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不是胆小懦弱的,女孩也可以很坚强。之所以有很多女孩没有主见,都是在后天的教育环境中形成的。家长要教会女孩学会自尊、自爱、自强,这是优秀女孩所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避免女孩受到伤害的秘笈。这样的女孩精神才是富足的,心态才是积极的,人生才是快乐的。女孩爱自己,成就快乐一生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是风平浪静的,因此,要及早教会女孩如何面对困难、挫折,学会如何保护自己不受外来的伤害。自爱,不是自私,只有自爱的女孩才会快乐,才能少受伤害。
女孩天性是温柔的,内心是慈善的,因此女孩很容易受到外来的伤害。家长要及早教会女孩学会自爱,学会保护自己,这样在女孩踏入社会时才有充分的能力保护自己免受伤害,从而保持快乐的心态。
卢贝8岁了,在学校里她很在意同学对她的评价,因此她积极地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但她却并没有因此感受到快乐,相反,她常常陷入迷惘中。
在一次考试时,坐在卢贝前面的一位同学向她借橡皮。虽然卢贝只有一块橡皮,但她还是借给了对方。但是这位同学用完橡皮之后竟忘记还给她,由于卢贝胆子很小,在考试时不敢说话,所以她也没敢向对方要回橡皮。结果这次考试她答得乱七八糟,成绩也很糟糕。
看到平时一向成绩不错的女儿突然考这么差,妈妈便询问其中的原因。卢贝委屈地说:“都怪我当时没有橡皮。”妈妈奇怪地问:“你不是有橡皮吗?”这时,卢贝才把考试时同学跟她借橡皮的事情告诉了妈妈。
妈妈听完女儿的讲述后,细心地跟她说:“能够热心地帮助别人,说明你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但是你没有想到,把橡皮借给同学之后,你再用橡皮怎么办呢,这会不会影响你的考试成绩?”“但如果我不借,同学会说我小气的。”女儿很为难的说。“妈妈并不是要你不借东西,只是想告诉你,同学的评论虽然重要,但是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更重要。”……小贝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很多女孩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她们很在意别人的评价,正如卢贝一样,虽然她乐于助人,却伤害到了自身的利益。这就是错误的行为,这种做法家长就不应该夸奖,相反,还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虽然不能教导孩子自私,但是也不能因为帮助他人而不顾及自身的正当利益。如果女孩对他人的帮助是以牺牲自身利益为前提的,那么这就是一种“虚荣”的表现,是非常不可取的。小小的借橡皮事件可以看出卢贝的错误心态,如果她一直都不懂得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长大后就会在满足别人的需求中失去“自我”。
教女孩学会自爱非常重要,这将关系到女孩一生的幸福、快乐。如果一个女孩不懂得自爱,不知道如何维护自身正当的利益,只知道从别人的评价中得到自我满足,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正如现在一些失去“自我”的家庭主妇,为了孩子、老公而放弃了自己的工作、理想,每天忙碌在家庭生活当中。时间久了,老公厌烦了她的平庸,孩子也会嫌弃母亲没有气质。由此可见,一个高贵的女性是懂得自爱的,只有爱自己才能爱别人。家长如果不想女儿失去“自我”,在女儿小的时候就要告诉她:要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要学会爱自己。
很多家长都要求女孩要服从、温顺乖巧。这种教育方式打造出的很多“乖乖女”,其实就是没有主见的盲目服从。有一天,女儿周娜从学校回来抱怨道:“妈妈,我实在不想做副班长了。因为班长似乎很喜欢召集班干部扯八卦新闻。这很无聊,而且很耽误时间。”
那时学生们的功课都很紧,一般孩子都会有开夜车的现象,甚至到了晚上11点多都完不成作业。因此,做班干部就会影响到自己的功课。但是这个班干部又是老师指定的。周娜担心不做副班长会得罪老师,害怕老师对她有不好的看法,因此她希望听听妈妈的意见。
娜娜的妈妈想了想,告诉她:“这件事你得自己拿主意。因为你是学生,首先应该保证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作业,这是身为学生最重要的职责。虽然班级活动也很重要,但是如果因此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况且班级活动如果真的无聊的话,就没必要担任这个职位。你考虑一下吧!”周娜想了想,觉得妈妈说得有理。于是给老师写了一封信,委婉地辞去了副班长的职务。
后来,周娜考入大学后,又遇到了类似的事情。那时同学们自发组织了一场大学生辩论赛,辩论是周娜的强项,因此很多系里的同学都找到她,希望她能参加。为此,她也考虑了很久。她本来想找妈妈商量此事,但是想到自己的事情还是自己拿主意,所以周娜放弃了这次辩论赛。在妈妈询问她原因时,她说:“虽然我也很想参加,但是我觉得用这些准备辩论的时间去补习功课更有益,这场辩论赛对我今后的发展并没有什么帮助。”
妈妈很欣赏女儿的主见,因为她懂得了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更为重要的是,她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的正当利益,面对岔路口,女儿学会了如何避免受到伤害。
对于他人的一味盲从,的确使不少女性失去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要知道,常常放弃自己正当利益的女孩,更容易受到伤害。在生活中,我们已经习惯男孩很有主见地对他人说“不”,但也许并不习惯女孩子也很有主见地对他人说“不”。这大概也是社会在妨碍女孩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方面。但是如果拒绝他人是对自身正当利益的维护,这种做法就是非常值得赞赏的。因为这是女孩自爱、有主见的表现。身为家长应当多鼓励和支持女孩的这种行为,这将有助于铺就女孩快乐的一生。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在女孩很小的时候就应当告诉她们:不要无原则地奉献自己的正当利益,不要总是埋没自己和别人不同的声音,要学会对故意侵犯你的人说“不”,要学会爱自己。父母应该给女孩灌输这样一种思想:体谅他人是你的美德,但你一定要学会爱自己。
自尊自爱的女孩子,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只有懂得自尊自爱的女孩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连自己都不尊重自己,那么别人又怎么会尊重你呢?因此,从小教育女孩养成自尊自爱的品质,才会打造出女孩高贵的气质。
英国著名的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有一次去苏联访问,他在莫斯科的街头散步时遇到了一位非常可爱的小女孩。萧伯纳很喜欢这个女孩,于是陪着这个小女孩玩了很久。在分手时,他对小女孩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你今天和伟大的萧伯纳一起玩了。”
小女孩却并不理会萧伯纳,反而学着大人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你今天和苏联女孩安妮娜一起玩了。”
萧伯纳听到小女孩的话非常吃惊,他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傲慢,诚恳地向这位名叫安妮娜的小女孩道歉。每当萧伯纳回想起这件事时都会感慨万千,他说:“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成就,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应该永远谦虚。”小女孩安妮娜的表现赢得了萧伯纳的尊重,也教育了萧伯纳对人要谦虚,要持有尊重的态度。
自尊自爱是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护,也是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自尊自爱是一种对自我的关注和肯定,是一个人的快乐之源,更是成功之始。自尊自爱要求女孩肯定自己,认同自己,告诉自己“我能行”。自尊自爱也能让女孩发现自己,完善自己,面对骄人的成绩,在鲜花和赞美声中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会迷失方向。自尊自爱更能让女孩提升自己,超越自己,不断努力奋斗,不断前进。同时,也会让女孩散发出高贵的气质,成为一位心灵富足的女性。只有尊重自己,爱护自己,才能尊重别人,爱护他人,同时别人才能尊重你。自尊自爱是女孩必不可少的品格。
女孩通常具备两大特征:第一,女孩子是容易受伤的。第二,女孩子是容易妥协和软弱的。女孩的这些特征都是因为女孩不自信造成的。做父母的要教育女孩从小对自己充满信心,帮助女孩找到自己的发光点,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自己,不要因为迎合他人而放弃自己的正当利益。告诉她们,每个人的灵魂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高尚而值得尊重的。
有一次电影明星洛依德的车子出了点问题,他将车开到检修站,一个女工接待了他。这位女工熟练的技巧和美丽动人的容貌一下子就吸引住了这位明星。
他很奇怪这个女孩的表现,因为整个巴黎都知道他是谁。但是让他奇怪的是,这个女孩在看到他之后,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惊异和兴奋。
“您喜欢看电影吗?”他禁不住问道。
“当然喜欢,我是个影迷……”
她的手脚很麻利,很快就把车修好了。“您可以开走了,先生。”女工朝他甜美地笑道。这位明星却对她依依不舍:“小姐,您可以陪我去兜兜风吗?”“不!我还有工作。”
“这同样也是您的工作,您修的车,最好亲自检查一下。”
“那么,好吧,是您开还是我开?”
“当然我开,是我邀请您的嘛。”
就这样他们上路了,车子行驶得很好。
“看来没有什么问题,请让我下车好吗?”女孩说道。
“怎么,您不想再陪一陪我吗,我再问您一遍,您喜欢看电影吗?”
“我回答过了,喜欢,而且是个影迷。”
“您不认识我?”
“怎么不认识,您一来我就看出您是当代影帝阿列克斯·洛依德。”
“既然如此,您为何这样冷淡?”
“不,您错了,我没有冷淡,而是没有像一些女孩子那样狂热。您有您的成就,我有我的工作。您来修车是我的顾客。如果您不是明星了,来修车,我也会一样接待您。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这样吗?”
这位姑娘的话让他沉默了,在这个普通女工面前他感到自己很浅薄、虚妄。“小姐,谢谢!您使我想到应该认真反省一下自己的价值,好,现在让我送您回去。”
只有从小给予女孩精神上的富足,她才不会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迷失方向。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不要让她精神上贫穷。只有教育女孩懂得自尊自爱,她长大之后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也能更好地立足于世界。
很多女孩都会幻想,渴望别人能够“怜香惜玉”,可是世人并不都是如此。与其祈求别人来珍惜自己,不如自己来宠爱自己。一个女孩,要让自己的“美态”长盛不衰,必须要懂得自尊自爱。作为父母,无法给孩子天使的翅膀,但一定要给孩子女神的尊严。从小告诉女孩:不要等待别人的怜悯,要学会自尊自爱,失去了自尊自爱的品质就会失去别人的尊重。
永远都要坐前排
每个人都有不服输的精神,都期待自己成为别人瞩目的焦点,女孩也是如此。这既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虚荣心,也是激励人们进步的积极心态。但是很多家长却并没有呵护孩子的这种上进心,于是她们的自信心很快就夭折了。要培养出超尘脱俗的快乐女孩,就应当从小教育她们:永远争坐前面的位置。
永远都要坐第一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将激发孩子一往无前争创一流的精神。而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不少,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人却不多。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坐在“前排”,就是因为她们把“坐在前排”仅仅当做一种人生理想,而没有采取具体行动。相反,那些始终坐在前排的人,他们的成功是因为他们不但有理想,更重要的是他们为理想付诸了行动。
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一个小城镇里有一位名叫玛格丽特的小女孩。她从小就接受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给她灌输一种思想:“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走在别人的前面,不要落后于人。”父亲对她说:“即使坐公交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
父亲的话是有道理的,因为一位教授做过一个实验:要求一些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在一个宽敞的大礼堂中选择座位坐。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些学生总是爱坐前排,还有一些学生则十分钟情于后面的位置。教授记下了他们的名字。10年后,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大部分人都已经成为成功人士,这远比其他学生的成功率要高很多。
父亲永远不允许玛格丽特说“我不行”或者是“太难了”之类的话。这对于年幼的女孩来说确实是很高的要求,但是她所受到的这种教育方式,培养了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自信。她时时牢记着父亲的教诲,无论在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中,她都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都要坐前排”的箴言。正因为此,玛格丽特仅用了1年的时间就学完了5年的课程,更以名列前茅的成绩展示了自己过人的能力。而其他方面,玛格丽特也都是一直走在前列,成为建校以来最为优秀的学生。40多年后,玛格丽特成为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最为耀眼的政治明星,她就是雄踞政坛11年之久,被政坛誉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夫人成为政治明星是有一定偶然因素的,但她的成功却是必然的。因为她有积极的心态,永不言败的信念,她把父亲“永远都要坐在前排”的教诲融化在血液中,变成了自觉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