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起来,凌云没有直接奔向市场,而是跑了好几个水果店,有小区门口比较高档的,也有菜场门口的水果摊,还去了两家超市,对目前的荔枝市场零售价心里有了个底。
水果摊的价格大概在15块到18块不等,而小区门口水果店里的荔枝普遍都是19块8的单价。超市有两种,一种是散放着,卖相不太好的大减价,标价9块9,也有看起来比较新鲜的那种,价格在16块8。
心中有了数,再去谈稍微有点谱。到了果批市场,这会近中午,进货的高峰已经过去,而来货通常在晚上或是凌晨,所以市场里人不算特别多。找到荔枝批发的店面,凌云问了几个摊点,批发价多少,不同摊位价格不一样。有的一筐30斤210块,5筐起售;有的一筐20斤145,3筐就可以;甚至有的大筐50斤340块,一筐就可以批发价给货,各种各样。
价格虽说波动不是特别大,但是算起来单价高的比单价低的最高能贵一块出头,可是看起来这些都是新鲜荔枝,凌云也有点糊涂了,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价,大家不会都去进便宜货吗?难不成便宜的不新鲜,自己没看出来?
就在凌云想以什么价格去跟老板谈的时候,一家店帮凌云解释了这个问题。夹在两家大号荔枝批发商的顶棚中间,一家只有两个门面,看起来规模比较小的批发店,这家主要是做龙眼,凌云本来已经走过了,突然发现店面里面而不是外面堆着两大筐荔枝,估计是50斤规格的。凌云顺嘴就问了一句价格。
“50斤350。”一位40多岁妇女,估计是老板娘回答。
“你这怎么比别人贵一点啊,我看你也就两筐了,都没得选。”凌云随口说了一句。
这句话一下拉开了这位大姐的话闸,原来市场上其实荔枝单价都差不多,现在信息都很透明了,只不过有些店里的荔枝单价低,但是枝子多,有些店里则是带筐重量,有些则是纯荔枝单价,所以只要是今天凌晨到的新鲜货,单价最后差别不会太大。想反她这里童叟无欺,枝子少,过秤也都是按荔枝实际重量来的,不用担心进货回去发现里面有猫腻。
凌云略一思索就认可了这位大姐的话,比较符合逻辑,至于是不是她家就靠谱,凌云并不关心,反正他不是进货的。凌云决定就从这家开始谈起,争取一击成功。
可是凌云说明来意后,对方并没有任何兴趣……原来这家店的门面一是面脸小,二是位于正中间,两侧都是大面积,占据的都是拐角,两个方向都能看到,而他们的有人路过都不一定能发现,可能还以为是旁边哪个店面的一部分呢。所以生意一直不怎么样,但是因为签的是几年的合同,两人也想了很多点子,加上这个摊位房租平摊下来便宜,勉强还能坚持。现在就是个夫妻店,主打一些特色的小众水果,像现在就主要卖的龙眼、山竹这些,荔枝纯粹看最近生意好,进了一点,既没地方放,销量也不行。
凌云扫了一圈,果然就几个品种,东西也不算多,里边还有个男的一直埋头在码货。
凌云边走边琢磨,自己的优势在哪里?难道要跟大蒜生姜一样等风起才行吗?也不知道价格才能起来,并且水果不比大蒜生姜,替代性强,价格太贵就没人吃了,最关键水果压进去的钱太多,没有流动资金了,不流动起来自己什么也干不了。贷款?现阶段完全不靠谱的。自己跟市场上荔枝最大的优势就是新鲜了至少一天,也就是别人进货回去至少能多卖一天;再一个哪怕大户进货价格有优势,但是算是运输保存和损坏,自己肯定比他们低;最后就是自己可以随时拿货出来,随要随送,需要一点小手段而已。
想来想去,比起那些大批发商,刚才那个小门面应该是比较合适的,凌云决定再去试试。走到那里,那位大姐不晓得哪里忙去了,只有男老板在门口看着摊,顺便整理龙眼,把一些明显的坏果捡出来。凌云递上一根烟,点明了他是刚才过来的,想再谈谈荔枝供货的事情。老板表示这得跟他老婆谈,于是凌云站在一旁,两人抽着烟,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凌云迂回了解了一些信息。
老板姓孙,他们以前在广东那边打工,后来摆摊卖水果,一直从果批市场一家批发商那里进货,后来那家批发商生意越做越大,干起了供应链,直接从大型果园、合作社那里田间收货,进行分装处理后,然后发往附近各大城市和外省大型果批市场。由于双方合作了好多年,关系不错,两口子干脆回到江汉也干起了批发商,不过规模不大,货源基本都是那边发货。
没一会老板娘过来了,孙老板就回里面去了,为了避免对方再次逐客,连谈的机会都没有,凌云组织了一下语言,直接就把自己的条件都丢了出去。总的来说就是两种合作方式,一是老板进货,现结,4块8单价,每天要多少给多少,大于一筐(50斤)就行;二是先铺货,卖不出去的当天下午凌云回收,卖掉多少结算多少,这个单价就5块8。凌云同时承诺,他的荔枝至少可以比别家多保鲜一天,并且可以每天等他们早高峰期过了之后再送货,不影响他们现有生意。
本来这么一下子把底牌全部掀开并不合适,不过凌云也是有些急了,毕竟6块多的批发价和他3块多的进价,其中空间也并不是特别大了,要是和那些大批发商比,自己的成本优势微乎其微,先把资金回笼再说,第一次也不能期望值太高。
不过看起来似乎有点效果,因为老板娘看起来是在思考,没有一口回绝。凌云确实把价码开的很实在,尤其是方案二,至少在经济上是稳赚不陪。
考虑了几分钟,又是按计算器,又是走动,看得出来老板娘动心了。尽管没有表达出来,她向凌云进一步压价之后,凌云没有松口,她就跑回里面,看起来是跟他老公商量去了。
没一会两个人走了出来,这回是孙老板开的口,还是想进一步压价。凌云也不作声,从口袋里掏出纸笔和计算器,算了一下,一拍大腿,方案二是肯定不可能让步了,方案一最多还能少两毛钱,实在不行那也只能算了。
孙老板又提出,能不能先按方案二搞几天,确定荔枝没问题,他们也摸清楚一下每天到底什么行情,毕竟前面荔枝基本都是顺带搞的一点。凌云思索了一下就同意了。
“凌老板你看,每天生意高峰都是6点多到9点多,都是一些水果摊进货的,要是你高峰期过了再来,那就错过好多生意,要不这样你看行不行,你每天早晨6点左右送货,早高峰在这里帮会忙。”老板娘又开口道。
果然好算计,尽管做了几年小生意,比起来凌云还是自愧不如,估计也是看凌云菜鸟急于出货。
看凌云没有回答,老板娘加了一句“也就是这几天,如果卖得好,等我们真正自己进货,那我们就是自己找人了。”这个市场上打零工,零时帮忙搬下东西的小工很多,按小时或是按货物计价的都有。
“那行吧,试个几天。”凌云勉强同意,双方又商量了一下明天送货的一些细节。
因为好赖都是凌云自己一人扛了,所以连看下荔枝怎么样的步骤都省了。
回到百米街,点了个盖饭,凌云边吃边思考,这是凌云的习惯,就爱吃东西的时候琢磨事情。目前看起来想打开市场,也就薄利多销或者自己兜底这两种方案了,相较而言,凌云更喜欢方案一,利润虽然低,但是卖了就完事,风险小,也不需要每天还去收拾尾货。再一个节约出来的时间,凌云考虑可以直接去水果店推销,每天送货上门,利润空间更高,就是初期需要谈,后期需要每天送来维护这个渠道,这样确定一个合适的区域很重要,最好是水果店比较密集的社区。不过这是后话了,当务之急就是批发这块还多搞定一两个批发商。
第二天一早,五点半凌云就起床洗漱,5点50就开着面包车到了果批市场,好家伙,车山车海,人声鼎沸,比起白日那是热闹多了,原来这就是满足大城市衣食住行基础生活的真实模样啊,今天还有点小雨,细细的雨丝配合着几盏黄色探灯打出的灯光,打在忙碌人们的身上,别有一番意境。
人人都抢时间,混乱多多少少是有点的,凌云早有准备,找了个比较远地方停车,拿出拖车从车上搬下几筐荔枝,往市场里拖去。等下要是还要拉荔枝,为了避免露馅,凌云特意开的面包车,并对窗户做了一些简单的处理,防外面偷看,又可随时卸掉。
6点半之前是批发商上货的时间,所以这会市场上没什么进货的。凌云把几筐荔枝按老板娘的要求摆在那里,其它的事情也用不着他操心,在市场上继续晃悠起来,专找那种规模不大的批发商,等这边搞好了再去推销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