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倒置的意思很简单,这个成语就来源于晋国的历史,听戊申细细道来。
晋国(前1033年—前376年),周朝的诸侯国,周初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姬姓,晋氏。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强国之一。
周武王姬发和王后邑姜生了一个儿子叫叔虞,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周武王死了以后,成王继位,唐国(唐在黄河、汾河的东边)发生叛乱,周成王派兵灭了唐。有一天,周成王和弟弟叔虞在一块玩,周成王把桐树叶剪成圭的形状,笑着对叔虞说,我拿这个分封你。
史官知道以后,就要求周成王择吉日封叔虞。周成王诧异地说,我和他说着玩的,不是真的要封。史官郑重地说道,天子无戏言,你既然说了,就不是玩笑,一定要封。周成王就把唐国封给了叔虞,唐叔虞从此成为一方诸侯,他就是晋国的开国始祖。剪桐为圭的故事也传为美谈。
叔虞死了以后,他的儿子姬燮即位,姬燮很得周成王的宠爱,周王室赏赐给他列国诸侯梦寐以求的三件大礼:密须国制造的大鼓与战车、阙巩国制造的皮铠。东西不见得有多高的价值,但是象征意义不凡,其后历代晋侯常拿这三件宝贝炫耀,这称不上拿鸡毛当令箭,但绝对是拉大旗作虎皮。
姬爕侍宠而骄,将国都迁到晋水一带,改国号为晋,并大修宫殿城池,这让邻国很是不安。周康王谴使警告,《竹书纪年》道:晋侯作宫而美,康王使让之。后来,周昭王南征不返(周昭王南征楚国,淹死在汉水一节,戊申前面已经讲过。),王室威望日衰,姬爕之孙晋成侯趁机向南扩张,占有并徙都曲沃。此时的晋国据有翼城与曲沃两座城池,从城邦国迈向了领土国。
又过了三代,晋靖侯时,晋国的历史才开始有准确的文字记载。当此时,国人暴动,厉王出奔,世道动荡,风起云涌。晋靖侯的重孙晋穆侯时,与周宣王共讨条戎,结果吃了败仗,适逢夫人产子,便取名为“仇”,并立为太子,以示不忘国耻。迫于戎族进逼,晋穆侯将国都迁回翼城。又过了三年,穆侯主动出击,败北戎于千亩(山西介休南),这时候夫人产下了第二个儿子,穆侯很高兴,取名“成师”,以贺出师大捷。
大夫师服很是不以为然,说:君上给儿子起名很奇怪啊,太子叫仇,仇者敌也,幼子成师,师为众,成其众便是立功业。长幼之名如此悖谬,晋国怕是要出乱子了。
公元前785年(晋穆侯二十七年),晋穆侯去世,穆侯的弟弟殇叔自立为君,太子仇被迫逃亡。公元前781年(晋殇叔四年),太子仇率人袭击殇叔自立为国君,这就是晋文侯。尽管殇叔最终未成大器,但无疑给他的侄子成师树立了榜样。
公元前771年(晋文侯十年),烽火戏诸侯之后,周平王继位,而此时周幽王的余党虢公翰又拥立周携王。周平王和周携王各自称王,周朝出现二王并立的情形。经过几次战乱的镐京早已残破不堪,周平王决定把都城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但王室的力量实在太薄弱,无法独自完成迁都之举。晋文侯会同郑武公、秦襄公、卫武公合力勤王,共同护卫周平王完成东迁。
公元前750年(晋文侯二十一年),晋文侯杀死了周携王,结束周王室长达二十一年的二王并立局面,稳定了东周初年的局势。晋文侯是晋国历史上一个颇有作为的君主,在他的任期内,还灭掉了韩国。韩国地处陕西韩城市和山西河津市一带,开国君主是周武王的儿子。
公元前746年(晋文侯三十五年),晋文侯逝世,儿子晋昭侯即位。晋昭侯非常懦弱,而且头脑简单,而他的叔叔成师非常强悍,大权在握,嫡系遍及全国。晋昭侯害怕成师,连下了两着臭棋。
一,把他的叔叔成师封到曲沃,这叫惹不起躲得起,看不见就不害怕了,信球不信球,明显的鸵鸟思想嘛。曲沃是一个比国都翼城还要大的城市,成师以德立国,人称曲沃桓叔,曲沃不仅在面积上大过国都,而且在民力国力上也超越了翼城,晋国实际上一分为二,呈现二晋并立,小宗超过大宗的尴尬局面,很多人都感叹,晋国的祸乱就要开始了。
二,晋昭侯派了一个人跟着成师到了曲沃,作为曲沃的国相,这个人就是晋靖侯的庶孙栾宾。栾宾的事迹几乎没有记载,因为年代久远或是史料遗落,我们不知道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但他的后代中有几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比如栾书、栾盈,他们的事情戊申以后还会讲到。根据遗传学的角度,子孙如此优秀,先人也不会碌碌无为。晋昭侯把最好的地给了他叔,把最好的人才也给了他叔,只求眼不见为净,傻不傻。
在这种情况下,身为小宗的曲沃和身为大宗的翼城开始了长达六十七年的团战,曲沃方是三个职业carry桓叔、庄伯、武公,翼城方是六个随机路人昭侯、孝侯、鄂侯、哀侯、小子侯,晋侯缗,虽然曲沃三打六,人数上不占优势,但最终完成五杀壮举,小宗吞并了大宗,统一了晋国。
首先,晋昭侯就是个内奸,送装备送人头,不是内奸是什么。但曲沃桓叔并不领情,和翼城的大臣暗地里勾结串通。晋昭侯七年,公元前739年,翼城大臣潘父杀掉晋昭侯,不用想,这肯定是桓叔的主意。潘父准备迎接曲沃桓叔入晋都为国君,没想到翼城的人民不答应,起兵抗击,没办法,桓叔只好退守曲沃。翼城的选手不咋地,小兵居然这么厉害,估计一上来就二十级的。晋国人拥立晋昭侯的儿子姬平为晋君,即晋孝侯,晋孝侯诛杀了叛党潘父,暂时稳定了局面。
公元前731年(晋孝侯八年),73岁的曲沃桓叔在壮志未酬的遗憾心情中死去,他的儿子曲沃庄伯继位。曲沃与翼城的斗争还在继续,随着血缘关系的日渐疏远,双方的斗争更加惨烈。
公元前725年(晋孝侯十五年),曲沃庄伯派人到翼城把晋孝侯暗杀了。carry们的心情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直接拿人头,至于用什么手段都无所谓。庄伯准备入主晋都翼城,没想到小兵们再次爆发,庄伯被迫退回曲沃,升了级的小兵真是厉害啊。
晋孝侯被二杀之后,晋国人拥立了晋孝侯的儿子为君,这就是晋鄂侯。晋鄂侯是个有福的,因为他短命,在位六年就死了,成为曲沃翼城三打六这场团战中唯一寿终正寝的选手。晋鄂侯一死,曲沃庄伯看到机会,趁机攻打翼城。也许这事情做得有些忒不地道,乘丧征伐,引起周天子的不满,周平王下令派出德高望重的虢国虢公率联军讨伐曲沃庄伯,曲沃庄伯逃回曲沃防守,晋人又拥立晋鄂侯的儿子晋哀侯。
庄伯死了以后,他的儿子曲沃武公即位。武公是个狠角色,晋哀侯八年,公元前709年,武公发兵攻打翼城,而且活捉了晋哀侯,可见曲沃武公的装备相当好,等级也相当高,再厉害的小兵在他面前也是浮云,所以竟然出现了晋君被活捉的局面。
当然,活捉是为了羞辱,羞辱之后果断杀掉,这是第三杀。
晋哀侯挂了以后,晋人立了他的儿子为君,这就是晋小子侯。此时的曲沃越来越强大,已经与翼城平分秋色。而小子侯是个脑残,此消彼长,差距越来越明显。晋小子侯四年,前706年,小子侯被曲沃武公骗到曲沃杀死。真是可笑。不知道究竟是小子侯太脑残,还是武公骗术太高明,信球小子侯居然会被世仇所骗,也真是超出了戊申的认知。到底是什么东西有这么大的诱惑,无非是钱和女人,当然也有可能是男人和牲畜……这样看来,小子侯的被四杀简直是理所应当的。还好周桓王及时派出援兵,武公不敌,逃回曲沃,姬缗被立为晋侯。
公元前679年,晋侯缗二十八年,曲沃武公经过长时间的力量积蓄,一举将晋灭亡,晋侯缗被杀。鉴于以往两次的惨痛教训,曲沃武公把晋国的宝贝全部用来贿赂周釐王,于是周釐王任命了曲沃武公为晋国国君,居诸侯之列。自曲沃桓叔封曲沃,曲沃桓叔姬成师一系彻底打败姬仇一系,夺得晋国正统地位。
本末倒置的过程是血腥而残忍的,还好最终完成了晋国的统一,结束了晋国分裂和羸弱的局面。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长时期的内战和消耗,晋国连弱周的军队都抵挡不住,要知道当年周桓王率五国联军伐郑,被郑庄公打得大败,相比之下,此时的晋国何其弱小。然而随着晋武公的统一,一个春秋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晋国,即将诞生。
两年之后,晋武公病逝,他的儿子诡诸继位,是为晋献公。
晋献公初期,主要干了两件事情,一:迁都绛城,绛城在今山西绛县。二:屠灭公族。因为晋献公是晋武公的后代,而同族的曲沃桓叔和曲沃庄伯还有很多族人,这些人就是晋国公族人员。晋献公有感于本末倒置的隐患,采纳士大夫士蔿的建议,挑动曲沃桓叔和曲沃庄伯的族人内斗,正当两家打得难解难分之际,晋献公突然出手,将晋国公族人员杀绝。后世晋国出现六卿执政,以致最后三家分晋,都与晋献公的屠灭公族行动有很大关系。
当然,晋献公的屠灭公族行动并不能算是一个错误,毕竟从当时的情况出发来考虑,这个行动还是很有必要的。在晋献公的执政生涯中,有一个女人对他产生过很大影响,也让他犯了不少错误,这个女人是谁?请继续关注戊申读东周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