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浅予扑在床边哭到抽泣,一直紧紧握着儿子的小手,看着他生病时毫无精神的样子,盛浅予开始自责,开始惭愧,开始后悔,更加的痛苦和难过。
季安来到她身后轻轻的捏住她的肩,“小浅,小森他醒来看到你,一定会很高兴的。”
盛浅予转身抱住季安的腰失声痛哭,“妈!对不起!我那么自私的把小森交给你,让你承受比我更多的痛苦!都是母亲,我知道你的心只会比我更痛!我还自私的想过要去殉情,干脆一起离开这种想法,那个时候我的脑海里根本容不下小森,因为我从内心将他已经寄托给你!我多么自私啊!我怎么这么坏,这么残忍!他是我身上掉下来的一坨肉,我看着他一点点长大,我抱着他,看见一个小生命成长到今天……就像你看着枭哥,他活到如今的三十二岁!对不起,妈!对不起……”
盛浅予想到,如果是自己也遭遇小森的离开,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自己一定不会比季安坚强,她一定会坚持不住的。
可是季安却还要来安慰自己,还要帮她照顾小森。
这个时候盛浅予才知道自己有多蠢,多自私,多坏!
季安回抱着盛浅予,她伤心的掉泪,“孩子。你那么爱枭儿,我怎么能怪你?我知道你的痛,我都知道……嘘……谁也不想事情变成这个样子的,可是既然已经发生,就该去面对。傻孩子,我的痛确实不比你少一分,可我已经这么大年纪,我的承受力比你要好些,你可怎么办……你们那么相爱……孩子还这么小……这么多摊子……”
季安也是心碎,可是她不得不坚强起来,连一丝软弱都不敢表现。
所以,这两天她一直都是绷着的,直到这一刻,心里的防线也才彻底瓦解。
没想到,儿媳妇这么理解她,季安再忍不住的和盛浅予二人抱在一起哭起来。
小森不知道什么时候醒了过来,他一直望着自己的母亲和奶奶还以为自己是在做梦,过了好一会儿他听到妈妈和奶奶的哭声也为她们而感到心疼,便迷迷糊糊的喊了一声,“妈妈……奶奶……”
盛浅予突然惊醒,她扭头看见儿子睁着一双湿漉漉又漆黑的大眼睛望着自己,虽然没精神,但总归是醒了!
盛浅予连忙擦了自己脸上的泪,她转身紧握儿子的小手,另一只手摸上他总算退了些烧的额头,“小森!妈妈在这里,你感觉怎么样啊,儿子?”
小森呆呆的望着妈妈,“妈妈,真的是你吗?”
小家伙眼眸里刻满惊讶,似乎还不信眼前出现的人竟然真的是妈妈!
盛浅予的眼泪再一次忍不住的落下,她俯身轻轻拍着小家伙的胸脯,起身低头在儿子额头上亲了又亲,“真的是妈妈。妈妈回来了,你别怕,妈妈会在你身边的,你很快就会康复的。”
她亏欠儿子实在太多了!盛浅予如今最后悔的便是去京都,已经当了妈妈有了家的人怎么能说放下一切就真的放下去盲目的追求自己所为的梦想!?
这对家人来说,是多么自私的行为!
可她已经失去太多和他们父子相处的机会和时间,以至于现在越是回想越是追悔莫及。
家人,爱人,亲人,总以为以后还有足够多的时间在一起,可谁也不曾知道明天和意外究竟谁先到来。
日思夜想的妈妈回来了,小森的精神似乎也跟着恢复了不少,他依靠在妈妈的胳膊上,小身体也转向妈妈所在的方向,张口却问道:“妈妈,爸爸呢?我想爸爸了。他什么时候回来和咱们团聚啊。”
季安再忍不住的转身向外走去,一边疾步离开一边捂着嘴,怕自己哭出声来让小森察觉了什么。
盛浅予的心如同被撕裂般的扯痛,眼泪也从未停止过,如果不是微微张嘴她连呼吸也不能。
但即便如此,她也不敢哭出声来,只能忍着窒息难受的哽咽回答儿子,“爸爸他很忙,妈妈已经向他转达了你很想他这件事。我想,他一定会很快回来的。在他回来前,你先快快好起来,好不好?”
小森懵懂的望着妈妈,他不知道妈妈怎么了,怎么一直在哭,在流泪呢?
而且,妈妈看起来真是糟糕透了。似乎,很痛苦的样子。
小森很想起身抱抱妈妈,可他因为生病,所以弱小的身子起不来,只能伸手勉强的替妈妈擦了擦泪并道:“妈妈,你怎么这么难过,是发生什么事了吗?妈妈,小森很乖,我会快点好起来的,你别哭,儿子会想和你一起哭的。”
说着,小小男子汉小森便瘪起了嘴,他是真的看见妈妈这样心里也很难过。
盛浅予再忍不住的一把搂住儿子的小身子,将脸埋入他的肩脖之间,眼泪很快就湿润了小森的脖子,他听见妈妈很伤心的对他说:“小森,你是个最乖的孩子,可妈妈需要你快些长大!你知道吗?妈妈肚子里有你的弟弟或者妹妹了。不管它究竟是谁,你都要当哥哥了。你答应妈妈,你会替妈妈保护它并照顾它长大的!”
盛浅予不知道自己究竟还能挺到什么时候。
也许,等到小森长大的时候,自己心里的伤痛已经趋于平淡,也不再那么难过了。
但如果,等不到小森长大,她就挺不下去了呢?
她抬头,看着儿子眼里懵懂的光芒,如果不是要守护他和肚子里这个孩子,自己或许已经跟着栾凌枭去了。
正是因为他们爱情结晶的牵绊才让自己不得不振作和坚强起来,或许谁也不知道明天究竟是什么样子,但总归会到来。
盛浅予怀孕的事目前除了小森之外,只有季安和季映叶知道了。
季安对盛浅予又多了许多的心疼,并也问了盛浅予和季映叶同样的问题。
她问盛浅予,“这个孩子,要不要?”
季安是很尊重盛浅予的,她并不觉得这个时候不要这个孩子有什么不对,反而打从心底觉得这才是应该做的正确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