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的标准,是每家企业、每个人奋进的动力;更高标准,就是企业与个人再次跨越、发展、为安全再加上一道锁的契机。
要实现更高标准,就要求个人与企业,都要要有更高、更宽的眼界;要实现更高标准,就得拿出更高、更硬的工作作风,让安全的大门再加一道锁。
要实现更高标准,就要拿出更高、更好的工作水平,更多的责任心,要静下心,不仅要在经营机制、管理水平、研发能力诸多方面与国际先进企业接轨,更要进一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为安全的生产环境再加一道锁。
更高标准,给安全再加一道锁;更高标准,更多关爱;安全关爱的一道锁,创造着世界,温暖着生命。
第一节 标准高安全系数自然高
标准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就高,企业的生产环境就高,安全系数自然高;标准高,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传统的操作水准,要求高,安全系数自然高;越是标准高,越要精益求精,安全系数自然高。
标准高,是对品质的一种追求,是一种素养,是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扎实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安全系数自然高。
标准高,要全面树立安全工程,安全出精品;高标准与安全系数高,息息相关。
据美国国家防火协会报告:美国每年因吸烟造成14000起火灾,导致700-900人死亡,1000多人受伤,超过3.5亿美元的财产损失;一支香烟掉在床上或软体家具上引起火灾而死亡的人数,占到每年火灾死亡人数的20%;香烟引起的火灾,每年给许多家庭和社区居民所带来的灾难,造成的财产损失,不可估量。
当香烟运动屡禁不止时,就有人清醒地意识到,研制出一支高标准的防火香烟,也许比对禁烟,对吸烟者和他所处的社区都更安全、更有益。
为了达到自熄式香烟防火的高标准,美国最早的女众议员之一的罗杰女士,在1929年就发起了第一个制造更高标准的安全香烟尝试。因为一场发生在她的选区,由香烟引起的众人恐慌的火灾后,罗杰女士提出了一项议案,要求国家标准局,高标准地研发不易于着火的香烟,以提高人们的安全系数。
高标准的防火香烟自提出研制议案后,一直延续到70年代后期,人们对于减少香烟引发的火灾的强烈关注,促进了更高标准香烟的研究和努力,Gann博士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劝说烟草生产商与他合作,同意接受能够通过他们试验测试的香烟。他随后把他的试验方法提交到了美国试验材料协会(ASTM)消防标准化委员会。在参与消防高标准化委员会的烟草公司帮助下,进一步完善了试验方法和标准文本,标准于2002年获得批准,成为后来人们熟知的E2187号标准。
2003年纽约州首先批准采用该标准成为该州法规的一部分,这一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因为符合E2187的高标准,香烟引发火灾的可能性极小,烟草业称这种香烟为“防火香烟”。当点燃的香烟,尤其是被随意丢弃时,可能会引发火灾,然而符合E2187标准的香烟能够减缓燃烧的趋势,极大降低火灾。但是即使是这类“防火香烟”也不是完全没有危险,点燃后不应当被随意丢弃,其防火安全系系的标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006年,美国全国防火协会建立了防火香烟联盟,它是一个大型的全国和地方多方团体参与的组织,包括消防组织人员、消费者、残疾人权益组织、医疗和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和ASTM。CFSC呼吁烟草企业生产和销售符合E2187的香烟。CFSC同时鼓励各州政府通过立法授权销售符合标准的香烟。各州的工作使防火香烟成功地推广到全美国。通过ASTM制定的E2187标准代表的是自愿协调一致的标准,一度成为州法律的一部分,烟草企业在该州销售香烟必须遵守该项标准。
目前,高标准、大大提高安全系数的防火香烟,是使用两到三层密闭性好的卷烟纸,以形成几道“防火墙”或者“减速带”,在香烟燃烧点燃其他材料之前,使之熄灭。这项技术推动了政府和烟草生产商制定这种香烟的工业高标准,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极大降低火灾。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时代在不停变化,我们的产品,也应该在工作人员不断求索、创新之中,提高标准,以达到更高安全系数,才会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只是一般性、应付差事地完成工作任务,不是高标准;只求过得去、不出事不是高标准;四平八稳不求创新,也不是高标准。只有在任何时候,都保持工作高标准,肩负起责任,安全系数自然高。
高标准,高要求,必须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扑下身子,心无旁骛地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坚持高标准,安全系数自然高。
高标准,要求我们不仅要把安全记在本子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而是每一个细节,都要全身心地投入落实好,安全系数自然高。
标准高,就是要将高度的热情,与科学的工作态度结合起来。在坚持不懈、与时俱进的学习中,提高自己,坚持以岗位为依托,在反复实践中练就过硬的本领,安全系数自然高。
标准高,就是要求我们把看似简单的事情,做得不简单;把每一项看似平凡的工作,做得不平凡。工作上标准高,安全系数自然高,生活上的品味自然高,生命质量自然高。
第二节 高标准还要严格要求
高标准,是立足于严格要求所结的硕果;只有用严格的要求把好质量关,用严格的要求把好责任关,用严格的要求把好长效关,才能使高标准真正落地生根。
任何一件事情,只有严格要求,才能达到高标准;每一件事情,只有将点点滴滴的细节要求做好做精,积累起来才是激动人心的高标准。
高标准,严要求,相辅相存,缺一不可。
只有立足严要求,才会在工作实践活动中、在增强责任感方面起带头作用,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增加责任感和主动性,才会坚持高标准。
只有坚持高标准,立足严要求,才会使我们保持与时俱进,在扎实有效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握实质,增强能力、在安全中推动高效发展。
一件事情做好了,是叫做完了;每件事情都严要求,追求卓越,才能获得高标准。
我们只有在严要求中,坚持高标准,才不会放过每个细节中的安全隐患,一丝一毫的隐患苗头都不可能忽视。只有这样,企业才有希望,员工的利益才有保障。
高标准,还需要严格要求。
陈志群被誉为矿业集团消防队“铁面包公”,对工作一向高标准,严要求,在他执勤的安全检查20多年的工作中,没有出现一起安全事故。
陈志群在一次消防安全检查中,看见工人小朋在存有油料的仓库内吸烟,陈志群当即劝说他离开油料库,并予以罚款。
小朋笑着说,“陈队长,陈大哥,这次就免了吧,我下回不这样做了。”
陈志群严肃地道:“下一回?你知道油料仓库,见不得一点火苗的,如果这次要出了事故,你就没有下一回了!不行,一定要罚!”
小朋想想,也确实是自己理亏,于是又求情道:“陈队长,如果您实在要罚,能不能少罚点?我以后一定会注意的,谢谢!”
“不行,矿上有制度规定,我们必须严格执行,一点儿也不能少!罚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更加注意。”陈志群说,“油料仓库,严禁烟火,是安全生产中的最要一环。只有对你严罚,才会杜绝你在油料仓库吸烟的坏习惯。”
小朋恳求道:“你这么一处罚,我这个月的工资要损失好几百元,我身上已经快没钱了!”
“损失好几百也比出了火灾事故强,没钱可以借!”
小朋实在没辙了,忿忿不平地随口吐出一句:“还老乡呢,哼!”
“老乡的情面当然重要,但是集团的安全更重要。”程志军坚持着自己的罚款处理。
小朋没有办法,只得交了罚款买教训。
过了月余,陈志军听说小朋感冒了,特意来到小朋的宿舍看望:“这是我这个月的工资,可以先借给你,需要多少就拿多少吧!”
小朋有些感动又有些不解:“你这是何必呢?不罚我不就完了!”
陈志军语重心长地解释道:“你光想着自己的那点小利益,作为一名消防员,我时时感受到安全责任的重大。现在火灾事故发生率依然很高,我怎么可能对你放松工作标准,不要严格要求呢?如果我们在工作中都当‘老好人’,送顺水人情,见了隐患闭只眼,见了违章躲着走,罚款是少了,事故就会多起来!我宁愿听你骂我,也不愿听出事故后你无助的哭声。这次罚款既是教育你本人,也是为引起其他工人重视,长个记性,避免再出现这种违章现象,希望老弟你能理解。”
这番话,这次罚款,果然使小朋彻底改掉了在集团严禁烟火重地吸烟的坏习惯。
陈志军对小朋罚款,看似铁石心肠,但实际却是最有人情味、最有责任心的体现,他对工作丝毫也不敢马虎,使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职工的生命安全、健康和企业免造损失。
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万事都要高标准;而要达到高标准,则必须要严格要求。严格要求,反映出每个人的精神状态,折射出每个人的事业心、责任感。工作标准不高,精神状态自然不好,行动上就缺乏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害怕吃苦吃亏,自然干不好工作,更成就不了大事。
只有高标准,还要严格要求,才能增加我们的责任意识,使我们对工作不仅是尽心尽责,而是对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担负起高度的责任。
凡事坚持高标准、严格要求,才会令我们不干则已、要干就一定得干好,干出成绩,追求绰越。
只有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才会使我们从最关键的问题入手,从最薄弱的环节突破,迎难而上,狠下功夫,为企业和个人的事业,不断注入激情和活力,才能实现企业、个人双赢。
高标准,严格要求,决定企业的生命,决定个人的成就,我们只有做到在工作中的每一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坚持高目标,从严格上要求,向实处着力,让各个环节的工作落地有声,企业和个人,才能创造出难以想象的生命奇迹。
第三节 标准面前杜绝差不多思想
差不多,就是离制定的标准还差一点,还差一些;差不多,就是大概、好像;差不多就是该做好的却没做到,该达到标准的却没达到;差不多,其实就是差得太远,就是推诿就是放弃。严格地说,差不多其实就是不合格,就是失职、就是失责。
面对工作标准,事关安全,千万不能有“差不多”思想,而是“差一点也不行”。
在标准面前,“差不多”思想,就是责任心不强的表现,就是在工作中马马虎虎,敷衍了事,使大家共同付出的努力,就因为一个人的“差不多”思想,就可能导致所有的努力会前功尽弃,令人扼腕痛惜。
实现工作标准化,需要每个人都至始至终保持饱满的斗志和满腔的热情,需要每个人拥有坚韧不拔、一丝不苟的信心和作风,要求每个人保持一以贯之、扎扎实实的行动和措施,靠突击、靠“差不多”的侥幸是万万不行的。
“差不多”是安全隐患丛生的苗头,也使众多的商业机会瞬间失去,而一个要发展的企业,一个要成就事业的人,为避免重蹈“被毁”的覆辙,必须坚决杜绝“差不多”思想,努力推动工作标准化向前迈进。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阶段,卫星各部件试验良好。就在人心振奋,所有工作人员井然有序地加足马力,在组装快要完成时,一个工作人员却一不小心,把一个小螺丝掉进了里面,取不出来。
有些工作人员说:“不就一个小螺丝么?不会影响什么的,我们尽力了,但确实是取不出来,就当它不存在好了。”
“是啊,有个差不多就行了!我们总不能为了一个小小的螺丝,拆掉已快完工的组装工程吧?”
“如果取不出来螺丝,我们必须要拆掉组装!因为螺丝虽小,但它会影响卫星的正常运转,所以影响巨大。”科学家们严肃地说,“一旦卫星升空出现事故,我们多年的呕心沥血、国家和人民为此付出的巨大财富,都将付诸东流,所以我们必须要与差不多思想告别,一定要、必须要取出小螺丝。”
为了找出这枚小螺丝,科学家们不得不把快组装完的卫星拆开来,细心查找。在科学家们一丝不苟的查找中,最终取出了这个小螺丝,然后又重新严丝合缝,不差分毫地重新组装。
我国卫星发射计划,因为这个小螺丝被推迟了三个月。
有不少人在听了这个故事之后,也许会不屑地说:真是小题大做,凡事差不多就行了,一颗小螺丝,确实不会影响什么呀。
实则不然,在后来许多航空事故中,证明科学家们当初的举措与决定,是非常英明和正确的。
后来,在我国氢弹空中爆破试验时,工作人员抱着差不多思想,导致氢弹没装好,从高空的飞机上掉在了茫茫的戈壁上,为了寻找到它,邓稼先和工作人员,在戈壁上日夜不眠地苦苦寻找。过了十多天,当氢弹出现在邓稼先面前时,他兴奋得双手捧起它,尽管找到后的氢弹外壳上被甩下了一个小坑,邓稼先还是如获至宝。不幸的是,他为此受到核辐射,于1986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