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中存在着这样的人,他们有野心、有能力,希望自己成为所在单位的管理者,实现自己的抱负。实际上很多人却年复一年地在原来的岗位上工作,即使换了公司也没有任何改变。这些人虽有成为骨干的想法,但没有一个好的方法,或者说他们不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企业的“抢手货”,所以难以成为企业的骨干。只有那些既有勤奋精神、认真的工作态度,又有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的人,才能在工作中崭露头角,得到领导的器重,成为企业的骨干。
1.吃得苦中苦,才能做骨干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吃苦都是锻炼一个人品行的一种方法。自古以来就有“苦行僧”、“苦修士”,这些人都是用吃苦的方法让自己体验大道、感悟人生的。所以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吃苦是对人的一种锻炼,只有耐得住寂莫,吃得了苦,才能在苦中成长为骨干。
中国微波炉企业格兰仕就是用这种类似“苦行僧”的精神,将企业建设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微波炉企业。格兰仕的成长中包含着每一位骨干的汗水,更包含着每一位骨干的咬牙坚持。借用格兰仕一位管理者说的一句话:“那一个个被汗水湿透的背影中,流露出来的是一种坚定不移、不畏任何艰辛的信念以及对企业深厚的感情。”这些吃得苦中苦的骨干,用自己乐于奉献的精神,将这个没有任何模式可以参考的企业,变成了经历种种生死磨难还能好好生存的企业。
格兰仕有一种被戏称为“分裂繁殖”的“师带徒”的制度,就是要打下江山的人做老师,在工作中培养新人。当新人被培养到可以出师后,意味着一个新人被成功“繁殖”了,接下来就是分裂,也就是说老人要将旧市场留给新人,自己继续开发新市场。这样的制度并不是一般企业中的“师带徒”,而是要将自己打下来的江山全部交出去。这样的制度要求每一个格兰仕的员工都要经历不断吃苦头的过程。
当初格兰仕执行“分裂繁殖”的第一人便是现在外贸销售系总经理梁杰初。他在带出徒弟后便去日本开拓新市场。熟悉销售的人都知道,日本市场是全球最难打入的市场之一,因为当地人具有浓厚的民族情结,所以在日本很少能看到外国品牌,基本都是国货。这和梁杰初以前开拓的欧洲市场的情况完全不同,他以前积累的经验完全没用,只得重新想办法。面对这么困难的局面,梁杰初依然没有退缩,他认为自己一定能够打开日本市场。果然,在梁杰初的不断努力下,完成了公司的任务,使格兰仕成为中国第一家以自有品牌打入日本市场的家电企业。梁杰初也成为了业务骨干格兰仕外贸销售经理。
很多人认为只在创业阶段才需要吃苦。创业时,很多员工都有这样的觉悟:一起苦干,为企业贡献一份力量。当企业逐渐走上正轨,稳定发展的时候,许多人便认为再继续苦干是一种自讨苦吃的行为。在格兰仕并不是这样。在30年左右的时间里,格兰仕微波炉的销量长年位居世界第一。这样的成绩正是跟那些骨干不怕吃苦,辛勤工作分不开的。格兰仕明白,企业要发展,员工就必须要负责任、用心工作。也只有能为企业用心、吃得了苦的员工,才能成为公司的核心力量和骨干。
人人都想被企业重视,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骨干,但是怎么样才能成为骨干,格兰仕给出了正确的答案:“吃苦与不怕辛苦。”
苦是一种养料,它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一个人如果能够在苦中坚持,那么他就可能成为精英。蜜可以养人,也可以害人,一个人在蜜中毫无斗志地过日子,那么这个人就废了,成为一个碌碌无为的人。吃苦是一种资本,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还能丰富自己的经历。就像林则徐说的那样:“子孙后代若如我,还需留钱做什么?贤者多财将损其志也。子孙若不如我,还需留钱做什么?愚者多财将增其过错也。”这句话折射到职场中,就可以看到,一个人若是不能吃苦,就无法成才。
每一个想要成为企业骨干的人都要不畏惧吃苦,让自己多些历练。一个人若是没有吃过苦,那他就很难感受到成功的宝贵与来之不易。温州之所以有那么多富豪,是因为温州人敢于吃苦。很多温州人在创业之初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他们什么苦都能吃,脏活累活全都能干,别人不愿意忍受的煎熬,他们却能接受。因为他们懂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想要获得财富,取得成功,自己必须付出辛苦的劳动。温州人常说机会都是均等的,他们之所以会赚钱,是因为自己能吃苦。要想成为骨干,要想成功,必然要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只有这样,在机会来临的时候,你才能把握住机会,成就一番事业。
2.只要肯努力,人人都能成为骨干
只要不是想混日子的人,都希望自己成为社会的精英、企业的骨干。但现实是,骨干只占企业全体员工的很少一部分,精英同样只占全体社会成员的很少一部分。为什么骨干那么稀缺呢?并不是人们心中没有积极向上的信念,也不是他们的智慧不够、技术不高,而是因为许多人没有找到让自己成为骨干的方法。一旦人们有了成为骨干的方法,那么企业中会有80%的人都可以成为骨干。
每个人都听过守株待兔的寓言,寓言中的那个农夫偶然得到一只惊慌失措、撞到树桩而死的兔子,于是他再也不下田工作,而是守在树桩旁,梦想着自己能够再得到一只兔子。地里的庄稼因为得不到他的照顾杂草丛生。一个人想要获得自己梦想的东西,就一定要努力工作,这样才能在工作中磨炼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可以独挡一面的骨干。
世界上有许多人,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没机会”、“运气不好”。听了这些人的话,看起来失败并不是自己的过失。殊不知当机会真正叩响他的大门时,他却像聋子一样充耳不闻。人们不能每天只做白日梦,不想付出一点儿努力,就想暴富。在看似一夜暴富的背后,隐藏着别样的努力。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要埋怨幸运女神不眷顾你,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很多时候,一个人的突然成功看似偶然,但是这些成功其实是在意料中的。长久的努力可以让一个天资平平的人成为成功者、企业的骨干。努力可以帮助一个天资平庸的人变成某一领域的专家,让他成为这个领域中的骨干,懒惰却能让一个天才一事无成。努力工作的人是企业的骨干,这些人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即使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他们也能通过努力钻研、刻苦工作弥补先天不足,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老板赏识的骨干。
海尔集团是一个骨干层出不穷的公司。究竟海尔公司有什么魔力,令来此工作的员工大部分都成为其他企业竞相争抢的人才呢?其实,海尔集团的办法十分简单,从其电热事业部一位中层管理者的经历就可以看到海尔培养骨干的方法。
这位中层管理者叫张玉梅。在她进入海尔时,海尔已经是国内知名企业,生产的洗衣机、冰箱、电视已家喻户晓。当初她是怀着雄心壮志来到海尔的,希望在此能做出一番事业。令张玉梅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进入的并不是海尔的关键部门,而是刚刚起步的小家电部门。小家电行业是海尔的灰色地带,这令张玉梅的满腔热情一下子冷了下来。每当顾客问她:“海尔也出微波炉吗?海尔也出热水器吗?”她的脸就会羞红一片,尴尬万分。那时候,海尔的电热部刚刚起步,微波炉和热水器的月产量不到万台,就连商场的同事也说:“海尔的强项还是在大型家电上,小家电海尔是玩不转的。”张玉梅想,自己虽然被分配到这样的冷部门,但不能混日子,而要努力工作,帮助公司打开小家电市场,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到海尔不仅大型家电炙手可热,小家电同样也很出色。于是张玉梅开始思考自己部门的前景:人们的水平越来越高,热水器一定会和冰箱、洗衣机一样在家庭中普及,所以海尔小家电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海尔要想在小家电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在原有大家电的基础上做出更多的创新,力保产品质量和性能都是全国第一,甚至是名列世界前茅的。慎重思考后,张玉梅决定将电热器的研发作为部门发展的突破口。
就是在这时,张玉梅看到许多因电热水器质量不合格伤人的报道,这些报道给她很大的启发。她想:如果能够让水和电分离,是不是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热水器伤人呢?随后张玉梅带领电热部门全体成员夜以继日地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当中。在他们的努力下,1996年海尔生产出第一台水电分离式热水器,这个产品刚投入市场即被抢购一空。从此海尔打开了小家电市场,曾经的“冷衙门”电热部也成为海尔的骄傲。她也因此成为海尔电热部部长,但是这并没有让张玉梅停止继续努力的脚步,她又开始带领部门成员开发新热水器。
可以说,张玉梅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海尔的骨干,和她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如果她没注意到热水器伤人的事情,就不会想到要制造电水分离的热水器,那么海尔的小家电也不会那么快打开市场,电热部门更不会摆脱“冷衙门”的帽子。所以说,只有努力才能令一个人成长为骨干,只要努力,任何人都可以脱胎换骨,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人才。
许多人刚参加工作就希望企业重视自己,将自己作为骨干培养,对那些比自己得到更多机会、更多薪水的人心生嫉妒,却没有想过当别人都在睡懒觉的时候,他们或许在加班;当别人都在玩乐的时候,他们或许还在刻苦钻研行业所需要的知识。当别人崭露头角的时候,不要嫉妒别人,你只要肯努力,一样会成为“企业的明星骨干”。
3.没有经历折腾的骨干都有“疏松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说明人不能耽享安逸,太过安逸的生活会让人的意志变得腐朽,只有在忧患中人才能茁壮成长、不断壮大。在企业中,只有经过磨炼、苦难的人,才有坚毅的心灵和不畏惧困难的意志。有些人虽然优秀,也是企业的骨干,但他们没有经历过任何“折腾”,当考验到来的时候,这些人往往会手足无措。因此,只有一个人真正经历过“折腾”,才能在困难面前保持冷静并寻找到对策。
活着就是为了折腾!人之所以有庸人和骨干的分别,就在于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希望成为骨干的人渴望创造出一番事业,并且不断超越自己。这些人知道只有经得起折腾的人才能有所发展,只有经历过折腾的骨干才会在困难面前屹立不倒,没有经历过折腾的骨干都有“疏松症”,很有可能被困难击倒。
人们走在陡峭的悬崖上时都会精神高度集中,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而到了平坦的路上,人的精神松懈下来,反而容易踩空或踩上小石子滑倒。这是因为人们在危难的环境中往往能够集中自己全部的精力,而在安全的环境中,往往麻痹大意,对近在咫尺的危险也会视而不见。
所以人们只有在折腾中,才能保持警惕的态度,也只有经历过折腾的人,才能体验到人生的真谛。在职场上,有些人不愿意折腾,觉得折腾是浪费时间,是领导对自己的刁难。正如同温室里培养不出能够经受住风雪的松柏一样,没有经历过折腾的骨干是顶不住压力的。一帆风顺锻炼不了人们的真才实干。经历过折腾的骨干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面对任何工作、任何事情时,他们都相信自己具有无限的潜能,相信自己能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样的骨干对自己往往是高标准、严要求。一个企业对骨干的折腾往往体现在交给他的任务上。企业往往会用“赶鸭子上架”的方法培养骨干,将有一定难度的任务交给他们,让他们在解决任务的时候遇到挑战。这种方法既可以培养骨干的心智,又能培养骨干的技能水平。虽然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骨干们会很辛苦,通宵达旦甚至废寝忘食地工作,一旦完成任务,这些骨干的能力便会得到提高,自信也会增强。
公司往往存在这样两种骨干,一种是从基层开始经历过无数次折腾的骨干,一种是凭借良好的学习成绩或专业成绩进入公司就被委以重任的骨干,这两种骨干遇到事情往往有不同的表现。
当公司采取“晾晒式”方法考验他们的时候,经历过折腾的骨干往往能够在自己的职位上继续做事,并挤时间继续学习,使自己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不论在任何岗位上,都能起到骨干的作用,协调好公司各个部门的发展。没有经历过折腾的骨干往往不了冷板凳的遭遇,或是逐渐消沉,最后辞职走人。可以说,经历过折腾的骨干都是“铁筋钢骨”,没有可以难倒他们的困难;没有经历过折腾的员工都有或轻或重的“疏松症”,遇到折腾的时候,往往坚持不下来。
伊希多·施特劳斯是世界著名的麦西百货公司创始人,他的人生充满了折腾。伊希多是渔民的儿子,小时候家里十分贫穷,只能维持温饱。19岁那年,他来到波士顿,希望能在这里获得成功。在波士顿待了一年,伊希多发现自己一事无成。后来他认识了荷顿,两个人都有做生意的念头,于是合伙开了一家布店,生意很红火。这时,伊希多喜欢上了荷顿的妹妹,希望能够和她结婚。结果遭到了荷顿的强烈反对。不得已,伊希多离开了他们合作的布店,独自开了一家小店,经营针线生意。他认为针线家家户户都用得到,市场很大。但是事与愿违,由于这种商品消耗量小,一家买一包就能用上一年,利润又低,做这个生意不仅没有让伊希多赚到钱,反而赔了不少,于是他被迫放弃了这个赔钱的生意。接着,伊希多又开了一家布店。他认为自己之前做过,有足够的经验,并且布匹、服装是热门商品,这次一定能够赚到钱。但他忘记了以前和荷顿经营布店的时候,都是荷顿拿主意,结果这一次他又没有赚到钱。此时美国出现了一股淘金热,伊希多也决定到加利福尼亚去淘金。等他到了那里之后才发现,淘金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人们在那里不仅很难淘到金子,而且在争地盘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丧命的危险。于是他决定放弃淘金,继续开店做生意。伊希多发现淘金用的一种平底锅在这里很好卖,于是他大量购进这种平底锅,以低于别人的价格出售。许多淘金者纷纷来到伊希多的店里购买平底锅,他也因此狠狠赚了一笔。一年后,伊希多觉得自己已经将经营之道掌握得差不多了,毅然将加利福尼亚的小店转让出去,带着赚到的钱来到马萨诸塞州,在那里开了一家布店。尽管有了许多经验,伊希多的布店还是失败了。这时候,曾经不愿意将妹妹嫁给伊希多的荷顿找到了他,希望能和他合伙做生意。荷顿觉得一个人能够在生意场上折腾这么多年,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只要禁得住折腾,就很有能耐,这也是促使他再次和伊希多合作的原因。后来伊希多决定到纽约开一家大型百货商店。十年后,伊希多的百货商店在纽约遍地开花。现在伊希多创立的百货公司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百货公司之一。
伊希多成功的原因就在于他敢于折腾,禁得住折腾。只有禁得住折腾的人才会在一次次挫败中成长起来,最终走向成功。
4.胜任才是硬道理,不能完成任务就等于零
胜任力指员工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每一个员工必须具备的。胜任力不仅包括从已经完成的任务中学习和积累经验,还包括对各种未知考验做的准备。胜任力的标准是随着时间和岗位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职场人士必须随着公司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不断学习各种知识,提升技术。在进入一个新公司时,首先要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从公司企业文化出发,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能力,适应公司发展的需求。
作为职场人士,要想让自己具备胜任力,就要不断学习。首先就是要认识自己。管理学家彼得曾出版了一本《彼得原理》,书中提到:当人们在某一岗位上取得一定的成就后,难免会出现瓶颈现象,这时人们便会希望晋升到更高级的岗位,晋升到自己不能够胜任的岗位位置,这样就避免了企业中所有的岗位都被胜任者占据的现象。然而被晋升的人往往使用原来岗位上的经验和管理方法,而旧方法在更高的岗位是不适用的。彼得原理实际上很简单,就是人们不会拒绝任何一次提升,只有当人们被提升到再也不能提升为止。组长就是组长,厂长就是厂长,一个人如果只有管理一个组的能力,短期内,就不要妄自尊大去管一个厂。每个人都要正视自己的能力,认清自己能够胜任什么样的工作,做出符合客观的自我判断。如果不切实际地过高评价自己,只能让自己陷入失败的境地。一个企业的骨干,并不是能力有多出众,而是他理解自己应该在什么样的位置,胜任多大的任务。职场人士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要充分挖掘自己的优势,不断“充电”,尽可能地提高胜任力。
骨干都具有胜任工作的能力,在他们看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他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做出结果,只有结果才可以说明他们能胜任这份工作,无法完成任务只能说明能力不够。海尔之所以能够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厂成长为世界知名的家电企业,就是因为海尔从不为员工树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观点。
海尔认为承认苦劳对企业和员工都具有极大的危害,承认苦劳就是认可员工做低效率的工作,这样会让企业停滞不前,发展受阻,并且不能造就骨干和精英。因此海尔要求全体员工每天都要进步一点点,在同行业的竞争策略上要比对方快一步,如果做不到快一步,也必须比对方先迈出一只脚。员工每天必须有进步,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否则。为了督促员工进步,海尔制定了一个淘汰制度。在公司内部,每过几个月就会有一批员工被淘汰。尽管这样的制度看似很残酷,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十分有利,对员工个人的发展更是起到促进的作用。这样的管理制度使员工不得不提升自己的能力以适应公司的持续发展。
“没有功劳就没有苦劳”,在没有功劳的时候,即使再强调苦劳也无任何意义。苦劳是工作中必须的一个过程,而功劳才是员工个人的业绩表现。企业看待一个人的能力就是看结果,以结果论成败。即使一个人工作再努力,没有任何业绩也是空谈。如果一家公司所有人勤奋工作,但产品销售不出去,公司没有任何利润,那么这家企业除了倒闭再没有其他的路了。一个员工不管他多能吃苦,多么勤奋,苦劳有多高,但创造不了价值,他也没有功劳可说,也就是说他所吃的苦,做的事情都等于零。
强调胜任和功劳的原因都是因为“结果”。人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应当把结果当做自己完成任务的导向,而不是将目光局限在完成任务上,否则,多半会为没有结果找借口。如果将结果作为导向,是为结果找方法。这能进一步锻炼一个人的胜任力,帮助这个人向骨干的方向进一步。
结果是保证完成任务的前提,没有结果的工作,意味着一切将回到起点,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要记住,企业之所以聘用员工,主要是购买员工的劳动结果,而不是员工的劳动过程,对于企业而言,值钱的是完成任务后的结果,而不是劳动。这就是说功劳才有价值,苦劳一文不值。
企业骨干不仅能够胜任自己的岗位,还要有结果心态。心态能够引导行动,行动能够产生结果。如果想要做出老板满意、企业满意的“工作结果”,首先就要树立起能够激发胜任力、行动力的“商业心态”、“结果心态”。
西安市有一位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市优秀寿险销售员的人。他第一次参加寿险年度表彰大会时,突然冲向颁奖台,对着参加大会的所有人员郑重宣布:明年寿险的销售冠军一定是我!明年他一定会站在这个舞台上!到了第二年,他作为年度销售总业绩第三名上台领奖。事后有人问他去年为什么贸然冲上台说那些话?他说:“这是我为自己定的目标。既然我在几千人面前承诺了这样的目标,那么我就一定要实现它。”优秀的骨干对于任何结果都不是想要“得到”,而是“一定要”。不管付出多少努力,都一定要完成任务,做出结果。
企业骨干是能够胜任工作,完美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尸位素餐,让别人为自己收拾残局的人。
5.不怕做错事,就怕不做事
企业中总有事必躬亲的中层领导,好像只要自己不参加,所有员工就做不好、不会做一般。他们也不是完全不给员工工作,只是不分配给员工做需要判断的工作。有人问这些领导为什么不让员工做判断性的工作。这些领导回答,假如将判断性工作交给员工去做,出了问题怎么办?最后自己不是还得再返一遍工,承担责任吗?这样一来不是更费事了吗?如果一开始自己就接手做这件工作,既能保证工作的正确性,又能提高工作效率。
这番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是站在企业老板或者基层员工的立场上,他们会怎么看待这样的问题呢?对于老板来讲,自己原本想要继续晋升这名主管,虽然这个主管对工作很熟练,但是工作方法有很大问题,什么事情都自己大包大揽。要知道,公司必须不断培养骨干员工,而他居然连这一点都不懂。
作为员工会这样想:“是不是领导认为咱们都是无能之辈,没有能力解决大的工作任务,所以只交给咱们一些简单的工作啊?要不然就是领导不想让咱们中有能力超过他的人,以免威胁到他现在的地位。”
一个将所有工作都揽在自己身上的领导,不管在公司负责人那里还是在员工那里,都是不受欢迎的。员工能做的就要让员工去做,这是一个领导者应该有的态度。尽管员工可能因为经验不足、理解不深刻等原因出现一些差错,领导也仍然要将工作交给他们去做。要想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必须让他负责一些事。只有员工得到锻炼,他的能力才能提高。这样做可以为公司培养出骨干员工,使公司更好地发展下去。
作为企业领导要大胆将工作交给下属去做,不要怕他们出错,而要让员工得到更多的经验和成长机会。员工也不能害怕工作失误而畏首畏尾。任何一个员工在工作中都会出问题,因此员工不要害怕做错,而应该立刻行动起来。在职场中,最忌讳的便是遇事推三阻四,逃避责任,只捡简单的做。这样的员工永远无法成为企业的骨干只能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基层打工者。
任何一个企业在培养骨干的时候,都应该“强调大节,不揪小过”。大节和小过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分界点。迟到早退看起来是一件小事,却关系到公司的制度能否被严格执行,是企业的原则问题,是大节。公司投资损失了几万元,看起来数目很大,但这几万元的损失是为了增加公司资产,努力后的失败,公司可以将这件事情看做是小过,不应影响后续的投资计划。
日本住友银行是世界知名银行之一。该银行十分重视对人才的培养,鼓励员工利用一部分资金进行投资,公司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收益回报奖励给员工。住友银行认为,只有让员工深入接触金融界,才能了解金融发展变化,掌握世界货币变化的信息。虽然金融投资有赚有赔,但是住友银行并不因为怕员工失误而畏手畏脚。住友银行有一件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投资故事。
矶田一郎任日本住友银行总经理时,十分鼓励骨干员工带领下属进行投资,他不干涉这种投资,甚至不去计较他们的非主观性失误。
有一次,位于日本北海道的分行由于投资对象倒闭赔了数亿日元。许多人认为,分行行长这次投资失误,导致银行受损,他一定会被降职。分行行长也做好了承受责罚的准备。他一五一十将原因和过程向矶田一郎讲明,表示自己愿意承担全部责任。
矶田一郎听了分行行长的报告后,认为出现这次事件完全由不可预知的因素造成,分行行长和他的下属们并没有错误,并且他们在事后努力补救,为银行挽回了不少损失。因此矶田一郎不但没有给他任何处分,反而提升了那个分行行长。此后分行行长对矶田一郎感恩戴德,工作更加努力,为住友银行培养出许多优秀的骨干。受这件事情的影响,公司其他人员也受到了鼓舞,他们不再畏首畏尾,而是敢于根据实际大胆决策。住友银行的决策能力因为这件事情反而更上一层楼。
一个员工如果不敢承担责任,不敢主动做事,那么他是永远无法成为骨干的。人只有经过错事,才能明白正确的道路应该怎么走,才能在遇到类似的事情时避免再次犯错。只有敢做事、不怕做错事的人,才能在积极锻炼的过程中成为骨干。
6.骨干不是等出来的,只有马上行动才可成为骨干
“人因为有了梦想才伟大。”人一旦有了梦想就要马上行动,只有行动起来了,才能让梦想转化为现实。否则,就算梦想再美好,也只能停留在做梦阶段。职场中人要想成为企业骨干,必须马上行动。只有行动起来才会发觉自己哪里存在不足,哪里需要改进。如果不行动,就永远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在哪里,永远不知道该怎么弥补不足,也就无法在工作中取得进步,无法成为企业的骨干。
秦始皇出游,霸王见之曰:“彼可取而代之。”汉王见之曰:“大丈夫生当如此。”许多人笑刘邦出身不好,没本事,就连他的妻子也看不起他。刘邦基础薄弱,却用了7年时间就当了皇帝,是所有起义成为皇帝中用时最短的人。霸王项羽也成为历史上万人敬仰的豪杰,尽管他败于刘邦,但是他成功地推翻了秦皇朝的统治。而那些批评嘲笑他们的人又做成了什么呢?在刘、项起义的时候,这些人在秦的暴政下苟延残喘;在刘、项取得成就的时候,这些人心生嫉妒。他们不知道,刘邦和项羽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二人没有坐等梦想实现,而是行动起来,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梦想。
很多人都有美好的梦想,总想着“等到自己有时间的时候再去做”。他们总是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借口推拖:“我实在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做别的事情。”他们不知道,如果不立刻动手去做,即使机会到来,也会因为自己的懒惰让机会溜走。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想要成为企业骨干,靠等是不行的,只有自己去努力,就像《霸王别姬》中的一句话:“人得自己成全自己。”想要成为什么,就要向着那个方向行动。可能你开始向企业骨干方向努力的时候做得不是很好,但是不要灰心,不要认为自己根本没有成为骨干的潜力。任何人在刚开始的时候都会有不懂的地方,虚心向自己的同事请教。任何一件事情,不管你多努力,总会有人评论。如果是建议的、善意的评论,就虚心接受,以便自己更快地成长。如果是讽刺、嫉妒的语言,则不需要理会。
职场中人如果没有“就这样开始干吧”的觉悟,永远都无法成为企业骨干。一个迫切想要成为骨干的人,会在自己接手每一件工作时,从不推拖,马上动手去做。他对立刻行动有着无比的热忱,对等待未知的希望则具有危机感。这种人认为只有行动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让自己在行动中成为骨干。一个人的热情是有时限的。在干劲正浓的时候,如果不立刻开始行动,等到热忱冷却,也许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打铁要趁热,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要想成为骨干,光靠等待、想象是不可能实现的,最重要的是行动,只有行动才是实现梦想的第一步。
一件事情的完成,一个梦想的实现,往往不是只流于嘴边的说教。就像练习书法一样,需要方可妙笔生花。不管什么梦想,都有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要想成功,要想成为骨干,越早行动,积累的东西越多,就越容易取得成功。
然而,美好的理想只停留在口中,脑海里,不去奋发是不会有结果的。
有一个落魄的中年人,每天都第一个到教堂向上帝祷告。他每次祷告的内容都一样:“上帝啊,请您念在多年来我虔诚敬您的份上,让我中一次奖吧。真的,只要一次就好。”一天,他又一次来到教堂,继续重复着之前的祷告词:“上帝啊,难道我还不够虔诚吗?为什么您就不能让我中一次奖呢?”这时候,教堂上空出现了一个庄严的声音:“我的孩子,我一直在倾听你的祷告,但是最起码,你也应该先买一张彩票吧。”
没有人不想成为公司的明星,没有人希望自己永远是一名基层员工。想要成为骨干,成为被公司重视的人,光有梦想是远远不够的,等待永远不会实现梦想,只有将梦想转化为行动,不断朝着梦想的方向前进,终有一天,你会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