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崇国成业皇帝十七年四月,崇国北方关外嚣人统合草原诸胡十六部,建立一个南起崇国西北角关,北到天屏诸山的蒙蒙草原帝国,嚣人首领拔儿涂派出使者和崇国约为兄弟,请求崇国皇帝派出使臣帮助他们建国。
成业皇帝十七年九月,一队长长的马队从崇国皇都定洛出发,一路前往崇国北方角关,有崇国羽军护送,关外七十里,有拔儿涂领着草原一万精壮迎接,只要崇国帮助嚣族建国,那么从此以后嚣族向崇国称弟,每年向崇国进贡马两万,牛两万,其他物资无数。两国边境空出十里建立贸易集市。
年轻的成业皇帝急着做出一番事业,答应了嚣族的请求,顺带在嚣族使臣的面前表现了一番崇国的军威。大崇国的东面有一个实力强悍的对手扬国,两国百年来摩擦不断,就是谁也奈何不了谁。天下以南,还有大小十一国,崇国易郡有一个破落文人写了一本《十三国春秋》,扬言天生十三子,崇国当剪十二一统八荒受到成业皇帝接见而名动天下。
此人名秋见,靠《十三国春秋》一跃成了成业皇帝宠臣,官拜左丞,跟在成业皇帝身边出谋划策,极得宠爱。易郡地处崇国南境,和穆,厘,徐三国都有接壤,秋见进定洛不久,崇国便屯了四十万兵马在易郡,兵强马壮的崇国重兵屯南,天下以南十一国人人自危,各国使臣纷纷踏出国门寻求庇护,一时间,天下人心惶惶。而作为崇国老对手的扬国,这次却出乎意料的保持安静。
定洛皇城里,年轻的成业皇帝在御花园召见崇国最有分量的七位将军,九月正值金秋之际,皇帝喜爱银杏树,御花园里大小种了几十株银杏,一眼望去一片金黄。荷池旁意气风发的成业皇帝高举酒杯朗声道:“诸位将军,天下混乱百姓苦不堪言,朕御下数年,见此乃是心有不安,意束这不忍言的乱世,还天下百姓一个安康,请诸位将军助我建这万世之业。”
“吾等万死不负陛下之托,还天下一个安康!”众人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好,来啊,把朕督造的七把理剑拿上来,赐给七位将军,平南之事,朕就拜托七位了。”皇帝笑着看众人饮尽杯中酒,对身旁的太监喊道。
没多久,几个太监人提着七把金黄华美的宝剑上来,皇帝亲自分给众人。以此种种,不难看出陛下平南十一国的决心。站在一旁的秋见,微笑看着这一切,能得到如此有雄心的皇帝陛下的宠爱,虽万死亦难报之。
七位将军领了宝剑,跪下谢恩,皇帝亦是一一扶起。“诸位将军,四十万大军兵分七路,平灭南境十一国非一日之功,朕不懂军情,大小事务你等可自行定夺,崇国上下如敢有不听调派者,可持朕赐之剑斩之。如此,朕只有一事之托,望诸位慎之又慎,活着回来见朕。”
对于陛下这番表白,几位将军心里如何会不感动,崇国有此雄主,何愁天下不定,能给陛下校命,此生又有何憾?
“去吧,四十万大军在易郡等着你们,给朕,给这天下把十一国的玉玺拿回定洛,屑时朕给你们接风解铠。”成业皇帝挥手大喊,说不出的意气风发。
“吾皇万岁!”众人大喝,一一告退。
目送众人离开,成业皇转头对秋见问道:“秋爱卿,朕这心里始终不安,四十万精兵南下,扬国怎会如此安静呢?”
听到皇上问话,秋见赶紧走上来恭敬道:“禀皇上,我大崇前不久和草原嚣族约为兄弟,嚣族号称五十万控铉之士,若从角关东进,旦夕之间可杀到扬国鲁郡,鲁郡以南便是扬国皇都,扬国上下安敢轻举妄动?”
“若是如此,岂不是放嚣族胡人入关,角关以南亦是我大崇皇都定洛,这赌的太大,朕始终不放心。”成业皇帝喃喃道。
“皇上,古来成大事者,谁不是赌出来的,太祖皇帝举兵驱逐胡人立我大崇三百年之基,便是赌。”秋见引用太祖立国之事,情真意切的说道。
成业皇抬头盯着苍穹说道:“要赌朕也要拿最大赢面的牌,去给东西两卫下个旨,让他们放下手里的差事,把人都派到扬国皇都去,朕要扬皇驾崩的声音传遍四海八荒。成与不成,都要去做。”
听着成业皇帝近乎冰冷的话,秋见心里大惊,这东西两卫一暗一明,负责崇国上下明面和暗地里的事情,两卫里面的杀手无数,如果全都派出去,这杀伤力是极为恐怖的。如果真的派去扬国刺杀扬皇,能回来多少个谁也说不准,而没有两卫的威慑,崇国还不知道会乱成什么样。如果两卫死伤殆尽,想要恢复两卫没有数十年的功夫是根本不可能的。
“陛下.....”秋见话还没说完,成业皇帝便挥挥手说道“去吧,扬国高层能杀多少是多少,这是密旨。”
深知成业皇帝的秋见不再说话,领旨而去。
皇帝对南用兵的圣旨,不久便传遍崇国上下,易郡做为南征的大本营,皇帝下令免除一切赋税,全力配合此次南征。
易郡上台县,这里从崇国开国到现在就没出过什么大人物,自秋见拜左丞以来,朝廷才开始重视易郡,上台县跟着沾光,连着设立两个乡学,把私塾的先生都请到乡学里面,赐于官职领朝廷俸禄。乡学分大学小学,小学是启蒙教育,除了识文断字以为,还要学习礼节仪式,音乐,骑马射箭,书写计算等方面知识,大学在小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修身,治国的白领。学也有国学和乡学之分,国学非贵族子弟不能进,里面的先生都必须是当世名家,设在皇都定洛,从国学毕业出来的学子,一毕业就可以封官任职。而乡学相对门栏就低一点,五两银子一期,一期两个月,小学分四期,大学分两期。
肖瑜今年上完小学第三期,功课十分好,还能做一首好诗,颇得教书先生的喜爱,在乡学里面很有名气,因为秋见的关系,易郡的百姓改变了富贵马上取的看法,转而觉得读书比马上取富贵更好,因而各家咬着牙根挤出银子送子女进乡学。肖瑜功课好,众人觉得他日后定会飞黄腾达,像左丞秋见一般,把腹中经纶卖于帝王家,因此上台县各家都愿意和肖家老父亲近。
肖家是本地大户,肖瑜父亲是旁支,受不了本家子弟的冷眼而分了家。在城东平民区安了家,最近因为肖瑜的原故,本家的人三番五次的来送布送酒,倒是和肖石的关系缓和了不少,得到本家的少许支持,肖石在城外官道旁开了一个小客栈,官府的差人倒也没怎么克靠,大崇皇帝陛下的四十万大军进驻易郡以来,官道上时常有一队队的军伍往来,进了肖家客栈吃酒,银子也能给足,因此肖家的日子过的也算富足,肖瑜母亲杜氏最近还忙着替肖瑜张罗亲事,肖父却是极力反对,他认为大丈夫立世当保家卫国,业立家成,正此国家用人之际,应该把儿女私情放一边,去争一翻功名。
为了这事,肖父肖母最近吵的厉害,这让上台县一干媒婆干急眼,上门不是,不上门又觉得可惜。那些待字闺中的黄花闺女们更是着急,天天差人打听肖瑜是不是与别家定亲了。
而肖瑜本人对此却是好气又好笑,自己才十四年岁,心里想的还是横刀立马替大崇皇帝一刀一刀把这座天下割过来。自己仿照古人做诗的规格随意写了几句,他们就能说自己可以做一首好诗。按照先生教的东西做好功课,他们就说自己可以比肩左丞。
教书先生姚付曾经做过太傅,是当今皇帝陛下的老师,隐居到易郡上台县,被官府请来乡学教书,姚付曾经拿《十三国春秋》抄写的手稿给肖瑜和本地另一家大族农家长子农信看过,问他们对此书有何看法。
农信看完便说道:“此书大气,最末天生十三子大崇当剪十二一统八荒是何等的豪情壮志,便是那乡野村人听了亦热血干云。”
姚付笑而不语,看向肖瑜。
肖瑜行了一礼微微笑道:“陛下有雄心,此书暗合陛下之至,秋左丞是当时大豪,胸中定有平天下之策.....”
姚付微微一惊,打断肖瑜问道:“小子,你才十四年岁,如何能看出?”
肖瑜话头被打断也不气脑,听完姚付问话笑道“秋左丞凭此书成名,陛下收了此书后民间只知此书却未能见到此书字句,很显然是陛下不希望此书外传,而此书里面对天下十三国的分析都非常独到,这是千年以来都没有过的天下奇书,能做出此书甚至扬言灭十二国的人,若是胸中没有计策,他怎么敢呢?”
姚付听完抚须大笑,再次问道:“你又是如何看出陛下有雄心的呢?”
“先生,学生前阵子有幸听闻先生说过皇帝陛下答应了北方嚣族的兄弟之盟,以此来推测陛下有雄心。”
“哦?依你如此说,以上都是你推测出来的?”
“是的,揣摩君心,学生还望老师和农公子保密。”肖瑜说完,对姚付和农信各行了一礼。
自己的看法老师一句话也没有说,肖瑜的看法老师却说了如此多,农信心里很不好受,但老师在这里不好发作,看肖瑜对自己行礼,只是冷哼一声,转头并不理肖瑜。倒是姚付看起来格外的高兴,哈哈笑道“肖瑜,你胆大心细,凭着老师随口一说的事情就能推测出这许多事情,很不错啊。老夫有幸做过几年太子太傅,深知当今陛下并非庸碌之君,你们好好用心学东西,将来这天下必有你们一番用武之地,为师十分看好你们。说起来,你们和陛下也算是同门师兄弟啊。哈哈...”姚付大笑着离去,留下两人在身后行礼。
想到姚付当日所说,肖瑜心里就一阵激动,自己和当今陛下算是同门师兄弟,这种福分哪个寒门子弟有过?
站在自家客栈门口望着官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肖瑜心里充满了斗志。
“小子,别在门外傻站着,俺们也没几天时间快活了,你给俺们做一首送别诗呗。”客栈里,响起带有北方特有腔调的声音。肖瑜知道那是从定洛南下的四十万大军中的几个军伍汉子,这几日他们便常常到自家客栈吃酒,一来二去便和肖瑜熟悉了。
肖瑜笑着答应一声,便转头走进客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