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成立议事和监督委员会
晚上,大江他们几个战友上一副食了。
杨洪志跟杜武说:“常委会定了,调你到作训科当副科长。你明天就回团里交代工作。然后先来作训科报到。等着省军区的命令。”
王大江端起生啤酒杯说:“来吧,共同祝贺杜团工作调动。”
他跟杨洪志说:“营长,你是不是让杜团晚走一天,先让他上靠山屯去选一选房址。开春我们就给他们盖房子了。”
杨洪志说:“行。那你先上靠山屯,然后再回团里。”
王大江说:“我想给你们盖个小二楼。”
杜武说:“你可拉倒吧。整个小楼那得多扎眼哪。”
王大江说:“你们的小楼就是将来靠山屯社员的样板楼。”
杨洪志说:“大队长住小楼是有点扎眼。”
杜武说:“我不总在家,你还是听听高红霞的意见吧。”
晚上回到家里,大姐和大姐夫都还没走。大江跟大姐说:“姐,你跟我姐夫就搬过来住得了。这样照顾咱娘和小军还方便。也省着开两把火了。”
大姐说:“你跟我说了,让我们过来照顾小军,我就跟你姐夫商量了。你整个车,上家里把东西拉来。”
王大江说:“昨天我定了一台车,明天送我们回靠山屯。”
王大江拿出三万块钱交给了老娘,“娘,这是我的转业费。我刚从大队拿回来。这都留给你们。你们可劲花。”
老太太说:“我这有钱。你们几个给我的钱,我都没花。”
大姐说:“我和你姐夫都有退休工资,不用你拿钱。小军能吃多少。”
小兰说:“这钱就留这了。大姐,你和咱娘别舍不得。”
这时,二哥和二嫂回来了。小兰赶紧过去跟二嫂打招呼。大江跟二哥说:“你回来晚了,你的屋让我占了。”
二哥摸着小军的头说:“这是送小军回来上学来了。”
大江说:“我让大姐过来了。我怕咱娘一个人整不了。”
二哥说:“这样好。屋子闲着也是闲着,大姐,你们就住吧。”
晚上睡觉,大江和小兰睡他原来的房间,老太太跟小军住一个房间,大姐和大姐夫住老二的房间。
俩人躺在炕上唠嗑,小兰说:“我看你得有人监督了。你这脑袋瓜子一热,马上就定事。你说建小学的事,这是多大的事呀,你一拍脑袋就定了。你这样不行。得有人监督你。”
大江说:“怎么监督?”
小兰说:“成立一个议事委员会,屯子里的大事必须经过议事委员会。他们不同意,你就不能干。再成立一个监督委员会,管支出。”
大江说:“你还真想事。这两个委员会不错。真是贤内助。来,亲一个。”说完他爬到小兰的身上,亲着,抚摸着。
第二天早上,李文峰开车来了。王大江把在车上坐着的杜武叫下来。他让李文峰开车上大家姐去拉点东西。
车走了,王大江把杜武让进屋里,他跟小兰说:“我上厂子去找于得水,让他给咱娘家安一个电话。”
李小兰说:“那你快去吧。”
车回来了,几个人忙着卸车,王大江也回来了。大江跟大姐说:“我刚才跟于得水说了,让他给咱娘家安一个电话。他答应了。这两天就过来安。你想着买两盒好烟。另外,你告诉他们,这个电话就叫王大江家。它一般都是总机转。”
回靠山屯的路上,王大江问李文峰,“你爸你妈什么时候来?”
李文峰说:“婚期定在一月十六号,农历十二月二十二。他们十号到。”
王大江问:“你们准备怎么安排?”
李文峰说:“我们商量了,想安排两拨。一拨在市里,上我嫂子他爸那。一拨在屯子里安排,上鱼馆。市里安排五桌,屯子里安排十桌。”
王大江说:“行。你们俩是咱们靠山屯改革的见证者。你们的路,就是以后靠山屯年青一代的路。屯子里十桌少不少啊?我老姨家在屯子里亲戚可不少啊。再说,一家去一个人就是一百五十多人。”
李文峰说:“那天商量的时候,兰芝她妈也提出来了。我当时说,不行再摆十桌。”
王大江说:“这事你找你嫂子。”
李小兰说:“你啥事都往我身上推。”
王大江说:“你当姐的,你还不得管那。你回去给老姨和兰芝打个电话,问问有啥事要帮忙的。你提前一天过去,带着几个小媳妇,小姑娘。”
车到大队部停下了,李文峰跟王大江说:“书记,我现在就上鱼馆去一趟,把十六号的事定下来。市里十五号吃。这边正日子。”
王大江说:“你去吧。到时候我再跟老孙头说。”
高红霞一看杜武来了,可高兴了。
王大江说:“红霞,你开着挎斗摩托拉着杜团在屯子里转一圈,选选盖房子的地址。”
李小兰说:“你们先上我们大棚那边看看,顺便把我送到大棚去。”
王大江说:“你们赶快回来,咱们先开一个支委会。商量几个事。”
王大江进屋了,他让张云燕去通知支委开会。支部去年又增加到七个人。除了王大江,高红霞和刘闯外,还有徐远鹏,付晓奇,李富山和赵颖。
人都到齐了。王大江让张云燕也参加了会,让她听听会议精神,好写“大事小情”。王大江宣布开会。
他说:“有三件事需要支委会定。一个是办学校的事。我把小军送市里上学去了,可社员们的孩子怎么办?咱们得整个小学。我和市里六小的校长说好了,他们帮着咱们建小学。桌椅板凳他们支援咱们,师资队伍他们也支援咱们。这是小学的事。再有就是成立两个委员会。一个是议事委员会。李青松为主任,张东明为副主任。张云燕为联络员。每个月开一次会。遇到大事必须提出意见。再一个是成立监督委员会,监督大队的财务支出,李青松主任,刘闯副主任,委员李富山。一个季度一审查,半年出一个报告,一年有个总结。大家议一议吧。”
一听说大队要建小学,大家都议论纷纷。
刘闯说:“咱们的生源有问题,孩子太少了。一到六年级全都加起来也就能成立两班。”
高红霞说:“咱们可以把附近大队的孩子整来。”
王大江说:“对了。咱们先把六个年级的学生,拼成两个班,慢慢整。”他对张云燕说:“你闺女刘芬芳师专毕业不是没安排吗?回来当校长。”
张云燕说:“那孩子不能吃苦。”
刘闯说:“就是惯的。”
张云燕用眼睛瞪了一眼刘闯,没说话。
高红霞说:“这是大事,也是好事。我去做做她的工作。”
徐远鹏说:“小学校址选在哪呀?”
王大江说:“我看小学校的校址,选在大脑袋山的东山坡下边。就是半拉石头山下边。搞出来有十个教室那么宽,一百米长的一块地方没问题。”
高红霞说:“就是钱可够呛。”
王大江说:“砸锅卖铁也得整。这是百年大计。靠山屯的将来就得从咱们这个小学出。”
建小学的事,七名支委都同意。
王大江说:“对了,还有个事。六小还要上咱们这来搞夏令营。这个事刘闯你负责。住帐篷,吃饭让六婶和老孙头负责。”
提到议事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王大江说:“我们党是最讲民主的。也是最相信群众的。今后靠山屯的大事都要经过议事委员会,他们先讨论,评议,提意见。经过议事委员会同意,然后再经过党支部同意,才能做决策。要防止一言堂。一把手一手遮天。要讲民主。”
付晓奇说:“三个人少了点。”
王大江说:“那就再加两个人。”
刘闯说:“把老孙头整进来。他在屯子里也算是德高望重。”
高红霞说:“我看让李小兰参加。本来是个帅才,现在让人家种菜去了。”
王大江说:“她就别参加了。”
高红霞想起了在沈阳回江城的火车上,李小兰跟她的谈话。
小兰说:“我现在看着你们干的热火朝天,心里可不是滋味了。你说把我绑在菜地里,我连伸开拳脚的地方都没有。你说小军明年就要上学了。孩子一走我就更没事了。不行我就上市里,陪着我儿子念书去。”
高红霞说:“要是论水平你当大队长都行。可是这个王大江,连会计都不让你干,真是的。”
李小兰说:“他那个脑瓜皮才薄呢,掉个树叶都怕砸了脑袋。清正廉洁吗。”
高红霞说:“在农村干不容易。七大姑八大姨的,不干净根本没法干。”
李小兰说:“所以我就成了牺牲品。我爸和贾静也被他赶出了靠山屯。”
高红霞说:“那你可冤枉大江了。人家给你爸拿了十万块钱呢。再说你爸他们现在多好啊。”
高红霞知道小兰心里的想法。她是想干事。
高红霞说:“你就让人家小兰在菜地里呆着。你得给她压点担子。”
刘闯也说:“你不是总吵吵没人吗?家里放在这么一员大将不用,你干啥?”
没过两天,市高官周鸿义的办公桌上,放着两份《靠山屯的大事小情》的简报。一份是说:靠山屯年轻的一代在市里买房成家了。尤其是前面王大江写的的编者按,他看的很仔细。编者按说:靠山屯年轻的一代走出来了。他们用自己挣来的钱,在市里买了房子。虽然不是新房,但是起码证明这条路是对的。今天能买得起二手房,明天就能买得起新房,后天就可以买得起大房。再往后就可以买得起小汽车。路走对了,又肯奋斗,日子肯定会好的。
看完了这份,他又拿起了第二份简报。大标题就把他吸引了,《靠山屯成立了两委》。往下一看内容,好!太好了!议事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好,太好了!
他在两份简报上批示:一个农村生产大队把农村的民主具体化了。所有的党支部,所有的单位部门都应该学习靠山屯大队党支部创造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