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瓦
十六
太阳虽已落山但其余晖仍然照亮着这个山里的小世界,并且将持续两个多小时。绚丽的晚霞将天空渲染的一片火红,霞光照射到傍晚的空气中的效果也是如此。虽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可在这个季节里是在于昏。夏天的黄昏才是白天里最凉爽的时候,没有耀眼的阳光,也没有燥热的暑气,植物们已经进行了一整天的光合作用,此时空气中的含氧量达到了最高。人们趁着这为时不长的好时机抓紧干些农活,燕子们频频出动去觅食,在天空中飞得高的是燕子和白鹭,飞得低的就是一群密密麻麻的蜻蜓。尽管这些蜻蜓看上去是感觉数也数不清的,但总觉得相比以前还是少了很多,难道是捕捉的过度了吗?可是现在也没看到捉蜻蜓的孩子们了。
狮子岩的东边有两个池塘,一个靠着栏山就在山下,大概有一百个平方大小。池塘里的水大多是从山上沁下来的,水质比较好,塘水清澈见底而且很凉快。池塘中水草很多,水生动物也很多,主要是些小虾米,泥鳅以及其他的水生昆虫,当然在夏天里凉快的地方是很容易招引蛇过来的。另外一个是个大池塘,就在上面那个小池塘的西南方向一百五十米的样子。这个池塘大概有个三四百个平方,池塘东边与山沟相连,西边与农田相通,这可以对水起到个天然的调控作用。发大水时池塘就储蓄山沟和农田里的水,要是天干就将水补充到沟里和农田中。在以前的时候,不管是什么季节这个池塘里的水总是保持的满满的而且水质不错,小孩子们经常去那里游泳,摸蚌壳什么的。后来塘水就怎么越来越少了,到了现在夏天里就只有池塘中央那一小块的地方还有点水,其他地方都成了茫茫草地,水质也下降的特别厉害,就成了一团浑水,现在只有老水牛才来这里享受冲凉的乐趣。
海利提上一个灰浆桶和一把小铲子乘着天还没黑去了池塘那里搞点池塘中的黑淤泥,去那池塘的路以前可是通往枫树蔸的“主干道”,现在少有人走,路边都长满了齐膝的杂草。走在这路上根本看不清路边的情况,搞不好这草丛里面就藏着些什么东西。和进山时的态度一样,海利先用手中的工具也就是他拿的那把小铲子探清前面草丛里的情况,然后再走上去,千万别忽略了这些小细节,如果大意出事了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不海利就从草丛里赶出了一条蛇,是条土蛇,这是这里最为常见的毒蛇。池塘的堤岸上同样长了很多很深的草,还有长的比人还深的苍耳,从里面走一回后这裤子,衣服乃至头发上要多多少少挂些苍耳果子。因为只有池塘中间有水,所以海利得去那里才能挖到黑淤泥。
昔日的大池塘如今却变成了一个大草场,里面的不是很深但比较密集,这里面以鸭舌草居多。在池塘中央还没水的地方,干裂的泥土上躺着着因塘水枯竭而死去的小鱼,有的晒成了一具鱼干,有的已经成为一堆白骨。地上还有很多蚌壳的碎片,泥土里也夹杂着不少蚌壳,有的已经晒死,有的奄奄一息。有的死蚌壳只有一面壳,里面的腐肉发出阵阵恶臭令海利不得不掩鼻而过。他来到水边,看好地方后开始挖泥,一铲子下去竟然铲到了一条泥鳅。海利把泥鳅放回水中,倒掉表层的泥土。又挖了几铲后便可以看到那又黑又臭的塘底淤泥。他要的就是这种,铲上一桶后赶紧提桶走人,因为这里实在是太臭了。据说最好的淤泥是来自于那种传统厕所的茅坑后面的小水沟里的,海利的爷爷家倒有那样的条件,但海利没去。虽然淤泥本来就是比较脏的东西,但他觉得这茅坑后面的淤泥脏的让他无法接受。何况使用的对象还是自己那些钟爱的兰草们。
海利回来之后,按照一定比例往淤泥里加了些石灰,调好酸碱度。然后又将已经配好的肥料加入其中,搅拌均匀后放入家里正在工作的烤烟房中,待其干燥后取出来,敲成粉状。这样栽培土全是完成了。
叶迪送的那株“蕙兰”不愧是从城里来的,一来到海利这儿就表现出“水土不服”,看起来无精打采的,像是打过霜的茄子。海利看见了很是心痛,就赶紧找出了以前那些书,补补关于蕙兰的知识。原来这东西需要更高的阴暗,又要保持更高的湿度,海利决定单独来培养她。海利从架子上取下那盆蕙兰,用铁丝为她量身定做一个架子,然后将其放在海利自己房间的阳台上。铁丝架子下面还是用的琉璃瓦,这样尽量打造一个书中所说的环境来。海利的这些用苦良心的行动也有了回报,“蕙兰”渐渐的恢复过来,给她换上了新的培养土后她又在短时间里适宜起来。给兰草浇的水最好是呈弱酸性的,海利在房后的屋檐下专门放了一个专门收集雨水的桶,用天然的雨水来灌溉,这是其他的兰草享受不到的待遇。蕙兰在这里找到了她最适合的生长环境,气色看上去是越来越好,海利就等她绽放生命美丽的时候了。
这连连夏日让海利中了不少的“火气”,他又喜欢经常到山里逛逛,山中有一种叫“风气”的东西,人一旦接触了就会起些过敏反应,最常见的是身上起疹子。这“火气”和“风气”一相遇就好比是大风吹野火,身上就像起风般的长了很多“火痘子”,又疼又痒,一发作就像是烈火焚身,难受极了。海利当然也搞了些药,内服外用同时进行。吃的药主要是些清火败毒的,外用的就是乳膏之类的东西,用了几天后还是没有什么显著的效果。海利家中有几本年代已久的书,那些书在二楼的某个地方。海利以前看过,上面都是些讲传统医术的,上面有许多药方子,有一些方子是属于那种偏方。比如治牙痛,上面的方子说的是取一野生马蜂的蜂窝,洗干净后放入锅子里,加水煮,再加一枚土鸡蛋,煮熟后喝汤吃蛋,保证永不复发。虽然这方子看起来比较荒诞,但土方子确实有它的神奇之处。海利想到了那两本书,就去了二楼翻箱倒柜的找,希望能从上面找到能接触身上痛苦的方法。别说这上面还真的有,方子上写的是收集好去年采的风干了的艾草,隔年的大蒜苗,新鲜的薄荷叶,新鲜的杨桃叶,再加上新鲜的野蓝莓的藤子,将上述材料放入大锅子里加上一锅水,煮开后用那水洗澡。海利决定试一试,在他爷爷的指导下他采到了薄荷叶,杨桃叶和野蓝莓藤,又从周围邻居那里搞定了陈年的艾草和蒜苗,用自己家的大灶台锅煮水。煮开后的水,从颜色和气味上都像是商店里卖的那种凉草茶,海利好想试一下味道,但始终没有尝试,他想是不是该往里面加点糖呢…………
土方子就是土方子,效果果然很神奇。第一次洗完后海利便觉得神清气爽,身上的火痘子不再是那么红了,疼痒的状况已经消失了。三天后他身上的痘子全部不见了,“火气”和“风气”基本上祛除了,不过海利是感觉用这水洗澡是在是太爽了,所以他又煮了三天的水,将清凉进行到底。海利还从那两本书上看到了一些其他的土方子,都是些治疗恶性疮的,比如蛇斑疮就用雄黄水来擦拭,蜘蛛疮就采些蜘蛛草回来研磨后敷上,还有痔疮就坐凉石板上。这书很是实用,多看看,以后要是得了这些小病还不用求医。
暑假里的其他的时间,海利大多在帮家里干些关于烤烟的活儿。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农村仅靠自家里的那一点儿土地用来种粮食的话,收益是越来越低的。现在很多人不愿继续种粮而是把目光转移到其他经济作物上,以前村里就一直有人种烟,海利的爷爷就在其中。不过种的人是很少的,种植的面积也少,基本上是把其作为副业发展的,后来上面把烟草作为山区扶贫致富的项目,派人下乡宣传和推广烟草种植,烟草公司也和烟农签订了合同,保证烟农的烟草一定卖的出去。一时间很多农户成为了新的烟农。海若也抓住了这个时机,去年就做好了种植烤烟的准备,还在全村率先修建了一个大型的密集型烤房。这种新型烤房在当时普及的不多,主要是在一些专门生产烤烟的基地,普遍的烤房是一种在传统小型烤房上加以改进,添加了自动调节装置的新型烤房,这种烤房只要有人按时添加煤炭就行了,烤房里出现异常时就会自动报警。这套设备的运行很吃电力,如果断电跳闸什么的,就要改到手动模式或是拿出发电机来发电。烤出来的烟叶整天上要比传统烤房烤出来的要好些。至于大型的密集型烤房则完全打破了传统烤房的结构,将传热室与烤烟室隔开,供热室由三根大钢管传热,钢管里烧的不是碎煤而是大型蜂窝煤,由一个大电动机带动一个大风扇将供热室里的热气传入烤烟室里,烤烟室里的空气会经底下进入供热室重新加热,如此循环。通过这样的原理来实现烤烟。同样的这上面也装有温湿监控和警报装置,不过整个烤房的运行全靠手动,必须得有人守着,在晚上也是如此,一般这个时候海若会在烤房旁边开个小铺。这种烤房的容量是传统烤房和新型小烤房的三倍多,而且烟叶的质量明显高于以上两种烤房烤出的烟叶。所以在第二年里,烟农们纷纷修建这种密集型烤房,海利家见种烟的收入确实可观便又修了一座这样的烤房并扩大了烟草的种植面积。爷爷家也把小烤房拆掉改成了大烤房。一到烤烟时节,对面山上住的人就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对面村里的灯光日夜不息,马达轰隆如同城里一般。
种植烟草虽然效益大还有几个月几乎无事可做,但一到了烤烟季节那就会非常非常的累。烤烟这可是个重活,又苦又累,步骤繁多不是谁都能干的。第一就是采烟,海利可干不了这活儿,采烟的人要在这大热天里穿上一件夹衣,带上手套和口罩,全副武装后才能去烟地里将烟株成熟的叶片摘下来放进箩筐里再挑回去。这真的是一种折磨,虽然采烟的时间一般会选在比较凉爽的早上或是中午,但这也足让人大汗淋漓,精疲力尽。烟叶上面有一种又黑又黏的物质,采烟时免不了会粘上,对了采烟前最好用帽子或是头巾什么的把头发保护好,这玩意儿只要一粘上,难不难受不说,回家要洗个好半天。第二步是上烟,就是要把一片一片的烟叶上到烤烟架上去。烤烟架一般是由一根竹竿,竿头帮着两条细绳组成,先把烤烟弄到这细绳上面去,一般一根烤烟架能上三十片烟叶,上烟可是个讲技术的活儿,蛮干的话干久了手会被绳子勒得很疼的。同样的,上完烟后双手也会粘上那种又黑又黏的臭东西,事后得用洗洁精配上清洁球才能祛除。
第三步那就是真正的烤烟喽,将上满烟叶的烤烟架送到烤烟房里,关门,点火后就开始了五到六天的烤烟过程。这是最具有关键性的一步,烤烟是一项充满了技术和学问的活儿,不仅要事先装备好充足的理论知识,懂得应对各种突然的情况,更重要的是烤烟人的经验。火候,升温,排湿,哪一个细节没掌握好的话,那一房子烟草就可能会成为一堆枯枝残叶,投入到里面的努力就会付之一炬,这一切全掌握在烤烟人的身上。当五六天一过去,打开烤烟房的房门时看见金黄金黄的烟叶时他们自然会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如同看到了自己的老婆在产房里分娩成功,母子平安时的心情。但这还没结束,第四步是择烟,烟草烤好之后要把金黄的烟叶从烤烟架上卸下来,根据烟叶的大小,成色来进行分类,然后用剪刀将烟叶上的一些“瑕疵”给剪掉。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与细心,其过程充满了枯燥与乏味,但烟农们自然有办法打发这些枯燥,打开电视机,边择烟边看电视节目。择好的烟叶要放进一个木槽里,压紧后用塑料绳子给捆上,然后打包好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起来。
第五步也就是最后一步了,就是要将这些烟叶卖出去。由于之前和烟草公司签了合同,所以烟农只能将烤烟卖给乡里的烟草站,村里今年刚修水泥路,让一个运输过程变得简单了不少。烟草站会把烟农送来的烟叶根据质量和成色分为若干等级,分别进行收购。每个等级的收购价格是不一样的,价格最高的叫“中桔一”。这是个将产品转化成钱的跳跃,当烟农卖完自己一年来辛辛苦苦搞出的烟叶,手拿大把票子数的时候,这是他们最喜悦的时候,几个月拼了命般的工作终于得到了回报。当然也有些烟农是愁眉苦脸的,思考着来年是不是要减少种植面积或是赶紧转行呢?海若就打算干完这票就转行,虽然今年的烟草收成还算可以,但相比去年赚的不算多,以后估计竞争会更激烈。他来年打算种植玉米去,至于那两个大烤房可以租给其他烟农用,爷爷则想再种一年看看。
家里用卖烟的钱买了几样“大件儿”,电冰箱,全自动洗衣机,浴室里也装上了所谓的“浴霸”,还给海利买了一辆他一直想要的山地自行车。前面说到村里今年新修了水泥路,目前这条路正在处于维护阶段,不少路段上铺着陈年的稻草或是刚刚收割脱粒后的新稻草。洒水车每天都会过来洒水,这段时间路上只能走些轻型车辆比如摩托车,慢慢游等。这条新水泥路就成为了孩子们骑自行车的好地方,什么样的路段都有,平直的,陡坡,急弯。其实相比原来的老路,在新路上骑车出的事要多得多,原因就是路修好了,骑车的速度就提高了,这种刺激感使得一些人下坡都不带捏刹车的。海利也会寻找这样的乐子,先把车骑到山头上,当然有一半的路程是推车上去的,然后冲下坡,但他不敢放刹,玩是要玩个高兴但再怎么样,安全第一嘛。
烤烟卖完后海利可以玩上几天了,不过这个暑假也就差不多要过去了。开学的前一天下了一场久违了一个多月的雨,雨虽然下的不大,但能湿润地面,能解万物之渴,算得上是场及时雨。雨后空气中充满了泥土的味道,地面上蚯蚓钻出来呼吸新鲜的空气,享受新鲜的雨水。海利将楼下收集雨水的桶子里的水倒进另一个水罐里,又把水罐搬到自己的住房,用手舀一捧水送到蕙兰那里,用手指将手中的雨水送到兰草的根部,把第一时间的甘露给她享用,他即将又要走了,虽然五天过后又会回来,但海利觉得一天也不愿离开她,哪怕是离开一个晚上也担心她会变成另一番模样。但这又不得不离开,只能准备好一些措施,另外他委托了海若空闲时来看看,告诉海若该怎样怎样,尽管海若在这方面要比海利高到哪里去。
最后一个下午,海利就一直在她的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