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政权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让全民去专门建设一项工程。它会付出巨大的努力去搞宏伟的事业,即便他们的科学水平不高,而且要用很多时间。但是这种做法,并不足以判定这个民族是最幸福、最文明,甚至是最强大的。当年西班牙人到达墨西哥城的时候,宏伟的庙宇和巨大的宫殿随处可见。但西班牙仍然只靠600名步兵和16匹马就征服了墨西哥帝国。
如果罗马人稍微懂得一些水力学原理的话,就不会在今已变成废墟的城市的周围构筑那么多水道,而是更好地利用他们的人力和物力。他们从罗马帝国向四面八方修筑了长长的石头大道,如果他们已经发明了蒸汽机,就不会修所谓的“罗马道路”
了。
这些宏伟的工程只能供后人凭吊了,它们既在证明罗马人的无知,又在证明着他们的伟大。
一个只在地下铺设了几条管道,在地上架起几座铁架之外再没有留下任何宏伟的工程的民族,也许比罗马人更能征服自然。第十三章 民主时代文学的特征走进美国的书店,看一看书架上摆着的美国出版的图书,你会觉得书的数量很多,但是知名作家的人数却少得可怜。
首先,你会看到一大堆初级读物向人们介绍基本知识,并且其中大部分都是先在欧洲出版,后由美国人翻印的。其次,是数不胜数的宗教书籍,比如,《圣经》、布道集、醒世故事集、教义辩论书和慈善团体报告等。最后,是数量不少的政治小册子。在美国,各党派并不出版互相论战的专门著作,但却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印发小册子,但这些小册子在出版当天就被人们忘记了。
在这一大堆乌七八糟的人类精神产品当中,偶尔也会见到少数几个,能被欧洲所知或值得称为名家的作者的杰作。
在当代的文明国家当中,可能美国是最不关心文学的国家,但那里也有很多人对精神方面的事物感兴趣。虽然他们并不将一生的时间都用在这方面的研究上,但至少他们在业余时间会研究这些。不过,这些人需要的书籍,大部分都是英国供应的。英国的一些重要的著作,几乎全都被美国翻印了。大不列颠文学天才把他们的光辉射到了新大陆森林的深处。在拓荒者的小木屋里几乎都能找到几本莎士比亚的作品。我记得,我第一次读史剧《亨利五世》,就是在一间用圆木构筑的小木屋里。
我们可以确定,美国人除了从英国的文学宝藏中汲取精华,还在自己的国土上发展了英国文学。美国从事文学创造的人并不多,而且大部分原来都是英国人,所以在表现手法上也往往是英国式的。所以,他们在自己的民主制度中植入了一些被奉为楷模的贵族制国家流行的文学思潮和风格。他们的作品很少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他们总是利用外来的情调来渲染自己的作品,所以几乎无法再现自己所在国土的现实。
美国的公民也认为这些作家的作品不是为他们写的,人们开始高度评价一位作家往往是因为他在英国有了名声。这就好比迫使画的原作者判断自己作品真伪的权利。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美国的居民还没有文学。在我看来,只有美国的新闻记者称得上是美国的作家。这些人虽然算不上大作家,但他们用的是美国人的语言,而且说出来的话是说给美国人听的。至于其他作家,我都把他们看做外国人。美国人对这类作家的看法,就好比在文艺复兴时期,我们对模仿希腊罗马文学的作家的看法一样,我们只对他们表示不可思议,但是却没有引起普遍的共鸣。这些作家没有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只是快慰了人们的精神。
我已经说过,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是仅仅在于民主,还要到与民主无关的某些独特的环境条件中去找原因。
在目前的社会情况和法制下的美国人如果另有来源,并被移居到另一个国土,那我毫不怀疑,他们也将会有自己的文学。我相信,虽然他们目前如此,但总有一天,他们会拥有自己的文学。不过,这种文学在性质上不同于当代美国书刊表现的,而要具有自己的特点。预先来描摹一下这个特点的轮廓,并不是不可能的。
如果一个贵族制的国家拥有着繁荣的文学,这个国家的智力劳动和政务工作都被一个阶级统治着,那么它的文学活动也会和政治活动一样,也几乎全被集中在与这个统治阶级或与它最密切的几个阶级之手。这样,我就足以得到解决其余一切问题的钥匙了。
如果有少数的几个人同时在做同样的工作,并且总是这几个人的话,那么他们就能彼此了解,共同制定出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若干准则。如果这几个人所从事的是文学工作,那么不久他们就会将这种精神劳动置于一系列明确的守则之下,谁也不得违背。
如果在国内这些人有着世袭的地位,那么,他们不仅要为自己制定一些固定的准则,还要遵守祖先给他们留下的规章。他们的规章制度是严格的,又是世世代代相传的。
他们不必为物质生活操劳,实际上也未为此操劳过,他们的祖辈同样如此,因为这样,他们才能够一连几辈人都专注于精神劳动。他们向来理解文艺,并始终为文艺而爱文艺,他们看到自己适于文艺工作而有一种博闻强识的快慰感。
这种并不是全部情况。因为我所说的这些人终身都过着安逸富裕的生活,所以他们自然要从享乐中优中选精,爱好精美和高雅的消遣。
此外,在这种长期而平安无事地享用荣华富贵当中不断形成的某种温和精神和心理,使他们不太爱好过于突然和过于激烈的享乐。他们要的是安乐,而不是激动。他们愿意从享乐中生趣,但不会因享乐而发狂。
如果你现在设想我刚才说的这些人如果写了或为他人写了大量的文学著作,那么,你不难发现,这种文学都是按照一个调子写成的,并且不敢逾越前人的规范。即便是一部微不足道的作品,也要在最小的细节上努力着笔润色。在所有的方面,这种文学都要显示出作者的技巧和功力。它的每种体裁都有其不得随便逾越的独特章法,而且不能与其他体裁混合。
在这种文学中,文体和思想几乎被认为一样重要,形式和内容也几乎被认为一样重要,而笔调则必须洗练、文雅和高洁。写作的态度则永远保持着一副绅士派头,极少有轻狂的表现。作家所追求的不是丰产,而是完美。
文艺界的人完全生活在自己人的圈子里,而且只是为了自己人而写作,所以他们有时会完全忘掉外界的一切,而陷入过分考究,甚至荒谬的泥潭里。他们囿于只有他①对于长期和完全服从于一个王权统治的贵族制国家来说,情况尤其如此。当自由在贵族社会占有统治地位的时候,上层阶级将不断加惠于下层阶级,并通过为下层阶级服务而与下层阶级接近。这样,民主精神的某些东西便不断地进入上层阶级中间。随后,在负担统治任务的特权集团当中,便养成进取的习惯以及对活动和热闹的爱好,而这又不能不影响整个文学活动。
们自己使用的烦琐的写作规则,因而在不知不觉间就违背了人们的常识,所以最后导致他们脱离了现实。
他们力求避免使用通俗的语言,而去使用那些贵族惯用语,这些语言与人民群众所用的美丽语言相去甚远。
这一切便是贵族制社会自己为文学的发展设置的障碍。
在政治方面同人民群众完全隔离的贵族是软弱无力的,在文学方面也是如此。①现在,我们把图翻过来,看看它的背面。
也就是说,我们来考察一下民主社会。无论是这个社会的古老传统,还是现代文明,都能让人感到可以获得精神方面的享乐。这里的等级混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知识和权利都被无限分割,如果让我说的话,我敢说已被分散到了各个角落。
在这里的五行八作和三教九流,都要求在智力活动方面满足他们的希望。这些新人物爱好精神享乐,并没有受过同等的教育,文化水平也不等;他们不但与祖辈或父辈不同,而且由于他们的住所、情感和财富都在不断变动,所以他们自身也在不断变化着。因此,他们彼此之间在精神上并没有被传统和共同的习惯联系起来,并且一直以来,他们都没有彼此交换意见的耐性、愿望和时间。
这群人其貌不扬并且很容易激动,而作家就是从这群人中产生的,并且是依靠这群人而发迹和成名的。
既然情况是这样的,要想在这样的民族的文学中去找贵族时代的读者和作者都一致承认的那些严格规则,哪怕是其中极少的几个,也是不可能的。这一点我不用费工夫研究就能知道了。这样的民族即使在某一时期都同意采用这些规则中的某几个,也不能说明以后都会如此。因为在民主国家里,每一代新人都形同一个新的民族。因此,在这样的国家里,使文学服从狭隘的规章很难,而且这样规范的规章是很难持久存在下去的。
在民主制度下,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并不是都受过文学教育,就算搞的是所谓的纯文学,他们也大部分都兼搞政治或者从事其他的职业,只是偶尔抽时间去体验精神上的享乐罢了。所以,对于这种享乐,他们认为只是对终生劳碌的一种暂时的、必要的排遣罢了,并不是生活中的主要妙趣。他们对于文艺的理解,决不会深刻到足以欣赏文艺之美的地步。他们体会不出文笔的细微差别。他们想把写作的时间充分地利用起来,因为他们用于写作的时间很少。他们喜欢的书都是价钱便宜、很快可以读完并且浅显易懂的。他们所要求的美,是那种浅显得让他们一看就入迷并且能随时欣赏到的;那些能让他们感到新鲜和意想不到的东西才是他们特别需要的。他们已经习惯了既有冲突又单调的现实生活,所以那些能让人马上就冲动起来的感情,令人惊异的妙笔,真伪明显、立即感动他们和好像有一股力量能驱使他们马上动笔的故事才是他们所要求的。
我还有必要赘述吗?我不用解释,谁都知道我接下来要说什么。
总之,贵族时代的文学喜欢描写秩序、规则、科学和艺术,但民主时代的文学不这样,它一般不重视形式,有时甚至轻视形式。它的文体往往是无序的,冗长而啰唆的,但又总是热情奔放的。它的作者不愿意进行细腻的描写,他们只求快速。所以短小的作品比巨幅长篇要多,作者凭才气而不是实学来创作,这些作品富于想象但却缺乏深度。
在这种文学中追求的目的,思想被一种粗野的,甚至是蛮横的力量统治着,但作品却又多种多样,产量甚至大得惊人。作家们追求的目的,与其说是使读者快慰,不如说是使读者惊奇。作家们的努力方向,与其说是让人获得美的享受,不如说是让人兴奋激动。
当然,偶尔也会出现一些作家,他们打算走另外一条道路,如果他们才华出众的话,不管作品好坏还能赢得一批读者。但是,这毕竟只是个例,而且,这些作家虽然在作品的总体上来看脱离了常轨,但是在细节的描写上又总是回到了常轨上。
以上,是我谈的两个极端的情况。但是,从第一个阶段到第二个阶段是不能一下子就逾越过去的,这中间需要经历无数的阶段去逐渐地过渡,任何一个民族都是如此。一个尚文的民族由一个极端向另一个极端转移,在引导它转移的过程中,总要经历一些时间,在这些时间中,要让民主的民族的文学天才和贵族的民族的文学天才相遇,并让他们一致表示愿意去共同影响人的精神。
虽然这段时间是过渡性的,但会大放异彩:作品丰产并且没有滥竽充数的,活动积极并且都很有序。18世纪的法国文学就是这样。
我的意思不是说一个民族的社会情况和政治制度决定了它的文学。我知道,除了这两个决定因素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使文学作品产生了某种特点的原因。但我认为,社会情况和政治制度是起决定作用的原因。
一个国家的社会和政治情况,同它的作家们的天才是紧密相关的;要想完全弄清后者,必须先了解前者。第十四章 关于文学的商业性民主制度不仅使实业阶级有了文学的爱好,还把商业精神也引进了文学界。
在贵族制度下,读者的人数不多,并且吹毛求疵;而在民主制度下,读者人数众多,却不难迎合读者的心意。所以,在贵族制度的国家文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这种努力可能会让文人获得很高的荣誉,但是决不会让他们赚取大量的金钱;而在民主制度的国家,通过廉价推销作品,一个作家可以获得大量的金钱和小小的名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不需要人们的钦佩,而只要人们的欢迎就足够了。
因为读者的数量越来越多并且需要日新月异,所以没有什么价值的书也能畅销。
在民主时代,读者大众对待作家就像国王对待他的宫内侍臣一样。读者大众让作家发了财,但是看不起他们。试问:对于一个出生在宫廷或因蒙宠而生活在宫廷里的御用文人,除了如此还应当如何对待他呢?
在民主国家的文学界里,总有一批作家,他们把文学看做商业,而且那里出现的某些大作家,其个人的作用就能超过数千名的思想小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