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4000000003

第3章

道可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虛無自然者也。由自然故得常然,強然之則不然矣。謂之道,實強名之,豈其所可哉?有可也,斯有不可者為之酉。天能天而不能地,地能地而不能天,上下異位,方圓異形,是去本而生天地,此為可道也,非常道也。疏而為江河,結而為山岳,鳥獸之飛走,草木之華實,是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此為可名也,非常名也。夫常道者,陰陽和而未分,混而為一。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無得而名焉,故無名,天地之始也。常名者,陰陽判而天地分,乃一生天地也。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故有名,萬物之母也。唯天道乃謂之常無,體天之道,無欲而無為,用地之道,無動而常靜。以天地之道合於人,得沖和之氣而為美,美之大者,難形難名,將以治世而安人,如天地之道。故在上無欲,則民純靜而化,興其美之為美,不可得而盡矣。斯道也,為純為朴,故道可道而不可道也,而合於真常之道。常無欲以觀其妙者,以其常靜而不動,不動則形歸於中而神不散,故真常之道而妙見矣。妙無動而常寂,大化行於世,亦如身之無弊而樂,洞真守一,其於妙者亦無名矣。至如國有君,君無所好,民無所欲,故純厚之風而無澆穢,故常無欲而觀其妙。若能體地之道,欲歸初始,即常有之可見者,欲以觀其繳也。此兩者,天地之道。天地皆生於一,是謂同出而異名也。雖同出而異名,然同謂之玄而已。玄有赤有黑,乾為赤,坤為黑,同隱於內皇,皇天皇地是也。天地之道,猶總氣於上元,故玄之又玄。玄之又玄者,是謂大梵。天中之天,下鎮人身泥丸絳宮,中理五氣,混合百神,眾妙由之以出入,故曰眾妙之門。若能清靜抱一,存守玄都,則造乎常道矣。

天下皆知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傾,音聲之相和,前後之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美也,善也,天地自然之道也,天下皆知也。美雖天地之道,至於之為美,則斯惡已。善雖天地之道,至於之為善,則斯不善已,何哉?天地生物之形,而形未始不美,由物有出生入死,如神奇臭腐,反衍復化之類,則外於美而為可惡者也。天地生人之神,而神未始不善,由人有智慧外通,如和大怨,必有餘怨之類,則分於善而為不善者也。既出於為美為善,斯不合無為之道,故一彼一此,更相變更,相見而皆反,是焉下文以喻之。故有無之相生者,以反常道無形也,有有無之理以相生,故有難易之事以相成。長短之相形者,以反地道無隅也,有長短之度以相形,故有高下之勢以相傾。聲音之相和者,以反天道希聲也,有聲音之文以相和,故有前後唱應以相隨。唯聖人知美惡之變遷,識善否之多累,是以體天地自然之道,而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也。唯行不言之教,故萬物作而不辭。若此則執左契而不責於人,將孰為不善邪?是之謂天下皆知善者矣。唯處無為之事,故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不居。若此則任物自然,無容私焉,將孰為可惡耶?是之謂天下皆知美者矣。以其作而不辭,故任其自生,雖生而不有,任其自為;雖為而不恃,不有不恃;雖有功,亦不自居矣。生而不有,地道也。為而不恃,天道也。功成不居,常道也。體此三者,故在己無居,物莫能遷,何去之有?故曰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不尚賢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矣。

賢者有智,尚之則民爭,貨者有欲,貴之則盜賊多有。賢者名也,貨者利也,人之可欲,莫大於名利。既不尚不貴,是謂不見可欲。不見可欲,則神乃守形,心何得而亂焉?是以聖人不尚賢,體天之無知;不貴貨,法地之無欲。體天而虛其心,法地而實其腹,心之虛也,志自弱矣,腹之實也,骨自強矣,若是則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大賢者雖有知,而聖人鎮之,不敢以有為也。是謂為無為則無不治矣。

道沖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若存。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

道在天也,以無為用,故曰道沖。沖者,虛而容物也。然大盈若沖,以能

容物,故其不盈而或之矣。道在地也,以靜為體,故曰淵兮。淵者,深而莫測也。然萬物恃之,而不知所由生,故似乎宗矣。若能體天之道,沖虛恬淡,銳則挫之;體地之道,淵深止靜,紛則解之。挫其銳也,其上和光而不耀,此之謂道在天歟?解其紛也,其下同塵而不濁,此之謂道在地歟?道在天地,沖虛淵深,湛兮固有存焉。雖謂之存,然在天也而或存矣,在地也而似存矣,故曰似或存也。自元始祖劫而來,故不知誰氏之子化生諸天,是謂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夫七,人心也,不仁則常無心也。唯常無心,故雖有愛利之實,而無愛利之累,此天地聖人所以芻狗萬物與百姓也。夫束芻為狗,以待祭祀之用,適則用之,故有愛利之實,過則棄之,故無愛利之累。天地之間若谷,亦以其無心而中虛也,故其猶橐籥乎。橐籥虛而能受,受而能應,出於無心,所以不屈,動而愈出也。若夫不待感而作出於有心者,則多言而未免夫累,所以數窮。若能體天地之無心,守沖虛恬淡之道,自致其神,則綠感而後應,何窮之有哉?

谷神不死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世之人徒知山澤之谷,而不知所謂天下谷者,天地是也。天地無心而中虛,有谷之象。天地能生生,能化化,謂之至神。唯神也,感而遂通,亦猶谷之以虛而應也,故謂之谷神。然生物者不自生,化物者不自化,所以長生,故曰谷神不死。天雖生生,所以能生物者,玄也。地能化化,所以能化物者,牝也。故曰是謂玄牝。玄牝者,陰陽是歟?方陰陽和而未分,則孰為天地?唯陰陽判而生天地,則天地由此以出入者也,故曰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天地根則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者是已,故曰綿綿若存。若是者,感而後應,不為物先,何勤之有?故曰用之不勤。夫道之在天地如此,人者貌肖天地,亦有泥九以應之。泥九者,乃在我之谷神也,名曰崑崙之山。內有方寸丹田,通於七竅,號曰天谷,中有神人居焉。丹內圓以應天,田外方以應地,亦玄牝之義。然三十五分,總氣上元,是謂天根也。若能體道在我,則長生不死,與天地參。

天長地久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道生萬物而不自生,天地肖道,故能長生,長生則長久矣。天地不自生,所以無私,聖人體天地,故能成其私,成其私則身先而存矣。後其身者,不與物爭也,外其身者,以存其神也,此所謂體天地之無私。夫天之至私,用之至公,此其效歟?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惟不爭,故無尤。

水之性不維則清,莫動則平,鬱閉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故上善若水也。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下文以喻之。善下而安靜,故曰居善地。益深而莫測,故曰心善淵。此二者,幾地道歟?澤及而不偏,故曰與善仁。行險而不失,故曰言善信。此二者,幾天道歟?內明而外平,故曰政善治。性潤而材因,故曰事善能。此二者,幾常道歟?雖善利萬物,幾於天地之道,如此然皆作用而適可者也,故曰動善時。動善時者,何爭之有?此其所以無尤。

持而盈之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盈不可久,莫若不欲盈,何必持之?進銳退速,莫若挫其銳,何必揣之?金玉滿堂,莫之能守者,為已盈矣。富貴而驕,自遺其咎者,為已銳矣。此乃失慈儉之道,故有盈銳之過也。盈者,功成也。銳者,名遂也。既功成名遂,則有身退之理,是乃陰陽進退盈虧之運也。若能守慈儉之道,則去功與名,還與眾人,何盈銳之有哉?

載營魄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身者,神之車也,魄於之而載者也。魂云而動,負魄以出入,則神經緯於外而政意於有為,所以三魂忽忽魄靡傾。惟聖人藏神於內,則載而營之,魄不隨魂而外馳矣。如此然後可以為衛生之經,故曰載營魄。夫衛生之經無他,亦不離於精也、氣也、神也三者之間而已。能抱一者精不搖,能兒子者氣不暴,能滌除思慮者神乃守,是謂體天地道者矣。非特此也,能體天道,斯能無為,愛民治國,欲其無為者也。能於愛民治國而無為,則滌除玄覽,我無為而民自化矣。能體地道,斯能為雌,天門開闔,欲其為雌者也。能於天門開闔而為雌,則專氣致柔,晝夜不寐,乃成真矣。能體常道,斯能無知,明白四達,欲其無知者也。能於明白四達而無知,則收視反聽,抱一為天下式矣。若是者,精全而不虧,氣和而不暴,神清而不疵,則道德一合,渾渾沌沌,大同乎溟涬矣。生之者,道也。畜之者,德也。天地之大德曰生,是德者,統天地而言之,亦不離於道也。天玄也,地田也,故畜從之。地道生而不自生,故生而不有。天道為無為,故為而不恃。常道成器長,故長而不宰。此三者應於泥丸上首之中,蓋天德之謂也。在天為玄,則玄德者,天德而已矣。天德以無為用,載營魄者,亦當其無有車之用,德非天德歟?

三十輻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壇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所乘者,車運動而已;所宜者,器適用而已;所居者,室靜止而已。行者動也,止者靜也,適用者動靜之間也,聖人以此諭道矣。觀此三者,皆外有內無之象,有則實,無則虛,無則以有為利,有則以無為用,反觀諸己每解於此。有者形也,無者神也,神生形,故形以神為用,形成神,故神以形為利,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不得形,不能自成,形神合同,更相生,更相成,則道乃存矣。奈何神常愛人,人不愛神,遂至於早已。故善者夷心存神,以虛其中。

五色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視之不見名曰夷者,常道也。世之人不能收視於內景,致五色亂目於外,失太初之道,故盲矣。聽之不聞名曰希者,天道也。世之人不能反聽於真寂,致五音亂耳於外,失太始之道,故聾矣。搏之不得名曰微者,地道也。世之人不能食氣於太和,致五味獨口於物,失太素之道,故爽矣。此三者,內失寸田之守,而遊蕩其心,故曰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既外着於物,志乎期費,而有累於行持者也,故曰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無知而畜德於內,慮見可欲而失性於外,故為腹實而已,不為目也。三者皆生之害,而獨言目者何?九竅三要,其機在目,故去彼外視之華,而取此內德之實矣。

寵辱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

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寵辱者,有為於事物也。既有為於事物,而神不能內守,故若驚。貴者,德也。人人有貴於己者,或反自累其德,則為其有身,故大患若身也。寵者,受制於人,為人下之道,有寵則辱隨之矣,故得之。有心操之則慄失之,有心捨之則悲得之,在物不能內守,此其所以若驚。吾者,命物之我上,德上之稱也。吾所以有大患者,緣有身而累於德矣。有身者,徇天下也。苟徇天下,則以形累心,以心累德,失其所以命物者,故患莫大焉。如其無以天下為,則以虛為身,而不以有身為累,所謂無身之身者也,且有何患?世俗之人迷惑有無,不知無身之理,故喻下文。且貴以身為天下,是貴所寄於身,故悟道者,若可寄天下,何患之有?又愛以身為天下,是寵所託於身,故得道者,若可託天下,何辱之有?知去來之非我,不以身自累,忘萬物於心目,不以寵自矜,故君子不得已而臨蒞天下,若寄託而已,是謂無以天下為者矣。

視之不見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請,故混而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常道者,太初之始,故夷而不可見也。天道者,太始之始,故希而不可聞也。地道者,太素之始,故微而不可搏也。此三者,氣形質之始,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一者,陰陽和而未分。上無積陽,故其上不皦。下無重陰,故其下不昧。陰陽交合,無得而名焉,故繩繩兮不可名。雖曰陰陽,而陰陽不可判也,故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者,地道未分也。無物之象者,天道未分也。天地之道未分,則陰陽即而不離,故是謂恍惚。若然者,迎之不見其首,孰知其所從來?隨之不見其後,孰知其所與往?於此欲行持之,則唯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者矣。古者,天地也。今之有者,形也。若能執天地之道以御形,形將自正矣。古始者,一也,天地之源也,故曰道紀。

古之善為士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若客,渙若冰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古之善為士者,通常道之妙,通天道之玄,通地道之微,故曰微妙玄通。內雖通微妙玄,而外實深不可識,若以外望言之,故強為之容而已。慎而順動,豫若冬涉川。默而靜止,猶若畏四鄰。動靜之間,不為物主,儼其容而若客。此三者,外望也。然外若豫而內若谷,曠極無心也。外若畏而內若樸,敦厚無欲也。外若客而內若渙,冰釋而無繫也。以其內若渙、若樸、若谷,與道合真,是謂微妙玄通。以其外若豫、若畏、若客,而不自見,是謂深不可識。雖若此,然亦渾於流俗,故渾兮其若濁也。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者,唯通玄究微者也。濁者,地之體。靜者,地之道。若能法地之道,則徐徐而清矣,以地自然法天也。安者,天之體。動者,天之道。若能法天之道,則徐徐而生矣,以天自然法道也。欲保此道,唯善為士者,故不欲盈。夫唯不盈,則能固弊守原,不為新成而忘本矣。

致虛極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

虛靜者,萬物之本也。體天之用,致乎虛之極,法地之體,守乎靜之篤,萬物並作,聖人觀其復,明物理以化人也。且草木,地類也,其根在下而枝在上,得地之道而止。人乃天類也,其根在上而枝在下,得天之道而動。夫物芸芸,各歸其根,萬物畜而不比之謂本根,可以觀於天矣。故聖人言:華要歸其實,莖葉如本根,為道歸祖首,黃闕兩眉間。此之謂也。歸根曰靜者,唯靜則法地之體,可以反性矣。靜曰復命者,靜則徐清,唯清則體天之用,可以復命矣。太一司命,蔕在泥丸,故太一者,總天地之道者也,夫是之謂常。天地之道既總而為一,則漸入真常之道,故復命曰常也。知而守常,神由斯生,明由斯出,皆原於一,故知常曰明也。明者,陰陽合而為一。不知常者,捨天地之道而有妄心,隨物轉徙,觸塗自患,永失真道,故作凶也。夫知常容者,知天地之道也。天地之間無所不容,何私之有?故曰容乃公。王者體天地之無私,所以成其私,故曰公乃王。王惟體天地之道,而其一上比,故曰王乃天。天一而大者也,故曰天乃道。道先天地,歷萬世,而無有紀極者也,故曰道乃久。久者道之常,知常者,故段身不殆矣。

太上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之譽之;其次,畏之侮之。信不足焉,猶不信焉。猶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德自然。

大道無形,陰陽混而為一。一生天地,天地生萬物,自無形而生有形也。當太上之世,君天下者,無為也,天德而已矣。下民知有上,而帝力何有於我哉?故曰太上,下知有之,此乃反大道無形也。中古聖人澤加於民,民自親而譽之,故曰其次,親之譽之,此乃反天道無親也。後世帝王則勑法以齊之,而民自畏,故曰其次畏之,此乃反地道無欲也。延及數世,法出姦生,令下詐起,故曰其次侮之,此乃反王道之,正也。以法令取信於人,信不足,有不信也。是以太上之始,行不言之教,故曰猶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則無親譽畏侮不信矣。

大道廢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大道廢,有仁義者何?仁可為也,義可虧也,以其反常道無為,故大道廢也。智慧出,有大偽者何?智有知也,惠有察也,以其反天道無知,故有大偽也。六親不和,有孝慈者何?孝者各親其親,慈者各子其子,以其反地道無欲,故六親不和也。國家昏亂,有忠臣者何?見危政命,諫不避死,以其反王道之正,顯忠臣之節也。夫大道溟涬,無廢無興,古今不異,人自廢之,亦天地陰陽之數也,然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矣。有聖人者,以道蒞天下,會於七而不恃,薄於義而不積,民歸淳樸而智慧者消,人無機巧而詐偽者息,風化淳而孝慈復泯,一人正而忠臣自順,此之謂至治。

絕聖棄智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道降德衰以悅聖耶?是相於藝悅智耶?是相於疵悅仁耶?是亂於德悅義耶?是悖於理天下,將不安其性命之情也。以此,是以聖人不以多能為聖,不以治人為智,而體天道無知,其於民利也百倍。不以愛物為仁,不以立我為義,故絕仁棄義,而體大道無為,其於孝慈也復泯。不以奇物為巧,不以貨財為利,故絕巧棄利,而體地道無欲,其於盜賊也無有。若是,則民自反其性而復其初矣。聖智也,仁義也,巧利也,此三者以文滅質,失其素樸之真,是使民有不足,教民為悖逆,騷民為盜賊,以為文不足也,故令有所屬。見素者,體天地之道也。夫明白者入素,入素則自然少私矣。抱樸者,體常道也。故無為者復樸,復樸則自然寡欲。

絕學無憂

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怕兮其未兆,若嬰兒之未孩,乘乘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純純兮。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似無所止。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求食於母。

文滅質,博溺心,然後民始惑亂,無以反其情性而復其初。故聖智之疵,仁義之亂,巧利之盜,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是以聖人絕有為之學,處無為之事,何憂之有?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在學者自為分別,其於失性傷生均矣。人之所畏者,喪生也,學以多方喪生,不可不畏,所以絕學也以多方之故,故荒兮不得其中矣。夫學之初也,以時習之,熙熙而悅,故如享太牢之味而失其恬淡,如春登臺之觀而失其寂寞,我獨怕兮懷天地之始,如嬰兒之未孩也,乘乘兮其動也,似無所歸矣。學之中也,聞見務多,日有所益,故皆有餘,我則為道日損,獨若遺也,動靜之間,天機不張而默與道契,純純兮不為賢人之用心矣。學之極也,文過而質滅,昭昭如日月之揭,博勝而心溺,察察有淵魚之見,我則獨守本根,若昏而無外視之昭也,悶悶而無外通之察也,忽兮若海,寂兮其靜也,似無所止矣。由初以至極,因於積習,故皆有以,我獨頑且鄙而無以為也。然則我何異於人哉?貴求食於母而已。天地乃萬物之母也,人皆食穀與五味,獨食太和陰陽之氣,故能不死,此其所以異。

孔德之容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中有象焉;恍兮惚兮,中有物焉。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

孔者,自子至乙,三陽在焉,杳冥之間,乾道已具真精,應物之時也。德者,道之在我也。容者,貌肖天地也。若得此時真精而之我天地,則道自歸之矣,故曰孔德之容,唯道是從也。道之為物,惟恍惟惚者,以陰陽言之也。德之為物,為形為質,故道之為物,為陰為陽。恍兮者,道在天而為陽也,陽中有陰,故曰恍兮惚。應物為神,神者無中之有,謂其在天者,故曰其中有物也。惚兮者,道在地而為陰也,陰中有陽,故曰惚兮恍。應物為氣,氣者有中之無,謂其在地者,故曰其中有象也。杳兮冥兮,其中有精者,天地之間陰與陽并,展轉變化,遂為物精,吾思是道,本出杳冥也。其精甚真者,應於上元也。其中有信者,應時不忒也。道亘古今而常存,故自古及今,其名不去。天地乃萬物之甫也,在我而貌肖天地,是謂以閱眾甫。必言甫者,為天地有父之用也。夫何以知眾甫之然哉?精以集神,神以化氣,氣以化物,物化之間由環之無窮,眾甫之變日逝而不停,故萬物非欲生,不得不生,萬物非欲死,不得不死。聖人所以貴精者,神可以不死,可以不生。

曲則全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常道應物而不爭,故曰曲則全。地道大直而若屈,故曰枉則直。天道沖虛而若谷,故曰窪則盈。王道守樸而無為,故曰弊則新。此四者,域中之四大也,雖分四大,實本一道,道一而已矣。天得之以清,地得之以寧,侯王得之以為天下貞,故曰少則得。若降本流末,而從事於有為,則為有所縈,億載無畢,故曰多則惑。是以聖人知至道不煩,殊途一會,故抱一為天下式。於是體四者之道,以應世而無任己之累焉。不自見者,體曲則全之道,故明矣;不自是者,體枉則直之道,故彰矣;不自伐者,體窪則盈之道,故有功矣;不自矜者,體弊則新之道,故長矣。然其應物,則皆以常道為本,常道不與萬物交爭焉,故天地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希言自然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同於德者,德亦得之;同於失者,失亦得之。信不足,有不信。

天何言哉?聽之不聞而已。希言者,天道也,故常自然。飄風驟雨,天地不常之氣也。天地不常,尚不能久,人若不常,其德安可從事於道?故從事於道者,體大道空虛而無為,存而生之,亦同乎道矣,體上德清靜而無慾,守而畜之,亦同乎德矣。如飄風驟雨之類非常,則正復亡癡盲而持自咎,亦同乎失矣。於道者,飛昇南宮,是道亦得之;同於德者,延壽長年,是德亦得之;同於失者,鬼道相連,是失亦得之。三者取信於人,皆必至之符也,若信不足,乃有不信矣。

跂者不立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跂者自為立,故不常立。若能體地道,寂兮無欲,故獨立而不改也。跨者自為行,故不常行。若能體天道,寥兮無心,故周行不殆也。至於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皆自為之過,亦比於跂跨之類,是以反前篇之所謂也。若是者,其在道也,出乎分之所欲而為餘食,侈於德之所行而為贅行,是皆好盈者也,物或惡盈,故有道者不處於此。

有物混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處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曰混淪,有物混成,則混淪而未相離者是已。形變之始而為一,一生天地,故曰先天地生。言道也,寂兮獨立,本於真常,豈有改哉?言地也,寥兮周化,化於妙用,豈有殆哉?言天也,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故曰可以為天下母。天下言萬物也,以形變之始,故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以上無復祖,故強名曰大。道判渾淪,天地始分,天得乎道,運而無積,故大曰逝。輕清為天,重濁為地,天運無積,地大無隅,故逝曰遠。天地含精,萬物化生,降本流末,離道滋甚,故遠曰反。唯聖人獨立於萬物之上,化萬物而物之所不能累,與道同體,與天地同功。天地者,古之所大者也。王天下者奚為哉?天德而已矣。故道大,天大,地大,而王亦大也。域中有四大而王處其一焉者,道也,天地也,皆得一以為大,唯王乃有道者,王其一上比天地之合也,處其一焉,故亦大矣。自渾淪之始,虛無生自然,自然生道,道生一,一生天地,天地生萬物,若能反此法之,欲歸初始,復契自然矣。故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重為輕根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如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重能御輕,故重為輕根。靜能制躁,故靜為躁君。此兩者,道之根元也。君子知道之根元有在於此,故終日行不離輜重。車也,以虛為體,以無為用,守靜於內,自任其重,故外以制御輪輻之輕躁者。君子行此,故雖有榮觀輕躁之趣,然燕處重靜,超然不著,未嘗係於其心也。重靜若是,如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乎?輕則失重,身不燕處;躁則失靜,神不超然。臣道尤先於自重,君道尤貴於守靜,君臣之道,輕躁亦然。

善行

善行無轍迹,善言無瑕謫,善計不用籌籌,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周流六虛而無轍迹者,莫善乎大道也。不言善應而無瑕謫,不爭善勝而無籌筭者,莫善乎天道也。畜閉太和之真精而無關楗,結合玄元之妙用而無繩約者,莫善乎地道也。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亦無轍迹;行不言之教,亦無瑕謫;抱一為天下式,亦無籌筭;藏神於內,亦無關楗而不可開;復守天下之母,亦無繩約而不可解。體此之道,故常善救人而人各安其俗,無一人不被其化者,常善救物而物各遂其性,無一物不蒙其養者,是謂善體道者也,故曰襲明。唯聖人善於此,故為不善人之師。世之人不善於此,而得被其化,故為善人之資。得被其化者,皆謂我自然,乃不貴其師。善於此者,而在己無居,乃不愛其資。夫聖人行此,非以明民,將以愚之也。若智者道之華,則反此矣,故曰大迷。唯彼是兩忘,無所貴愛,是謂要妙。

知其雄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兄。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忒,常德不武,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陽為雄,陰為雌,若知雄於至陽之上,而守雌於至陰之原,則畜納有常,以歸於地道,故為天下谿。山澗小谿也,地乃天下谿也。雖施於物而自無所施,是謂常德不離。若能守地之道,貴養厚敦,則復歸於嬰兒矣。晝為白,夜為黑,若知白於晝之日,而守黑於夜之時,則晝夜存之,以合於大道,故為天下式。王化一國之式也,道乃天下式也。真精之至而信在其中,是謂常德不忒。若能守一之道,調適上遂,則復歸於無極矣。敷生為榮,刻制為辱,若知榮於敷生之初,而守辱於刻制之後,則歸根復命,以反於大道,故為天下谷。山澤小谷也,天乃天下谷也。在己無居而虛應不竭,是謂常德乃足。若能守天之道,恬淡無為,則復歸於樸矣。樸者道之全體,一生天地,則樸散而為器,其輕清者為神器,其濁重者為利器。神器者,上德也。上德無為而無以為,故天下神器,不可為也。利器者,下德也。下德為之而有以為,故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也。聖人用樸則為官長,雖天地裁制萬物之大者,亦不能割無為之樸也。

將欲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者,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隨,或呴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常無欲而無為也,故將欲取天下而為之者,吾見其不得已。所以不得已者,謂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然器之神者,冥冥混混,不可進智力於其間,故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天下之物,陽方行也,則陰氣隨之;陽極呴也,則陰氣吹之;陰既強也,則物將羸之;陰極載也,則物將隨之。故成敗得失,未之或知也,此乃將欲取天下而為之者,制於陰陽之數,猶未免夫累。是以聖人體天之道,遊於逍遙之墟,故曰去甚。體地之道,食於苟簡之田,故曰去奢。體夫大道,處於不貸之圃,故曰去泰。此則非託於天下,亦非託於鬼神,亦非託於萬物,故無敗無失矣。

以道佐人主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刑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故善者果而已矣,不敢以取強焉。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非道,非道早已。

兵,凶器。戰,危事。爭,逆德。故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所謂反乎爾者也。師之所處,下奪民力,故荊棘生焉。大軍之後,上違天和,故鈴有凶年。故善者,果而已矣,不敢恃兵強而取勝於天下也。諭以下文,體大道者,果而勿矜,故德長;體天道者,果而勿伐,故有功;體地道者,果而勿驕,故無咎。此三者,緣果而不得已,不敢恃矜驕自伐,是果而勿強者也。用強壯者,則反乎道,故曰早已。

夫佳兵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是以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故不美也,若美必樂之,樂之者,是樂殺人也。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是以偏將軍處左,上將軍處右。言居上勢,則以喪禮處之。殺人眾多,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兵者,賊民之大害,天下之凶器,況其佳之乎?是謂不祥之器也,物或惡之。惡之者,唯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者,處無為也。左者為陽而主生,吉事也。用兵貴右者,當有為也。右者為陰而主殺,凶事也。疊言不祥之器者,深戒用兵也,故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無心於勝物,恬淡為上。雖勝而不美也,且美而樂殺人者,是謂佳兵也。夫佳兵者,天之所惡,安可得志於天下,故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是以偏將軍處左,上將軍處右,所謂用兵則貴右。言居上勢,則以喪禮處之,所謂凶事尚右也,殺人眾多,以悲哀泣之,故戰勝以喪禮處之。

道常无名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

常然之道,乃天地之始也,豈得而名焉?故曰無名。無名者,道混而為一也。天地全體,於此未分,是謂樸。天地空中一細物,故曰樸雖小。然聖人用之則為官長,而天下莫敢臣而卑之矣。夫心者,君主之官,五臟之侯王也,若能守一之道,則身虛而萬物至,何所不賓?心無為而和氣歸,甘露乃降,人莫之令而自均矣。始者,道之一也。有名者萬物之母,天地是也。唯一可以制天地,故曰始制有名。然在我者,當觀天之道,而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而已。知止者,止於一也,故為天下正,所以不殆。天下一性也,道之在天下,以性而合,猶江海善下,非欲川谷之水,而川谷之水自歸之。人能知止而空虛無為,非欲於道,道自歸之矣。

知人者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有為而外視之謂智,無為而內視之謂明,故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勇於敢為而以剛制物者之謂力,勇於不敢為而以柔克己者之謂強,故曰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唯至人務自知而不務知人,務自勝而不務勝人。其自知也,體天地之道,外欲不能動乎心,則自安其分,所謂知足者富是已。其自勝也,體夫大道,外物不能勝乎志,則自強不息,所謂強行者有志是已。外欲不能動乎心者,藏身於身而不出也,故繼以不失其所者久。外物不能勝乎志者,心死於物而神存也,故繼以死而不忘者壽。非體天地道者,孰能與於此哉?

大道汎兮

大道汎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居。衣被萬物而不為主,故常無欲,可名於小矣;萬物歸之而不知主,可名於大矣。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陽可左而不可右,故能生而不能成。陰可右而不可左,故能成而不能生。唯大道汎兮,能陰能陽,能生能成,是以或左或右,無乎不可也。得此道以在天,故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得此道以在地,故功成不名有。生之者,天也。成之者,地也。天地之道,覆養萬物而不為主,故常無欲。然天地肖道,其細也夫,故可名於小矣。惟大道汎兮,萬物歸之而不為主,故可名於大矣。大者,道之強名也。是以聖人虛靜無欲,體於天地,故終不為大,而常然之道不期而自歸之,故能成其大也。

執大象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言,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

大象無形者,道也。執大象,天下往者,以道蒞天下也。有道則民之攸堅,故往而不害,安平泰。蓋法天道虛而容,故安而不擾;法地道載而寧,故平而不陂;法大道和而通,故泰而不塞。若是者,物物不干,何害之有?世之人悅於聲,而不知天道

所謂聲聲者,美於味,而不知地道所謂味味者,故著於嗜欲而久處之,不知有道者以此為蘧廬爾。樂以聲言也,聲之所聲者彰矣,而聲聲者未嘗發。餌以味言也,味之所味者嘗矣,而味味者未嘗呈。道之出江,淡乎其無味,則所謂聲聲味味者也。以道蒞天下者,得大道泰而妙,故視之不足見;得天道安而玄,故聽之不足聞;得地道平而廣,故用之不可既。直將還一世於澹泊,豈使民以嗜慾累其心哉?

將欲歙之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之勝剛,弱之勝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一不人。

利器示人,欲心亂矣。唯有道者體天道之虛,於吾心本無所張也,何必歙之?將欲歙之者,必固張之而已。體大道之夷,於吾欲心本無所強也,何必弱之?將欲弱之者,必固強之而已。體王道之正,於吾欲心本無所興也,何又廢之?將欲廢之者,必固興之而已。體地道之靜,於吾欲心本無所與也,何必奪之?將欲奪之者,必固與之而已。此四者,皆欲於利器。利器者地道,故是謂微明。何則?柔弱處上,神器也。剛強居下,利器也。聖人處於柔弱,不以利器動乎心,故以柔勝剛,以弱勝強。胡不知魚在水中,水在魚中,人在道中,道在人中,魚脫於淵喪乎軀矣,利器示人喪乎道矣。

道常無為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常然之道,無為也。天地之道,無為而無不為也。然天地法道,為出於無為,故曰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法天地,若能守道以御世,則萬物化之,若性之自為而不知為之者,故曰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夫化而欲作者,將有為而起之也,聖人於是鎮之以無名之樸,使復於無為。無名之樸者,天地之道也。萬物隨化,孰敢有所欲哉?故亦將不欲。其不欲者,以靜而已。靜而無為,則天下將自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吾为英皇

    吾为英皇

    一次特殊机遇刘启竟穿越到16世纪的大英帝国,莎士比亚给我写赞歌,牛顿给我待在伦敦搞研究。无缘皇位?那我就靖难。你有火线抢卡宾枪很牛逼?开玩笑,尝尝我更好的枪支。......
  • 苍穹决战

    苍穹决战

    【苍穹系列第二部】续小说《记忆苍穹》的故事——在经历了一场火星人和摩羯星人的大战后,摩羯星和火星皆被毁,这两个在太阳系最具有智慧的生物体几近灭亡,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的火星时代就此结束。火星人首领凯若特为了寻找他那被摩羯星人绑走的爱妻费尔莱雅,也为了保护地球和在地球上仅存的火星人的子孙玛雅人,毅然放弃了在地球生活,返回了太空,靠着“航母”一般的火星基地在太空中游弋,前往新栖息地……苍穹间惊涛暗涌,决战一触即发。
  • 时梦鱼

    时梦鱼

    【上帝视角虐恋】命运的齿轮推动着时间流动和事情的发展,相遇,成长,开心,悔恨,都接踵而来。原来,人生真的只有一次。招小鱼捡到了失忆的李小粟,付出真心,却换来了阴狠毒辣的厉宿。“你杀我家人,杀我朋友,帮助反贼谋朝篡位;然后你踏着尸骨坐在这皇位上说爱我?”“没有什么是我得不到的!只有我不想要的!”“如果不曾相遇。”“能遇见自己喜欢的人,哪怕远远的看一眼,何尝不是一种荣幸呢?”“就真的不能回头看我一眼么?”“谁说我生下来就是保家卫国的?我明明就是为了来守护你的!”“你看这世上啊,多的是爱而不得的人。”“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有我得不到的……”
  • 在斗罗中修仙

    在斗罗中修仙

    杨辰来到了斗罗大陆之中,得到了系统的帮助又能做出如何的作为了?(简介介绍的有些无能,请看作品内容。)
  • 怫阴手

    怫阴手

    那年我才九岁,同村的玩伴淹死在村里的水塘,头七的时候我高烧不断一直梦寐不得清醒,直到奶奶请了看事的大姑,再次醒来后已经是半个月后,但是我的脑子里多了许多的记忆,奶奶看到我的异样还是请了大姑,大姑叹了一声“没有命格也算不到以后”就这样伴随着我的还有许多的妖魔鬼怪让我不得不用起那些记忆.......
  • 难忘的15岁

    难忘的15岁

    喜欢故事的看看吧,这是作者第一次写,多多包涵,指导意见,谢谢
  • 她不会武功

    她不会武功

    想她堂堂渡劫大能,差一步飞升仙界,竟被别人的元婴雷劫劈死?死了就死了,哪个修仙的没有几个分身,大不了到分身重来,但是,她的分身呢?谁能告诉她这个灵气充裕没人修仙的地方是哪里?
  • 凤凌朝阳

    凤凌朝阳

    这是一片受天道眷顾的女尊大陆。在这片大陆上,女子的修炼天赋远比男子高。在女子的统治之下,使得男子苦不堪言。楚耀皇子楚凌墨改帝姓,创朝阳,为男子争得一席之地。五百年后,圣灵摄政王风晨月率兵攻破朝阳,俘虏朝阳太子。一场逐鹿之战即将展开,看似冷酷无情实则春心萌动的朝阳太子,又该在国仇爱恨中如何抉择?“太子殿下,皇家围猎马上就要到了,我们可以趁机除掉风晨月,进而灭了圣灵,恢复朝阳盛世。”闻言,男人脸色微冷,沉声道:“那此事就交由李大人去办。”“是,太子殿下。”看着李大人离去的背影,帝凌阳嘴角泛起一丝冷笑,“墨禾,去找人将李文龙的行踪泄露给风晨月。”墨禾擦了擦头上的冷汗,道:“太子殿下,李大人可是咱们的人。”闻言,帝凌阳抬头看着墙壁上画中的绝色女子,冷声道:“谁让他想动我媳妇。”墨禾:“……”跟了这么个主子,真是心累啊!(注:虽是女尊大陆,但男女双洁!!!)
  • 我是医

    我是医

    典故与医者,秦越人、董奉、华佗、鲍仙姑……药石(名药、道地药材)、针灸(日常针灸、鬼门十三针)、推拿、火罐、祝由术……治病救人,努力攒信仰值,开启五花八门的奇异技能,前世今生的爱恨情仇……一个奇异的小本本一间不大的药房一个画风奇特的年轻中医一些或常见或有趣的疾病平凡生活里掺杂着光怪陆离……书中融入一些生活中较常见,或者可能用到的中医知识,望读者理性对待不要盲从!!!
  • 神袛希伯来神话

    神袛希伯来神话

    所谓神是什么?他高高在上俯视一切他眨眼间时光便飞速流逝几百亿伯度几千亿光年无尽的岁月无法老去他那美到足以让时间凝固的容颜但永恒的孤寂让他开始厌倦他存在的地方光阴永驻陪伴他的只有圣浮里亚永世长存的圣光他是一切他是希望他深爱每一个人他不爱任何人他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他说要有天地便有了天地他念动之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漠视一切却又掌控一切直到他的世界里出现了星光拂晓明星诞生时的笑颜把他贫瘠的心照亮于是他创造爱开始爱沉溺于爱他说爱是他永远无法释怀的原罪但最后他不再爱告别爱断送爱因为他是众生心中的上帝,他是至善、至美、至尊的代名词他就是神,世界的主宰、万物之父、万能的造物主耶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