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琼州还没真正面临战争,古人都是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放弃自己的家园的,老百姓虽然明天还是活着惊恐中。
但日子还是照旧,城里的秩序还是正常的维持。
800多年前的城市,满街穿着破旧的百姓,怎么看都是在横店拍电影一般。可这就是活生生的真实百姓生活。
主要的集市上,铁匠铺,粮店,布店,棺材铺等等都有,还有一些做小食的走摊都在正常营业。城市的主干道都是有青砖铺设的,除去这格格不入的行人,这边还是很古色香的。
这座城市至少有几百年的历史了,物资匮乏,商品流通不畅,还有的这时代海南恶劣的自然环境,瘴气横生,使得琼州一直作为流放之地而存在。
所谓瘴气就是动物的尸体死后腐化后堆积在丛林里,通过蚊虫传播的传染病,疟疾、登革热,即使放到2020年碰到严重的病症也不一定能救过来,还具有传染性。
所以海南如果要发展起来,就必须断绝这些疾病。其实也是很简单的,虽然不环保,看着那大片的原始热带丛林了么,砍就完了。
开荒之后,种上粮食,果树,这片海岛真的是宝藏,不说后世怎么开发旅游,这时的琼州,四面环海,数不清的木材,一年三熟的地理性质。来个能吏充分治理,发展人口,开垦土地,便利的海上通道,假以时日,肯定能不比江南之地差多少。
可惜来这边的汉人,都是不得志之人,发配边疆的罪人,能有什么想法,更别说分配来的官吏,更是当这是一份苦差,好在山高皇帝远,封疆大吏还是封疆大吏,只要不造反,随便折腾。土著的少数民族更别指望了,多躲在山里自娱自乐,只求温饱。
小白本是不情愿离开丛林的,告别了丛林,意味着吃不到椰子,香蕉,还有那即将成熟的荔枝,还不知道什么味道。
可没想到到达了这个看起来很古老的城池,城里的水果更多了,不光椰子,香蕉随处可见,更是见识到了甘蔗,西瓜,芒果,龙眼等应季的水果。
小白顿时乐不思蜀,从此皇帝不早朝,埋头吃就完事了。只一天的工夫,小白的毛色更雪亮了,还长了很多,体型也大了许多。
易小川也真的确信了这水果喵吃水果就会变强的特性。
在没人的地方测试了小白的火球术,易小川目瞪口呆,这就是格斗游戏里,蓄力放大招的感觉啊,火球已经可以蓄力到成人拳头大小,而且散发出来的热量更是惊人。而且能收放自如,恐怖如斯。
刚认识小白那会要小白有这样的本事,易小川早投降了。
小白的幻影能力也增加了,凝聚出来的幻影的时间明显变长了。当然这能力感觉只针对动物有效,直接能让野兽丧失勇气,意志薄弱的更是直接可以成为奴隶一样驱使。
易小川也是信心大增,小白明显往一个魔法师方向进化,强力打手喵一枚。虽然这很不科学,但这个时代根本没科学。。。。。。
哪怕后世,科学也有很多解释不了的现象,想那么多太累,赶紧在这个时代强大起来。
易小川这个皇帝的御医的名号是坐实了。其实易小川根本不慌,所以你说我是医生那我就是名医,有小白在,随时可以找出后世的中药配方。
这年头还没啥人卖假药,问清症状,看点感冒发烧,跑肚的小病,应该稳的很。如果能把几百年后的青霉素弄出来,在这个年代应该是能是活命无数的特效药了。
说干就干,那就把青霉素弄出来。
易小川通过邱健的引荐和知州林获牵上线。向这个地方最高长官借一些木匠,银匠,铁匠,然后求了些银钱和几个跑腿的管事人。
然后选了一块宽敞的院子作为工坊。条件不是很苛刻,林获自然不会拒绝。
不一会,要的人和银钱都送到了易小川指定的院子里。
林获对于易小川也只是知道能在危机时刻救了小皇帝一命。邱健私下也把易小川的能力夸大了一番,虽然林获不全信,但对于易小川还是有几分重视。
琼州这个地方除了,一年四季都有的水果,虽然能一年三熟的粮食,吃饭问题不是问题。但根本没有大商人来发展商业,每年都只有零星商人一季度来来行一次商。
当地人也基本是自己自足。吃穿不愁,但缺医少药,人一旦得了病就只能等死。
如果这个易小川真有些本事,不说造福百姓,林获觉得身边的人总能有个保命的保障。虽然不知道他要捣鼓什么,但这点钱粮,人力根本不用在意。
易小川从小白那里查找了后世的青霉素的制作工艺,当然不可能是现代化的版本,只能是民间的土法,还要经过简化的,很多东西都要用一些这个时代的东西替代。
发明青霉素可领先这个时代几百年,但现在易小川能想到的,肯定是用自己御医的身份刷声望,在官方或者百姓中获得话语权。
就目前官方对百姓和对军队的统治力,元军来了还是一碰就倒的战力,历史还是会朝着固定方向进展。
如果易小川能夺得琼州的指挥权,守住琼州不落陷还是有很大信心的。
改良火药配方改良肯定有强大的威慑力。
把水泥弄出来,城防肯定能短时间迅速加固。
改良这个时代单一的用渔网捞鱼的作业方式,可以去深一点的海域去捕捞数不尽的渔获。
琼州这边本身的粮食供给充足,加上鱼,粮草都不是问题。蒙古军队最不擅长就是攻坚城池,坚守城池肯定能守得住。
易小川想着想着还是先专心折腾青霉素吧。大致的原理从小白那百度出来。
首先收集大量青霉,用营养液培养,接着将培养液过滤,加上菜籽油并搅拌。搅拌之后将水分(精制培养液)抽取出来。通过上面的方法就将大部分的不溶性物质和脂容性物质去除了。将炭磨成粉末,加入精制培养液,让炭吸收青霉素。将吸收了青霉素的炭放在分离管柱之类的容器内,以蒸馏水及酸性水洗净,然后用碱性水冲洗。那么分划出来的青霉素便会被分划在某个部分,浓缩再溶解出来,这就是分离管柱色层分离法。以琼脂培养基去培养葡萄球菌,进行药剂感受性测试,就可以将效果显著的青霉素分划判断出来。
制作青霉素的一些材料。菜籽油这个时代本身就有,买就完事了。
酸性水可以用白醋替代。就是纯度也要自己提纯。
炭粉直接让人打磨好,然后沸水消毒。
青霉素的来源是(馒头、包子、水果、面条上),等发霉就有了。
将米磨成汁混合用山药煮成的汁就是培养液。山药宋朝是有的。
琼脂则是海边的藻类提取的,这个易小川会教授一些人去制取。
至于后世的玻璃器是没有的,买大量的陶罐之类代替了。
蒸馏水的提取比较麻烦,易小川在小白的提示下,画出了图纸,让木匠和铁匠去打造。
至于银匠,易小川是让他大致注射器的针孔用的。估计按现在的工艺针孔的肯定要相对比后世粗的多,没办法,死和挨针相比,怎么选不用考虑。
针筒也是交由木匠用竹管制成,让他们尽可能地解决密封性就可以了。
兵荒马乱的年代,匠人们的地位很低,来了5个木匠,一个老师傅带着四个徒弟。
银匠就来一个,琼州这地方对银饰的消费能力很差,勉强糊口的工作。
铁匠也来了三个,好像是兄弟三人。这时代打铁的真是铁饭碗,日常生活用具都离不开铁器的,官方也是铁匠制造兵器。
领头的老木匠姓李,大家都喊他老李头,四个徒弟作为工具人,易小川懒得去问名字。铁匠三兄弟姓熊,名字很光头强,熊大,熊二,熊幺,强迫症犯了,为啥不叫熊三。
银匠是个老头,叫刑九。本来以为他的任务最艰巨,这个时代那么小的针头真的不好做。没想到一番交代,他一口应下,说没问题,连针的硬度问题也能解决。真心强大古人的智慧,这时代竟然有了合金的概念。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万事俱备,就等着青霉素面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