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崎,我回来啦”,芷清还没进门,就敞开了嗓子喊着。她背着个黑色大书包,拎了俩手提袋的东西,向那个银灰色的沾满锈迹的大铁门小跑过去。
芷崎听到声,赶紧跑出来,她知道这个孩子似的姐姐,又要给她带来好消息了,她总是为她开心。
“姐,你怎么跑这来了,家里都乱死啦。”芷崎很是惊讶,一边帮芷清拿着手提袋,一边带她进门。
“你说的乱,我才不信呢”。
“你怎么不提前几天跟我说呢,刚发微信说快到了,这就来了”。
“我快毕业了呀,突然想回老家看看小时候的地方,顺便看看你”,芷清很淘气的侧着脸说。
“顺便?我是顺便的?”,芷崎深信且坚信,即使全世界都离开她,这个姐姐可不会。
“哈哈,我们进屋吧,我坐了一天车可累了,对了,我看外边的水泥墙上写了拆字啊”。
“是啊,姐,我和奶奶明天就要搬走了,屋里的东西我都打包好了”。
“那这房子是要被拆了吗?你要搬到哪里去啊”。
“这个村,前两年就说要拆要拆的,说什么国家政策,要搞村庄改造,村民要集中居住,都上楼住去。”芷崎虽然很期待能够赶紧搬离这个地方,毕竟这里有太多的辛酸和痛苦,她急需一个新的环境,忘记所有的过去,重新开始。“村里说,我们家这老房子可以给个十万多点的拆迁款,不过暂时还不能到账,我们得等等。”芷崎边收拾东西边说。“对了,姐,我给你做饭去”。
没想到,时隔近十八年的突然造访,竟然也是最后一次造访了。这个满载着时代印记和我们姐妹成长足迹的地方,很快就会被夷为平地,很快地,很快地,被新的不知什么高楼高屋瓴羽所取代。有什么是长久的存在呢,这块土地不知曾经住过多少个朝代的人们,是王侯将相还是平常百姓,谁人可知。
这厨房里,还用着烧柴火的灶台,虽然村里也用上了煤气罐,但偶尔,芷崎还是喜欢用老灶台,因为奶奶喜欢。像芷崎这样的人,我真的无法用三言两语来形容。打从在城市里生活,就难见这透着最真挚最朴实最不加矫饰的烟火气。时常想念,时常梦回。
“芷崎,我们就用这个老灶煮饭吧,我来煮米饭,你去炒菜”。芷清好似回到自己的家一样,开始找米找盆的,准备淘米煮饭了。
“姐,你还会吗?”芷崎很开心的问,她想起小时候,两个人淘气的学着煮饭,结果差点把厨房给烧了的事。现在锅炉正上面的房顶那还是一片乌黑乌黑的被烧过的样子。
“当然啦,我做给你看,你就等着吧”。芷清信誓旦旦的样子,像极了小时候。
“姐,其实奶奶很想你的”。芷崎又小声又轻柔的对着芷清的耳边说。“要不,你就待会跟她多说说话吧,她七十多岁了,眼睛耳朵都不好使了,我挺担心的,万一她要是走了,真的感觉自己就是个孤儿了”。
芷清沉默了会,她知道奶奶也很爱她,只是这么多年不怎么联系,真是淡了,不知从何说起,当年的事谁也怪不得。不过,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人,拿出成年人该有的包容,才是应有的样子。
“放心吧,我知道呢,我们待会边吃边聊”。
“嗯,姐,我已经在附近的街市那找了个车库,很多我们这的老人都住那,我打算带着奶奶也先租一个,临时安置下,等拿到钱了,再想别的办法”。
“好”。芷清这无力的“一字”回答,是因多说无益的,毕竟她也帮不了再多了。
“那明天你就帮帮忙吧,我一个人实在是挺吃力的,还要带着奶奶”。
“行的”。
天已经黑透了,外边的别人家的灯光稀松的散落在远处,这里已经很少有年轻人住着了。这里的夜晚总是特别宁静,微风还带有些寒,房前的麦地把房子和小路隔离开来,显得这住处更加落寞。
明天,及以后,就不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