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风跪在福伯尸体前默然不语,往事却在脑海中不停翻转,他终于认清了现实,他重生了,这不是一个梦,他尝到了自己的眼泪,是咸的。
代价却如此之大,福伯已死,自己也即将离开……
这个仇他会报,李培年,必须死!
李成风不记得祠堂众人何时离开的,但是他不会忘记李培年那张狰狞的嘴脸。
良久,几名护卫搬走了福伯的尸体前去安葬,这是家主李维明安排的事情,没人胆敢马虎,经此一事,李府风气为之一净,毕竟有李成风这个嫡子的珠玉在前,阖府上下没人敢再以身试法。
在暗处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一辆简单的马车从李府后门驶入大街,向着汝阳府城外疾驰而去。
李府核心处的一处精致小院,李培年躺在软塌上,两个貌美侍女屈膝侍奉。
李培年神情悠然,对着墙角暗处的一个黑影不疾不徐地说道:“通知永安侯,事情成了!”
待到黑影领命退去,李培年嘴角上扬,一只手已经不自觉地划到了侍女的怀中……
李成风坐在马车里,一路颠簸却不知要去往何处,这辆马车是特制的,两边的小窗早已封死,只预留了几个小孔透气。
听着车外马蹄翻飞,李成风却眼皮沉重,毕竟是六岁的身体,今天发生的事情委实太多,尽管是成年人的灵魂,身体却早已疲惫不堪,李成风默诵着《养气经》,想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
不知过了多久,车门终于吱呀一声打了开来,一片挂满繁星的夜幕顿时映入眼帘。
夜色深重,李成风衣着单薄,脸上泪痕犹存,苍白的小脸毫无血色,车门外的护卫面露不忍之色,确实如此,任谁看来李成风不过是一个六岁大的孩子。
一床棉被扔了进来,紧接着是一个水囊,最后是一张温热的肉饼。
李成风突然想起了福伯的话,好好活着!
是啊,活着就有希望,李成风哭了,既是对福伯的缅怀,也是对前世自己的告别……从此刻开始,他就是李成风。
这一世要好好活着!李成风咬下一口肉饼暗暗对自己说。
就这样走走停停,李成风担心的半路截杀场面并没有出现,莫约过了三天左右,李成风终于走下了马车,迎面而来的是一片高大的山脉,连绵起伏,宛若一条青龙盘踞。眼下李成风和几名护卫正处于山脚之下,旁边不远处就有一块石碑耸立,上刻着三个苍劲大字:青阳山!
青阳观,李成风脑海里回想起当日祠堂的细节,心下明白这便是自己今后生活的地方,前世今生两辈子,最后还是逃不掉做道士的宿命。
李成风随着众人开始爬山,山势陡峭,却有开凿的石阶逶迤而上,行至深处让人仿佛置身云端。李成风四处环顾,山中多有怪木怪石,葱葱郁郁,突突兀兀,交叠环抱,不一而足。
这景色比前世的终南山好多了!李成风脑海中不免想到。
众人拾阶而上,愈往高处,李成风愈发吃力,但却并不叫苦,依旧坚持。几个护卫看在眼里嘴上虽不曾言语,但眼中的赞赏却出卖了内心的想法。
路有尽时,约莫两三刻时光,李成风气喘吁吁抬头看去,一座山门突兀的出现在眼前。
山门处结有草庵,一名青衣小道士顶着发髻盘腿坐在其中,看着众人前来连忙起身,打量了众人一眼,上前见礼道:“此处是青阳观地界,不知诸位是访友还是参拜?”
为首的护卫还了一礼,从怀中拿出一封书信,道:“我们是汝阳李家,这里有一封书信要交于长春道人,所来何事,信中自有言明。”
小道士听闻汝阳李家来人,眸子一亮,显然也曾听说李家威名,当下接过书信告罪一声,急急忙忙送信去了。
约莫过了盏茶时分,小道士的身影再次出现,不过身后还跟有一名圆脸的青年道士,行至近前,李成风感觉圆脸道士的目光一扫而过,随后便听其开口说道:“贫道钱钧,添为青阳观知客,观主下山旬月尚未归来,副观主已知悉书信,特命小道前来接应。”
随后圆脸道士钱钧两眼一眯,目光扫了扫,最终落在了李成风身上,皮笑肉不笑地继续道:“这位便是小公子了吧?”
几个护卫面面相觑,这钱钧前恭后倨的语气任谁也听的出来,诸人不免多看了李成风几眼,心中俱是想到,这孩子今后的日子怕是不会太好过。
李成风自然也体会得到钱钧前后态度的转变,但他前世独居终南山,衣食住行俱是亲力亲为。重生以来,虽然生在豪门望族,但六年来与福伯相依为命,也没过一天锦衣玉食的日子,反而是此处环境,旷野山林,与前世极为相合,要比李府那高门大院更得李成风欢喜。
只见那为首护卫又与钱钧低语了几句,钱钧俱是笑笑点头应是,不多时二人齐齐转身,向着李成风这边看来,随后为首护卫抬手一挥,几名手下似有默契地深深看了李成风一眼,旋即拾阶而下朝着来路下山而去。
独留李成风心下黯然,打量着小道士和钱钧二人,稽首道:“小子李成风见过两位师兄!”
小道士闻言嘿嘿一笑,摇了摇手,欣然道:“什么师兄不师兄的,叫我丁升就行!”
“哎呦!”小道士话音未落,突然一个趔趄摔在青石阶上,李成风看的真切,却是钱钧在小道士身后突然踢的一脚。
“说的什么混账话,还真以为自己是人物,哼!”钱钧面带不屑,啐了小道士丁升一口,眼神却是有意无意的看向李成风。
小道士丁升被踢了一脚也不懊恼,连忙起身,衣服上的尘土都不及拍下,依旧笑呵呵的样子,对着钱钧打躬作揖,口称不敢。
钱钧似乎对丁升的态度极为满意,一副很是受用的样子,当下转身对着李成风说道:“你随我去面见副观主!”
此处山门只是青阳观的前站,距离真正的观门尚有三四百米的距离,多是用作招呼前来参拜的各路香客。
李成风点头称是,对丁升微微颔首,便跟在钱钧身后向着观门走去。
一路无话,行不多时,李成风眼前便出现了一片殿宇,这些殿宇依着山势而建,或高或低,形式也各有不同,俱是红墙绿瓦,掩映在层层叠叠的林木之中,平添了几分神秘。
殿宇重重,诡异的是却无围墙相连,只有近处一座高大观门,飞檐之下一副红漆匾额,上书青阳观三个大字,笔走龙蛇,看来极为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