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智雄会聚研兵道韬光待机闻凶信
回前词《山亭柳》
契友同窗,志趣意舒张。逢会聚,入学乡。精解兵道策谋,兼悟军阵战场。闲暇六博棋术,惬悦何妨?数月切磋论研讨,深情厚谊自难忘。如兄弟,离心伤。智士添充能量,备作当用食粮。忽闻险危信息,急匆逃亡。
话说张良来到张耳家中,申明要拜师学艺,张耳顿觉奇怪,后看到张良献上黄石,方知是那恩公老县令所荐,心中却意识到或遇奇才,正好完成信陵君托付的使命。于是便请入屋内,详细询问来历,得知其便是那锥击秦皇的暗谋之人,倒也十分钦佩。后知其为韩国卿相之后,更是心怀敬重,也是同病相怜,志向契合,便答应授其兵道策谋之术。并祥问了遇到老县令的经过,才知是桩巧遇,莫非天意如此,心下不禁欣然。张良详细道出了得遇赠石恩公实情,张耳从中知晓了老县令,也在隐姓埋名避居下邳,看来还在洞察时政,预测会有天下大乱之日,心中不免吃惊。
张耳听张良说出老县令预言,不禁沉思一下,然后说道:“老恩公识人之准,吾坚信不疑!其预测未来之语,亦莫能忽视!依吾看来,这秦朝始皇自得天下以来,不能体恤民众,理该休养生息,以解久战创伤之苦。反却好大喜功,令修驿道,筑长城,哪样都要强征数十万劳工,有违民愿呐!今后听说还要新起宫殿,建陵墓,扩皇苑,更是变本加厉,将会消弭耗尽民脂民膏。当徭赋过重,民不能担时,必然激起广众的反抗,又岂能国运长久?所以,老恩公才有此判断。”说的也是剥析深刻,张良听后,深服张耳听老人预测,竟说出一番透悟之语。便连忙说那老恩公高瞻远瞩,辨析精辟,定然不是凡俗之人,您一定知道其根底,能否告知?也解我之疑惑!张耳便莞尔一笑道:“恩公既然不告,自有其道理,又何必追根问底呢?还是不知为好哇!”说的也是坦然,张良忙领悟道是。
张良又忽然问道:“我听说恩公家人姓尹,难道是其实姓吗?”张耳便道:“看来你还是不死心呀!隐姓埋名,避之世外,不姓尹又该姓何呢?应当自悟之!”张良顿时醒悟,忙说道:“真是绝妙之思,不愧为世间高人也!”张耳便道:“今后若说起这位恩公,不如就以这块黄石为名,便叫做‘黄石公’吧!言之自明,别人却不知是何人,确保慎密,岂不更好?”张良一听,忙拍手称妙,自此便称那老县令为黄石公。传说张良一直珍藏着那块黄石,死后还随葬其墓冢内,可见其对那老恩公感念至深,终其一生。
书写到此处,值得说明的是,“黄石公”之称,也是后人著书中,描写那位无名老人的称呼,却是将其编成了神话。说其路遇张良于村野草桥上,通过拾鞋穿履,验其德行,又三次夜约,试其信诚,便凭空赠送其天书一部,竟为玄幻的“太公兵法”三卷。后经自行攻读,无师自通,竟成策谋奇才,显然是将那老人,神话成了姜太公的化身。还说张良在石城山下经过,见到了那块黄石,便知是黄石公的化身,以此收藏随葬,这恐是无稽之谈。此说过于牵强,很难令人信服,经本作者悉心揣摩,推断张良拜师求学之道,却与前说不同,想象顺情合理,更能经得起推敲。由是写出以上过程,使读者阅后更会信服,此为别话。
且说张耳将张良领到书房,从暗室中取出多部书卷,均为信陵君所编的兵道之书。其中有“太公兵法和孙子兵法,及鬼谷先生所著的策谋之书,还有信陵君自编的行军打仗心得随记。内中也有对军战的独到见解著述,还兼有七卷兵阵图,却画在了整张牛皮上,看是颇为齐全,世所罕见,堪称绝学,弥足珍贵。当这些书册摆到张良面前时,顿使张良睁大了眼睛,应顾不暇,惊奇万分,果真是梦寐以求的宝贝。只听张耳解释道:“这些珍贵藏书,乃为先贤兵圣所著,也是在军战过程中,所经历的奇谋妙计之记述归结,是那些兵谋奇才的心血凝集而成。本为主公信陵君所赠,欲使吾承继其志,且传之后世,不使其心血精铸之书失弃。但吾自知天资不足,更无率兵实战之机,恐难完成使命,真是愧对恩主啊!”张耳说完叹息一声。
张良虽然年轻,但却悟性极高,且记忆超凡,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更怀有报仇雪恨恒心。当听了张耳所言,便急忙说道:“人生来谁为贤圣?不都是后来习学悟化而成吗!只是天赋高低有别,但勤能补拙,古人能成之事,吾辈也必能成!还要超越之!”说的语气异常坚定。张耳大喜道:“看来老恩公慧眼识珠,信陵君临终前,曾嘱我当寻合宜之人,将其所著之书传授之,以不负其所望!看来君可当此任,不知能如愿否?”说完看着张良,只见张良忙跪地拜道:“恩公所愿,良自当谨记在心,绝不负先辈恩公之望!”说完站起,却紧忙拿起书卷观看,显得爱不释手。
张耳内心倍感欣慰,于是说道:“吾看不如这样,您就在我家中住下,食宿自不必耽心,当会为君备妥。咱们一道研读此兵书战策,还有一个同道书生名叫陈余,亦为聪明好学,志向颇高,若共同领悟其中谋略真谛,或会事半功倍,岂不甚好!”张良一听,十分高兴道:“如此更好,省的独自苦思冥想,劳神费力了!只是无端打搅,甚觉亏欠,后当报答!就不知此人何时能来?”张耳便道:“他就住在邻村,可随时即来。”话声刚落,就听前面有人敲门说话,张耳便笑道:“此人来也!真是说到就到,他是我这里常客,请不必介意!”这时陈余已进门来到厅堂。张耳便与张良出了书房,一同走进前厅,忙向陈余打招呼道:“今日来了位贵客,请快来认识一番!”说的很是热情高兴。
张良定睛看去,只见这陈余年龄略小于己,长得一表人才,身姿丰韵有度,穿戴华丽讲究,看似风流倜傥,倒象个儒生模样,不觉心中一动。而陈余看到张良穿戴整洁,稳重大方,倒像个官宦子弟,心说定是个读书识礼的后生。只见张耳热情说道:“这位公子是韩国人张良,乃国相之后,是吾一位故人荐来,到此便为友朋,快来见过。”张良知这陈余,必是张耳心腹之人,绝非一般弟子,便忙稽首拜道:“学子张良特来拜师学艺,望予关照!”陈余一见,倒也礼道周全,忙回拜答礼道:“学子陈余,尚在求教,同门学艺,不分彼此,兄弟定是位怀藏锦绣之人,还望相互照应!”说的也很得体,张耳听后很是高兴,连忙招呼同坐。
待三人入座后,仆人连忙倒水斟茶,张耳便说道:“这陈余已随吾多时,原来曾在赵国中山之地游历交友,也是个喜读诸书之人,后携妻回到家乡,如今便在邻村住,经常在我这里读书谈论,真成了知己兄弟一般!”陈余忙道:“学师实太过谦,我也是上门求教,才受到恩师青睐,这不非要以兄弟相称,也真是不敢当呢!”张耳忙道:“吾过去交友认朋,也不管年龄大小,只是兄弟相称惯了,倒也痛快,很能拉近彼此感情。如今年龄虽稍长些,做师尊确实不敢当,望今后我等还是称兄弟为好哇!”说完呵呵一笑,甚是平和敦诚,两人见说,连忙答应说好,心中深为敬佩。
张耳接着说道:“以往我俩研讨,多是攻读些儒学从政之书,如今张公子求学兵法战策,吾也是曾听恩师信陵君讲述过,虽耳题面命,也是知些皮毛而已,并不甚精通。且未亲自率军参战,自是不明其中奥妙,虽受赠各类兵书阵图,也曾悉心攻读,可却变化无穷,当是一知半解。所以需我等共同参研,方好解悟明白。不过学透是一回事,而能实际灵活运用,则是另一回事。你们没听说过,那赵国的名将赵奢之子赵括,自命精通兵法,却只会纸上谈兵,真正率兵打仗却不行了。不仅打了败仗丢了性命,而且让那秦将白起,在长平地方,坑杀降卒近四十万人,那是多么惨痛的教训呐!”张良陈余听后不禁唏嘘,于是连忙道是。
只听张耳又道:“我曾听恩公信陵君说过,兵者,诡道也!这是孙子兵法中点睛之论,又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实是战无常情,瞬息万变,策谋遂转,内蕴奇妙!谋划运筹当与对手之情为准,设谋致胜,在乎一心!临机应变,事先筹划,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文韬武略,其智相通,只是兵道要凶险的多,文政可改,武略关乎胜败,生死存亡,不可悔也!”说的张良陈余共同点头道是。张耳将此厉害之处讲明后,便继续说道:“如今观这秦朝之行,倒使我想起信陵君的一句话,说是‘秦以诈谋或可成其业,终将以诈谋败其业!’我暗想,这句话是有所指的。”张良陈余听后不明,忙道愿闻其详。
张耳便道:“那秦国皆因用了我魏国智士而陡强,如商鞅范睢等,如今又用了韩国的李斯,这才吞并六国,实现了江山一统。可那李斯虽具大才,如今又做了丞相,可谓权势熏天!但却是个阴险卑鄙,嫉贤妒能之辈!其诈谋运用更为奸巧,连同门师兄都予害死,与魏国的庞涓何其相似!秦皇信任这种人,还能有好结果吗?”张良忙道:“莫非说的是韩非子之案?”张耳即道:“是啊!韩非本为其师兄,才能远超越他,怕其得宠,夺己富贵,便谋诈问罪,暗害致死,何其凶残?我料其虽使用诈谋得天下,终究会因诈谋失天下!料也不会时日太久。我等应蓄势待机,以应天时!习学这兵道战策,或会有用之期!”张良陈余俩人听后,互相点头,表示赞同此说,暗自佩服其智。于是决心学好为用,这是张耳为激情励志,所作的引导之语。
这正是:志同道合归一心,兵谋战策聚三人。信陵馈赠终有继,蓄势待机复仇因。道出秦善诈谋计,曾害同窗国贤臣。德政丧失何长久?暗伏危倾天时分。
自此三人便一道攻读兵书战策,结合信陵君所留读书注解,和悉心揣摩领悟其手记,再加上各自理解,也难免讨教争论,却使那艰深难懂的内涵,最后得到明解。这其中领悟最快最好的,应数张良悟性最高,理解的颇为深透,且能举一反三,临机发挥才智,善解疑难,总能悟出破解之道,使张耳陈余十分佩服。张耳此时暗思,看来这张良此人,即为信陵君所嘱的合宜之人,或许是天意巧合,时机顿现,心中也是暗自高兴。这样日以继夜,经过数月刻苦研读,每人都深谙了一些兵法谋略,各自深觉智谋大有长进,若是遇到适当机缘,便可大展宏图,参与群雄逐鹿。如能在推翻暴秦的战场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获取辉耀功名,也不枉一生奋争,坚信终会得到结果。
在此期间,由于竹木书简笨重不便,翻看费事费力,难于随身携带,耽误平日阅读。还是张良聪慧多智,便建议道:“若用软羊皮面书写成卷,各人珍藏保存,岂不甚当!只是得需些花费。”张耳陈余忙拍手称妙,连说不足道哉。于是张耳便派人,买购些干净平整的羊皮,三人将那兵书战策精要,抄写在羊皮之上,细密如织,经过悉心切割剪裁,观感甚为精美。古时文字洗炼,兵道著述本就字数不多,却可成卷存放,或是装在衣袋中随身携带。张耳这时灵机一动,便说道:“若是遇到不测,躲难时还可将这羊皮书,隐缝在厚衣之内,既便于取出阅读,又有保暖之用,还可躲避搜捕,防止泄露天机,大家看可好?”张良陈余二人一听,连忙称绝妙之策。
就这样,张良又在此家中迁延些时日,平日张耳也接待些来访之客,连同会面交友,或是与陈余等下棋对弈,也是消磨时光,韬光隐晦,不敢有明显反秦举动。这日,张良便与张耳说道:“我在此搅扰日久,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虽与兵书结缘,但也暂无用武之地,觉得有些虚度时光,想到别处走走,也好增加阅历。深感君恩难报,只好等今后有出头之日,再相报答了。”张耳一听张良辞行,很是挽留不舍,于是道:“君为故人所荐,深结友谊,不舍分离,何不再多待些时日,还望君三思!”张良便道:“常言道,没有不散的筵席,其实我也舍不得离君而去,但也不能总在家中不出,却会消磨意志,于后图大事不利,就请恩准!”张耳略作沉思,即说道:“君言有理,吾也喜游历四方,访朋交友,何其乐哉!但却身不由己,只好暂待在家中,不好与君同行。不如再稍住些时日,让吾摆酒送行,如何?”说的也是情然不舍,张良只好答应再住些天,但却一定要走,张耳高兴答应。
可就在这时,却有个使张耳震惊的消息传来,是一个在郡守衙门当差的朋友,连夜赶来报说。他曾看到上发密札,说是朝廷促办各地,要将原六国声显之士,均要抓捕入都,以防止暗中颠覆朝廷,即按发下名册悉数秘密抓获,违者重办。其中便有张耳陈余之名,望其速作防备,迟了便躲避不及了!也是友情甚笃,所以急告知!很快便发下县中急办。张耳本做过县令,顿时有些吃惊起来,虽然平日便有所准备,但事发突然,也是显些惊慌。待送走那位友人之后,张耳连忙叫起张良,自家也暗急准备钱物,并派人赶快去找陈余来家商议要事,真是刻不容缓。等张良穿好衣装来到书房,张耳便将此信息告知,张良也是吃惊非小,连忙道:“看来这秦朝廷是想将六国忠贤能士,都要赶尽杀绝呀!”说的也是有些切齿愤恨。
张耳即道:“秦皇或是那博浪沙案无结果,便疑为六国将臣隐秘者所为,竟想出这么阴毒的计策来,要将民间隐藏的志士能者,一网打尽,屠戮干净,才肯罢手!我等岂能坐以待毙,当要赶快躲藏出去为好。我看汝并未露出真容破绽,还是远走高飞为宜,或是改头换面,混迹在民间为妙,也不要再去找那黄石公,以免自投罗网,还防给那老恩公添些麻烦。”张良连忙点头道是。张耳便将备好的一包钱资,和那块黄石递到张良手中,便说道:“与君共处这些时日,深情厚谊自不必言,来日方长,定会有见面之日。吾也没别的礼物相送,就送些盘费路资相助吧!再就是那书卷要妥善保管好,当为吾等立世之本。这块黄石,也作为一个念想之物,送君收藏吧!当看到此石,便不会忘记老恩公,吾也当感谢他的荐举之情!方使吾又多了位挚友,不可忘恩呐!”张耳说的很为深情,感叹不已。
张良看着手中之物,感动的不知说什么好,便连忙给张耳跪拜道:“师君待良之高义,犹如云天,今生永志不忘!容后再图报吧!”张耳忙扶起道:“不必再说,日后自现!还是赶快收拾行装,迅速离开此地,时间紧迫,不可耽搁!今日一别,后会无期!原本想摆酒送别,此刻危在旦夕,恐也做不到了,望君多谅!吾也就不远送了。”张良连忙辞谢而出,回到住处急忙收拾行装物品,绑缚在自己所带的坐骑之上,在天色发亮时,悄然离开了张耳家,向他想好的躲藏之地奔驰而去。在他走出一段路后,勒住马头向后张望,已看不见张耳家的村庄,真有些怅然所失之感,深怀不舍之情。然后轻叹了口气,打马向远方奔去。这一别,竟过了许多年,直到张良追随刘邦攻进秦都咸阳。而张耳率赵国大军,随同项羽进军关中,在鸿门宴前夕才得会面,真是百感交集,重叙友情,此为后话。
再说张耳此时在家紧备,等陈余到来后,便急忙将秦朝要抓捕他俩的消息告知,陈余顿时有些惊慌,急忙问道:“此信可准否?”张耳便道:“此为绝密消息,官府也刚传到郡衙,是吾一个故友在此当差,正好分管文案,所以能看到此密札,其中标明咱俩姓名,通在抓捕之列,他暂扣下未报郡守,便连夜急忙赶来暗告,这哪会有错?此为急办之事,刻不容缓,恐怕明日此令便可传到县衙,或由郡衙亲派人来擒捉,你我若不及时躲出,祸在眼前矣!”说的也是着急。陈余忙道:“这正值半夜三更,又无所备,怎能迅速逃走呢?就是逃出去,又难寻落脚之地,当如何是好哇?”陈余话中还是犹豫不定,竟使张耳很为焦急。
张耳便急道:“事情紧迫,不容细商,当断不断,必生祸乱!还是性命要紧,只要人活着,比什么都重要,还犹豫什么?赶快回去备好马匹,再带些钱物随用之品,先逃出险地再说。”陈余问道:“难道只咱俩人走,就不带家眷了吗?”张耳即道:“刚才吾已想过,官府抓的是我俩人,与家眷无关,恐还不至累及他们,等咱有了落脚之地,再暗来接取家眷不晚。如今只好咱俩先行,不能再犹豫不决呀!生死攸关,岂可延误?”陈余这才猛醒,真个不容犹豫,便连忙赶回家去收拾,并与家人暗自告别,然后赶到张耳家门前会齐。这时天刚放亮,却在张良走后不久,两骑也迅速赶出村去,沿着乡间小道向东而行,从此都走上逃亡之路。
这正是:兵谋战策藏邃密,
同道深研蕴灵气。
虽云悟性高低分,
无师自通凭慧意。
真才实学后证验,
韬光隐待用武地。
孰料夜半凶信急,
祸在眼前逃生避。
欲知后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