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陲镇,瓦迪亚王国与波多尔王国交界处的一座破落小镇。
因为两国紧张的关系所以这个地处边缘的小镇没有哪个领主愿意接手。破落的村镇甚至没有像样的城墙,只有一道残破的木栅栏充当着城墙的责任。与其说它是镇不如说是村子。
落后的经济,贫穷的领民,没有出产的商品,没有肥沃的田产,更没有可以招募的精壮汉子。哪怕最苛刻的领主也不可能从他们身上榨出更多的油水。
然而两国间的战争让这个破落的村镇有了用武之地。由于遭受了波多尔王国的突袭,瓦迪亚王国的军队在战争初期损失惨重。前线的要塞、城堡一座座丢失,当败退的军队重新组织防线并抵挡住波多尔王国大军攻势时,整个东北行省以丢失大半。
这座无人问津的小镇位置一下子变得重要起来,对内可以担当前哨堡垒随时掌握敌国大军的动向,对外可以以此为顶点出兵讨伐,收复失地。
显著的战略地位让这个破旧的小村镇成为两军之间争夺的重点,精锐的战士在这里上演着惨烈的厮杀,小镇的归属也接连易主。
此刻驻守要地的是王国著名的布莱恩子爵。拥有悠久历史的布莱恩家族曾出现过三位伯爵两位候爵无数的男爵子爵,然而这只是曾经的辉煌。衰败的布莱恩家族现在只剩下一个世袭子爵的爵位。
年轻的小布莱恩在三年前从老布莱恩手里接过了子爵的爵位和赤贫的领地,以及一张高达2000金币的欠款。这并不是一个刚从骑士学院毕业的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能够肩负的重担,许多人都认为小布莱恩会被繁重的债务压垮。然后他们就可以用极低的价格收购布莱恩家族的产业、田地以及城堡。最后颓废的小布莱恩会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死在某个醉酒的流浪汉手上。没有子嗣的布莱恩家族领地会被王国收回,经过一些操作这些领地会被赏赐给一些为王国做出贡献的人,比如说“他们”。
然而事实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年轻的小布莱恩不知从何处结交了沃雅商行的上层人物,得到沃雅商行支持的小布莱恩很快与债主们达成了协议。
暂时摆脱债主的纠缠的子爵并没有放松,而是以领地里所有的产业为抵押向沃雅商行借贷了1500枚金币,他用这些钱武装了一只50人的卫队。并且用自己在老师那里学习的一切将这支五十人的乌合之众训练成了一支还不错的军队。
布莱恩子爵的领地周围就此成了强盗们的禁区,盗匪的巢穴成为了子爵大人的军费。然而安全的领地并没有带来多大的繁荣,顶多就是领地的子民生活富足了些。这并不足以偿还子爵大人的巨额欠款。
于是周围几位领主大人的领地上就出现了一支凶悍的强盗队伍,过往的商队都被洗劫一空。愤怒的领主们纷纷派出了自己的骑士,并征召了一支200人的军队。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临时征召的农夫跟军纪严明的“强盗”,简直有天壤之别。200只绵羊被50只饿狼一个冲锋就打散了。惊惧的领主们收到了五十只耳朵以及一张3000金币的勒索信。否则他们周围的领地就会被100人的强盗给霸占。
得到大笔资金的子爵进一步加强了自己的军队,并在沃雅商行的帮助下开拓了新的商道。当然沃雅商行也不可能做亏本的买卖,他们在子爵大人的领地内也获得了足够的利润。现在年轻布莱恩只差一个机会,恢复家族荣誉的时机。
命运并没有让他等太久,随着一年前两国战争的爆发。小布莱恩迅速崛起,经历大大小小的战争,现在布莱恩子爵拥有了三百人的精锐部队和六百人的预备军。并且在战事吃紧时临危受命攻占了这座重要的战略要地。
英明神武的子爵此刻就好像是神话里的英雄,小说中的主角。
然而他并不是,因为英雄并不会秃顶,主角也并不会,布莱恩从来没有对自己的血脉这么深恶痛绝过。
拥有悠久历史的布莱恩家族每一代都是秃顶,年纪轻轻的小布莱恩也不例外,刚刚二十六岁的他发际线已经快要秃到头顶了。这让原本英俊的骑士变成了一个英俊的管家或是英俊的传道士,虽然脸庞依旧,但因为秃顶整个人的气质一瞬间变得极为怪异。
对外的说法是勤恳的子爵大人为了领地的繁荣而励精图治,但只有小布莱恩自己知道这是血脉的力量,不可分割,不可逆转。
现在他面前的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敌人,拥有“战争之狐”称号的奥斯顿伯爵。
高傲的子爵当然不会退缩,两军之间爆发了数场激烈的战斗。布莱恩以微弱优势挫败了波多尔王国的进攻。
这当然不是奥斯顿伯爵徒有虚名,事实上拥有“战争之狐”的奥斯顿伯爵在军阵上有着独到的见解。
奈何再强的大腿也带不动一个猪队友。
在奥斯顿伯爵到来之前,边陲镇位于波多尔王国一个巴伦子爵的手中,整天花天酒地的巴伦子爵根本就不知道战争为何物。奈何谁让人家的老爹是大公,为了给这个宠爱的小儿子铺路,大公利用自己的资源将原本驻守边陲镇的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给替换了下去,换上了自己不学无术的小儿子。
奥斯顿公爵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当他率领亲军赶赴边陲镇之时。迎接他的是巴伦子爵的溃兵,和布莱恩子爵的精锐战士。
因为战争的连绵,原本破败的边陲镇现在已经被打造成了一个固若金汤的军事堡垒。这让奥斯顿伯爵十分被动,但他也不是毫无办法。
狡诈的伯爵迅速收拢了巴伦子爵的溃兵,并临时征召了一批农夫、流民。
他将这些溃兵与农夫重新整编成了一支军队,并混入了一些自己的亲兵充当督战队。
然后他带着这支“乌合之众”打着巴伦子爵的旗号每天10点准时向边陲镇发起进攻。
当然,布莱恩子爵并不是白痴,新的军队立刻就被打散了。督战队的作用也同时体现出来,部队被很快被收拢,然后再零零散散的进攻,然后再溃散。督战队再收拢部队,再此进攻,如此反复。
多次的溃散后,奥斯顿伯爵却再没有收拢溃兵,而是在第二天凌晨时分,率领亲兵对小镇发起了突袭。
奥斯顿伯爵算计的没错,几次的示敌以弱让边陲镇的防守松懈了许多。
花了一些功夫,伯爵的亲卫终于登上了城墙。
如果不是对方的反应实在太快,如果不是一支突然出现的精锐骑兵撕开了他的军阵,如果不是为了驰援巴伦子爵,如果不是。
可是现实没有如果,奥斯顿伯爵也同样知道这个道理。
看着已经重新集结,同样强悍的精锐战士,他知道在没有机会夺取这座坚固的堡垒。
精明的奥斯顿伯爵当即下令撤退,之后伯爵大人组织了多次进攻,却没有取得一丝战果。
无奈下的奥斯顿只得选择最常用的方法;袭扰边陲镇的物资供应,伏击外出巡逻队。
伯爵也知道这并不是什么好办法,虽然边陲镇地处瓦迪亚王国边缘,但封锁它的补给线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十几人的骑兵小队只能对小型商队产生威胁,对于重兵押运的补给部队造成不了一丝威胁。而五六十人部队又容易遭到对方的重兵围剿。
伏击巡逻队的队伍更是容易遭到对方的伏击。但这也是无奈之举。
对手在遭到夜袭后,防守变得密不透风,让他找不到一丝破绽。
谁知正是这一无心之举,为他带来了巨大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