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的具体目标,就是人生成功旅程上的里程碑、停靠站:每一个“站点”都是一次评估、一次安慰、一次鼓励、一次加油,所以,我们要想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必须先选择一个明确的目标。
目标是成功的里程碑
有目标的人,勇往直前;没有目标的人,一如水上的浮萍,东漂西荡,不知何去何从,自然一无所获。
一个军阀每次处死犯人时,都会让犯人选择:一枪毙命或是选择从墙上的一个黑洞进去,命运未知。所有犯人都宁可选择一枪毙命也不愿进入那个不知里面有什么东西的黑洞。
一天,酒酣耳热之后,军阀显得很高兴。旁人很大胆地问他。大帅,您可不可以告诉我们,从这黑洞走进去究竟会有什么结果?”
“没什么啦!其实走进黑洞的人只要经过一两天的摸索便可以顺利地逃生了,人们只是不敢面对不可知的未来罢了。”军阀回答。
看来,看不到目标比死亡还可怕。很多人把别人的成功看作是运气,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为命不好,放弃了努力,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上天。他们不知道一个伟大的奥秘,你的上帝就是你神圣的目标,只有他引领你去成功的殿堂与幸运之神约会。
目标一如空气,是生命不可或缺的补给。没有目标的人生不能成功,一如没有空气的人无法存活一样。
没有人生目标,我们很容易陷入跟理想无关的现实事务中。一个忘记最重要事情的人,会成为琐事的奴隶,而绝不会取得伟大的人生成功。
成功的人生目标往往是一个目标体系:人有许多目标.如果各个目标之间是完全分离的,没有联系,最终的成功效果,只是各目标的简单相加:古人言: “不谋全局者,不足与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与谋一时:”因此,成功目标,应该是一个目标体系,即人生目标领导下的各个远、中、近期目标,大目标之下的各类中小目标:各目际之问,还应该有很强的逻辑性、很强的张力。每一个小目标都是人生目标的分解,都是远大目标的“基因”和缩影,而每一个小目标的变化和调整,都会对整个目标体系产生影响。这样,各目标产生的就是相乘效果、雪球效庙一 有了成功的目标体系,每一件小事都变得有意义,工作、生活就会因此而充满乐趣与活力,因为它直指我们的人生目际:
人生的目标必须具体明确。制定人生目标而能产生效果,秘诀就是“明确”2-Y-。人生成功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电就是说.目标不应该是含糊的,比如:美好的生活.幸福的日子,等等。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人生目标应尽量量化,只有量化,才可测定.可测定.才能积累,人生目标的实现,决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而一个个量化的具体目标,就是人生成功旅程上的里程碑、停靠站:每一个“站点”都是一次评估、一次安慰、一次鼓励、一次加油,所以,我们要想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必须先选择一个明确的目标。
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
世界知名的布道家贝尔博士说:“想着成功,成功影响就会在内心形成。在雄心勃勃的动力下,你可以控制环境,创造人生。
由于人的内心构想是人生的设计蓝图,对人现在和未来都有重大的影响,每一个人都会希望在自己的脑海里形成美好的蓝图,像一幅完美无缺的图画,比任何一位艺术大师笔下的杰作都更加出色美丽。
但是有些人想得太好了,以至于难以实现,于是便会产生失望和悲观。所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使理想在现实条件下可能实现,就会给人带来快乐幸福。
什么样的目标是适合自己的目标呢?
适合自己的目标就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制定出来的,是可以达到的目标,不是空想,不是信口开河。空想因为无法实现,会使人陷入悲观,而适合自己的目标,就会有具体的实施办法,就会给人产生希望,使人越干越有劲,越活越年轻。
适合自己的目标,也不是降低自己的追求,而是把自己的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结合起来规划自己的生活。一个中学生在暑假里打工,觉得自己适合做生意,于是就不再继续上学。要去做生意,这就是把自己的目标降低了,就县只从眼前利益出发来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的,而忽视了人的长远发展目标了。
人的能力也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能力的不断提高,就会觉得原来的目标定得太小了,因为你自己发展了,目标也就要随着调整。如果一个人停止学习,他的能力也会随之下降,那么,他原来与之相适应的目标也就会显得难以实现了。所以,适合自己的目标在任何情7兄下都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每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地适应变化,不断地调整自己,力求使人生的内在潜能得到最大的实现。
选择目标一定要避免盲目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着盲目性,比如我们问一下对明天和后天的计划、预测,可能有些人一脸茫然地说:“我下午要干什么还没打算呢。”
这就是可悲的惰性思维导致的没有目的,你想这样的盲目和麻木,又怎能赢得成功呢?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汽车大亨”亨利?福特是如何树立远大目标逐渐走向成功的吧。
福特在很小的时候就对机械产生了兴趣,由于父亲不支持他的爱好,几次因为和父亲的意见不统一而发生争执,但父亲的意见根本就改变不了福特的意志。
自1879年12月起,福特就自己到了当时机械制造业繁盛的底特律给人打工。
三年后,福特凭自己学到的知识,决心放弃外面的工作。通过充分地分析自己的能力,他最终决定,要用实际行动做一番自己所热爱和拥有的事业。
于是他回到家自己开了一家小工厂,在这期间福特做些小机械,以帮助父亲的农场完成某些人所力不能及的工作。一些小成功使福特的信心备受鼓舞,决心更好更快地向自己设定的目标奋进。
由于看到了查尔斯?杜耶1893年在芝加哥世博会上展出的由汽油作动力的车子,使福特受启发不小,决心自己制造一辆更好的汽车。但福特首先遇到的是电点火的问题,由于知识的不足,他决定再次去底特律的爱迪生电灯公司学习电学知识原理,也由此和老父亲再次发生冲突。但亨利.福特的目标是单纯的、明确的,而且对实现目标的决心也是坚不可摧的。
在爱迪生公司工作期间,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制造一辆汽车。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实验,福特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终于在1896年6月面世了。车虽很简陋,但这个成功却再次鼓励了福特的决心。他自己坚信:只要努力向自己的目标奋进,就一定会成功!
经过几次组装汽车的成功,在后来道路的选择上福特却遇到了难题。
爱迪生工厂要以每月500元薪金和可分红利的条件聘他去做生产部门的总监,但附带条件是要专业专职,不得再分心研究汽车。而底特律汽车公司的董事长要请他去当工程师,但月薪只有200元。面临两种选择,福特认真地评估了自己,对自己热爱的事业和高薪两个方面做了全面细致的分析,最终决心选择自己当初选定的目标——汽车事业。
在与这家汽车公司合作期间,福特并没有放弃向更高目标发展的信心。他给自己设定了更远大的目标,决心戒除满足现状的惰性心理,积极地寻求和实现更宏伟的蓝图。
在1901年密歇根举行的汽车大赛上,福特将自己用近一年时间设计的26匹马力的赛车开上赛场,并以优异的成绩击败了上届赛车冠军温登,荣登冠军的宝座。
由于赛车的胜利,福特的名字一夜之间响遍美国。1903年,在各方的帮助和福特的努力下,一个给世界汽车行业带来巨大影响的福特汽车公司诞生了。
由此可见,如果福特当初在自己的小工厂里不再努力向前迈进一步,如果在短期薪金利益的取舍上目标不明确的话,那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福特汽车王国。因此,认真对自己的爱好、信心、目标等诸多因素进行审视评估,并作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正确选择是十分重要的:评估得正确,目标选得准,才不会在遇到阻力时半途而废。
避免盲目选择目标,首先就该在内心对所选目际做到单纯定位、明确要点、预知阻力、全力以赴、避免盲从,达到专心致志,走向成功:
用意志力驱使目标不断前进
有人向美国薪水最高的职业经理询问成功的秘诀,他说:“我还没有成功呢!没有人会真正成功,前面还有更高的目标。”
成功者都是这样,他们向目标不断努力,不会有丝毫的懈怠,他们永不满足,每当达到一个高度,内心就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召唤着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失败最致命的敌人,便是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其实,追求高质量的人生,全靠我们的勇气,全靠我们的信仰,全靠我们的恒心、毅力和行动。惟有如此,方能成功。
然而,一般人处于逆境的时候,或是碰到沮丧的事情之时,或是处于充满凶险的境地时,他们往往会让恐惧、怀疑、失望的思想来捣乱,丧失了自己的意志,以致使自己多年以来的计划毁于一旦。半途而废不如不做。因此,对于每个人特别是年轻人来说,应当在逆境中去有意识地挖掘、培养自己的意志力,只要这样做以后,思想上黑暗的影子必将离你而去,而那快乐的阳光将映照你的一生。
有些人从经验中得知了恒心毅力坚忍不拔的灵验效应。这些人也就是把面前的失败当作一时失意而已的那些人。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永远不会开倒车。他们所具有的是那种没有人能看见的,那些面临挫折却悄无声息、慨然应之的力量。这种力量,也就是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会遇到种种的困难挫折,自然会体验到,即使是很平凡的工作,如果你没有坚强的意志力,也不会在这个行业中作出突出成绩。
世人皆知是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其实当时电灯的原理已经很清楚了——把一根通电后发光的材料放在真空的玻璃泡里。许多科学家仍在研究的是如何让电灯更轻便、成本更低廉、照明时间更长,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在于灯丝的寿命。爱迪生、斯旺以及许多科学家在不同国家、地域都在试验着。
在当时的社会上,爱迪生已经是一个改进了电话、发明了留声机、创造了不计其数的小奇迹的著名“魔术师”,但声名显赫的他从来没有满足过,一旦达成了一个目标,完成了一个新的项目,就会把它忘掉,继续下一个目标。
在灯丝的研究中,他尝试用炭化的纸、玉米、棉线、木材、稻草、麻绳、马鬃、胡子、头发等纤维和几种金属丝用来做灯丝的材料,试验的材料多达1600多种。那段时间,全世界都在等着他的电灯。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研究,他找到了能够持续发光45小时的灯丝。在45个小时中,他和他的助手们神魂颠倒地盯着这盏灯,直到灯丝烧断。这已经是一个令世界科学家羡慕的成果了,但他还是不满足:“如果它能坚持45个小时,再过些日子我就要让它烧100个小时。”
有位记者对正在研究这一项目的爱迪生说:“如果你真的让电灯取代了煤气灯,那可要发大财了。”爱迪生说:“我的目的倒不在于赚钱,我只想跟别人争个先后,我已经让他们抢先开始研究了,现在我必须追上他们,我相信会的。”这番话完全是站在一个科学家的角度来解释这一研究行为的,他的人生宗旨就是超跃自我、不断进取。
两个月后,灯丝的寿命达到了170小时。《先驱报》整版报导他的成果,用尽溢美之辞:“伟大发明家在电力照明方面的胜利”、“不用煤气,不出火焰,比油便宜,却光芒四射”、“15个月的血汗”……新年前夕,爱迪生把40盏灯挂在从研究所到火车站的大街上,让它们同时发亮来迎接出站的旅客,其中不知多少人是专门赶来看奇迹的,这些只见过煤气灯的人,最惊讶的不是电灯能发亮,而是它们说亮就亮、说灭就灭,好像爱迪生在天空中对它们吹气似的。有个老头还说:“看起来蛮漂亮的,可我就是死了也不明白这些烧红的发卡是怎么装到玻璃瓶子里去的。”大街上响彻这样的欢呼:“爱迪生万岁!”
“大家称赞我的发明是一种伟大的成功,其实它还在研究中,只要它的寿命没有达到600小时,就不算成功。”爱迪生就是用这样的低调态度来回应大家对他的顶礼膜拜。
从此,爱迪生的祝贺信、电报和礼物源源不断,新闻、传闻更是铺天盖地。但他仍然默默地改进着灯丝,向着新的目标——600小时迈进。最终,他的样灯寿命达到了1589小时。他的目标在不断地前进,他的人生在不断地升华,这就是一个世界著名科学家的人生追求。
坚韧的意志力是一种心智状态,所以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但它的培养也和所有的心态一样,奠基于你要有明确的目标,它要求你必须目标坚定、渴望、自立自强、计划确实、良好的认识、合作和养成正确的习惯等,而要培养坚韧的意志力使其成为习惯,有四个简易的步骤你不妨试试。这些步骤不需用到大量的智慧,也不必用到教育的背景,只要用一点点时间,或下一点点的功夫就足够了。
@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在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里,任何成功的道路都是用知识铺垫的,因此只有勤而发奋,不断积累,你才会有更丰富的知识,你才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积累知识比积累财富更重要
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一个人难以在工作和事业中取得突破性进展,难以向更高的地位发展。而知识就如涓涓细流,只有不断的积累,才能够学识渊博。苟子《劝学》的要义就在于勤奋,养成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勤而发奋,不断积累你才会有更丰富的知识,你才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9岁女孩考托福,这不是天方夜谭。被人们称为“神童”的李敏捷,其实不是什么“神童”,在其成才的幕后主要是“勤学”。
李敏捷两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发现这孩子具有较强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一次他制作了26个英语字母卡片,教了20多分钟后,她不仅能够发音准确地通读,而且还能把秩序混乱的卡片——理顺。从此,李敏捷的父亲开始了对孩子的启蒙和超常教育。
在李敏捷3岁时,父亲开始对她进行正式的英语训练,等到孩子5岁进入小学时,已把小学和初中的英语课程学完了。在她不到8岁时,高中的英语课也学完了。到了这时候,英语还要不要继续深造?李敏捷的父亲征求孩子的意见,她说:“我能接受,还是学吧。”李敏捷的父亲就两上北京,买束清华大学理工装1~6级的英语教材及辅导资料,继续让孩子学习英语,并同时订阅了英语报纸《21世纪》宰,每天让孩子读报。
每天都有学习计划,完不成计划就不睡觉,每天学习十几个小时。
李敏捷的父亲针对孩子的个性和特点,他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辅导方法:积少成多——像英语的学习,让孩子多看、多听、多讲、多记,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和词组就立刻记下来,想办法解决,长年积累进步自然很快;抓住重点,避免重复——如初中和高中文化课中的重复部分,采取删繁就简的方法,注重对课本中的重点、基本运用方法及基本定理的讲解,这样就节约了很多时间;由难到易——比如在教方程时,他先从三元方程教起,二元、→元方程就迎刃而解了。几何教学则从多边形教起,四边形、三角形的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但是,李敏捷的父亲强调说:“这种方法并没有普遍意义,我所以采用了这种方法,是在我对孩子的理解、接受能力充分认知的基础上的一种尝试,如果把它推而广之,恐怕会适得其反,至少我心里没底儿。再者,由难到易的前提是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则的掌握,不然就是缘木求鱼。”
不积小流,何以成江河?所以,稳中求实是一种基本的学习原则。从知识的点滴积累开始,养成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你就会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我们千万不要像狗熊掰棒子一样,得一个扔一个,那就很可悲了。
在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里,任何成功的道路都是用知识铺垫的,因此学习和积累知识,是通往成功的最佳途径。请相信,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
如果你真有上进的志向、真的渴望造就自己、决心充实自己,那就必须认识到,无论何时、无论什么人都可能增加你的知识和经验。假如你热衷于机械发明,那么一名修理工的经验也会对你有所启发;假如你有志于出版业,那么一名普通的印刷工会帮助你了解书籍装帧的知识。
能通过各种途径汲取知识的人,才能使自己的学识更加广博、深刻,使自己的胸襟更加开阔,也更能应付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工作中积累的学识是他将来成功的基础,也是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财富。认识到这些,你就会知道学习的习惯是多么重要。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对于学习而言,要讲究方法。方法好,器利,才能事半功倍。
法国著名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更好地发挥一个人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他才能的发挥。”
恩格斯也指出,方法正确,可以“免得走无穷无尽的弯路。并节省在错误方向下浪费掉的无法计算的时间和劳动”。可见.正确的方法在一个人成才的道路上该有多么重要。
宋代大诗人梅尧臣,此人满腹经纶、出口成诗,有人对他横溢的诗才感到惊讶,便留心观察他的“秘诀’’何在?后来发现他无论走路、吃饭,还是游玩,手里常常拿着一支笔,时而在一张小纸条上写几下,然后就把小纸条装进一个布口袋中。有人打开他那口袋细看时,上面写的全是一联、半联的诗句。原来,梅尧臣的秘诀就在于“积”。
“积”的最好方法就是要勤学善问。
学问,学问,就是要勤学善问。 “张口三分得”。只有“勤问”才能“多得”。世界上到底有多少学问,是个未知数,所以学无止境。
现实生活当中,有的人很爱面子,不善言辞,特别是不爱向别人提问题,甚至不懂装懂,久而久之,自己知识的负积累越来越多。一些在校学生,就因为不善于提问求教,学习成绩慢慢落后,于是使得自己越来越苦恼,越苦恼越觉得抬不起头来,自尊心变成了自卑感,只好自暴自弃,古为“后进”。太可惜了!这些人不明白一切知识的获取都是从勤学善问中得来的,你只要养成了勤学善问的好习惯,就能够获得许多知识。
我想,没有一个人能不向别人求教就什么都懂,真正的万事通是不存在的。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实践,通过学习,通过求教,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丰富起来。
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大学问家、大教育家孔子光可谓知识渊博。他教导学生树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学态度。他从不满足,总是虚心向别人求教。他有一句名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意在勉励自己和学生虚心向别人求教,绝不能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学生到齐国去,路上遇到两个小孩在争论问题,互不相让,以致面红耳赤,气喘吁吁。当两个孩子得知来者便是世人皆知的孔老夫子时,其中一个对他说: “我们在争论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什么时候离我们远。我说早上近,正午远,因为早上太阳又圆又大,中午就变得像个小圆盘。他说早上远,正午近,理由是早上太阳一点不热,正午热得像开水一样烫人。”说完,两个孩子一齐看着孔子,等他来裁决。孔子思考了半天,只觉得他俩都有道理,就老老实实地对两个小孩说: “这个问题我也搞不清楚。”两个小孩不解地拍手笑着说:“人家都说你有大学问,原来也有不明白的问题。”
孔子学问虽大,可他依然没有自恃自己有学问,不懂的问题,那怕是在孩子面前,也不乱讲。这对于我们来讲是个极好的警示。实际,现实当中不懂装懂、假充内行的大有人在。这种人什么事情一知半解,糊里糊涂地瞎干,结果弄出许多乱子来。
要知道,求知是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的,只有专心学习,认真求教的人,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学到真实的本领。
凡事切忌不懂装懂。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要主动求教于别人。孔子尚且能做到不耻下问,何况我们呢?心胸狭窄,放不下架子,对于求得知识是无益处的。
有的人看似很聪明,有时却反被聪明所误。他们自认为什么都懂,其实,谁也不是万事通。要想让自己不断地丰富起来,就要养成勤学善问的习惯,切实做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多读多看,养成习惯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穷的,想成大事,汲取知识。学习,学习,再学习!勤奋,有一分耕耘才有一份收获;善于用知识丰富自己;多读多看,养成习惯。
可以说,每个人都是在学习中成长起来的。学习,它早已是人们的一种习惯了,有句俗语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每个人的一生仿佛都是在学习中度过的。学习的概念很宽泛,现而今当入们一提到学习时,很快就会想到书本、课堂、学校,其实,这些只是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只能说是学习的一个方面。社会是个大课堂,要想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历,就要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学习与丰富。
下面让我们读一段小故事: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少年时代家境贫寒,疾病缠身。18岁那年,华罗庚初中时代的二老师从外日学成归来,出任金坛中学校长。华罗庚是他的得意门生。经三校长介绍,华罗庚到金坛中学做了勤杂工,负责收发信件、报纸兼做杂务。华罗庚做勤杂工时,手脚勤快,每天忙忙碌碌地干完事就捧起数学课本学习。王校长看到眼里,喜在眉梢。他为这位勤奋肯学的年轻人而感到骄傲。
其是天有不测风云。华罗庚波一场伤寒病拖垮,医生做出“无法医救”的诊断。全家人悲痛万分,王校长更是觉得十分惋惜。但是死神终完没把他拽走,他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只是左腿僵硬,落下了终生残疾。
华罗庚一瘸一政地又去上工了,做的还是勤杂工。一天的劳累,双腿已疼痛难忍,但是他咬咬牙仍然沉浸在数学王目的遨游中,把病痛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对华罗庚来说,枯燥无味的阿拉伯教字就像一组奇妙无比的音符,草稿纸上的运算好比音乐演奏一样,给他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他坚信,只要顽强地坚持下去,自学也能摘取数学王冠。由于他信心百倍地不懈努力,终于有一天,他的一篇数学论文发表了。
机遇垂青于这位下苦功夫的热心人。清华大学的数学教授熊庆来得知华罗庚的研究成果和不幸遭遇后,邀请华罗庚到清华大学工作,这就为他成为数学家提供了广阔舞台。这就是至今成为人们美谈的熊庆来慧眼识英才的故事。
1985年,75岁的华罗庚带着一丝微笑和欣慰离开了他追求一生的数学事业。他曾叮嘱人们不要忘记他曾是位勤杂工。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告诉我们,立志成才者应当在现实中磨炼自身的意志,在书本中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华罗庚之所以有如此辉煌的成就,完全得益于他坚持不懈的学习习惯。是这种学习习惯,引导他不断地走向成功,成为著名的大数学家。
学无止境,知无竭源,要知道学问的汲取绝哥卜一朝一夕的功夫,不管是人类已有知识的博大精深,还是新学问的滔滔来势,要想学有所成,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成了习惯,每天都会增长新知识,如此日积月累,你的学识就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有了这笔财富做资本,你就会逐渐地走向成功。
迅利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去写作,毛泽东利用夜深人静、别人在枕上做着“黄粱美梦”的时间去学习、读书。
唐朝有个知识渊博的学者成名后,许多人前来求经,问他读书做学问哪来的那么多时间。他淡淡一笑说:“冬天,是一年的空余时间;夜晚是一天的空余时间;阴丽天是临时的空余时间。这就是‘三余’,如把这些时间利用起来,能读多少书啊!”
纵观古今,有成就者无不是勤奋的人。有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要舍得花气力,花精力;要有耐心,有毅力,才能取得成功。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一定要抓住“青春”这一个学习的黄金时段,千万莫错过,错过了再想找回来,那就为时已晚了。多读多看,养成习惯,你的知识就会逐渐丰富起来。只有懂得用知识丰富自己的人,羽翼才能丰满,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当你读书学习因疲倦而想放弃时,请你多想想古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破万重难,写下“史家绝唱”的司马迁; 想想不避风险,不求安逸,游历30年,走遍大半个中国,写下“千古奇书”的徐霞客;想想坚持天天写2000字,在我国现代文坛上最勤奋、最有成就的“文牛”老舍;想想身残志坚,殚精竭虑,攻读外文,成为青年楷模的张海迪……”这样,你就会更有信心地坚持读书和学习了。
知识的海洋是无比宽阔的,我们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只有用知识来滋润我们的心口,我们才会成长壮大。要知道,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才是最强大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在人生求索的路上努力进取吧,在学习中增长知识和才干,走出人生的一路辉煌。
学习一门外语
先来看一则幽默的小故事:
老鼠妈妈领着小老鼠找食物,大家都小心翼翼,不时地东张西望,只怕一不留神,成为猫的口中餐。这时,一只大花猫向这边走来,正当这群老鼠闭上眼睛听天由命时,听到几声“汪汪”狗叫,猫转身跑走了。原来是老鼠妈妈急中生智,学着狗叫把猫引开了。它们饱餐了一顿后,鼠妈妈把小老鼠招集在一起,教训它们说:“我整天强调外语的重要性,你们都不以为然,都不用功学习,现在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了吧?”
上面的笑话多少有些调侃,但细细想来,也是不无道理。现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对英语的要求正逐步提高,为了让自己的事业更有竞争力,选择在英语上充充电还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你的工作需要用到商务、财会等专业英语用语,或是需要担任日译等职位,可以选择相关专业的课程,同时最好能选择短期内上课时间比较集中的密集培训。这样的话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自己工作所需要的英语,学以致用。
很多上班族会有短期出国考察或是旅游的机会,这样你需要解决出国的语言障碍。短期的有外教的口语课程能让学生与外国人有真正的交流机会,贴近国外生活,减少对国外的陌生感,对出国使用会非常有帮助。
还有的女性朋友虽然工作中基本不需要英语,暂时也不会出国,但是对英语很有兴趣,想提高口语,平时也很喜欢看英文原版电影、电视剧,这类上班族不妨选择一些长期、灵活、轻松的课程,这样可以持续在一个稳定的语言环境下,获得口语的提高。如实用口语、新概念或情景英语等都会比较适合这类学习者。
至于如何支配时间,一方面上班族可以给自已制作一张学习进度表,拿出每天晚上或周末的2至3个小时,进行系统固定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零散时间,即无形中被忽略的时间,比如,在车站等车的时间,在电梯里的时间等,将这些零散时间全部利用起来,长期坚持下去也会受益匪浅。
会学,更要会用
现在,人们可以确定,影响成功有3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先天智商(遗传);二是学到的知识;最后一个,也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到的知识在一个环境中的应用。
太相信书的人,只能成为打工仔。书本知识不可不信,但也不能全信。对于事业有成的人士来说,导致他们成功都有一个决定性因素,这个因素来自学到的知识所具有的可应用性。
有很多人在各自的领域内有着渊博的知识,但是他们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多大的用处呢?应该在学到的知识与我们真正的需要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点,以便学以致用,把知识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当我们有机会学习某个专业时,我们要问自己:我要学的知识能够用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吗?也许在很多情况下,你投入了时间和费用,但却得不到一个为你带来较高的投入产出比的应用环境。
为此,最好的办法是将培训班的教学内容与你目前和今后的工作加以对比,以清楚你需要学习什么知识才能提高工作能力,学习什么知识才有利于你的全面发展。要始终考虑学以致用。
墨西哥人有一句谚语:“给他一条大鱼,不如给他一根鱼竿。”同样的意思换个角度来说就是求鱼不如求渔,作为一个求学者,学习方法应该比结果重要得多。
曾经有人问牛顿,为什么会取得那么大的成功?牛顿意味深长地回答:“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曾经听过这样的故事,某科技人员经过几年、十几年的科学攻关,终于获得某项技术突破,等到成功之后,去申报专利,才发现其实是人家早已研究出来的成果。在这个信息横流的社会,闭门造车的结果往往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浪费人力。
而另外一个故事,则让我们看到主人公的聪明,凯特是一个在电子通讯刚刚兴起时很有名的人,在他20岁的时候,竟然出了一本20万字的书《电子通讯故障排除大全》,并且获得不错的市场反映。撇开对他的争议不说,他的方法倒是很值得我们学习:通过大量的实践与知识积累,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并尽可能地深入学习,成为该专业的专家。其实,凯特做的事情,绝大多数人也可以做到。
在工作时间里不努力工作的人是不诚实的;而不情愿多做一点工作的人是愚蠢的。在现代商业社会中,“特殊影响”已威风难再,轻轻松松而报酬优厚的工作也已不复存在。总裁的儿子也得白手起家。成就是惟一的检验标准。在发挥相同的聪明才智的前提下,工作越多的人得到的报酬就会越多。
工业界领袖们寻求的不是金钱。美国早已为金钱所累。他们寻求的是人才、专业人才和踏踏实实的工作。必须拥有人才,投资者们的计划才能够得以实施。吸引人们注意力的将是那些勤思而慎言、厚积而薄发的人,而不会是那些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的人。有这样企图的人是注定要失败的。
所以说,想在35岁以前获得成功一定要学以致用,否则会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知识,必然会给你所从事的事业带来损失。在历史上有很多食古不化、奉行教条而失败的例子。《三国演义》里的马谡,自称“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但在街亭之战中,只背得“凭高视下,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几句教条,而不听王平的再三相劝以及诸葛亮的叮咛告诫,将军营安扎在一个前无屏蔽、后无退路的山头之上,最后落得一个兵败地失、狼狈而逃、斩首示众的下场。
在中国现代史上,也有过很惨痛的教训。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教条主义为特色的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顽固地坚持先攻打大城市、然后再波及农村的路线方针,结果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所以,“尽信书,不如无书”;会学,更要会用。学习的知识只有有效地运用到生活和实践中去,才会发挥其效用,否则就是一些死的没有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