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在这段时间就要变成糖了,王月玲他们在忙忙碌碌的收割,熬糖。开始的时候没有经验熬坏了好几锅,慢慢的掌握了诀窍。开始出糖了,熬糖的活特别复杂,工序特别多,还好王月玲有提前把梅花锅,模板龙浩。这段时间真的忙坏了,爹娘也跟着瘦了一圈,舅舅哪个主力军也熬坏了。
就这样王月玲的二十亩甘蔗,变成了上好的红糖,她还特地的留了一亩地的甘蔗来做白砂糖的研究,十九亩地的甘蔗,被王月玲用模板变成一块一块的四方糖,运输储藏都更方便了。
十九亩一共产了一万一千斤的红糖,王月玲以一万斤的数量买给了王启文,零头就送给他,在越国,虽然是有红糖,但红糖都是罐装的,而且黑黑的,熬糖技术不过关,所以运输啊味道啊都是比不上王月玲生产的。
而王启文这边也是大方的以五两的银子收糖,不过王月玲不愿意,她本来就打听了红糖的价格,五两王启文挣不了多少,这次王月玲只收了三两一斤的价格,王启文就在他们想出发把糖运到京城的时候,王启文又从京城来这边视察生意了。这不王月玲正带着这公子哥参观自己的熬糖厂房,这厂房就建在后山里面,有围墙围着,怕人家偷学技术,熬糖房子的墙就建得有些高,熬糖的也是自己的家人,现在不少大量生产的时候,所以........
王月玲一边介绍:“这边是放压榨机的,专门把甘蔗的汁水压出来。”
王启文:“这东西怎么那么奇怪?”这王月玲怎么解释呢,毕竟是现代的产物。不好解释好不好呀!这问题公子!
王月玲:“这是我看地方杂志的时候看到的机器,就让舅舅做出来试试,一试还不错,比手工压榨好多了,哎我说你也不知道,你见过其他压榨机吗?”
王月玲指了指熬糖锅:“这是梅花锅,专门熬糖用的。”
这熬糖技术吧!很是简单又复查:开始制红糖。土法熬糖,先砍甘蔗,甘蔗的根部贮藏的糖分最浓,因此在砍甘蔗的时候要尽量靠近根部,这样可以提高甘蔗的出糖量。田里砍下的甘蔗直接压榨而不需要清洗,越新鲜的甘蔗表面的白霜越多,据说甘蔗表面的白霜是自然天地的精华,要保留到土红糖中,对于人体具有滋养的作用。甘蔗经过压榨,甘蔗汁流入蔗池,甘蔗汁中含有大量的酵母,因此甘蔗汁上会有一层漂浮物,在熬糖之前要将这层漂浮物不断去除掉,直到留下纯净的蔗汁为止。
熬糖是整个制糖的核心,熬糖使用的是连环锅灶,也就是王月玲说的梅花锅四个锅一组。在熬糖时,不能停火,要一直烧,一直熬。烧火的师傅要不断向是灶内添加柴火,以保证整个熬糖过程火
熬糖是一个体力活,要将蔗汁快速连续不断地从第一口锅舀向下一口锅,这样在每一个锅中,甘蔗汁都会慢慢蒸发,最后变成浓浓的糖汁。这叫“赶水“,真的是很形象。
到了最后,糖汁已经变得非常浓郁,这时需要熬糖的人根据自己的经验不断搅拌,稍不留神糖汁就有可能糊在锅底,整个熬糖的过程也会失败
之后迅速把熬好的糖汁倒入一个大的木桶中,用棍子不停搅拌翻动糖汁,搅动的目的是为了糖汁尽快凝结,搅动一定要全面,深入,这样糖的凝结就会很好,可以具有起砂的效果。如果糖汁翻动不够均匀,那么糖浆里外温度不一致就不能很好地凝结成糖。
然后在竹编模具上铺好草纸,翻好的糖浆到了快凝结的时候快速倒入,当糖完全凝固后再脱模切割。
凝固后的土红糖表面有雪花样的花纹,用手摸感觉像沙质,比较粗糙,用手掰开后会发现土红糖是分层的,有些像岩层的结构,一层红,一层黄,非常好看。
王月玲所制作的就是这样的红糖,累,很累,而且工作量也很大。就这样王月玲大致的把红糖的熬制工序告诉了王启文。这个二逼王月玲真的没有一点保密精神,这是你的商业机密,你就这样叨叨叨的说给你的合作伙伴。你是不是太相信人了?
这智商是怎么在古代大家致富的,有点替他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