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加快速度来到尚书台办事衙门处,到了门口正巧遇上袁岳在门口接见一些风尘仆仆的来客。
太子与杨哲、杨庄三人共乘一辆马车,到门口的时候也让袁岳注意到了。袁岳认出这是太子的座驾,脸上带了一丝惊讶,但很快掩饰下去。赶忙上前拱手行礼道
“太子殿下远道而来,臣未能远迎,还望殿下恕罪!”
袁岳说完后,最先下来的却不是太子,而是杨哲。看着车上下来的杨哲,袁岳脸上明显的带了一丝更为浓重的异色,也不知是何意。
就在杨哲之后杨庄也缓缓下了马车,两人恭敬的站在马车门帘前面微微低着头,最后太子姜弘才拉开帘子走了出来。
看到还在一旁行礼的袁岳,太子赶忙上前扶着他的手,将他扶起后笑着说道
“袁尚书不必如此,且不说您贵为汝南王,更是百官之首,尚书台尚书,以后见到本太子不必行礼。毕竟袁尚书乃是我纪国肱骨之臣,有些礼数自然该免则免!您说是吧!”
袁岳听得这话,哪里不知道姜弘话语中的些许讽刺,但袁岳哪里鸟他这些,仍旧装懵说道
“殿下此话万万不可,君臣以礼数相别,无礼难以立身,破礼难以立国。袁岳作为纪国臣子当是遵守,望太子今后也不要说这些挑逗老臣,为难老臣的话了。”
姜弘听到此话愣了一下,突然间又大笑起来,拍着袁岳的肩膀道
“哈哈哈,不愧是袁尚书,果然是德艺双馨。此事是本太子鲁莽了,那以后便随尚书自己行事。”
“谢太子!不知太子今早来尚书台有何指示?”
袁岳当然猜到姜弘是来干什么的,但他仍要他亲口说出来,自己确定一次。
“不瞒袁尚书,父皇前几日给我的一些奏折中我看到武陵郡洪水泛滥一事呈报,但具体情况却无从得知,所以今日来尚书台就是想说说本太子对此次事件的了解,希望能对此事的决策尽写绵薄之力!”
袁岳听到姜弘说此话后,脸色稍微有些难看,但是也很好的掩饰了下去
“原来如此,殿下如此记挂天下之事乃是纪国之福,也是我等臣子之福。既然殿下也有高见,那我们先进衙门在谈如何?”
“那自然好。”
听到袁岳没什么太大的意见,还请自己进去,太子就微微一笑后便欣然前往。
姜弘走前面,跟随着姜弘的杨氏父子二人,自然也跟着进去了。就在杨庄与袁岳擦身而过的时候,两人都已经心知肚明怎么回事了,互相冷哼一声,谁也不服谁。
杨庄看了呀一眼撇过头去后便头也不回的走了进去,杨哲干脆直接当没看到,假装拍一下身上的灰尘,一副不知道发生什么的样子就跟在杨庄后面进去了。
太子一伙进入后,袁岳才深深地看了看三人的背影,叹了口气招呼着那些情报人员一起走了进去。
入到殿中,有些官员早就在其中就座,毕竟今日本就是袁岳召集各部侍郎开会商讨的日子。太子进来后,各官员均是一脸惊讶,然后快速起身行礼。姜弘示意这些官员免礼后,就毫不犹豫的坐在主位旁边的陪审椅子上,丝毫没有想鸠占鹊巢的意思。看太子这么上道袁岳也是挑了挑眉毛,没表示什么,自然而然的就坐在了主位。
随后他就拿出一封折子,上面写了武陵郡的灾情报告。
上面写了一些灾情的地点和损失情况,袁岳看完以后就将他递给了姜弘。姜弘自己却没看,而是招呼杨哲上来,然后给了杨哲。
杨哲知道太子的意思,他也不管袁岳怎么看他的行为,而是大胆的翻开了奏折。其中写的情况他大致看的出是真实的,但是对于其中户部的第一笔拨款如何使用,还有龙山县衙崔先一党压榨民众之事却只字未提。杨哲看了看正在看着他,然后满脸询问之色的姜弘。杨哲没说话,只是摇了摇头,表示奏折不实。就在这时候袁岳说话了
“殿下,老臣观武陵郡守所呈奏折大部分属实。对于受灾地点龙山县城与受灾程度都一一描述的清清楚楚,臣已经派人去核实过了,灾情却如所说,可以按其报奏拨予赈灾款。”
说到这里,袁岳也是以请求意见的口吻跟姜弘商量,毕竟太子坐在这里不尊重一下他的意见有些说不过去。如果是平常,自己早就直接拍板决定了,哪里还需要这么繁琐。
姜弘没立马答应,而是问向杨哲道
“杨哲,你认为袁尚书的决定是否可行?”
袁岳看着杨哲,脸上没有表情,但杨哲觉得他的脸色还是很吓人的,似乎自己说了他什么坏话他就要把自己“咔嚓”了一样。但,这么容易妥协的人就不是杨哲了,所以他还是义无反顾的说道
“回殿下,袁尚书此举臣认为不妥。虽然臣身为黄门侍郎,本无权过问政事。但这两天臣恰好在武陵郡的龙山县城旅游,这才碰巧了解了一些情况。打算说说在下拙见,望太子殿下恩准。”
说完此话,太子好像就不知道似的,一阵疑惑的语气说道
“哦?还有此事。看来本太子的那一些拿不上台面的情报没什么用了,还是来听听杨侍郎如何说的。”
太子答应杨哲后,袁岳狐疑的看了杨哲一眼,杨哲也没管他,而是自顾自的开始阐述起来。
“谢殿下!是这样的。我认为此奏折还有两个与灾情大为相关的问题没有如实呈报,此谓之不实。还请殿下明察。”
杨哲一副看透漏洞,然后大为痛心的模样说道。见到他这样,太子哪还不知这是个好机会
“侍郎莫急,还请缓缓道来。若是此事属实,本太子必定给此次事件相关之人定个督察不利之罪。”
看着二人一唱一和,袁岳也是颇为头疼,但是看着自己这份从武陵郡刚刚拿回来的灾情报告看,与呈上来的报告并无太大差异,说明这呈报奏折没什么问题,怎么会有两个大问题出现?一脸迷惑的他也只能看向杨哲,静待他的解释。
“首先,武陵郡守的这份灾情奏折并无问题,在我看来还颇为准确。杨哲一个人调查之数,与此数相比确实是拿不上台面。但我要说的这个问题并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说完此话,袁岳眼中露出一丝精光,然后缓缓问道
“不知杨侍郎此话何意,何为人祸?”
“袁大人有所不知,在龙山县衙第一次越过郡城向上报灾时,户部就秘密调去一批物资。这批物资不知是何人批准的?又为何不早申报灾情,而是等到郡守大人上报才知道此事?这件事与朝中何人有关,又为何这般作为杨某不知,也不想知道。杨某唯一想说的是,这些物资早已到达龙山县城,虽数量不足以恢复灾情之前的局面,但却有缓解之能。而我到龙山县时却毫无改善,仍是一片狼藉,难民满地。而且这些人都在城外苟且偷生,终日不得进入城中。所以,第一我怀疑县衙扣压物资。第二,也是最重要的。还请袁大人与殿下观此请愿书,此书上具有说明,且杨某保证都是真实情况!”
杨哲拿出请愿书,上面写满了崔先的恶行,还有二十多个难民的手印。但其实是杨哲替他们按的。就在客栈的时候,杨哲写了两份,一份请求发粮的给了胖师爷,一份请求惩罚崔先的自己留着,如今派上用场了。
“此书是难民集体托我所写,此书是民意,也是那县衙贪赃枉法的最好凭证。所以杨哲请求袁大人重新审理,如需证人,我杨哲愿当堂对峙。”
袁岳看着手中的那张纸上的二十多个红手印,眼中流露出一丝异色,不知道在想什么。突然间他起身说道
“武陵郡守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