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10400000004

第4章 太极推拿手——间谍绵里藏针的心理学

在与对手周旋的过程中,如果对手的实力同样较为强大,很多间谍就会主动放缓自己进攻的节奏,采取一种绵里藏针的策略。这类似于中国武术里的太极拳,在不显山不露水之中“推拿”着,而一旦发现对方力不从心,就会借势施以雷霆般的快速出击,将自身强大的爆发力施展出来,给对手以沉重的一击。而由于其施以重击的往往都是对手最为薄弱的环节,并且出手凌厉,所以往往会让对手在猝不及防中遭到重创,从而失去反击能力。因此,那些间谍施展这种绵里藏针的心理策略时,看似闲庭信步,像是两个人在玩着太极推手,但实际上,一旦爆发出来后给对手的心理打击是十分巨大而有效的。所以,这也成为间谍们经常运用的一种心理进攻策略。

1 缜密的逻辑思维比测谎仪还精准

曾做过多年间谍的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史蒂芬·周表示:“犯罪分子都是非常狡猾的,即使他们知道警方怀疑自己,仍然会让自己镇定下来,因为他们总能编造出很多让人信服的理由,来掩盖自己的犯罪行迹,其目的就是减轻自己的罪行,逃脱法律的制裁。”其实,没有哪一个人是从始至终都不说谎的。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人,每个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说谎。当你用“谎言”从别人那里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时,别人或许也在用“谎言”传递给你虚假的信息,让你做出错误的判断,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虽然人们的心理变化复杂难辨,但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间谍却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对此,美国联邦调查局在心理学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嫌疑人的谎言心理进行各种研究,目的就是识破嫌疑人的谎言,掌握其犯罪动机。而这一研究也被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工作人员充分运用在了工作中。很显然,他们不只是针对识破谎言,他们明白,谎言背后往往是嫌疑人真实的心理状态。

1997年夏天,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接到俄勒冈州的警局的信息,在俄勒冈的一个城镇里,发生了一起少女被残忍奸杀的案件,被害人是一名叫托维亚的17岁少女。

案发当晚是周末,托维亚来到溜冰场消磨时光,但因为是新手,所以她溜冰的技术很差。当她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向前走时,一不小心身子失去平衡,眼看就要倒下的时候,一名年轻的男子飞快地溜过来,扶住了她的身体,让她免受摔倒的痛楚。

而这名给予托维亚帮助的男子不仅溜冰技术超好,长相俊美,风度翩翩,更让托维亚钦佩的是,他乐于帮助他人:他看到托维亚总是扶着溜冰场边上的栏杆,所以自告奋勇教托维亚溜冰;他主动为托维亚做了示范,并指点其如何尽快地学会溜冰的技巧。很快,托维亚就和这名年轻的男子成了朋友,她很放心地把手交给男子,并与之热情地攀谈起来。在年轻男子的帮助下,托维亚很快就学会了溜冰。

这时,托维亚已经把年轻男子列为懂得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的热心人的行列了。因此,在溜冰结束后,当年轻男子提出护送托维亚回家时,她没有表示拒绝,而是欣然接受了男子的好意。于是,两人一路聊天行走,不知不觉,托维亚就跟着男子来到了郊外的森林边。但此时,托维亚还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向自己靠近。就在她谈论起自己的溜冰技术提高,让自己非常开心时,年轻男子左右观望,见四下无人、地点隐蔽,突然露出了狰狞的面孔。年轻男子不顾托维亚的反抗,将其暴力奸杀。

这起奸杀案件发生之后,虽然过了半年的时间,警方都没有找到凶手,但随着佐治亚州的另一起奸杀少女案的侦破,警方逮捕了这名年轻男子,而男子也毫不掩饰地告诉警方,自己正是半年之前奸杀托维亚的人。

从整个案例中不难看出,不仅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对犯罪分子的心理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善于说谎的人同样对人们的普遍心理规律有一定的了解。从案例中年轻男子的做法上看,他不仅懂得到用少女的心理变化规律,而且善于利用这一规律制造谎言,并以此来伪装自己的犯罪目的。

特工人员指出,这一案件涉及的心理规律被心理学家们称为“第一印象效应”,也就是指凶犯给受害者留下的第一印象。而凶犯懂得利用这一心理规律,让受害人对自己产生信任,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人们都会凭借第一印象去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其实,很多高明的说谎者正是利用人们的这一心理规律编造谎言,骗取他人的信任的。

对此,美国联邦调查局心理研究中心还曾做过一个实验:将实验者分成两组,两组人都观看同一张照片,然后再将其分开。特工人员告诉第一组人:“你们刚才看到的照片,是一个屡教不改的凶犯。”他们又告诉第二组人:“你们刚才看到的照片,是一位著名的作家。”然后,再要求两组人按照照片上的人的特征,去分析其性格特征。

结果,第一组人运用了一些含贬义的词语来描述照片上的人,并分析出照片上的人可能犯下了滔天大案、谋害了多人,且心理变态;而第二组人却有着截然相反的描述,他们对照片上的人毫不吝啬地赞美。面对同一张照片,两组人看到的同样都是深陷的眼睛和高耸的鼻子,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答案——第一组人评论道:“你看他的眼睛深陷下去,说明他本身就藏着邪恶,而高耸的鼻子则代表他不思悔改的决心。”第二组人则评论道:“他眼睛深陷,说明其目光深邃,懂得深思熟虑;他高耸的鼻翼,则秉承了作家的坚强意志。”

通过这个实验,美国联邦调查局得出结论:当人们在脑中对一个人形成第一印象的时候,就会以第一印象去判断这个人,而这也是人们在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过程中最基本的心理规律。也就是说,如果你抓住了这种心理规律,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那么在以后的交往过程中,对方就能以这种对你有利的心理规律去和你交往,发掘你身上更多的优点,而忽略你身上存在的缺点。与之截然相反的是,如果对方在第一印象中就否定了你,那么在接下来的交往过程中,对方就会忽略你的优点,而将目光投向你的缺点,并且会越来越讨厌你。

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指出,犯罪分子为了实施自己的犯罪活动,常常费尽心机地编造一些谎言,给他人制造良好的第一印象,让他人更加信任自己。事实上,通过对很多犯罪案件的分析发现,大多数犯罪分子给受害者留下的第一印象都是乐于助人、热心善良的正面形象,而他们的谎言也总能轻易让人相信。这种通过谎言进行伪装的方法,在自然界中也很常见。比如,“黑寡妇”在与雄性蜘蛛交配之后,会咬死自己的伴侣;雌性萤火虫用美丽的荧光吸引到雄性萤火虫交配之后,会将其吞入腹中等。那些高明的行骗者,也和这些动物一样,都是用谎言伪装自己,在人们面前树立正面的形象,以达到自己的犯罪目的。

面对狡猾的凶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间谍们总能有效利用自己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戳破其“谎言”的面具——他们不会相信凶犯的任何推脱之辞,只相信自己的逻辑思维。间谍们总能缜密严谨地对嫌疑人的每一个动作和言辞进行分析、判断,而作案越多的人,往往越是说谎的高手。在那些间谍经手的所有案件当中,没有一个凶犯或骗子会忽略伪装自己的形象,而且他们往往懂得抓住别人的心理规律,用谎言刻意打造出自己正面的形象,小到穿衣打扮,大到言谈举止,没有一样不是经过精心的伪装和设计的。而犯罪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自己显得更加可信一些。值得一提的是,他们通常会用华丽的外衣掩盖住“谎言”,来欺骗那些辨别能力低的人,特别是一些天真的少男少女。

对此,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间谍们认为,在社交场合,那些所谓的一见如故、一见钟情,很多都是不可信的,而这些大多数还是“第一印象效应”产生的心理感觉。事实上,面对任何一个人,每一名间谍都不会疏于防范,他们总会用一种看似温和、实则锐利的眼光来观察面前的嫌疑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身边总是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比如,你身边看似对你无害的人,可能是一个诈骗犯或杀人犯。因此,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间谍们提醒人们,当你进行人际交往活动时,在一些社交场合中,不要轻易地相信别人。

2 寻找情绪波动的临界点,让谎言无处遁形

对于一名间谍来说,很多时候不是要自己去制造谎言,就是要自己去揭穿对方所说的谎言。虽然发现谎言的时间往往是短暂的,但寻找谎言的过程却常常是漫长的。所以每一名间谍都很注重犯罪嫌疑人在接受询问时所表露出来的一切行为,无论这种行为是合理的还是出人意料的。因为犯罪嫌疑人通过身体或是语言所表现出来的正常与非正常的行为,对于间谍及时掌握对方的内心情绪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借此来判断对方正处在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之中,以便通过提问的方式,进一步观察或确认是什么让犯罪嫌疑人在某一刻出现了愉快或是不安的情绪,又是什么让他们忽然变得紧张和恐慌,从而根据犯罪嫌疑人出现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询问的内容,并更改相应的策略。

除了要通过观察及时了解犯罪嫌疑人的内心变化外,间谍们还十分注意对犯罪嫌疑人突然出现的情绪上的临界点进行观察。“临界点”这个名词,在物理学上泛指事物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所应具备的最基本条件。也就是说,事物能量的不同会引起相的改变,例如从冰到水再到蒸汽,相的改变代表界的不同,某一事物到达相变前一刻称为“临界”,而临界时的值则称为“临界点”。在工作中,间谍人员巧妙地将临界点应用到了对犯罪嫌疑人的审讯之中。很多犯罪嫌疑人出现说谎行为后,间谍们有时不会在当场就拆穿他们,而是继续等待对方情绪上出现明显的临界点行为的信号时,才会对其展开全面的反攻。

根据德裔美国心理学家科勒研究出的格式塔组织原则,其中的相似原则认为,当刺激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强度等物理属性方面比较相似时,这些刺激物就容易被组织起来构成一个整体。而其中的共方向原则认为,如果一个对象中的一部分都向共同的方向去运动,那这些共同移动的部分就很容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其实,间谍们正是借用了科勒的这种共方向原则与相似原则,当发现犯罪嫌疑人出现摸鼻子、出汗或踢脚等行为,从而判定对方是因说谎而出现紧张、不安、恐慌等情绪的时候,并不会急着去指出来,而是会继续观察对方各种情绪上的不稳定,耐心等待其情绪波动的临界点的出现。美国联邦调查局心理专家威廉·艾伦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当一名说谎者的情绪在波动中出现临界点的时候,往往都会出现一些明显的行为信息,那就是明显的安慰行为或通气行为,比如松一松领带、抻一抻系紧的衣领、大口喘气、手臂或腿脚突然出现颤抖,或是突然大口大口地抽烟等等。这些异常行为的出现都说明一个人在心理上正在承受着无比巨大的压力,他正在处于极度不安、恐惧的心理状态之中。而作为一名间谍,当一名犯罪嫌疑人身上出现上述行为的时候,哪怕是再对其轻轻地来一句诘问,或是对其说一句稍稍带点刺激性的话,都会令其心理发生质的改变,而且这句诘问或是带点刺激性的话最终往往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009年,俄勒冈州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惨案。一天清晨,当一艘渔船从威拉米特河经过的时候,站在船头的小男孩突然惊呼起来:“爸爸你看,那是不是一条巨型鲑鱼?”顺着小男孩手指的方向,其父亲果然看到了不远的河面上漂浮着一条长长的“大鱼”,“鱼”身上还泛着一些白色的斑点。于是,小男孩的父亲便将渔船开过去,但等船上的众人将其打捞上来后却惊讶地发现,这并不是什么巨型鲑鱼,而是一具死尸,他们赶紧报了警。

警察赶到后,被尸体的惨状惊呆了,死者是名女性,脖颈处被划了数刀,因被河水浸泡伤口处的皮肉都向外翻卷着。法医检验后的结论是他杀,死者是被刀割破颈动脉而死。在这种情况下,警方很快围绕死者展开了调查,发现死者是一名医生,名叫卡丽莎,一直居住在波特兰市。可围绕着死者进行进一步调查时,警方却只是找到了据说是死者生前同居男友的鲁道夫,除此之外,警方就再也找不到任何证据了。而警方只要一提起死者的名字,这个男人(鲁道夫)就总是会眼圈一红,泣不成声。而且事发时,他在母亲那里,这一点也从他母亲那里得到了证实,而他们的同事和朋友也都表示,他们两人以前关系一直很好。众所周知的是,威拉米特河流域人口密集,州人口的70%都集中在这里,这给破案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警方只好向驻扎在当地的美国联邦调查局情报站请求帮助,于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琼斯接手了这起案件。

通过对案情的反复研究,琼斯认为,死者卡丽莎极有可能是被熟人所杀。因为死者在临死前将车停靠在了河边,这说明她是去河边玩的,而法医检验的结果也证实死者身上并未出现与人搏斗或挣扎的痕迹。也就是说,卡丽莎是在几乎没有什么觉察的情况下被人割破喉咙致死的。从卡丽莎生前往来的一些朋友中,琼斯并没有发现有人与卡丽莎结过什么仇怨,最后琼斯将目光对准了卡丽莎的男朋友鲁道夫。琼斯对鲁道夫做过几次询问,可鲁道夫的回答几乎毫无破绽,但过后一回想起来,琼斯总感到他的回答就像是事先准备好的一份演讲稿似的,太完美了,而这使琼斯隐隐感觉鲁道夫极有可能就是杀人凶手。但凶手杀人得有动机,作为同居的男女,或许是双方有一定的积怨,或是一方脾气暴躁,因一次意外的争吵而引发的激情犯罪,但卡丽莎的死状并不是如此;再或许就是因一方突然提出了分手,一方在无可挽回的情况之下极有可能会做出一些极端化的行为。但围绕着卡丽莎与鲁道夫的关系进行了一番深入的调查后,琼斯并没有发现死者生前与鲁道夫有过什么不愉快,而且据卡丽莎的朋友讲,卡丽莎与鲁道夫原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而在卡丽莎十岁那年,她的父亲在一次出海打鱼时遇到了龙卷风死了,她的母亲伤心欲绝,于第二年也去世了,卡丽莎实际上是跟着鲁道夫一家人长大的。这些问题致使琼斯一时间陷入了困境。

威拉米特河水平静如初,这时,一名自称是卡丽莎的大学同学的女人通过当地警察局找到了琼斯,她向琼斯反映了一个重要情况。她说,早在读大学时,卡丽莎就对她说过她并不爱鲁道夫,而是一直把他当作自己的哥哥。得到这条信息后,琼斯再一次叫来鲁道夫进行了询问,鲁道夫很痛快地就说明了这一切,与那名卡丽莎的同学说的一模一样,只是在提到卡丽莎并不爱他时,鲁道夫果断地说:“不可能!”然后用力摇了摇头。由此,琼斯马上看出来,鲁道夫在撒谎。于是,琼斯继续围绕卡丽莎的情况对鲁道夫展开了询问,包括以前他们小时候在一起的时光,并且每到对方回答完时,琼斯总是惋惜地说一句“很可惜,卡丽莎死了”,而这时候,鲁道夫总是会皱一下眉头。伴随着对方皱眉的次数的增多与动作的加重,当琼斯后来提到鲁道夫的母亲如何看待他们两个人的关系时,他发现鲁道夫突然沉默了,接着鲁道夫就一口接一口地大喘气。琼斯知道是时候了,于是递给鲁道夫一支烟,鲁道夫点着了烟,手却哆嗦了起来,直到他强吸了几口烟后,情绪才稍稍平复下来。之后鲁道夫从头到尾讲述了他与卡丽莎的关系。原来,卡丽莎向他表明态度后,鲁道夫虽然心痛,但为了双方的幸福,两个人已经商量好,他们暂时依然还住在一起,等鲁道夫的母亲去世后,再将两人分手的事公开。因为鲁道夫的母亲得了肝癌,最多也就再活半年的时间了。可有一次鲁道夫去卡丽莎工作的医院,无意间听到了卡丽莎和她男朋友的几句对话,让他一下子愤怒了——卡丽莎的男朋友一直在劝卡丽莎早点和鲁道夫分开,还说可以直接和他的母亲讲明一切。而当时卡丽莎正在忙着为一位病人复诊,所以朝她男朋友笑了笑,答应了此事。所以,鲁道夫才一时失去理智,将卡丽莎骗到威拉米特河边杀害了。而实际上,卡丽莎根本没打算那么做。

面对毫无证据指证犯罪嫌疑人鲁道夫的情况,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琼斯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敏锐地捕捉到了对方皱眉的行为,从而发现了对方在说谎。但琼斯没有当场揭穿他,而是运用反复强调的方式让对方说谎时出现的那种不安、恐慌情绪不断地加重。当琼斯问及鲁道夫的母亲对他们之间关系的看法时,鲁道夫内心情绪波动的临界点终于出现了,而此刻琼斯递给鲁道夫的那支烟就变成了压垮鲁道夫内心承受力的最后一根稻草——随着他吸烟的这一释放情绪的行为,真相也就自然而然地展现在了琼斯的面前。

3 借力打力、坐收渔翁之利的太极功夫

太极功夫实际上含有非常高深的哲学意味,它的核心就在于“借力打力”。间谍心理学在这方面有相关的深入研究。间谍心理学主张,一个专业的间谍绝不能不可一世、目中无人,在需要的时候,必须学会向别人求助,借用他人甚至是对手的力量来对抗敌人。美国著名五星上将、联邦海军统帅威廉·丹尼尔·莱希曾经说过:“适当地回避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利用他人的优势反击回去,才能给对方最致命的打击。”尤其是在与敌人的心理战争方面。

1985年,一直盘踞在美国南加州地区的安德鲁·霍恩坐不住了。整个联邦掀起了一阵打击毒品交易的风暴,与墨西哥毗邻的加利福尼亚被列为重要打击目标,而霍恩正是一个小型贩毒集团的头目。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霍恩马上和这个地区的其他犯罪集团进行协商。大多数实力一般的黑老大都选择了投靠那些强大的犯罪集团,而霍恩则做了两手准备,他一边向一名叫作罗尼·穆林斯的人示好,一边悄悄买了几张出国的机票。

在霍恩做好这一切准备之后,打击风暴也就来了。负责这次行动的警官是保罗·沃顿,通过内部消息,他很快就觉察到了霍恩的心理态势。而当时,加州本地的警备力量还没有完全准备好,联邦支援的特工部队还在空运途中,眼下到底该不该出击便成了最主要的问题。如果出击,霍恩很可能会和穆林斯联合起来,共同对抗警方;如果不出击,那么霍恩就有可能逃到国外,这让沃顿伤透了脑筋。

“有人提议在这两个犯罪集团当中制造摩擦,我认可这个观点,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应当如何在双方之间挑起争端?”沃顿说,“我们确实在穆林斯身边安插了卧底,但这个时候我们不能让他去冒险,因为他只有一个人。”

随后,一名叫作马奇·祖玛丽的女警官提出了一个好办法,她的意思是放出风去,说加州警察正在密谋围剿穆林斯犯罪集团。这样一来,恐慌之中的穆林斯便会加强对霍恩的提防,而霍恩也就很难在关键时刻隐身遁去。

“这个方法当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我们现在确实找不出比这更好的办法了,”沃顿说,“霍恩虽然势力不大,但很有钱。通过毒品买卖,他赚到了超过3亿美元的财富,州长是不会乐意看到有人带着这么大一笔钱逃到国外去的。”

在定下作战方略之后,随后的一切也就显得简单多了。在沃顿的授意之下,安插在穆林斯身边的多雷尔·汉姆警官向穆林斯“告密”说:“有消息称,加州地区的警察正准备突袭我们……”

听到这样的话之后,穆林斯先是骂了几句,随后马上吩咐说:“好吧,让这帮浑蛋过来,我要让他们尝尝我的厉害!我可不是什么好惹的主!”

“关于这件事,该怎么跟霍恩说?”汉姆问道。

“不能告诉他,”穆林斯说,“那小子太狡猾了。如果他知道这件事,我保证你就再也见不到他了!”

“我觉得这个时候应该借助他的力量,”汉姆舔了舔嘴唇说,“如果警察真的打来了,我们就让他和他的手下打头阵!”

对于这一观点,穆林斯表示了赞同,他对汉姆说:“大家是一条船上的人,如果我栽了,大家都没有好处。现在我要你去秘密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如果他听到什么风声想跑,那你就开枪打死他!”

“是这样的,我有个更好的提议。我认为在和警察交手的时候,可以让霍恩带上他的人顶在前面,然后我们趁机逃掉,相信这个办法会更好一些。”汉姆说。

“这也是我的观点,既然你把它提了出来,那我们就应该予以重视,”穆林斯说,“我决定加派人手,秘密监视霍恩,他可是一个好武器。”

有了这句话之后,汉姆马上名正言顺地监视起了这个家伙,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所有的人力、物力都是由穆林斯独自承担的。三天之后,联邦调查局特派的特工小队全部就位,在所有的准备完成之后,沃顿警官对当地的犯罪集团展开了逐一清剿,穆林斯和霍恩所在的集团也被顺利击破。

这一次“扫黑”行动,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尤其是在控制霍恩的事情上,加州警察做得非常到位。通过一次假消息的传递,沃顿很容易就将3亿美元的财富封锁在了美国本土,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穆林斯的实力。而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加州警察局没有花一分钱。

对于这次的行动指挥,沃顿也非常满意,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武术家有一种绝招,那就是借力打力,我想现在我做的事情就是这个样子。”

实际上,借力打力不光是一种比武场上的“绝招”,它还可以运用在心理学方面,在使用这种战术的时候,还是有很多规律可循的。

(1)借力打力,矛盾是关键

很多人都觉得,正宗的借力打力应该是用攻击源的力量直接打击攻击本体,而沃顿借用穆林斯的力量控制霍恩,就不能算是最好的借力打力。对此,沃顿说了这样一句引人深思的话:“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非常低,而且人们在做重要决定的时候,也并不是由一个人来决定的。或许你的计策很巧妙,但终归还是有人能把它识破。”

因此,现实生活中的借力往往都会涉及三方甚至三方以上的利益,而利益集团多了,就必须要有矛盾制造者——无冤无仇的,穆林斯为什么要对霍恩实施监控呢?在这个过程当中,汉姆在把握了穆林斯和霍恩的心理后,利用他们各自的猜疑和不信任,成功挑起了两个黑势力之间的矛盾,从而让敌人双方内斗而无法联合起来对付警方。很显然,这种内斗就是加州警方非常渴望得到的结果。

(2)制造矛盾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躲得远远的

在离间穆林斯和霍恩的关系的过程当中,汉姆功不可没。对于一般人来说,挑起战争的同时隐藏自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成功地使穆林斯监控霍恩之后,汉姆又适时将这个话题推进了一步,即在他的提醒之下,穆林斯加派人手监控霍恩。换句话说,负责秘密监视霍恩的不止是汉姆一个人,将来一旦出错,这些后来被派去的人将会替自己分担责任。同时,这些后来者的介入也在无形之中为汉姆提供了掩护,从而使他显得更为隐蔽了。

“让自己躲远”的另一层含义就是,除了汉姆本人之外,汉姆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也需要隐藏起来。在这个时候,间谍们最好的做法就是旁观、保持低调。对于这两个黑势力来说,如果警方给予的压力过大,他们很可能就会联起手来对付警察;而在相对安全的情况下,他们则会互相死磕缠斗,从而使警察坐收渔翁之利。

4 始终保持思路清晰,

才能揪住对方的小尾巴

美国联邦调查局著名的犯罪行为专家罗伯特·K.雷斯勒是美国联邦调查局行为科学调查小组的创始人,也是第一个在破案的过程中使用间谍心理学来侦破案件的人,而且他在犯罪逻辑思维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罗伯特认为,在一些疑难问题中,要想识破对方的谎言,就要理清线索,抓住整个骗局和谎言的小尾巴。当然,这样做的前提就是那些间谍或警察拥有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揪住骗局的小尾巴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充分显示其强大逻辑思维的重要体现,也是识破对方骗局的有效方法。

美国著名的大作家和表演者乔治·卡林曾经说过:“真诚是上策,但是请不要忘记,除了真诚,欺骗就是第二种选择。”乔治的这句话向人们说明,在生活中,被欺骗的概率是非常高的。要想识破谎言,就要具备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理清其中的线索,揪住骗局的小尾巴,这样才能够快速地揭穿骗局。

间谍无疑是与谎言和骗局接触的时间最长的,而在遇到这些骗局的时候,他们需要保持镇定的心,然后运用间谍心理学仔细认真地分析,理清其中的线索,从而识破谎言,揭穿骗局。也就是说,在识破谎言和揭穿骗局方面,找到充分的线索很关键。

间谍们如果怀疑别人说谎,那么对于他们来说,有两种做法是非常明智的。首先就是利用自己的心理控制术来当面审问对方,通过对方的言语、动作和表情等来判断对方语言的真伪;其次就是试着抓住对方谎言的小尾巴,从而利用自己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去揭穿其谎言或骗局。显然,后者是真正表现其识破谎言能力的体现。要想抓住对方骗局的小尾巴,就要不断地搜寻资料和线索,利用逻辑思维能力来理清线索和思路,从而识破谎言。

约翰·谢弗尔作为情报机构的一名心理分析师和行为专家,曾经在一次外出的时候揭穿了一桩命案的骗局。这是他在自己的一本回忆录里面提到的一个案例。当时,约翰在美国密西西比河附近游玩,由于正临近秋天,户外的空气和风景都特别秀丽。一天早晨,约翰听到有人报案——在附近的一个湖面上发现了一具尸体。约翰立刻赶到了现场,据看到的人描述说,当时他看见有一具尸体漂在湖面上,一条小船正巧翻扣在湖面上,和尸体漂浮在一起。目击人以及所有的人都认为是死者自己在划船的时候,被风掀起的波浪打翻了船,溺水身亡。警察在旁边详细地记录着现场的一切,并且推断死者死亡的时间是前天晚上9点左右。

约翰也加入到了破案人员的行列之中。他通过调查获悉,死者是湖西岸的一家机械制造厂的制图员,死者入厂的档案显示,死者患有严重的恐高症,所以他选择住在宿舍楼的一层(该宿舍楼共有六层)。约翰对这一点非常关注,而且他认为,死者应该不是自己划船遇到风浪翻船而死亡的,很有可能是谋杀。

约翰找来了与死者有过接触的几个同事进行调查,其中一个叫托马斯的人引起了约翰的注意。根据调查发现,这个人平时与死者交情很好,但是工厂的人都知道他们只是表面上的交情,暗地里其实不太合拍,而且最近还在为一个工程而暗暗争斗。可是依然没有人会相信,托马斯会仅仅为了这个原因杀死自己的同事。

但是,约翰没有放弃继续查下去的想法,他再一次来到现场观察死者的尸体,脑海中一次次地想象当时死者遭遇风浪翻船死亡的画面。虽然他想要理清思路,揭穿这个伪造的骗局,但是怎样才能抓住这个凶手的小尾巴呢?

约翰找到了与死者生前“交情很好”的托马斯,而托马斯在约翰面前表现出了非常难过和伤心的样子,以至约翰不免有些动容。但是约翰还是想要一查究竟,他问托马斯:“死者会游泳吗?”托马斯说道:“是的,我们工厂的人都知道他会游泳,而且他还经常去游泳馆游泳,我想他的死应该是一场意外。”约翰好像抓住了什么,因为托马斯在说完死者会游泳的时候,很快便补充了一句“是一场意外”,这显然是在极力证明死者就是翻船死亡的。约翰感觉有了小小突破,于是他快速地接话:“你为什么会感觉是场意外?难道你知道这场意外吗?”托马斯脸上忽然有了些许的苍白,急忙说道:“不,警官,我是说死者在翻船后突然掉进了水里,然后可能是因为突发心脏麻痹而意外死去的。您可能不知道,这里的湖水就算是在夏天水温也是很低的,更何况现在已经快要秋天了。”

约翰似乎从托马斯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他忽然想起一件事情,然后对着托马斯说:“你怎么这么肯定呢?”托马斯说道:“我也是猜测,警官,不过我想大抵就是这样了,否则还会是什么呢?”接下来,约翰郑重地向人们宣布:“这其实是一个骗局,是一桩谋杀案。凶手制造了一个看似无漏洞的翻船意外身亡假象来迷惑我们,但是我已经看穿了这个骗局。”

一边的托马斯听到这些话之后,连忙说:“警官先生,您真的找到证据了吗?是什么?我想您在开玩笑吧?”约翰说道:“哦,不,托马斯,你别那么紧张。我只是说我看穿了这个谎言,我并没有说你就是凶手。”但在这期间,约翰发现托马斯愤怒地在一边紧握拳头,不知所措。

约翰说道:“死者并不是意外死亡,而是被谋杀。因为人们都知道死者有严重的恐高症,而一个患有严重恐高症的人是害怕从高的建筑物上往下看的,也是害怕独自乘船在深海或深不可测的湖面上游览的,因为他只要低头从船舷处往下面的深水中一看,就会感到头晕目眩,双腿发软。也就是说,有这样严重恐高症的人是绝对不敢一个人在湖里划船游览的,所以大家看到的是假象,而托马斯完全在说谎。”

在这个事例中,约翰通过自己强大的逻辑思维理清了线索和思路,揪住了整个骗局的小尾巴——恐高症,从这一点出发,他才发现了谎言的漏洞。此外,从托马斯的说话态度和表情上看,他说谎的可能性也就很明显了。

联邦警察或间谍通常都是这样,在侦破案件和识破谎言的时候,往往会用自身缜密的逻辑思维迅速理清线索,只有理清了线索才能找到谎言和假象的破绽,也就是骗局的小尾巴。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让一个人将所有零散的部分组织在一起,而这样也就能够使人发现一件事情中有哪些地方是不对的,从而识破骗局。所以,要想快速地识破骗局,就要学会利用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来理清线索,揪住骗局的小尾巴,让骗局无处遁形。

5 恩威并施:挫败对手的最佳方法

通常,间谍在和自己的对手周旋的时候,都会使用迂回战术,而这种战术的核心就在于“胡萝卜加大棒,打一巴掌再赏一颗甜枣”,其目的就是让对方心悦诚服。实际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震慑他人的手段也是随处可见的,只不过美国警察将“恩威并施”的手段发挥得淋漓尽致,更能让人折服罢了。

1995年9月29日,美国洛杉矶消防局接到消息说,范奈斯医院附近发生了一起火灾,起火的是一辆小轿车。洛杉矶地方警察随后也赶到了现场,在对现场的勘查中,警察只发现了车上有一名女性死者,但是当时她已经被大火烧得面目全非了。

很快,负责调查本次案件的麦克·拉塞警官就确认,这不是一起普通的火灾,因为尸检报告很明确地显示,死者的鼻孔、肺内都没有烟灰的痕迹,这就说明,她在这辆车起火之前就已经死亡了。种种迹象都表明,这是一场蓄意谋杀案,凶手试图在作案之后破坏现场。

通过对部分物证的还原,警察确认,死者名叫埃莉诺拉·利曼,是一名已婚妇女,还是三个孩子的妈妈。

拉塞首先审讯了埃莉诺拉的丈夫弗吉尼亚·利曼,因为有证据显示,在埃莉诺拉死之前,弗吉尼亚曾经和她发生过争吵,而没过多久,埃莉诺拉就被杀害了。

但是很快,弗吉尼亚的嫌疑就被警方排除了——在埃莉诺拉被害的那段时间,弗吉尼亚拥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明。随后,又有一个叫格伦·罗杰斯的人进入了警察的视线。据目击者称,埃莉诺拉当时情绪非常不好,她喝了很多酒,随后就和罗杰斯开车离去了。但是,当警察赶到罗杰斯的住所时,他早已闻风而逃了。拉塞在无奈之下,只好申请了通缉令,在加利福尼亚境内全面搜捕疑犯。

“一开始我们没有把事情想象得那么坏,因为在洛杉矶,像这样的恶性谋杀案件并不多见。可是,当另一起恶性案件爆发出来的时候,我们又不得不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拉塞说,“事实证明,我们没有马上将这个恶魔揪出来真的是一个天大的错误,他真的是一个狡猾透顶的连环杀手。”

在这一年的11月,同加利福尼亚毗邻的几个州都出现了已婚妇女被害的案子,而警方将所有案子的怀疑目标都指向了格伦·罗杰斯。首先是密西西比州杰克逊市的玛尔维亚·沃斯,她被害的时间是11月3日;其次是佛罗里达州的玛丽·蒂娜,她遭遇不测的时间是11月6日;接下来是路易斯安那州波歇尔市的安迪·萨顿,她被人杀死在了自己居住的公寓里,而案发时间则是11月10日。

“很显然,凶手是一个十分自负且狂妄的家伙,”拉塞说,“他对联邦法律有过细致的研究,他明白,只要作案之后逃窜到另外一个州,警察对他的抓捕就会受到阻碍。因为州长签发的通缉令只能在自己所管辖的州内有效,一旦罪犯逃到其他州去,想要把他抓回来,就要花费很大功夫了。”

在蒂娜的案子当中,拉塞还发现,罪犯曾经试图用清水来销毁证据——蒂娜被杀害之后,她的尸体被人拖到了浴缸当中,种种迹象都显示,凶手曾用浴室当中的毛巾来擦洗现场的血迹。罗杰斯和蒂娜私会的地点是一家旅店,他在房门外挂了一个“请勿打扰”的牌子。在将蒂娜杀害之后,罗杰斯还专门将房间的费用续了一天,但是之后他就离开了。直到第三天该退房的时候,旅店老板见没人前来退房,才不得不打开了房门。蒂娜是在11月6日被害的,而警方接到报案已经是8日的正午了,这自然给警察的调查取证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综合以上因素考虑,拉塞认定,罗杰斯并不是一个“精神错乱的杀人犯”,因为他知道在杀人之后要销毁证据、延迟报案时间。同时,一连串的流窜作案也引起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注意,美国联邦调查局犯罪行为学专家马克·詹姆斯指出,罗杰斯是一个带有恋母情结的罪犯,他喜欢选择已婚妈妈作为实施犯罪的目标,因为他能够从虐待这些人身上获得快感。

“我推测,或许他的童年过得非常不幸,他渴望得到母爱,但同时又对那些拥有母爱的孩子充满了仇恨,”詹姆斯说,“当然,这仅仅是一个猜想,在没有抓住他本人之前,我们很难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

在特工人员的帮助之下,拉塞终于抓住了罗杰斯,他当时已经逃到了肯塔基州。但是,幸好警方当时在路面上设置了障碍,并且朝着罗杰斯的汽车轮胎开枪。之后,罗杰斯见大势已去,于是识趣地从汽车当中钻了出来,跟随着拉塞回到了警察局。

当然,像罗杰斯这样狡猾的罪犯是不会轻易向警方投降的,他一开始声称要起诉警察“无故射击他的轿车”,随后又开始装疯,说自己是因为饱受精神疾病的困扰才犯下这一系列罪行的。

“罗杰斯的嘴很硬,他以为所有的警察都是饭桶,他可以很容易地欺骗我们,”拉塞说,“他以为自己已经销毁了所有的证据,没有人能把他怎么样,但事实证明,他是错误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让罗杰斯开口就成了当务之急。为了让这个杀人凶手尽快供出自己的罪行,拉塞开始了自己周密的计划。

开始时,虽然洛杉矶地方警局对罗杰斯进行了相当严厉的审讯,但是未审讯出理想的结果。随后,拉塞替换下了最初的审讯者,他一改从前的冷酷,开始不断向对方吹暖风:“以你的能力,联邦法院的人没有为你找到一个职位,真是他们的失职啊!”

“这是什么意思?”

“没有什么,只是从你起诉警方射击你的轿车当中可以看出来,你对联邦法律有十分深入的研究。在现在这个社会,已经很少有人有这个意识了,不是吗?”

罗杰斯得意地看了拉塞一眼,然后说:“不要觉得我们老百姓都是笨蛋。”

“你说得对极了,”拉塞说,“跟我聊聊吧!据我所知,你现在并没有在法律部门工作,这是为什么?他们不要你,还是你看不上他们?”

听到这样的话,罗杰斯轻蔑地说:“法院的人就像狗屎一样,还有陪审团,这些人愚蠢透顶,自己什么都不懂,却还试图左右案件的审判……对了,还有立法者,他们也是混蛋,要一帮不懂法律的人陪审,简直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事情了。”

罗杰斯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大堆,而拉塞则在一边陪他聊了半天,还不住地点头表示赞同:“确实,现在我也觉得很遗憾,跟我谈谈吧!如果从这里出去,你会做些什么呢?”

“得了吧!你们快点把我放出去,我再也不要回到这里来了。我要去找一个孤岛,就只有我自己一个人,让自己过得舒舒服服的。”

“确实如此,他们只会拖你的后腿。”

听到这样的话,罗杰斯马上说:“那倒也不全是这样,我认为你还是一个值得相处的人,因为你很善于发现其他人的优点。放心吧!我是不会忘记你的,现在你给我写下你的联系方式,我确定你会在未来受益良多的……对了警官,我什么时候可以离开这里?”

拉塞马上换了一副严肃的面孔对罗杰斯说:“可是,现在的情况对你很不利,因为你现在拥有四项谋杀指控,而且警方都已经掌握了非常有力的证据。”

罗杰斯的脸色稍稍变了一些,他说道:“我绝对是清白的,你们不能冤枉好人!”

拉塞马上反击道:“在玛尔维亚·沃斯的房间里我们提取到了你的指纹;在玛丽·蒂娜的尸体下面我们发现你的一块手表;而安迪·萨顿的邻居和亲友都指证了你和死者之间的关系。”

“这纯属污蔑!”罗杰斯说,“你们怎么能够听一帮傻瓜胡说呢!”

“好了,格伦·罗杰斯先生,现在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告诉你,我们现在不光掌握了能证明你犯下了一系列罪行的很多物证,同时也找到了25名目击证人!”拉塞说,“我不知道你现在还在掩饰些什么!”

听到这样的话之后,罗杰斯的脸色变得更难看了,他拒绝再和拉塞交流下去,他表示要等到自己的律师到来之后再说话。

“怎么?现在感觉到害怕了吗?你当时既然敢动手,为什么现在却不敢承认?”拉塞愤怒地冲他喊道,“你这个懦夫!你害死了11个孩子的母亲,你现在居然还渴望自己能够得到怜悯?”

罗杰斯的嘴唇抖动着,说:“或许你应该发现,我的神经出了问题,我根本没有办法控制自己。请相信我,我是一个间歇性精神病患者,所以我认为你说的那些案子是有可能发生的,但是我现在确实记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干过什么坏事了。我可以说这些事情有,但也可以说它们没有,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不要妄图愚弄警察了,你以为别人都像你想象中那么白痴吗?在这几次案件当中,你都表现出了正常人才有的举动——销毁证据!”

听到这样的话之后,罗杰斯惊呆了:“我希望你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有证据的。”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拉塞开始对他步步紧逼,他对罗杰斯说:“听着伙计,我个人是非常支持杀人犯能够受到严厉惩罚的,但是现在,我的职责告诉自己,你有权利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如果选择同警方合作,你就会得到适度减刑,洛杉矶的法官历来对合作的犯罪者都会手下留情……当然,我们也可以把你转交给密西西比州、佛罗里达州或者是路易斯安那州,那些地方的人会对你进行怎样的审判,我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我敢肯定,情况肯定是和现在大不相同的。”

“你愿意帮助我吗?”罗杰斯问了一句。

“我不愿意,但这是我的职责。”拉塞说。

经过一番思索,罗杰斯终于向警方坦白了,他杀害这些女子的原因和美国联邦调查局推断的一模一样。罗杰斯自幼是跟随母亲长大的,他的童年极度缺乏父爱,所以导致了罗杰斯在长大之后依然不能摆脱对母亲的依恋。这种病态的心理让他对那些生过孩子的女性非常痴迷,而为了能够完全占有这些人,他就将她们逐一杀害了。

拉塞成功地迫使罪犯向自己坦白了罪行。而能够取得这场“战争”最终胜利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在对罗杰斯的审讯期间,拉塞使用了“胡萝卜加大棒”式的交流方法。

显然,在双方的试探阶段,拉塞采取了适度拉拢对方的心理战术。他先是通过夸赞和附和来获取对方对自己的好感,这种做法很显然能够得到对方的认同——罗杰斯随后放松了心理戒备,表示愿意和拉塞交流。在这个世界上,又有几个人不喜欢听好话呢?看到有人如此赞赏自己的才华,罗杰斯就渐渐放松了自己的警惕,开始夸夸其谈。而在这一过程当中,可以说,拉塞是给足了对方“胡萝卜”。罗杰斯在这个时候也是希望能够拉拢警察的,因为他同样赞美了拉塞,并且表示愿意和对方分享好处。

随后,两人的谈话就转向了残酷的攻防阶段,拉塞在给足了对方“胡萝卜”之后,便将此时警方掌握的证据和盘托出,这等于是给了罗杰斯当头一棒。在猛烈的攻势之下,嫌疑人的心理防线越来越脆弱,直至崩溃,最终不得不向警方缴械投降。

在这次谈话的最后,拉塞又为对方送上了“胡萝卜”,他不断地向对方“透露”警方的内部消息,以便让罗杰斯对自己感恩戴德。实际上,只要和警察合作,就能够得到许多好处,这一点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但是无论如何,只有将这些话说出来,才能使对方真切地感受到警察对自己的“关爱”。在这一点上,拉塞做得非常出色。尽管罗杰斯最后还是没能逃过一死,但是他对拉塞还是非常尊重的,以至于在坐上电椅之前,他还专门给拉塞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同类推荐
  • 治愈系心理学

    治愈系心理学

    本书精心为读者开设心理自助课,深入人的从欲望、内心、灵魂、人际、生活习惯等方面,帮读者疗愈心灵,拥抱幸福。?
  • 儿童行为心理学

    儿童行为心理学

    《儿童行为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许多行为常常会令父母感到困惑。有时候,孩子会开心大笑;而有时候,却又会放声大哭起来。有时候,孩子会和小朋友为争夺一个玩具而大打出手;而有时候,孩子却又会独自一个人躲在角落里自言自语地玩着什么……孩子的行为多种多样,而其每个行为背后都有着和成人不太一样的行为心理,只有抓住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儿童行为心理学》列举了一些宝宝比较常见的行为举止,并且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了分析与讲解。深奥的理论摇身一变,成了通俗易懂的小问题,深入浅出,为父母指出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秘径。《儿童性格心理学》:性格决定命运,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是每一位家长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儿童期是形成好性格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儿童性格心理学》将孩子的性格分为四大类:表现性、思考性、领导性和亲切型,并分别在每一章节前设置了性格测试题目,家长们可以根据测试判断出孩子的性格类型,然后对之施行专门的性格培养方法,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性格好,情商高的优秀儿童。
  • 世界正在惩罚你这样的人

    世界正在惩罚你这样的人

    本书以时下流行语“世界正在惩罚”为主题,讲述职场、情感、生活三个情景中常见的负能量故事。通过我们身边常见的人和事讲述效率低下、不改变、不做时间管理、晚睡、不运动、不读书带来的问题。每个篇章配有温馨的自救指南,从而让读者在负能量中获取向上生活的能量。
  • 心理学与人生

    心理学与人生

    本书探讨人生中的重大问题与心理学的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生命中的每一个环节,将这些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却往往也是最本质的问题提出来,然后进行思考和解答。
  • 马斯洛活学活用精选(8册装)

    马斯洛活学活用精选(8册装)

    活学活用八套路,命运的主人,现实的主宰就是你。一个人即使再怎么达观,也不可能完全脱离他人独自生活。既然我们生而要主动与他人交往,要融入社会,那就很有必要熟练掌握各种心理学和生存技巧。本书以关于心理学知识为基础,与各种技巧融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体,教会人们如何灵活运用心理学,并将其运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
热门推荐
  • 单身狗的修仙史

    单身狗的修仙史

    仙道骤崩,传承尽丧,一穷二白的王元因为一个意外,跟着一位修仙界的富婆来到了破败的仙界。修仙就是这样,努力的人不一定长生,但是一旦富婆爱上了你,你就离长生不老不远了。辉煌的修仙时代因叛乱而毁,仙人一一陨落,鼎盛时期所留下的隐患致使如今灾祸不断。而王元和她又能否在这个群仙陨落的时代寻访到长生呢?
  • 提高说话水平全集

    提高说话水平全集

    《提高说话水平全集》说话能力是成名的捷径。它能使人显赫,鹤立鸡群。能言善辩的人,往往令人尊敬,受人爱戴,得人拥护。它使一个人的才学充分拓展,熠熠生辉,事半功倍,业绩卓著。可以说,发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迹,至少有一半是由口才创造的。一个人有没有水平,主要表现在说话上。说话水平高是一个人获得社会认同、上司赏识、下属拥戴和朋友喜欢的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在人的各种能力当中,说话能力是最能表现一个人的才干、见识、智慧和水平的标志。
  • 提督永不为奴

    提督永不为奴

    提督总须当过,才会明白。日常两发大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建造手册一查,这手册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偷渡欧洲”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咸鱼”!书上写着这许多字,海豹说了这许多话,却都笑吟吟的睁着怪眼看我。我也是咸鱼,他们想要晒我了!不,提督永不为奴!涉及作品:战舰少女、东方project、萌王EX、ICEY。特别鸣谢“萌王EX”、ICEY”对本文的非商业授权和支持。
  • 万物有灵之爱情传说

    万物有灵之爱情传说

    万物有灵,可我,究竟是谁???花草树木、妖魔鬼怪、魑魅魍魉、人灵仙神……人生一世,皆在苦苦挣扎些什么???不能脱胎换骨成为别人期待的样子、不该被舆论诱惑绑架而给自己定性编程设套、不得不一次一次放弃自己的灵魂之声、不甘心破罐子破摔!……我敢说:我就是我,不疯魔不成活!只求一世真爱,但求死而无憾!你呢?在挣扎着是否放弃?还是在拼命争取?来我的世界,我们一起加油吧!
  • 偷的果实

    偷的果实

    钟表店里的伙计是一个辍学的大学生,性格有点闷,这到和我对了脾气,闷代表什么?不爱说话呗,高度近视的眼镜一圈一圈的在他眼睛里模模糊糊,笑起来的样子像一条京巴狗,地包天的牙带着先天性的优越喜剧感,让人不忍直视,干瘦的身躯掐着腰站在那儿,就像两只筷子上面戳了一个煮地瓜。
  • 站在距离消失的地带

    站在距离消失的地带

    本书是一名新华社记者在不同时期对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电信业的问题所写的新闻消息和经济述评。全书分为对话和见证两部分。
  • 此界妖修

    此界妖修

    它们曾经只是一只只的野兽,直到那一天,神秘的力量降临,之后,他们便称自己为“妖!”
  • 酒物语

    酒物语

    许久许久之前,在天地之间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在沉默里角逐着,等待着惊雷涌动的一刻。一个本该死亡的白虎少年,却被神秘客栈的老板救走,自此他的人生开始了一个新的篇章,当罪恶降临人间,诸神玩弄着他们的棋盘,他们的剑,将指向何方?
  • 一个古代公务员的短信息

    一个古代公务员的短信息

    《千字文》是一千五百年前的作品,作者周兴嗣是一名古代公务员,他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进行排列组合,鼓捣出了一篇音韵谐美、朗朗上口的四言长诗。从这一千个字中,能够看到中国文化的完整轮廓,称得上是世界上最为袖珍的百科全书。来自东北那疙瘩的望于江湖,充分发挥东北人的小品幽默和搞笑功力,用别开生面的历史典故和八卦段子解读千字文,引人人胜,是学生,老师,上班族,家庭主妇,退休在家的老人随时随地可以享用的生活调剂品。这是一个速成的社会,从填饱肚子到赚钱致富,从家居清洁到美体塑身,都有捷径可寻,如今连看上……
  • 解脱道论

    解脱道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