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为番外篇,可直接跳过,不影响主线剧情。
天朝有修道者,散布八州,多居山野,与世隔绝。其中有道行高深者,道号“玉衡子”,有徒数十人,于离州藏龙江畔自创一门派,名曰“济世门”,门中弟子皆以救济天下苍生为已任。
皇甫师,离州江右县人,出生之时天降灾星,同年离州大旱,庄稼欠收,百姓多有饿死者。天德年间,天下大乱,师一家死于战火,只剩其一人。玉衡子领门人弟子下山救助难民,遇师,将其收为关门弟子,带回山中,视若亲子。
玉衡子每日授皇甫师以道法、医术,使其读诗书、识百草,然皇甫师性孤僻,好读兵书,常于房中闭门不出,终日研读。久之,门中弟子皆不愿与之为伍。玉衡子常以言语感化,未果。
玉衡子有一法器,名曰“偷天镜”,结合玉衡子自身修为,有扭转乾坤之力。每年岁末,玉衡子常以偷天镜之力建太虚幻境,以供门中弟子历练。这日一早,玉衡子再开太虚幻境,皇甫师亦随众人前往。
皇甫师来至幻境中,眼前只见一座高山,上不可见其顶,两段不可见其止。皇甫师沿一条小路径往山腹,不知走了许久,山中竟显一座城池。城上有兵驻守,见他到此,将其押入城中,面见李瑕。李瑕问道:“东山城深藏山中,凡人不敢入,你如何到此?”皇甫师笑道:“我精通道法,可上天入地,无处不往,区区小山能乃我何?”李瑕道:“说得热闹,却不知你有何神通?”皇甫师道:“兵法阵术、奇门遁甲,无所不通,可惜世人皆愚昧,身怀绝技却无人赏识。”李瑕道:“孤本是皇族血脉,只因遭小人构陷,流放至此。所幸苍天眷顾,助孤于山中立下基业,你若愿助我夺回江山,孤便拜你为军师,号令王师,于东山凌霄峰上俯视天下。”
皇甫师道:“不枉我旷世之才,今日终于寻得明主。明公莫急,待我些时日,时机一到,在下必来投效明公。”说罢,便化作一团黑气飞出东山。
皇甫师出太虚幻境已是黑夜,玉衡子问道:“师儿为何去了如此之久?”皇甫师全然不提东山之事,说搪塞道:“幻境中遇见一贤者,与他相谈甚欢,便忘了时辰。”玉衡子摇了摇头,长叹一声,不再多问。是夜,皇甫师向玉衡子问安时道:“偷天镜如此精妙,弟子愿学使用之法,请师父不吝赐教。”玉衡子道:“此法甚为深奥,你根基未稳,难以参悟。”皇甫师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师父不必多虑,只管教我便是,学的学不得全看我造化。”玉衡子再三考虑,于架上取出一本古书,说道:“罢,罢,此书中记载了偷天镜使用之法,可惜为师只有上卷,下卷不知在何处。今日为师便将这上卷传与你,只愿你潜心修炼,早日得道。”皇甫师叩谢再三,自此便整日于房中研修此术,有不解者便去求教玉衡子,玉衡子亦将毕生所学尽数授与皇甫师。
如此过了一年,皇甫师研习各种道法皆已小有成就。这日,玉衡子与门中众弟子于后山凉亭中闲谈饮茶。玉衡子问道:“众位弟子今后有何打算?”大弟子道:“弟子愿做一走方郎中,为贫寒之人了却病痛。”二弟子道:“弟子家中乃是当地首富,愿散尽家财,接济穷苦之人。”三弟子道:“弟子愿入仕做官,等庙堂之上,以仁抚民。”四弟子道:“弟子愿如师父一般,隐居山林,传道授业。”众人相谈甚欢,一旁皇甫师道:“几位师兄志向何其之小,大丈夫当领一军,问鼎天下,无往不胜。”众弟子皆冷笑道:“师弟整日足不出户,师弟心中之天下不过是房门之内罢了。”皇甫师摆手道:“凡夫俗子,不足与谋。”
当日晚饭时,玉衡子将皇甫师唤入房中道:“你已不宜再研习道法,且将为师授你之书还与为师,待你脱离尘世,再作区处。”皇甫师问道:“师父为何如此?”玉衡子道:“你志虑不纯,本性未改,如此下去难免误入歧途。”皇甫师道:“尔等庸碌之辈皆不懂我,你之歧途便是我之大道。”说罢,愤愤而去。
是夜风起,济世门后山燃起大火,玉衡子领众弟子前去扑火,未见皇甫师,直至次日辰时,火灭。玉衡子与众弟子返回山门,发现偷天镜被人盗去。众人来至皇甫师房中,皇甫师早已不见踪影,只在壁上留下一诗:
藏龙江中江藏龙,寻常鱼虾犹敢欺。
世人小看皇甫师,来日再见震天下。
众弟子欲去将皇甫师追回,玉衡子道:“随他去吧,他心不在此,安能留他?只可惜他执迷不悟,天下又将大乱。”自此,玉衡子遣散众弟子,独自云游四方,无人知其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