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不好了,不好了,不好了,刚刚收到信息,说被刘家被抄家了。”
…………
刘家的各种消息如潮水般涌来,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太子殿下,此时此刻心如刀绞,面如死灰、生无可恋。
“小桂子,快去请舅父前来商量。”惊慌失措的时刻,他想到了自己舅父,像是发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死死的捉住。
太子党中默默为太子提供财力支持的刘家轰然倒台,作为自幼便生活在帝王之家的他,此刻如坐针毡。
“太子殿下,张公公来了,说是带着皇上口谕而来。”
太子殿下刹那间像一个木桩一样,站着不动了,他没有想到,自己父皇的旨意会来得如此之快,他仿佛看到了自己被废的结局,此生再无缘登皇继位。
不一会儿,张公公便来到了太子的跟前。他看到太子在神游状态,便直接宣读皇上口谕,早办完差事,早点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万一被别人诬陷是太子党的人,那就是有一百张嘴都说不清的。
“太子殿下,皇上口谕,……即日起,太子禁足于东宫,任何人不得探视。太子殿下可有疑问?”
“太子殿下,还不快快接旨。”太子身边的一位小太监看到太子无动于衷,连忙提醒。
“儿……臣……接……旨。”
哀莫大于心死,心如死灰的太子有气无力地说出儿臣接旨这四个字是多么的艰难。
…………
自古以来,无论谁倒台都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欢喜的便是平时被刘家欺压的百姓和被强抢店铺的店家等,当然,最开心的便是叶倾城了,因为刘家不倒,她就无法实现她的富婆梦。愁的就是那些曾经和刘家走得比较近的官员和一起同刘家同流合污的商人等。
因为刘家的倒台,朝堂之上便有人趁机打压自己眼中钉、绊脚石,有人甚至无中生有,只要是和刘家的人见过面,都被翻了出来,被说是在密谋什么谋反的大事。
而当今皇上不是任人摆布的皇上,也不是谁说什么他都相信的。只是此事牵连到太子,他不得不大开杀戒,即使那些谋反的谣言是空穴来风,就算太子殿下真的不存在密谋谋反之心,但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他不得不杀。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叶倾城成了刘家的掘墓人。她放火烧书,嫁祸于刘永富,给了皇上进行大清洗的理由。
那些不愿与刘家同流合污的官员早已被刘家打压的喘不过气来,如今,是皇上要杀刘氏家族的人,他们便在后面推波助澜。
但其中不泛一些真正关心国计民生的官员,他们借此机会展开大改革,上表建议皇上,把刘家非法侵占的商铺、农田等物归原主。还有人上表建议修改律法,不允许再出现刘家这种利用垄断地位,哄抬物价的事件再次发生……
……
也可能是皇上觉得自己大肆杀戮,会在百姓心中留下暴君的印象,所以,但凡是上表建议改革的官员都升了官,并任命他们全权处理改革事务。
听说朝廷要进行利国利民的改革,老百姓纷纷表示欢迎,并积极参与其中。
就这样改革的浪潮起于顺天城,继而席卷天下,就这样改革的浪潮源于商业,继而席卷各行各业,天下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可以说是迎来了一次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