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社会,爱情是最奢侈的东西。不要说那些把出轨当作家常便饭的成功人士老板们,就连视感情如生命的女人们也都知道,感情这东西是最“不靠谱”的。
可是,就偏偏还有朱锦辉这种“稀有动物”,固执地守望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所谓“感情”。
朱锦辉是在高二时认识盘菁菁的。那年,盘菁菁从外地转来他们班,是那种“借读生”。一般地,“借读生”都是学习成绩不怎么好,家长花了银子走了路子送进来的,为的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尽可能好的学习环境,高考时能够冲刺一下,考个好点的学校。
一开始,同学们都没有注意盘菁菁。大家以为,她就是那种成绩上不去,永远坐在最后一排,跟大学无缘的落后生。但是,盘菁菁的成绩很快直线上升。一个学期以后,她已经冲到班级第十名左右了。
这时候,大家开始注意她。同学们才知道,她是转学过来的优等生,并不是什么差生。
让朱锦辉认识盘菁菁,是在一次班级组织的校庆活动选拔赛上。当时班主任先让大家击鼓传花。传到谁手上就站起来表演一个节目。
所谓击鼓传花只是个名义,没有鼓也没有花。大家拿着一个班级的篮球传来传去。老师一吹哨子就停止,这时候篮球到谁手上,谁就站起来表演。
前面轮到站起来的同学,都扭扭捏捏,被大家催了许多遍,才勉强应付差事。男生多数是学狗叫猫叫,做鬼脸。女生呢,鞠个躬,唱几句歌儿,赶紧坐下了事。
篮球传到盘菁菁手上停下来了。她没有一点羞涩,大大方方地站起来,对大家说:“我给大家朗诵一首诗,叫做《致橡树》,作者舒婷。”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盘菁菁穿着一条朴素的淡蓝色连衣裙,普普通通的马尾辫。虽然脑门上扎着一只蓝色发卡,可还是有一绺头发脱离发卡,顺着额头散落下来,遮住了她的半边额头。
她没有羞涩和扭捏,熟练的背诵着。想必这是她十分熟悉的一首诗。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朗诵到这里,她的眼睛,亮晶晶的眸子,抬起来望着窗外,似乎在找寻那相握在地下的根,以及那相触在云端的叶。
她的眼睛是单眼皮。没有妩媚,也没有娇羞。那眼神里流露出来的,是一种激情的向往,是一种献身般的凝重。
朱锦辉被她的激情感染,被她朗诵的这首诗的意境所吸引,渐渐地,心底也升起了一种庄严。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不知是《致橡树》说表达的爱情观感染了大家,还是盘菁菁的朗诵吸引了同学们,整个教室里忽然静了下来。
朗诵结束了。教室里出现了片刻的寂静。然后是一片暴风雨般的掌声。
盘菁菁低下头,给大家鞠了个九十度的躬,说了声:“谢谢大家。”
盘菁菁的诗朗诵,最后当然入选了校庆的节目单。
校庆的表演晚会上,盘菁菁穿着一身粉红色的衣裙,头发上扎着一个粉红色的蝴蝶结,化了淡淡的装,站在那个喜庆的红色舞台上,声情并茂地朗诵者《致橡树》。她的朗诵照例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这个节目获得了二等奖。
从那天起,朱锦辉就开始关注这个女孩儿。这个看似不怎么起眼,却很有气质,很特别的女孩儿。
他想,班里得男生,螳螂和陈康他们,也许都是从这时开始注意并且喜欢上了盘菁菁。
盘菁菁没有刘蕾的美貌,也没有吴娜的爽快和好人缘,但是,在朱锦辉心里,她是最特别的。她能够把《致橡树》全文背诵下来,可见是多么喜欢这首诗。
《致橡树》也是朱锦辉喜欢的一首诗。这首当时在全国轰动一时的优秀诗篇,所描述的那种美好而理想的爱情,让朱锦辉对盘菁菁有了初步的认识。
朱锦辉开始关注盘菁菁。关注她的衣着,发型,甚至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不可遏止的感情,在他的内心深处生长出来,且日益阔大膨胀。渐渐地,他明白了,这种感情,就是那种叫做“爱情”的东西。
一个17岁男孩子,开始了自己的暗恋。
可是,朱锦辉是内向的男孩子。而且,学校里天天在讲防止和反对早恋。朱锦辉不敢也不能把自己对于盘菁菁的爱表达出来。只能藏在自己心底,有空的时候慢慢地回味欣赏。
但是,班里其他男孩子开始向盘菁菁发起进攻了。首当其冲的就是螳螂——章一郎。看着他们那些求爱的举动,朱锦辉其实心里当然酸酸的。但是他忍住了,安慰自己说,他们这都是小儿科,成不了大气候。
果然,不自量力的螳螂,在盘菁菁不动声色的阻止下,灰溜溜地退回来了。陈康,大胆地当面给她送礼物的陈康,也被她挡回来了。
看到他们一个个败北,朱锦辉心里乐滋滋地。
高考就要来临了。大家都在为这一场决定今后命运的考试拼搏,自然没有谁考虑恋爱了。朱锦辉成绩很好,他尊重父母的意见,因为有个叔叔在上海,方便照顾自己,就报了上海最好的大学。
高考之后,他偷偷打听了盘菁菁填写的报考志愿,是合肥本地一所较好的学校。
这时,朱锦辉鼓起勇气,给盘菁菁写了一封情书。自己平生的第一封,也是唯一一封情书。署名“逸轩”。他在信里约盘菁菁在银河公园门口见面。
可是,盘菁菁根本没有理睬他的情书。失望的朱锦辉,在公园门口等了很久。第二天,他看到跟同学们谈笑风生的盘菁菁,真恨不得上去打她一拳。
后来,他们一分别就是好几年。他经常打听盘菁菁的情况。直到听说她结婚了。找了一个本校的学长,简南。他背负着巨大的失望和情绪落差,找了个酒吧把自己灌了个醉醺醺,方才回到宿舍。
在盘菁菁身上,寄托了他全部的对于美好异性的联想和眷恋。这种联想和眷恋,一直陪伴着他,直到他和一个上海女子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