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西田并未因松下这样的回答而就此打住,而是他紧盯住松下问道:“只要是与风有关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吗?”
松下并未细想此话的真正意思,但西田所问与自己的指示很吻合,所以回答说:“当然是这样。”
四五年之后,松下到这家工厂视察,看到厂里正在生产暖风机,便问西田:“这是电风扇吗?”
西田说:“不是。但它和风有关。电风扇是冷风,这个是暖风。你说过,要我们做风的生意。这难道不是吗?”此时,西田看到松下开始时有些生气的脸变得兴奋起来。
到此时,松下精工的产品,越来越丰富了,除了电风扇、排风扇、暖风机、鼓风机之外,还有果园和茶圃的防霜用换气扇、培养香菇和家禽养殖用的调温换气扇……西田千秋只做风的生意,就为松下公司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阅后警言:
善于联想的人,生活是多面性的。他似乎有用不完的幽默语言,在生活中,左右逢源,挥洒自如地处理、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因此,在说话时,我们可以根据别人言行举止中的事理或一般的道理、规则,似乎合逻辑地推理出含有新意、具有幽默感的结果或命题。
亲眼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的
哈佛故事
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少年时,并不是一个知道用功的人,如果说他也用功就是整日同一群调皮贪玩的孩子在一起玩耍,致使几门功课不及格。一个礼拜天的早晨,爱因斯坦拿着钓鱼竿准备和那群孩子一起去钓鱼,父亲拦住了他,心平气和地对他说:“爱因斯坦,我们不阻挡你玩,但你现在一门心意地贪玩,功课都不及格了,我和你的母亲很为你的前途担忧。”
可爱因斯坦反对道:“这有什么可担忧的?杰克和罗伯特他们也没及格,不照样去钓鱼吗?”
“孩子,你不能这样想。”父亲充满关爱地望着爱因斯坦说,“我小的时候,你爷爷给我讲过一件事,我希望你能听一听。”有两个工匠为一家工厂清理烟囱,当他们两个清理完从烟囱里爬出来时,一个人的脸上沾满了黑烟,像个神话里的小鬼,而另一个人的脸上却干干净净。而黑脸的人看见白脸的人以为自己的脸也是干净的,并像平常一样地回家了,凡是路上看到他的人无不大笑,而他也跟着傻笑,直到回到家里,他的妻子才告诉他,他一照镜子,说今天我可真丢死人了。
“爱因斯坦,你现在看到的情况不一定是真的,当你发现自己真的堕落时,恐怕要晚了。”
爱因斯坦听后,羞愧地放下鱼竿,回到了自己的小屋里。
从此,爱因斯坦时常拿自己作为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并不断地自我暗示:我是独一无二的,我没有必要像别人一样平庸。这就是爱因斯坦之所以成为爱因斯坦的原因。
阅后警言:
现实中真的有许多存在着或正在经历着爱因斯坦少年时所经历的情况,看着别人悠闲,自己跟着悠闲,但岂不知,别人悠闲有的是表面的,而实际上人家暗中在做着自己的事业,有的悠闲是因为人家本已很富足,不想再劳累,是在享受悠闲的快乐,而自己却跟着也悠闲却荒废了学业和事业,成了一个傻瓜。因此,人不要看别人如何做,要知道自己该怎样做。
奇迹的出现不全是偶然
哈佛故事
1796年的一天,在德国哥廷根大学,有一个很有数学天赋名叫高斯的学生,晚饭后按照惯例回到教室里去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
前两道题在一个小时内就顺利完成了。但到做写在一张小纸条的第三道题时,让他颇感头疼,这道题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画出一个正17边形。
做这道题他感到非常吃力。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第三道题的做法没有一点思路,这让他绞尽脑汁,而且他发现,自己学过的所有数学知识似乎对解开这道题都没有任何帮助。
困难反而激起了他的兴趣: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他一边思索一边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寻求答案。
当窗口露出曙光时,他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完成了这道难题。
见到导师时,他有些不好意思。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竟然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
导师接过高斯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高斯说,“这是你自己做出来的吗?”高斯有些不解地看着导师,回答道:“是我做的。但是,我花了整整一个通宵。”
导师请他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让他当着自己的面再做一个。
高斯很快用圆规和直尺做出了一个正17边形。导师激动地对他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桩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决,牛顿也没有解决,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是一个真正的天才!”
原来,导师也一直想解开这道难题。那天,他是因为失误,才将写有这道题目的纸条交给了高斯,当他发现后,还自责自己为难了学生。
阅后警言:
现实中,误打正着的事件并不多见,但也不奇怪,没想打是因为没信心,而打中了是因为缺少机会,也就是说,如果早打可能早就打中了。
由此看来,真正的困难并不是困难本身,而是我们对困难的畏惧。
施舍是有回报的
哈佛故事
在迈阿密市街头经常会出现一个老乞丐,老乞丐叫坎雷。
坎雷的实际年龄还不到70岁,可他那张被岁月摧残得布满了沟壑的脸,让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老。坎雷留着一头凌乱的披肩长发,灰白的头发里夹杂着旧棉絮、草根、麦穗,再配上那件打满五颜六色补丁的衣服,看上去像马戏团里的小丑。
一天,坎雷正徘徊在迈阿密市中心,他面带微笑地站在人行道上,摊开双手向路人乞讨。其实,他每天都会站在这里,身边的路人多数人是躲着他,其原因很明了,一是嫌恶,一是不想施舍免受人们的责备。尽管如此,老乞丐对偶而路过身边的人脸上依旧挂满真诚的微笑,如果你肯向他的脸上看去,你一定会被这份真诚所感染。
一天,有一位记者路过这里,被老乞丐的这份真诚所感染,他观察了许久,觉得坎雷绝对能成为很好的报导材料。
于是,他走上前和坎雷谈了谈,希望对他进行跟踪拍摄,并答应付一些小费给他。坎雷愉快地答应了。
之后的3天里,记者一直躲在角落里,用相机记录着坎雷的生活。坎雷还是一如既往地站在市中心的人行道上,摊开双手,露出他真诚的微笑,向过往的行人讨钱。
第三天的下午,有一对中年夫妇带着他们六七岁的小姑娘路过这里,小姑娘走近坎雷,从后面用稚嫩的小手拽了拽他的衣角。坎雷转过身,小姑娘将手里的什么东西放在了坎雷的手里。只见坎雷脸上所有的皱纹瞬间都舒展开了。他立刻在自己的口袋中摸索了一番,将另一个东西放进了小姑娘的手心里。小姑娘也随即兴奋起来,蹦跳着跑回了不远处一直守望着她的父母的身边。
这突如其来的情景令记者始料未及,他迅速按动快门,不愿错过发生在面前的每一个细节。并很想知道这个老乞丐和那个天真的小姑娘究竟交换了什么而让双方都欣喜异常,但他最终还是强忍住了心中的好奇。
当一天的拍摄结束后,记者赶忙向坎雷提起了这个困扰他多时的问题。
“哦,没有什么神秘可言。她放在我手心里的是一枚硬币,而我放在她手心里的是两枚。”
记者大惑不解,追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坎雷扬了扬眉毛解释道:“我只是想告诉她:你付出,就会有收获。”
阅后警言:
我们绝对的相信,生活中,每一个向弱者或需要援助的人所做的施舍都是真诚的,而后是根本不求回报的,但我们也更绝对的相信,每一个真诚付出的举动都会有回报的,而且这种回报即使不是体现在金钱或实物上,但它会让无论是接受者还是施与者都感到心慰和满足。
让人生具有意义
哈佛故事
一位教授在讲专业课之前,向学生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没有受到过什么专业教育,也不知道怎样过才会让人生不虚度的人,一天,他独自游走到一望无边的旷野中,忽然出现了一只凶猛的狮子向他奔来,他赶忙逃走,但狮子显然是饿极了,对他穷追不舍,危机关头他跑到一口枯井前,正巧井旁有一棵树,树上缠满了藤条,他拽着藤条试图在井里躲藏。
但当他拽着藤条入井时看到藤条上有5处沾着蜂蜜,于是他伸出舌头想要舔食那些蜂蜜;这时他看到有一黑一白两只老鼠,正在啃他攀附的藤条;接着又看到井的四周还趴着4条毒蛇,准备咬他;井底下也趴着一只猛兽,等着他自投罗网。
这个人既害怕藤条被咬断,又怕老鼠啃断藤条自身落入猛兽之口。
“此时,又有一把野火从旷野上烧了过来,燃烧着井旁的那棵树。”
听到这里,学生们问教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
教授解释道:“人之所以在旷野上行走,表明他的人生很迷茫,没有行动的目标”而凶恶的狮子暗喻人生要遭遇的苦难,井则代表了人的生死如同落井,那井旁的藤条象征着人类脆弱的生命,黑白两只老鼠是昼夜的化身,而4条毒蛇则是比喻风、火、地、水四种能量在对他进行侵蚀,5滴蜂蜜代表了眼、耳、鼻、舌、身5五种欲望,它们会让凡人忘记身处险地,旷野的野火则是代表老病终究会来,而趴在井底的那只毒兽,则代表死亡,人的最后归宿。这个故事,本意是记述人生的无常凄苦和被人类自身的无明所障蔽。
人生之路艰险曲折,生命又是如此地脆弱,但那蜂蜜,却凝结了人生的全部快乐与甘美。
既然人的生命是短暂和脆弱的,我们怎么能不珍视眼下来之不易的赐予呢?
阅后警言:
相信每个人都在脑中思考过生命的意义,这是一个既现实又通常的习惯,但绝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真正的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在哪里。而这其中的原因是,人生面前经常会出现多项选择课题,一个人只有了解和解决了对社会和人生存在的多方面问题,才能正确解答生命意义的问题,这需要阅历和理解力。
每个人都有不可告人的隐私
哈佛故事
在西部的一个小城,一天,来了两个样子很神秘的中年人。他们走进一家旅馆,准备在此投宿。老板热情地招呼着两位客人。
这两个人主动向店老板介绍说:“我们是格劳克城的医生,我叫皮贝,他叫蒙汉,我们为了要在这完成一个科学实验,大约要在这住4周时间,请你多照应,再有,为了试验的顺利,请您千万不要把我们住在这里的消息告诉任何人。”
店老板看着他俩神秘的举止,不由追问道:“你们究竟要做什么试验呢?”
“这个……”皮贝欲言又止,脸上露出了为难的表情。
“我发誓,我绝对不会告诉任何人的!”店主的好奇心被完全调动了,他急于知道这两个人究竟要做什么。
“哦,是这样的,”一直沉默的蒙汉在一旁接口道,“我俩在格劳克城创造了一个惊人的奇迹:发明一种特殊的方法,能将墓地里的死人复活。我们在那边整整用了3个星期才做到。现在我们要试试在另一种条件下奇迹是否会依然发生。”
显然,店主没有履行他的誓言,这则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小城。开始,人们对这个消息只是听了一笑了之,但随着这两个外地人的神秘举动,人们开始关注他们,并有好奇者一直尾随跟踪他们,看到底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发现他们经常到公墓去,不停地在一些坟墓前徘徊,尤其是在一个富商刚过世的年轻妻子的墓前。
于是,有一些人渐渐地被一种奇怪的不安所笼罩。首先是那个刚刚丧偶的商人伊利,他已经彻底相信这个神奇的试验会获得成功。他不停地造访城里的医生,在他们耳边不停地求证这个实验,搞得连城里医生的脸也严肃起来了。眼看3个星期的时间就要过去了,见证“奇迹”的时刻马上就要降临了!
就在第3个星期的周末,皮贝和蒙汉收到了商人伊利寄来的一封信,信上说:“两位尊敬的先生,刚去世的妻子是我的至爱,她是为了摆脱病魔而去的天堂,我希望你们不要在她身上做实验。”信封里还放了一大笔钱以示感谢。
就在收到这封信之后,其他的信也像雪片般接踵而来。
一个继承了叔叔遗产的年轻人,很为他的叔叔即将复活而担忧;一个已经改嫁了的寡妇在信里写道:“我的前夫是自己死的,活着他感觉很郁闷,求你们尊重他的要求。”
这些信的信封里无一例外地放着一笔谢礼。
两个外地人对此不置可否,并且开始光顾一些去世的官职要人的碑下。他们的行为终于惊动了小城的市长。这位市长不是平级调动,是他的上司不幸去世由副职提拔上来的,他当然不愿意死去的上级死而复生。于是他给了这两个实验医生一人一笔钱,并开出条件,条件中写到:以市政府的名义给他们一份证明,证明他们有让死人复活的方法,但这个方法不能在该市使用。
第二天,皮贝和蒙汉遵守条件,带着钱和证明,心满意足地离开了这座城市。
阅后警言:
每个人的内心几乎都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私密,尤其是一些不太能见得阳光的东西,是怕别人知晓的,而这东西因其存在的不健康,让自己在这方面变得无知和不自信,并甘愿受其摆布。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为了让自己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安心地生活,就让自己坦坦荡荡地做事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