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31700000026

第26章 我第一次站在北大哲学系的讲台上

我此生有两次站在北大的讲台上。第二次不堪回首,第一次,稍微有点色彩。

第一次站上北大讲台是上个世纪60代初,那时我还是一个三十出头的青年人,是讲师。北大可是最著名学府,哲学系更是老牌名系,予何人也,有什么能耐,什么也没有。我是沾我老师萧前的光,也是沾关锋、吴传启的光。当时的关锋,还不是后来“**********”中呼风唤雨、权倾一时的关锋,而是《红旗》(即现在的《求是》前身)杂志文史组的组长;吴传启也不是“**********”中的一派“头头儿”,而是哲学学部的研究员。他们都比我级别高,声名大。萧老师把一部分任务交给我,把我也作为辩证逻辑课的讲课人员。

我初出茅庐,接受萧老师这个任务,极其认真地备课,极其认真的研究、看书,讲稿一字一句写得清清楚楚,不敢懈怠。这门课首先是在人大讲,是为哲学系开的课。可能是因为效果还不错,北大也来请,于是我第一次走上北大讲台。全部课程可能是十二讲。我讲了三讲:论假设、关于辩证逻辑的判断、关于实践标准和逻辑证明。后来,我调到新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所,就没有再继续这方面的研究,这条路刚迈了第一步,就停步了。

课虽然停了,可是我的研究没有白费。我的讲稿成为我的两篇哲学文章。关于判断问题的文章发表在《新建设》1963年第5期,名为《谈谈辩证逻辑关于判断的几个问题》。年轻人可能不知其名,老一辈的学者都知道当时的《新建设》可是全国顶尖的文史方面的杂志。它在学术界的声名远远超过现在的一切刊物。我一个刚三十岁的年轻讲师的文章,它居然不嫌位卑名低,全文发表。这是一篇近两万字的长文,我的《文集》中没有收这篇文章,因为我觉得它不太到位,没有解决辩证逻辑形式化的问题,而形式化是逻辑思维规律的特点。我当时的思想,始终为辩证法与形式逻辑是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关系所困,找不到出路。

我最近把这篇文章找出来再仔细读读,又有点不忍割爱,因为其中确实提出了一些有意思的看法。例如,文章中提出和形式逻辑一样,辩证逻辑也应该研究判断。但是,它们研究的依据、研究的方面却是不同的。这不是单纯的科学分工,而是表明人们对判断这一思维形式认识的不同深度。辩证逻辑对判断的研究,远远超出了形式逻辑的狭隘界限,处在认识的更高阶段。提出由概念向判断的转化的问题,反对把概念和判断截然分成两个阶段,提出概念和判断相互依赖和相互转化问题。人类认识的深化,不可能是由概念到概念,由判断到判断的直线性的发展,而是表现为各种思维形式相互转化的过程。

这篇文章还提出,人类实践活动是概念向判断转化的基础和动力,但这种转化的可能性,存在于概念的辩证本性中。概念不是僵死的,而是相互转化的,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概念只有在相互联系、往返流动中才能反映活生生的现实。当概念由于自身的辩证本性,突破片面性和孤立性的局限,进入相互联系和转化的过程,事实上已经超出单纯概念的范围,而进入判断的领域,因为判断正是通过概念的内在联系和转化来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属性、关系的一种思维形式。由此可见,概念的辩证本性,要求自身发展为判断。另外,在概念这种思维细胞中,已经包含着同一和差别的矛盾、个别和一般的矛盾,即包含着尔后判断中一切矛盾的萌芽。这些矛盾在概念中还是潜在的、尚未展开的,而在判断中则获得了外在的表现,获得两极化,判断的主词和宾词的一系列矛盾,集中地表现了概念所包含的矛盾,因此由概念向判断的转化,正是概念内在矛盾的必然展开。如果概念不包含上述矛盾,它是不可能发展成为判断的。正确的判断和正确的概念分不开,概念错误,判断不可能正确。但是,仅仅概念正确,还不足以保证判断正确,这里还有一个实践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能从概念出发,而应该从实际出发,面对现实,正确运用概念,发展概念,以便引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判断。

文章还专门研究判断的辩证法和辩证判断的区别与联系。唯物辩证法的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判断这一思维形式,同样是受辩证法规律所支配的。研究判断的辩证本性,对于正确地把握判断的本质有重要的意义。任何一个判断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判断的内容是客观世界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而判断的形式则是以主宾词所表示的逻辑结构,它是判断内容借以存在和表达的方式。如果我们从运动变化来考察人类的认识,立刻可以发现这种思维形式和内容不相适应的状况。例如,我们开始知道铜能导电,作出“铜能导电”这一判断,后来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化,不仅知道铜能导电,而且知道金、银、铁均能导电,在这种情况下,单称判断这一判断形式,落后于人类认识的内容,不足以用来概括人类已有的认识,要求过渡到特称判断。判断形式和内容相适应又不相适应,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化,不断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这是认识深化的必然现象。

判断的辩证本性,还在于任何判断都是同一和差别、个别和一般的辩证统一。这些矛盾是概念内在矛盾的进一步发展,原来隐藏着的矛盾,在判断中获得了外在的表现,因此,由概念向判断转化,不是矛盾的终结,而是矛盾的展开。不具备同一性,表明两种现象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不可能构成一个判断,否则,只能是无意义的文字游戏,如说“美国不是石头”、“美国不是大象”之类,只能认为是无聊的废话。“东京是日本的首都”这一判断,表面看起来不存在个别与一般的关系,而事实并非如此。“日本的首都”这一宾词,即揭示了东京的特殊性,它是属于日本的,而不是任何别的国家的,但又揭示了它的普遍性,即它和华盛顿、伦敦、北京一样,都是首都。

文章还专门研究了判断的辩证法和辩证判断的区别。判断的辩证法是思维形式的辩证法,它是任何判断所固有的,无论自觉与否,承认与否,只要是判断,其中都必然包含上述矛盾。辩证判断则不同。它是自觉地进行辩证思维的成果,它要求揭示事物的内在矛盾,揭示事物的对立统一等,并通过辩证判断的形式把它反映出来。关于如何对待矛盾是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区分的一个重要点。辩证逻辑认为矛盾是客观的,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既然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矛盾,思维是否应该反映这些矛盾呢?回答是肯定的。这样一来,辩证判断和形式逻辑的矛盾律似乎是绝对排斥的,承认前者必然导致取消后者。许多资产阶级学者正是这样议论的。他们打着维护形式逻辑的幌子,否认客观矛盾,否认辩证判断,其目的不仅是反对辩证逻辑,而且也是歪曲形式逻辑,使它成为排除客观矛盾的形而上学。

文章试图圆满地解决矛盾在辩证逻辑中如何表达的问题。辩证逻辑十分重视形式逻辑在正确思维中的作用。但辩证逻辑承认客观矛盾,承认应该在思维中反映它。我还试图对辩证判断的形式进行分类。“既是——又是”这种判断形式,是通过宾词用相互对立的概念,直接反映对象的内在矛盾,反映对象的二重性。但这种判断形式容易不分主次,因而从第一种判断形式过渡到第二种判断形式,这就是“是——但是”。并举******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说:“日本打到中国,日本人叫胜利。中国大片土地被侵占,中国人叫失败。但是在中国的失败里面包含着胜利,在日本的胜利里面包含着失败。”“是——但是”,揭示矛盾双方的相互包含及其转化。“是”用以肯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但是”表明事物的性质不是纯粹的,不是凝固不变的,它可以转化成它的反面。******同志关于坏事转化为好事的判断,就是采取这种形式的范例。

文章太长,不能一一说明。五十年后,我奇怪我当时怎么弄出那样多的“怪想法”,还说得似乎有条有理。如果我现在重写,肯定写不出来。但我还是不满意,因为它过于思辨,而不能提供有价值的辩证思考方式。一篇文章,无论写得多么玄,多么有哲学味,如果除了“吓人”以外,不能提出具有可验证性的思维方法,仍然是不结果的花。

我比较喜欢我的另一篇文章,这同样是辩证逻辑课的讲稿改写的。这就是发表于《教学与研究》1963年第3期的《实践检验与逻辑证明》。我特别强调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是不同的。把逻辑证明和实践相并列,认为真理有两个标准是错误的,但是,否认或贬低逻辑证明的作用也是片面的。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基础上,正确估计了逻辑证明的作用,并科学地阐明了这两者的关系,全部文章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层层展开的。

文章论述了为什么认识自身或客观对象不可能成为认识的真理标准,不是据以区分真理和谬误的准绳。强调真理的标准,从本质上说,也就是据以判明和衡量主观与客观是否相一致的标准。这种标准是实践。离开实践,试图从认识的自明性或以客观对象自身为标准都是不对的。把逻辑证明和实践检验并列为两个标准是错误的。

文章从各个方面论证了为什么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并论述了检验真理性认识的方式,以及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普通常识,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但根据我当时的研究,像这篇文章如此多方面地论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当时并不多。

这篇文章的特色不仅在于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对逻辑证明的必要性及其在真理认识中的作用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强调逻辑思维在科学思维中是绝对必要的,它是真理性认识的一个必要环节。因为逻辑的可证明性是真理性认识的重要特征。客观真理和独断论、信仰主义是不相容的,它不仅能经受实践检验,而且在逻辑上是经过证明或可以证明的,是经得起逻辑上的推敲和反驳的。一个充满逻辑矛盾的理论不可能是真理性认识。但无论逻辑证明如何重要,它都不能取代实践标准,因为逻辑并不提供真理性认识真假对错的标准,而是借助于前提,通过推理,从理论上说明某种学说的真理性,或者它在逻辑上是不可能成立的。一个认识真理性的最后证明仍然是实践。文章强调,无论逻辑证明在人类思维中如何重要,单纯的逻辑证明是驳不倒唯心主义、不可知论以及形形色色的错误理论的。世界上说得头头是道、貌似有理的荒谬理论并不少见。文章强调,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必须结合,既有事实根据,有人类实践的历史和经验的依据,又有理论上的充分说明。逻辑证明和实践标准的统一本质上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我们能驳倒“两个凡是”的错误,不仅依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二十七年的实践经验,而且依靠对这种经验给予充分的理论总结。对“两个凡是”的批判,既是实践的批判,又是理论的批判。

在当时,这篇文章只是一篇纯学术文章,没有多大影响。它是哲学,而不是政治哲学。它没有背景,没有现实对象,对现实没有任何作用。我自己多年后重读这篇文章后深深地感觉到,任何理论的批判、哲学的批判,只有当它代表社会进步的要求,才具有现实意义并对现实起重大作用。一个极为平常的道理,一篇并非字字珠玑的绝世美文,能够切中时弊,及时地敏锐地感受时代的脉搏,感到社会进步的需求,吹响号角,这才是理论水平,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最高作用和荣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任何沉迷于抽象思辨而被困死在纯概念的围城之中走不出来的做法,与马克思主义的本性都是相悖的。这种人可以成为一个学者,但不会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这篇文章发表后,也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来自逻辑学界,我就接到一篇强调逻辑也是真理的标准的稿子。寄给我,大概是商榷的意思。我没有回答。因为实践是唯一的标准,并不是说事事都要实践检验。这种理解是不对的。谁也不会说,“人都是会死的”要人死光了才能证明。凡人皆有死,张三是人,张三会死。这个推论并不需要等张三死后才能证明其正确。凡人皆有死,也不必等人死完了才能证明其正确。这不等于有两个标准,因为凡人皆有死是由实践证明了的真理。这个实践并非完全归纳,而是科学研究即科学实践证明了的真理。没有任何傻瓜为了证明火能烫伤,就让人人都把手伸进火炉中去实践。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科学原理作为科学知识为人接受,不必每个人都重复实践。这不仅是逻辑的力量,因为逻辑体现的不仅是思维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实践的力量。列宁专门在论述“逻辑的范畴和人的实践”关系时说,“人的实践活动必须亿万次地使人的意识去重复不同的逻辑的格,以便这些格能够获得公理的意义”。

我除了发表过较为满意的文章外,也写过错误文章。我在《光明日报》和《教学与研究》发表过批判“合二而一”的文章。一篇是《杨献珍同志所追求的‘全面性’究竟是什么?》,还有一篇是《徒劳的辩解》,都是一些“棍子哲学”,断言合二而一是矛盾调和论、是形而上学的世界观之类的结论。这说明哲学与政治的关系极为复杂。我们这些“书呆子”型的人,很难掌握这个分寸。

在辩证逻辑课中,我承担了三讲,前两讲都已作为文章发表,只有《论假设》迟迟未能成文。为什么我花费了不少精力研究的这个问题不能成文,像前面两篇文章一样发表呢?因为很多问题没有搞清楚。我知道,在自然科学领域,假设是通向发现客观规律的必经之路。可是自然科学是我的短板,我不懂自然科学,更不懂科学史,因此感到具体论证很吃力,只能讲些抽象空洞的道理,我自己都觉得没意思。特别是当时,我对假设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作用从理论上应该如何把握感到困惑。历史不能假设,这一点我当时有明确的认识,历史是既成事实,任何人都无法改变,只有面对事实承认事实;可历史学及其他社会科学能不能采取假设的方法,我犹豫不决。胡适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在历史学及其他社会科学是否能用、是否适用,当时我头脑中没有形成看法,写不出像样的东西。结果此文胎死腹中,最后连手稿都在“**********”中当废纸处理了。我现在想回过头来再研究这个问题,感到学力和精力都不够。这是一个重要问题。对自然科学来说,假设的重要性已成共识。在社会科学则不然,尤其在历史学中,历史假设已成为历史观中的重要问题。历史事实不存在假设问题,但在史学方法论和价值观方面不应回避这个问题。因为我们通过史学作者对历史重大事件的假设性论述,可以看到他的治学倾向。

同类推荐
  • 朴槿惠的品格力量

    朴槿惠的品格力量

    本书讲述了韩国女总统朴槿惠的心路历程,揭示了她在绝望中创造希望的品格力量。全书共十章,内容包括:勤奋,从一无所有到无所不有;坚韧,在绝望中创造希望;气度,赢得人心的处世哲学;优雅,女人的必修课;心正,所有的人都会支持你等。
  •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介绍了中国航空工业创建时期的各企事业单位的创始人(共计76名)的生平、工作业绩和突出贡献,真实地记录了他们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而呕心沥 血、殚精竭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的光辉历程,他们是“航空报国”精神的开创者和传承者。《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史料翔实、内容丰富,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和关心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相关人员阅读。
  • 比尔盖茨传

    比尔盖茨传

    本书是根据众多有关比尔·盖茨的传记资料编纂而成。比尔·盖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与两个姐姐一起在西雅图长大。他们的父亲,是西雅图的律师。盖茨的母亲是学校教师,华盛顿大学的董事。盖茨在很小的时候就显露了在计算机方面的天才,并以自己的远见卓识将这一天才充分地发挥出来。他曾就读于在西雅图的公立小学和私立的湖滨中学。在那里,他发现了他在软件方面的兴趣并且在13岁时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1973年,盖茨考进了哈佛大学,在那里和现在微软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结成了终生朋友。在哈佛的时候,
  • 谷歌小子

    谷歌小子

    一个是举家逃离苏联的数学天才,一个是酷爱乐高玩具的发烧友,两个犹太青年共同开创了一个神奇王国——谷歌。从理论上来说,很多竞争对手都有机会达到谷歌今天的位置,然而在现实中,谁也无法企及谷歌的高度,因为它们没有拉里和谢尔盖。
  • 读名人传记悟平凡人生

    读名人传记悟平凡人生

    本书选定的名人,每一个人物,均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具体说有五条标准:其一,贡献大小;其二,口碑影响;其三,浩然正气;其四,创始影响;其五,警世取喻。在入选的这些名人中,严格按前述五条标准,再加一个分类遴选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分为若干类,每类按时间顺序排列,用以勾勒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轨迹,比单纯的排序具有历史内涵与启发意义。他们或是引领社会潮流的思想巨擘,或是运筹帷幄的政治领袖,或是评点世间万象的文坛泰斗,或是影响后世的科学巨人,或是撩亮人心的艺术巨匠,或是富甲天下的工商巨头,或是影响世人的传奇英雄,林林总总,横贯全世界、全人类。
热门推荐
  • 华丽逆袭:废柴女相我最大

    华丽逆袭:废柴女相我最大

    谁能告诉她,重生穿越这种亿万分之一的几率也会掉在自己身上。到底是她捡了便宜,还是被人坑了!花痴?废材?傻子?她的形象何在!她不就是有时逗比点吗,为嘛她身边的一些人比她还二!时间的齿轮已经在转动,带动起那份属于她的命运。三劫坎坷,情路曲折,神秘的预言;神魔大战,诛神之战,万年的羁绊;是福是祸,是正是邪,都由她随心。前世,他们活得无比艰辛痛苦;今生,他们将不希望重滔覆辙。一切,尽在不言中。
  • 星盟的阴谋

    星盟的阴谋

    在罗伊从5号平等世界返航后,莉莎发现他的不寻常举动,最后莉莎剖解开所谓的'未来科技'装置后,竟然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个骗局,最可怕的是罗伊已经不是原来的罗伊......
  • 梦醒雾散:幸好温暖依旧

    梦醒雾散:幸好温暖依旧

    他们从小一起长大,原本以为会一直这样下去,却没想到在他的各路花痴女的熏陶下她还是随波逐流地掺杂在了告白的行列中。由于他每天只接受一次告白的规定,她可特地选在了他被告五百一十九次的白之后一天的日子里,却没想到……洛亦言深情地说:“是啊,我很花心,花心到只想喜欢你一个。”尹若辰自嘲地说:“真的,我真的忘不了你……”浅然枫严肃地说:“我会保护你的。”我若有所思地说:“看来我挺有魅力的啊……”噩梦总会醒,浓雾也总会散。庆幸的是那份温情还在……
  • 敌方无限倒霉中

    敌方无限倒霉中

    霉运系统自动针对敌人定点打击,只要敌方攻击己方,必倒霉。——张京穿越进玄幻世界,但并没有进入宗门修炼升级,而是进入朝廷。然后莫名其妙遇到一大堆同样的系统穿越者,并和他们互殴。分身复活流,穿越者大战
  • 宅着宅着就无敌了

    宅着宅着就无敌了

    水心源,女,27岁,单身,社畜一头。人生中就只有工作,只为了工作而活。恋爱,玩乐,其他一切事物都搁在一边,埋首于工作,甚至创下最多连续上班五十天的纪录。劳动基本法是什么,能吃吗?——带着这样的疑问,她于工作中猝死,然后——她重生了,成为了一名不老不死的一代宅侠!“都说我这里不收徒了,不要来拜师或是踢馆了啦……”从未认真修炼过却成为当世最强……等等,我今后的悠哉生活该怎么办啊?!
  • 天才狂女很腹黑

    天才狂女很腹黑

    现代修真家族嫡女上官琳因食物进入气管而亡,穿越到玄武大陆。父母被心上人所害,报仇却反被废去玄力,被温家小姐所救,成为丫鬟,又被其他丫鬟欺负。谁知一夕之间,她已经不是她。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人还犯我,还他一针,人再犯我,斩草除根。修炼难?我一颗丹药搞定。魔兽多,想围殴我?不好意思,我是没魔兽,但我人缘好,谁殴谁还说不准呢。我们且看她如何在异世中一步步走向世界顶峰,如何在异世中收获一生一世一双人。此文已签约,请放心进入,绝对不弃文,
  • 恰似你眼中星辰

    恰似你眼中星辰

    内心鸵鸟外表俏丽的氧气美少女遇见帅气多金的大boss始于一见钟情的情动终于一生相依的濡沫“遇见你,是我这一生最温暖的事!”
  • 在参与中成长的中国公民社会:基于浙江温州商会的研究

    在参与中成长的中国公民社会:基于浙江温州商会的研究

    本书的目的和意义在于:首先,通过对浙江公共财政改革的独特现象的剖析,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两个层面的相互联系中梳理、归纳和勾勒浙江公共财政建设的历史进程以及阶段性特征,描述出浙江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在曲折中前进的大趋势,概括和总结出公共财政建设中的大量浙江特色和浙江经验,并揭示和剖析存在并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各种现实性公共财政难题,为浙江进一步的财政改革提供现实的政策参考和决策依据。
  • 厮守

    厮守

    一束白光把她带到他的时空,一首歌把他的寒心腐蚀融化。一粒棋子,一个婚约,两人隔离千里,心却厮守一起。战争烟火,乱马残矛,只为一见,只为一眼...最终能否在一起呢?
  • 据说他是你的王

    据说他是你的王

    【即将完结】怎么会有这么腹黑的人?丢给她一张毛爷爷让她去坐公交车!怎么会有这么无情的人?分明认识却硬说不认识!本以为再不会相见,却万万没想到,他竟是自己的责编!他步步为营,将她从小白培养成大神;封她心做她王,想方设法将她吃得死死的。“我是不是特别令人讨厌挺狼狈的?”当她被指抄袭、被所有人唾弃之时,她顶受恶言几近崩溃。他出差第一天就不顾一切赶回来出面封锁所有论坛,然后对她表白:“全网站的人都知道我喜欢你,你还觉得你令人讨厌吗?”他是她的王,一直都是。[不仅是成神之路,你的整个人生之路,都会有我。]【本书巨蠢巨萌巨雷,任何作者熟人都有可能在书中露脸】【据说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