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蓝儿原本是素不相识的。那时候,她是皇宫里高高在上的公主,而我只是世间上一个笑傲红尘的画师。
我的名字叫做墨灵卷。
我从小投身在神来阁里。我的师父乃是当时万人敬仰的画师浣溪子。
九曲回廊,庭院深深。神来雅阁,光荣地坐落于风巫国都巫骨王城之内,建阁距今已经两千多年,由祖师爷神来子创立,闻名天下,饮誉九州。
我的师父浣溪子曾说,神来雅阁虽是属于举世闻名的画府,但是,古往今来,却是以琴为尊,以乐传名,因为祖师爷神来子昔时本是画师出身,后来却以超凡卓越的琴技扬名于四海,光耀于神州。
古阁惊世的绝妙天书《神来宝典》载有一言:神来子,神来雅阁的创派祖师,琴笔双修,诗画双绝。风姿潇洒,才华绝代,乃是横跨琴画两坛的旷古奇才,实为天之骄子,非凡人也。
有关《神来宝典》的记载之中,还有传了一段当年祖师爷神来子创派历程的趣闻际遇,流芳千古,享誉千世。
宝典曾经载录相传,神来雅阁的创派始祖神来祖师爷,年轻之时,本是盛世风巫的宫廷琴师。追溯前尘过往,起于两千年前,那时候,我的祖师爷翩翩君子,意气风发,博通琴笔,满腹才华,正值弱冠年华的时候,他孤身一人,来到天朝风巫的帝都巫骨王城游历,后来,机缘巧合之下,得到风巫君王帝康的赏识。
风巫以礼乐传国,君王帝康亦是知音之人,生来性情风雅,偏爱抚音弄律,丹青作画。两两相识,君王帝康与神来祖师爷,宛如士遇知己,鱼得欢水,惺惺相惜,大有相逢恨晚之意。
宫廷一会,知己相逢。君王帝康欢之于心,喜之于情,于是,屈了一己龙尊,以国之雅礼相待,当即便敕封神来祖师爷为自己的御用琴师,身份显贵,王城之内,帝康还赏赐了一座堂皇庄严的福苑,作为神来祖师爷的官邸,以表高山流水之谊。
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古朴高雅,庭院深深。自此,祖师爷神来子便长居定于风巫古国,并且在此创立了流芳千世的知名画府--神来雅阁。
所以,风巫历朝历代的宫廷皇室,经常盛意相邀神来古阁的画师,或以妙笔为他们点一墨生花,或以玄琴为他们弹一曲奏雅。
雅乐即成天籁,雅笔即作丹青。因得君王青睐,承蒙浩荡皇恩,后来,神来祖师爷的仙曲雅画被帝康广为宣扬赞颂,一传于十,十传于百,朝夕岁月,日来年往,广播盛传宫廷人间,慢慢遍及天下诸国。列国帝王将相,皇室宗亲便以千金相赠,厚礼相邀,希望能够一睹神来祖师爷的风采。
上达君王,下至百姓。祖师爷声名鹊起日来年往,神来雅阁即是由此享誉神州天下。
祖师爷神来子清雅之名,名起世间众生,扬于九州泱泱华夏以后,从此,神来雅阁每天总有无数的琴师画师和王孙公子不远千里前来拜师求艺。
但是,祖师爷一心醉于研究琴画技艺,无意于神来一阁被世俗之外的名利纷扰,不愿广开雅阁画府。于是,便以己祖师之名,凭己掌门之尊,立下清规贤律,若是后世执掌神来之人,不得贪功图名,广授众生门徒,扰了这神来福地的清静,否则,玷污雅阁之名,必遭天之神谴。
神来三宝——《神来宝典》,神来古琴,神来方玉,即是流芳雅阁世代相传的三件宝物,泱泱九州,芸芸天下,世上人人皆知。
《神来宝典》乃是一部妙笔天书,是神来雅阁一直珍藏的玄书典籍,代代相承,源远流长。雅阁的古籍天书《神来宝典》,内里的玄机宗要,博大精深,包容甚广,总分上下两卷。
上卷记录之中,书录的即是有关过往祖师爷创派之由来,以及神来历代阁主的一些风月之史,逍遥之迹。
下卷记录之中,书录的即是有关神来琴艺画艺的修习之要诀,精进之秘法,而且还有如何运用太古仙琴,来修炼神来至高无上的绝世玄音”九品仙乐”,造化于天地万物。
神来古琴,是神来一阁的阁中之宝,乃是世间雅琴之中的极品,九霄佩环,鼎鼎大名。
神来古琴,原是祖师爷神来子青年之时得自一位古稀仙人之手,琴式如同上古神琴伏羲,当属太古玄琴,颇具造化之灵性。
神来古琴,琴身古朴,琴弦精致,缓缓轻弹,琴声玄妙无穷,可以令万物复苏,百鸟欢鸣,堪称仙家之乐。
世上本有这八仙过海的传说,八仙者: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以及曹国舅。八仙之中,唯有韩湘子擅长音律,洞箫绝技,已臻化之圣境。这神来古琴弹奏而出的清雅妙音,可与八仙之一的韩湘子的萧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阁的妙笔天书《神来宝典》曾经录了一则流芳佳话,乃是一段有关神来玄琴的传奇来历。
当年我的祖师爷神来子游历山水之时,偶遇一位太古仙人弹琴,一曲悠扬之声,声声荡漾,有情有雅,有雅有情,听来令人心境怡然,生喜生欢,乃是世间难得一闻的天籁之韵。
我的祖师爷品性情致由来高雅,极爱礼乐诗画,痴迷古曲古音。绿野青山之外,闻得老者清雅之声,当即欢喜驻足,兴致盎然,洗耳恭听古稀老人款款弹奏大雅之乐。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当时,神来祖师爷听得入心入神,正值如痴如醉之际,青山野林之中,忽然引出一条庞然巨蟒,躯长数十余尺,遍体云状斑纹,悠悠吐信而来,径直游向弹琴的老者缓缓而去。
那时,我的祖师爷并不知道这位古稀老人乃是一位太古神人,羽化成仙,荣登仙籍,早已经炼就了长生之躯,仙家之体。
心有大善之念,念有大慈之悲。祖师爷神来子,内存侠义之道,胸怀仁慈之德,后来,一念生善,为了保护弹琴的老者周全,免遭巨蟒毒口吞噬,紧急之中,暗暗运了神来之法,即以手中的神来画笔,立时化为一柄形如弯月的宝雕神弓,正欲想要引弓射箭而起。
片刻之间,巨蟒缠身,极为恐怖。口中蛇信一来一回地吞吐,眼见似乎就要蚕食了抚琴之人。
一身之性命,危在旦夕之间,这位古稀仙人却恍如身若无物,面不改色,依旧从容起音,不消一刻,缠绕仙人周身的巨蟒,竟然闻琴音而退去,蜿蜒游走,终于消失于山林之中。
仙人大雅一曲,感化凶狠的灵蛇巨蟒,消了杀生之念,止了作恶之心,净其暴戾之根,化其暴戾之性,大慈大悲,大悲大慈,委实乃是无量功德,功德无量。
祖师爷亲见此景,目睹此境,伫立一旁之时,为之惊叹不已。
高山流水,琴音悠悠,松沉旷远,明净澄澈。闻其绝世之音,聆其绝世之乐,宛如浊尘濯污的松溪流泉,清杂念于灵,聚风雅于性。
后来,神来祖师爷与古稀仙人相约而行,携程游历于山水之畔,把酒对饮于江上之舟,二人品音论曲,共话雅声古韵,相谈甚是欢畅。
祖师爷神来子与其情义相投,志趣相交,于是,引为了一生的知音知己,古稀老人便将随身的古琴取名为神来,赠与了我的祖师爷,流传后世至今。
故《神来宝典》有一妙言:人生玲珑心,神琴有灵性。
神来方玉,乃是神来雅阁的第三件宝物,本是一块通灵宝玉,玉质晶莹,玉色如雪,原是神来祖师爷当年随身佩戴之饰物,后来传了下来,一世传了一世,一代传了一代,于是,久而久之,慢慢便成为了后世神来传人的掌门信物。
神来方玉,与神来古琴同为神来一阁的传世之宝,俱为世世代代的传人信物。神来方玉,纳无暇之泽,藏通灵之慧,乃是世间的知名宝玉,执玉之人,佩其玉者,能与宝玉互通心性,现于吉凶,知于福祸。
据《神来宝典》之中的记载,神来雅阁的创派祖师爷神来子圆寂之时,将周身全部的灵力汇聚于指尖,一半注入了神来古琴里面,另一半则注入了神来方玉里面,所以,神来饮誉神州的两件至宝,自此便具有了非凡的灵性,成为了世间的通灵之物。
我的恩师浣溪子执掌神来雅阁已经有九十余年的光阴,神来之名,名扬天下,古来便已受到世上万人的仰慕。
我自幼即是一个孤儿,师父一直养育了我,教我知书识礼,抚琴作画。
我的一世流芳雅名--墨灵卷,亦是我的师父给我取的。
师父说,这神来仙阁,自古以来,乃是以琴传神,以画惊世,所以便给我取名为墨灵卷。这灵卷二字,即为三尺画卷,一琴通灵,本有光耀神来之意。
师父一生对我谆谆教导,寄予厚望。他希望日后我能够执掌神来,成为天下举世闻名的技师,兼修琴与笔,以光大祖师爷神来子之名。
年少之时,师父时常赞我天资聪慧不凡,记忆超群,不仅能够精通书画琴棋,而且对神来的”造化之术”领悟极高,颇有当年师公清尘子的遗风。
因为我生来就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自幼居于神来古阁,凡是自己看过一遍的典籍我都能够倒背如流,凡是师父抚过一遍的雅曲我都能够熟稔于心。
我的师公雅号清尘子,乃是神来古阁第八代的传人,这清尘二字,即为清濯如莲,不染纤尘,本有清净脱俗之意。
我的师父曾说,师公一生高风亮节,宁静致远。因为平生素爱水之白莲,喜欢赏莲观莲,常常咏莲喻志,歌莲成诗,久而久之,尊莲崇莲,崇莲敬莲,爱之极致,所以,即有了这清尘雅号的由来。
我生来便和师公清尘子的喜好情致皆有相似,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百花之中,我们独爱这亭亭玉立的清白雅莲。
北宋哲学名家周敦颐的千古流芳之作--《爱莲说》咏莲曾经有一雅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自古以来,悠悠雅莲,源自淤泥而生,出落凡尘之时,亭亭玉立,荷香四溢,却能不惹半点尘埃,素为世人所津津称道,乃是花中的翩翩君子,洁丽无暇。
文人有文好,雅士有雅好。古来的贤者,风流的隐士,极好咏物抒怀之趣,常以梅兰竹菊来咏物明志,寄情于诗。神来名扬千秋的历代先主们亦是如此,应物斯威,意物吟志,或是引幽兰喻己,或是以寒梅自律。
因此,一直以来,神来雅阁的先主传人,世世代代,崇尚的便是魏晋时期的君子雅士之风,坦荡不羁,重德重品。
继任神来之尊,执掌神来之阁,我的师父一生驰名江湖,誉满天下,为人处世,尚德尚品。清白之年,尊余师之教诲,我爱读圣贤之书,习孔孟之道,能知大雅之礼,崇尚山水之乐。立足于尘世,凡事皆以修身为本,多行善泽善举,一世内守本性初心,心存仁善之念,知恩感恩,不憎不怨,顺天赋之秉性,我常好于琴棋书画之趣,养于天人合一之灵。
我的师父平日不痴音律,不善琴艺。他以画艺居首,素来喜欢作画品画,画艺超凡,画技卓越,一柱神来妙笔,被凡尘世人称之为是“再世唐寅“。
神来雅阁内里,我是师父此生唯一的弟子。
师父一生喜欢清静,所以,一世只收了我一个徒弟。
一来是因神来祖师爷早有明言古训:后世之门人,传了神来衣钵者,执掌神来宝阁,不得大开门户,广收门徒,扰了这神来福地的清静。
二来是因师父本是爱画知画之人,深知苦修画技,讲究的是先正其心,先养其性,修艺必先养心修性。世间无数的登门拜师之人,多数皆为争名逐利的等闲之辈,心性浮躁,故而师父不愿再多收神来传人。
祖师爷传承下来的天书宝典记载有言:创立神来一阁,取名神来,这“神来“二字,本有天助之意。世间之上,任何绝世雅曲或者惊世名画的创作,乃是即兴而来,随性而发。聚神来之感,凝神来之思,创作由情而起,由心而生,若能顺其自然之心,顺其自然之情,遵循天之道,勤学而苦修,久而久之,自助者得天来慧泽,琴技之超凡,画功之卓越,便可得偿所愿,自然即能大成。
师父一生曾经云游天下,盛名远播九州。他入境造画的造诣登峰造极。无纸无笔,无墨无砚,却能在无极之内,以十指为笔,凭慧心入境,虚空而作,虚境而生,成水墨丹青之绝绘。其造画之技艺,举世无双,已臻化之灵境,令世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