是逃亡的几艘飞船,互相攻击,甚至开始人吃人,声称要摒弃旧的道德标准,建立全新的星舰文明。
舰长在法庭上辩解说,总之,有那么一瞬间,我放弃了自我,成为了集体的一部分,成为了集体的一个细胞,一个零件。
再有,智子穿着和服,学习茶道,熟悉地球,实际上却藏着鸠占鹊巢的野心。
...
西方科幻小说探讨的往往是科技与人的关系,或者说是科技对人的异化。
《三体》则不同。
《三体》思考的是集体与个体的关系,理性与感性的关系。
人性之美的代表程心把地球引向了毁灭,代表人性之恶的罗辑却拯救了世界。
“一个人还是五十个人”的经典哲学问题。
选择了五十个人的章北海,维德,罗辑被塑造成了英雄,选择牺牲一部分来换取整个集体的利益,也就是文明的延续。
“失去人性,失去一些。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英雄在和平时期毫无用处,只有在面临生死存亡时才需要担负起责任,做出选择。
压抑一部分人性,释放一些兽性。
把小宇宙归还给大宇宙的程心,其实也选择了牺牲自我。
作者大刘最后也借艾AA之口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人性之美。
一个星球的毁灭,不是你一个人就可以做到的,是这个星球所有人努力的结果。
我相信,假如一个西方作家来写《三体》,一定会表达出完全不同的精神内核。
大刘的科幻作品处处体现着东方的思考方式,集体主义,牺牲精神,对家园故土的眷恋,对于人定胜天的执着。
方和的《沙丘》自然是不具备这些特质的。
《沙丘》本来就是一部英语小说,方和在搬运过程中也没有加入很多自己的想法。
“小说方面你就没别的想法?”赵清欢问道。
方和摇头道:“近期还没有,等我毕业了吧。”
赵清欢有些失望,嘱咐道:“也只能这样了,还有你以后写了短篇小说也可以发给我们。”
方和笑着点点头,他上次在网文网站写短篇科幻小说确实有些唐突了,其中涉及到版权归属问题。
“那你回去记得发微博,再准备一下,我觉得这次你很有可能获奖。”
赵清欢见方和闷葫芦一样,就让他先回去。
方和不知道赵清欢哪里来的自信,在他记忆中,《沙丘》好像是没有获得过雨果奖的。
“你为什么这么觉得?”
赵清欢无所谓道:“第六感啊,女人的第六感。”
“好吧。”
回到舅舅家里,方和打开微博组织措辞。
“一个好消息,《沙丘》获得了雨果奖长篇科幻小说提名。
还有,没看过小说的可以买来看看(被迫营业)。”
发完微博,方和给袁莳打电话,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沙丘》入选雨果奖了?”
袁莳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即使经过了由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再到模拟信号的转变,声音依旧清丽。
“你怎么知道?”方和问道。
“你不是发微博了吗?我看到了啊,恭喜你!”
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分享的喜悦减少了好多。
惊喜这种东西还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