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尔皮茨傲立舰首,他所在的旗舰是德皇号。在其身后左右,分别是,鸬鹚号、威廉王妃号、阿高娜号、依伦纳号。这五艘铁甲舰,秉承了德国一关的造船工艺。身板都异常厚实,航速不快,火力凶猛。蒂尔皮茨相信,即便是北洋舰队没有覆灭,碰到自己这支舰队也得颤抖!
十九世纪末的现在,是英国人的天下。为什么?就因为英国人舰队吨位数超过全世界各国的总和!所以,英国才是日不落帝国。德国要想振兴,要想开拓海外殖民地,必须得振奋海军。虽然现在德国海军还很弱小,但蒂尔皮茨相信,用不了多久,凭借着德国先进的工业能力,必定能迎头赶上。也许就是从这次行动开始,就是德国海军起步的伊始。
德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其统一之前,普鲁士—北德同盟即已跃跃欲试地向东方扩张势力,图谋在中国获得一个根据地。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七次旅行中国,就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一八六九年他第三次来华旅行,通过考察认为,“胶州湾乃中国最重要之门户”;“欲图远东势力之发达,非占胶州湾不可”。
一八七零年,北德同盟首相俾斯麦亦曾给驻华公使李福斯下达了“关于获得一个海军根据地的命令”。甲午战争期间,德国企图攫取中国领土的政策更为公开化。一八九四年,驻华德使绅珂建议德国政府,“假使中日冲突,引起各国要在中国取得领土”,德国“亦可利用机会为它的重要商业利益取得一个基地”。一八九五年,德国由绅珂首次向总理衙门提出割让一个军港的要求。此后两三年间,德国又屡次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途径向清政府提出同样要求,先后遭到婉言拒绝。于是,德国积极准备采取军事行动,深信:“一二年后,教案问题可以给予德国进行之借口。”
德国认为,胶州湾“最宜于建筑海军基地”。一八九六年,德国远东舰队司令蒂尔皮茨奉命详细调查了胶州湾沿岸及山东半岛的经济状况和军事形势,认为胶州湾有种种优点,安全的停泊处,易设防,省费用,附近有煤矿地层,气候凉爽。曾任天津领事的德璀琳与海军司令克诺尔谈话时亦指出,胶州湾港口优越,足以控制山东以至整个华北的进出口货物;有利于船坞与码头的设置;腹地资源丰富并有消纳力量,煤、铁等矿产足资开采;易于筑路,胶州堪为一条抵京铁路的良好终点;体质与智力方面,当地居民是中国最优秀的;气候完全适宜于欧洲人居住;港内宜于挖泥,无需顾虑新泥沙的淤积。蒂尔皮茨的报告和德璀琳的建议,引起了德国政府的重视。随即,德国召开御前会议,正式决定占领胶州湾。占领计划亦送到德皇手中。其间,驻华德使克林德又奉命向清政府明确提出租借胶州湾五十年的要求,仍被拒绝。德国便加紧了侵略活动。关东军南下,满清大举南逃,海军大臣何尔门正式通知外交大臣马沙尔,德皇已决定占领胶洲湾,“俾一俟时期到来,计划可立即执行”。为保证计划的实施,德国又派海军部著名河海专家、水利工程师福兰西斯“来东详密调查,于胶澳之形势、面积、气候、潮流、水土性质、人民风俗、工、商、渔、牧、农林、路矿、经济状况以及日后开商埠、通铁路、筑码头、设船坞各项计划甚详”。其结论是:“山东半岛南部的胶洲湾在军事上与经济上乃最适宜的地点”。
鉴于中俄密约规定,俄日战争时期,满清必须租借此地给俄国太平洋舰队,德国便积极设法取得俄国的谅解与支持。克林德赴京就任驻华德使后,首先拜访了驻华俄使喀西尼,表示在中国问题上,“德国的利益没有任何一点与俄国的利益相冲突”,同时透露了德国欲占胶州湾的意图。德皇还亲自出马,就胶州湾问题访问了沙皇。沙皇则透露了俄国欲在南朝鲜另觅海港之意,表示如果德国支持俄国的要求,俄国就不反对德国占领胶州湾。
五艘铁甲舰之后,是各型辅助舰艇。再后头,就是十来艘运兵的火轮船。里头赫然装载着一个师上万号德国兵。而他们的统帅,同样赫赫有名。这位老头,全名阿尔弗雷德·海因里希·卡尔·路德维希·冯·瓦德西。
听这名字大家伙绝对陌生。可换了名字,瓦德西,这回相信大家不少人都熟悉。这位,可就是日后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统帅!
他的家庭是德意志一个小邦的亲王,父亲和外公都是将军。瓦德西本人当然也秉承家庭传统从军,不过他加入普鲁士总参谋部的时间却比较晚,三十五岁才成为总参军官。瓦德西在普法战争之前被派驻巴黎当大使馆武官,在这个职务上搜集了非常详尽的法国军事、政治情报,正是因此而引起总参谋长毛奇的注意和欣赏。不过普法战争期间,瓦德西回到德国却没有上战场,而是担任国王的副官,虽然没有战功,但是给国王和宫廷留下很深的印象。现任德国总参谋长.晋升陆军元帅。
瓦德西的政治观点最象人们想象的好战的军国主义者。但是瓦德西生不逢时,始终没有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来证明自己的军事能力。瓦德西没有毛奇和施利芬那样出众的智力,但是他的强项在于个人魅力。也因此他在德国军事史上的地位主要在于他通过权力运作,大大提高了军部在政治外交这些国家事务中的发言权。但是一次又一次权力斗争的胜利,终于把他自己摆到和德皇之间冲突的地位,并因此去职。
这二人,一个蒂尔皮茨,一个瓦德西,放在德国都是震三震的人物。此番派往远东,登陆胶东。可见德国对关东军的忌惮。
舰队穿过台湾海峡,随即一连串的情报飞往北京。从舰队明细,到兵力、带队军官。无一不呈现在了何绍明的案头。蝴蝶效应之下,如今的关东政府的盟友是美国,南洋几乎就是何绍明的后花园,有什么风吹草动,根本就瞒不过遍布的眼线。
中南海。徜徉在午后的何绍明,一头的思绪。“蒂尔皮茨……瓦德西,这事儿麻烦了!”击败这支登陆的孤军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让桀骜的德国人低头吃了这个哑巴亏。虽然启用了袁世凯,可何绍明依旧不太放心。冥思一阵,他骤然停足,对身后道:“去,请伍廷芳过来一叙。”
军事行动,是政治的延伸。而政治反过来,却是军事的支撑!唯今之计,也唯有合纵连横,拉拢分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