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由于有XJ项目的支撑,公司运作没有出现问题,但人员流动性很大,这不意外,现在找工作谁不愿意找个大些的公司?谁不愿意找个办公条件好点的公司呢?这都可以理解。
没关系,人少就都上手,我记的包括宋文杰,老蒙,着急了人人都是打包工,大家聚在一起,一起测试,一起组装,一起打包,干的很起劲。
11年的底,我的借款风波算是彻底解决,我得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中。
随着借款风波的落定,心思正常起来,有时间就又可以电脑上开始点击网页,浏览新闻什么的了,我发现这两年这个世界又变了很多,随着国家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大,在我的周围熟知的人里面,有好几个注册了公司,就连在老家的老四他们也注册了个农业合作社。形势一片大好。
11年,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淘宝网分拆为三家公司,分别是一淘网、淘宝网、淘宝商城,这三家公司的客户定位不同,专攻也不同。
2012 年 1 月淘宝商城正式更名为'天猫'。在可见的未来大阿里帝国已若隐若现,有冲天之势。
2010年12月23日,京东商城团购频道于12月23日正式上线,京东商城注册用户,可直接参与团购。
2011年4月1日,刘强东宣布完成C2轮融资,投资方俄罗斯的DST、老虎基金等六家基金和一些社会知名人士融资金额总计15亿美元,其中11亿美元已经到账。京东的钱也是口袋塞的相当满。
而最火爆的却是腾讯公司与360之间的3Q大战。关于3Q大战,网上有很多记录,大家可以上网搜一下,那真是硝烟弥漫,血肉模糊。
腾讯与360明张旗鼓,谁也不给谁留面子,大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架势。象两只斗场上的鸡。
在大战爆发之际,腾讯遭到了来自外界竞争对手的反扑与大众舆论的质疑。因此与新浪,抢占微博却迟了8个月最终无功而返。
后来雷军暗布米聊,撬动江湖,张小龙创微信,单骑救主。好在惊险过关,微信胜出。惊险中腾讯再次站稳即时通讯的霸主地位。
在2011年腾讯推出微信之时,并非是QQ用户量下滑,那时候腾讯的QQ没有对手,可是张小龙看见了危机,用微信阻击了雷军的米聊。
2011年腾讯俨然已成大佬,4.5亿元入股华谊兄弟传媒,8440万美元入股艺龙网,千万美元投资珂兰钻石,8.92亿港元购得金山软件15.68%的股份。
这些行动说明了两点,一是腾讯准备多元化发展,二是腾讯真的有钱!此时的腾讯已是妥妥的金主。
这时,就又出现了一个大家熟悉的名字,不错,他叫雷军。一出手就能把腾讯这样的商业帝国给搅的天昏地乱而“惊险过关”的人,自然非是善类。
那么在雷军的米聊与腾讯的微信的战役中,如果米聊胜出会是个什么情景?米聊与小米手机关联紧密,一旦米聊胜出,一旦米聊取代QQ、微信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让人难以割舍成为现实。那么与米聊相依相缚的小米手机无疑会迅速被大众所热捧,结果就是小米手机盛行,紧接着米聊再推电脑版。这样一来小米占领了手机与电脑这两个两向引擎。
会不会横扫天下?会不会撼动腾讯的霸主地位?答案是肯定的。
所以说雷军这个人要么就是绝顶睿智,要么在其身后必有一个强大的智囊团。短短几年,从智能手机为切入点,迅速占领了中低端智能机的主要市场,进而进军高端市场与互联网网购商业,一路急速行军,一代商业传奇。
雷军创建的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0年3月3日,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同时也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以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的创新型科技企业。
“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概念。小米公司创造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小米还是继苹果、三星、华为之后第四家拥有手机芯片自研能力的科技公司可谓目光深远。小米的建立与成长可谓极速。我们来罗列一下:
2010年4月6日,北京小米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入驻银谷大厦。
2010年8月16日,MIUI首个内测版推出。
2010年12月10日,米聊Android内测版正式发布。
2010年底,A轮融资4100万美元,晨兴资本,启明和IDG,估值2.5亿美元。小米用了多半年时间就迅速吸引了多家融资大佬的关注和巨资。
2011年1月8日,公司因扩张迅速、迁至新址望京卷石天地大厦。
2011年7月12日,小米创始团队正式亮相,宣布进军手机市场,揭秘旗下3款产品:MIUI、米聊、小米手机。
2011年8月1日,小米社区正式对外上线。
2011年8月16日,MIUI首个内测版推出一周年之际,小米手机发布会暨MIUI周年粉丝2011年8月29日,小米手机1千台工程纪念版开始发售。
2011年9月5日,小米正式开放网络预订,半天内预订超30万台,取得了重大的成功。
2011年12月18日,小米手机1第一次正式网络售卖。5分钟内30万台售完。
2011年12月,B轮融资9000万美元,估值10亿美元(启明,ID,顺为基金,淡马锡,高通,晨兴资本)
庆典在798举行,小米手机1正式发布。
2010年到2011绝对可以称为小米年,就这两年来说,小米肯定是加上了步枪,短短两年时间无坚不催,所向少有战者。小米帝国也站起来了。
世界在变化,我们也在前行。12年前半年,由于XJ的项目实施完毕,XJ的项目还在谈判中,余下的小单子用不着成立项目,所以项目部只是挂个名了,我又回到了老本行,
硬件研发和生产中,人最少的时候是我和另两个工程师在支撑着硬件研发。生产部也就一个库管和四五个员工,人多的部门还是软件研发,有七八个,售前两个,售后三个,测试三个,财务是姚洁,销售是老蒙和老柳,这样加起来七七八八的差不多30多个人,人不多,但大家都在使劲,都在用心作。
12年的加班成了常事,我记的我在公司干,回了家也干,有一次家里的电脑还崩塌了,把我一个月的心血全部消失于无形,欲哭无泪呀,没别的说的,重新干起,设计原理图,做PCB,画结构图都是我的事,很累,但很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