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世华听了自己大嫂的话,没有多跟张大叔一家寒暄,放下东西很快就回来了,回来了之后就主动跟柳素语说道,“大嫂,东西我送回去了,但是觉得张家的人都有点奇怪。好像小立回来,不是很高兴的样子。”
乔世轩听见自己二弟的话,也关心的问道,“张叔,他家怎么了?”
乔世华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待得时间太短,没有问。但是平时去张叔家,张婶和张叔很热情,今天就看到张叔坐在门口,脸色不太好看,我就把东西放下就走了,小立回来了,也没看到人。”
人家既然都没说,也许也是有什么苦衷,乔世轩说了一句,“今天见了世华什么都没说,估计不是太着急的事情,等收了麦子之后去张家问问吧,能帮就多帮一把。平时张大叔家也没少帮我们。”
看着两兄弟都没说什么,柳素语也压下了自己脑海里的想法,还在想是不是因为送给他们吃食,所以张家不高兴,这年代,有点荤菜吃也是不容易,
柳素语毕竟跟张家交往的时间不长,她对张家婶子很友善,也只是因为乔世轩说张家对他们不错。
可是现在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让柳素语不得不想歪,她有时候的想法,不是积极乐观的,想的还是比较悲观,毕竟前世她是一个人,见过了太多的人情冷暖。
所以刚才会这么想,但是既然乔家两兄弟都认为是张家遇上了麻烦,她也就不说自己心里的想法了,万一人家真的没这么想呢,她说出来岂不是增加两家之间的隔阂。
柳素语自己思考的半天,一抬头就发现乔家两兄弟都看着她,立刻回过神来,猛地点头,“也行。”那个烤鸡对于柳素语来说,只能算一般般,可是对于乔家一家人来说,这些肉确实是个巨大的改善了。平时吃的下水,也没有这个鸡肉来的实在,
就算是乔家最富足的时候,也只是逢年过节才会去买一只烤鸡回来。但那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所以对于乔家一家来说,这算是格外的美味。乔家觉得这个收麦子的季节过的格外的轻松,有了草帽,有了柳素语每天做的吃的,还有解暑汤,在加上全家出动,似乎是轻松了许多。
乔世华不由的感慨,张家大叔说的有道理啊,家里有个当家的女人就是不一样,他以前每年可比现在累多里,收完麦子至少得些好些天才能缓过来,这次速度不比以前慢,却还是生龙活虎的,甚至觉得他还能再磨二十斤豆腐。
相比较乔家的开心,张家就是愁云一片,虽然说儿子回来了,劳力多了,田里的麦子收的快了,但是大家的心里还是很沉重的。
等到乔家收完麦子,张家婶子过来串门,柳素语才知道张家发生了什么事。柳素语万万没想到张家一家人愁眉苦脸的是因为张立被酒楼大厨赶出来了。
张婶子来乔家,抓着柳素语的手就开始唠叨,“你说小立那个师傅,是不是缺德啊,狠心的玩意,跟他做学徒做了几年了,之前说的包吃包住,但是前三年在他手底下那是吃不好穿不暖的,每次回家来,看着比在家里还瘦,真个人都不爱说话了,看的我心肝都疼啊。”
张家的情况柳素语都知道,张家是外来户,只能靠租别人的地过日子,当时张家租的就是乔家的地,乔家对他们还算是照顾,所以到了后来,他们不顾全村人怎么看乔家兄弟,始终都很是亲近。
因为乔世轩的父亲去世,乔世轩的二叔,又提高了两成租子,张家本就不怎么好过的日子,也是更不好过了。
家里没有粮,还有孩子要养,无奈只能把儿子送去给人当学徒,想着出去了总能吃上一口饭,不用整天饿肚子,而且虽然苦,但总是一门手艺。
所以张家的人明知道儿子过的艰难,也没说要把儿子接回来,唯一能做的大概就是想到大儿子的时候不停的抹眼泪。
好在张立是争气的,当年有不少人家的把孩子送去给师傅当了学徒,但是张立最终留下来了,还被他带去了酒楼里头做小厨。
张家本以为这苦日子到头了,日子总会慢慢好起来的,结果现在大儿子被辞退了,这简直就是晴天霹雳,“熬过了这三年,好不容易师傅用的顺手了,当上了小厨,每个月也有自己的工钱了,眼看着就要有出头之日了,这才没过几年呢,就被师傅给赶出来了。”
柳素语看张家婶子说的眼泪汪汪的,连忙拍了拍张婶的手,问道,“婶子,你慢慢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立儿说,是前几天,酒楼没什么人的时候,他师傅就出门去了,没在,正好有客,小立就自己做了一个菜,结果就有人告诉了他师傅,说小立自作主张,还在酒楼偷师,然后就让掌柜的把小立给赶出来了。”
在柳素语的思维里,觉得张立是对的。但是站在厨师的角度上,就觉得张立是错的,就是在觊觎他厨子的位子,这个时候讲究一个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所以师傅们凡事都要留一手,不能给徒弟学全了,这样能保持自己的权威性,也能保持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就算是真正的徒弟都要留一手,更何况,大厨根本没有把张立当成是徒弟,他当年说收学徒,也不过为了找个好使唤的人伺候他而已。
能让张立做小厨那也是觉得这么多年,也是用的顺手,要不然怎么会在那么多人中选中了张立,只是这个大厨没想到张立竟然是个心大的,学他做菜。那不是挑战他在酒楼的权威吗?能留下张立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