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眼力的逐步提高,我基本不出去铲地皮了。铲地皮是辛苦活,整天骑自行车在农村的大街小巷转悠,耗时不说,而且机会也少。因为广大的农村里遗散的古玩十分不集中,淘起来如大海捞针,同时精品也很少。你把希望寄托在茫茫的乡村世界,那得多走多少路、多访多少农家,才能遇到一次机会?不过,那种机会在古玩行里最传奇、最有以小博大的韵味,类似的故事也是多如牛毛,每一个故事各有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点——花费特别少,几百、几十块买来,转手就能赚到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着实令人羡慕、令人咋舌。
想想看,铲地皮要天天劳顿奔波,得掉多少层皮、流多少汗?铲地皮同样也需要有一个百折不挠的劲头。这些优良的品质我不具备,也就主动放弃了那种梦幻般的期待。
现在我走进古玩市场,再不是原来白板似的傻子了,我的眼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至少对一些地方假货一目了然,再也不去关注了。原来对我热情有加的贩子们见了我,也再不是你争我抢地拉住我套近乎、推荐货物了,因为他们那是白白浪费感情。
这时,我已经能分辨出一些专业做老货的铲子,还经常购买他们的货物。这些人天天钻胡同,每星期必来赶市场卖货。
跑农村的铲子,腿遛开了,路跑熟了,对哪里爱出东西、哪里有什么买不上来的较好一点的货都暗记在心,一般对同行秘而不宣。还是同一理由,告诉了别人,有人争买卖,而且极可能惊了住户,货物更买不来了。这些铲子们整年在农村转,收到的多是低档货。毕竟世界上的好东西本来就少,农村虽然广阔,经济却是相对落后,之前即使有个别富有的,顶多也是收租子过节俭日子的土地主,既没实力,也没兴致花大价钱买好玩意摆在家里。另一方面,农村治安差,谁敢买好东西当靶子?所以流散在农村的古玩多是大路货和破烂货。
铲子们的人员构成比较单纯,几乎清一色的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他们以前或者是收破烂的,或者是游来荡去的懒汉,某一天不经意间跟古董搭上了边,就这样进入了这个行业。当然,也有的人是受亲戚朋友影响,正经拜师学艺的,但数量不多。这些人经营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小本经营,货来货走,绝不存货。有眼力的古董商,乘着集市的空当就去他们那里扫货。因为彼此间长期合作,结成友好关系,一旦上点像样的货,铲子会主动打电话通知他们。
鉴于以上原因,很多摊贩在市场摆出的货物多是被行家挑选后剩下的垃圾货。可是百密一疏,总有被人漏掉的。何况铲地皮的贩子多的是,上的货更是花样百出,并不是每一件都能被看懂的。古玩行的所谓高手,大多仅在某一个或某几个单项上有所专长,都有自己的弱项,所以就给一般人遗留了太多的机会。因为有这些机会,赶市场的淘宝者才乐此不疲、披星戴月地赶早,以图把握住先机。
地摊真是个好地方,里面有太多的机会,尤其是三线城市,与农村距离近,而且辐射面广,方圆数百里的贩子都聚到这里卖货,而且好多人专门卖老货。所以这里每年都传出许多令人惊爆的好消息,比如某某人捡了乾隆官窑瓷器、某某人抢到个紫檀笔筒、某某人捡到个元青花,都是没花几个钱、转手就卖出大价钱的传奇,听的人嘴张得老大,眼珠都快瞪出眼眶了。这些传奇中也有一个关于我的故事,说的就是我偶然买到御用四联银瓶的事情。
我去市场一般不赶早,不是不知道早起的好处,盯着贩子们开包摆货,那样捡便宜买到好货的机会的确多,却有现实原因让我不能那么做。我每天早晨都要坚持锻炼身体,还要送孩子上学,所以没办法来这么早。每次我来到市场的时候,有些人早就淘到宝贝了,心满意足地拎着大包小裹,准备撤退了。
这些铲子里面,有一个来自平原县的。他个头不高,脸上总是似笑非笑,家里原是开小卖部的。我买过他几样东西,价钱高,要价死,很少让步,不过倒是没假货。当然这是指他已经看准的物件;如果他看不透,要价没底气,还价还是有可能的。要是遇到某件特殊的东西,你照样可以捡到便宜。
他哥哥是搞销售的,爱跟我聊几句,有意无意地套近乎。上班之余,哥哥利用厂里农民工多的优势,到处搜罗老物件,好东西就自己收藏,一些档次不高的就让弟弟摆摊销售。
话说本地虽说是个小城,古玩市场倒不少。几位在古玩城待腻了的店主,跑到火车站旁的五洲市场另起炉灶,又拉起一个新市场。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跨入开实体店的古董商行列。每个星期四,是火车站五洲市场赶集的日子。有一天他哥哥来我店里,说起一个手钏,比比画画描述一番,说好多人说这说那,都看不透,想征求一下我的意见。
“你凭空说,我哪里知道,让我见见货吧。”
手钏当时没带在身边,他又说得含含糊糊,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我也没走心。没想到这件小物件跟我有缘分,第二天在黑马市场,就成了我的囊中物。那天我老婆下夜班,愿意跟我一起去黑马市场转转。我们送走孩子,这才慢悠悠地踏进摆摊区。那当儿,太阳高照,已经快九点了。我们溜达几趟以后,买了点小零碎,看看再没合适的,就准备回家了。在市场西北角,我看到了一个小矮个,就是那个平原人。他把手揣在口袋里,冲我笑。我当时就想,看来这小子有东西,得过去问一问。
我没猜错,他果然有个银物件,还问我是否喜欢。
说真话,我对古玩的所谓一点兴趣,就是看在它值钱而且能赚钱可以让我赚点生活用资的分儿上。就因为如此,我并没有对某一类古玩有特别的爱好,而是什么东西都买。我喜新猎奇,这跟我做网络生意有关系。网络上买家形形色色,喜欢啥的都有,我当然要尽可能地扩大经营范围。我因此形成一个习惯,只要是大家都不太明白的东西,我都买,因为这种东西买着便宜卖价高。我以藏养藏,赚的钱才能买更多的古董。我是天天卖货,更是不间断地买货,弄得手头紧得要命。没办法,没有雄厚的资本,只能靠节衣缩食了。
“什么?我看一下。”我伸出手说。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破报纸,展现在手掌里的是一串小瓶。四个方方正正的小瓶,银亮银亮的,用小合页连在一起。这玩意确实古怪,可以展开,也可以合拢,也就是说,它是能折叠的。我从来没见过这种设计够精巧、手拉手式的精工小玩意。四个小瓶个个制作精致,手感良好。正面刻有类似“如意丹”的字样,其他三面皆为满工,上面錾刻人物,錾工精美,挺讨人喜欢。看成色是老的无疑,我却担心是白铜的,仔细审视之后发现质地细腻,又生了黑锈,感觉像他所说是银的。
“就是个药瓶子!”我用淡淡的语气很肯定地说,显得不经意,传递的信息是兴趣不浓。这就是古玩买卖中的双方斗法,玩心理战。如果让古董贩子看出你喜欢他的货,那你就被动,非花高价不可。
此时,已经十点多了,交易的高峰期过了,好多买货的都打道回府了。我估计今天他卖得并不好,想急着卖点东西。
“要吗?要的话,都是兄弟,你买过我的货,给你便宜。”
“药瓶子不上档次,瓷的几十块一个,这玩意……多少钱?”
在这里还得说点题外话,买货讲究技巧。买古玩时打击卖家的心气最重要,因为他看不懂不知底细的货物,如果没了心气,就不敢要高价,而且也好还价。此刻时间已晚,货物经多人看过,仍旧没卖掉,意味着这不是抢手货,况且最佳的卖货机会也已经过去了,所以买货的就占主动了。我摆出有一搭无一搭的样子,也是顾左右而言他,让他摸不到底。看我兴趣不浓厚,他就是再耍心眼,心也虚了。
“这东西特殊!我本来想少了两千不卖的,哥哥不是外人,你要给1500。”
我心里有数了,价格满意。我就是这样的人,知道玩点心机,但并不刻薄。如果看上东西,又是我可承受的,很少像某些古董商那样非要多砍点价。通常情况下,我只要觉得能划得来,就绝不还价。买古玩贩子的东西,出手比较豪气,是有好处的。他对你印象好,就愿意跟你交易,上了好东西,自然就想着你。我这个看似浪费钱的秉性,实际上是大优点,也为我带来了许多好处。
“兄弟是实在人,我也不会讲价,既然这样,我信你,1500就1500!”
就这样我们成交了。我忽然想起他哥哥说的手钏,就问起来。真巧,他把手钏带来了,就摆在地摊上,也一直没人要。他随手拿起来,递给我。我仔细瞅了瞅,也没看明白。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既然他摆在地摊上卖没卖掉,就说明大家没看好,而他对此也未必能看懂,价钱不会太贵。果然,问了几句,知道大家都把它当成料的。不过,我的第一感觉是喜欢。
“这东西跟小瓶一起,在一个农户家里买的。”贩子介绍说。
这时候,一个天津人来到他的摊位前,弯腰捡起碗里的几件挺绿的翡翠首饰问价。我开头没注意到,现在才发现这几件首饰很不错。太可惜了,因为我对翡翠喜爱有加,先前买过好多假翡翠,此时对翡翠能看懂了,就有买的冲动。但天津人拿起来就不放手,而古玩行是不允许撬行的,人家不放下,我就不能打主意,否则将产生纠纷。贩子在旁边一介绍,我们才知道原来翡翠也是跟银瓶和手钏一起买来的。显然这些物件大有来历。
“手钏多少钱?”我问价了。
“给300元吧!”
“这是老料的!不值钱!”天津人插话说。原来他早看好了翡翠小件,已经来过数趟,因为价格没买成,这次他下决心出点血购买。他想拉同盟,毕竟同是买家,互相帮衬说句好话,是容易达到目的的,所以他先帮忙了。
“给你100元,刚才的银瓶我没跟你还价。一件料的玩意,根本不值钱。我不过是喜欢,买回去给孩子玩。”
“给他吧,给他吧。料的东西,谁要?也就他要。”天津人继续帮腔。同来的摆摊的伙伴也劝,他们也愿意讨好买家,对卖货有好处。
古玩行所讲的料,不是塑料,而是加进其他颜料或物质的特种玻璃,普通的多做成各种工艺品,比如珠串之类,主要卖给没钱的老百姓。当然,料器中不乏高档货,像套色鼻烟壶,就是比较贵重的。乾隆的料仿器,更是珍品。
然而,这件东西凭我的直觉,绝不是料一类的无机物,其硬度不会超过玻璃。而且我细观之下,其表面有许多均匀的小裂纹和类似小虫子的爬痕,这是料不具备的,即便战国的老料珠,也不出这种裂痕。同时我发现,有一颗珠子表面还有一点不起眼的小划痕。由此推断,料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当然,也不会是寿山石之类的石头质地,因为石头类也没有这类开裂现象。
那么它是何物呢?我认真考虑,却不好确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多琢磨,多动脑子,多回想,分析各种可能。在地摊卖货,机会稍纵即逝,买不买需要随机决定。好在东西不贵,不用担多大风险,这就好办了。
不管是什么,先买回去。既然它跟那么精致的银瓶放在一起,似乎不会跟料搭上。鬼使神差间,我突然想到这个东西可能是珍珠,而且有可能是金珍珠。虽然我没见过金珍珠,可看过相关的资料,所以大脑里有“金珍珠”这么一个概念。可是珍珠多为银光或反射彩光,这个却闪黄光,而且变化不大,似乎不是。当然,如果珠串是白色的,谁都会认识,东西也轮不到我了。我就琢磨,是不是年代久了,珍珠会发生微妙变化呢?虽然还是没法确定,但管不了那么多,我暗下决心要赌一赌,拿下这个玩意。
铲子搁不住大家都劝,也没了主意,后来就同意了。我预感银瓶是好物件,绝不想出半点岔子。为了防止半路杀出程咬金,我留守在现场,让老婆去银行提款。前一天老婆刚发的工资,能凑足1600元。
交割完毕,我又回报天津人,助他也买成了翡翠,真是皆大欢喜。说真的,那些翡翠被他买去,我也挺遗憾的。
回到家里,自然要费一些工夫来查证。查证之下发现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套四联银瓶,很漂亮,造型跟我的完全一样,字也完全一样,据介绍这银瓶为御医专用。不过故宫银瓶的品相更好,银光闪亮,盖子齐全;我在民间淘到的东西,品相差一点。可我的藏品三面满工,比故宫的工艺更复杂,故宫藏品是正面有字,只有背面一面有工。从这一点来讲,我的四联银瓶又优于故宫的。
如此说来,这次交易真是运气太好,我算是捡到了大便宜。确定了这个好的消息之后,我信心十足,对那串珠子也满怀期待。仔细研究之下,那串珠子确实不是料的。它比料分量轻,光泽还要柔和,应该是有机物。而那满布的不起眼的小裂,则表明它就是珍珠。老珍珠保存不好,不仅裂,还会脱皮。我用卡尺量了一下,发现珠子并不是完全滚圆,只是视觉上分辨不出。在阳光下观察,还能看到迷幻的珍珠光,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光泽依旧很美。
清代没有人工养珠,全部为天然货。以当时的潜水条件和落后的科技,能捞到金珍珠已经不容易了,而粒径达到1.13厘米,还都是圆圆的形状,那就了不得了。自古“七分为珠,八分为宝”,我的金珍珠手钏直径达到1.13厘米,也就是一点一分,那当然是宝贝。十八颗凑一起,个体误差0.2毫米,可见筛选之精。想一想,这样的宝贝谁才有资格享有呢?看来其主人身份是无比尊贵了,也许大贪官和珅家,都未必有一串这样档次的珍珠。
点评:
地摊上有好东西,而且机会多多。小漏天天有,关键是要识货。就是在高手如云的捡漏大军清扫过后,依旧会漏下一丝半点的机会,但要想把握这些机会,还是要靠我们敏锐的感知能力,还是要有独到的眼光。平时逛地摊的时候,要做到脚勤、嘴勤,还要细心。另外要和铲子们保持良好的关系,这样才会增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