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入冬时,邻居家的母狗怀孕了,这可是一件令主人忧心的事情。
在山区散居的农家,通常都会养条狗,用来闹个响动,以防偷盗。但大家都喜欢养公狗不喜欢养母狗,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母狗每年都要下两次崽,并且一下就是好几只,这小狗一旦多了,便失去了养的价值,有时白给都不见得有人要,但又没办法给它们实行“计划生育”。咋办呢?留着养吧,太多;弄死掉吧,残忍;就算是捉到远处去丢掉吧,也是一件缺德的事。
眼看母狗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邻家善良的妇人便着急着四处去打听,凡是有谁家需要狗崽的,都预先下好“订单”,生怕有人抢了她“生意”。母狗怀孕两个月,她就差不多忙活了六十天,每逢赶集总忘不了这档子头等大事。功夫不负有心人,一阵子工夫下来,总算说好了五六个“下家”。
母狗临盆的那个晚上,妇人像照顾母猪生崽一样,先送上一碗好吃的,再用稻草细心的给狗妈妈铺好窝……可在她的心里呀,却不住的祈祷:少下两只吧,我的祖宗!
第二天早晨来到窝边一看,还好还好,两只黄的,两只花的,只有四只,没有再下!妇人流露出幸运的神情。毛茸茸的小东西们,正眯着眼睛四处找奶喝呢,可爱极了。狗妈妈蜷卧在窝里,正自豪而慈祥地舔舐着它的孩子。
俗话说,六畜与人同。牲口和人一样,生了孩子总该调养调养。妇人想到这里,连忙去到灶间给母狗准备吃的。她打了两个鸡蛋加上些猪油拌在热饭里,再用刚出锅的米汤泡好,饶有兴致的给狗妈妈端来。
可走近时,却发现窝里又多了一只黑不溜秋的小家伙,毛色竟和其他几只截然不同。再凑近仔细端详,这黑狗崽的嘴角上居然还露着两颗白生生的小獠牙,又用手一摸,确是无疑。
天啦,哪里见过刚出生的小狗崽,就有这么长的獠牙呀,真是个怪胎!妇人心里禁不住有些忐忑起来。
不仅如此,关于“怪胎”的怪事这才刚刚开始呢。只一会儿工夫,便听到外面母狗吼小狗叫的,乱成了一团。妇人赶紧从灶间跑出来一看究竟,经过仔细“调查”才知,原来是“怪胎”吃奶时把狗妈妈给咬破了,还流着鲜红的血。
几次三番过后,母狗便不敢再让“怪胎”吃奶了,经常饿得这小东西嗷嗷乱叫。这可咋办呢?妇人有些心软了。于是,只能用熬得很烂的稀饭替代奶水,有时也加点奶粉在里面调济调济。最难能可贵的是,这小家伙喂什么吃什么,并且还吃得挺欢。
很快半个月时间过去了,“怪胎”竟然长得比其他小狗崽还要壮实。只是,总和哥哥姐姐们相处不到一块儿去,还时常发生四比一的“家庭”内战,尽管有狗妈妈的极力维护,但局面始终未见好转。
不过,说来也奇怪,虽然战争都是由哥哥姐姐们挑起来的,并且“狗”多势众,但“怪胎”却从来没有落过下风,受伤的反倒是那些“挑战者”们。至于战果嘛,肯定得归功于那两颗与众不同的小獠牙了。
与其他季节相比,冬天里的狗崽,往往会因为天气寒冷而长势不好,常常不受人待见。为此,妇人对这几只冬狗仔特别关注。已经有好多次了,她发现“怪胎”总是会无缘无故的消失一阵子,然后又悄无声息的出现。于是,在心中禁不住滋生了好奇。
一天,妇人从卧室的窗户里看见“怪胎”独自往外走,还不时的回头观察,便小心地跟在了后面。
她看见小狗径直来到了隔壁萧家的院子门口,在一棵柚树旁停了下来,它卷起尾巴坐在树的后面,静静的向里面张望,良久不动。当发现邻居萧平山夫妇在院子里走动时,“怪胎”便会兴奋的站起来,摇头摆尾的,嘴里还不停地发出轻微的嗤嗤声。
妇人正看得出神时,却一不小心踩碎了脚下的瓦片,发出一声清脆的“咔嚓”响。由于担心被小狗发现,便迅疾躲到了芭蕉树的后边。可等她再伸出头看时,“怪胎”已经不见了影踪。
自那以后,小黑狗虽然仍是偶有消失,但却再也没有被成功的跟踪到过了。时间一长,妇人也就不再放在心上。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已满月的小狗们在妇人的细心照料下,一个个出落得胖乎乎、肉墩墩的,萌态百出,很是招人喜爱。预先下了“订单”的人家,三下两下就把两只小花和两只小黄给抱走了,就连母的人家也不嫌弃。
只是,不出妇人预料,唯有那只“怪胎”,谁见了都摇头。因为它不仅长得丑,而且还特别会装。每当有人来抓小狗时,它就要么“病”得奄奄一息,要么对人呲牙咧嘴,直到没人再上门时,它才又老实如初。
眼看已近年关,家家户户都在赶着做年糕、贴春联和置办年货,过年的氛围一天比一天浓厚起来。
这天,萧家小院里,萧平山夫妇俩正守着一具大白狗尸体,面色凝重。他们想到半年前刚去世的儿子和儿媳,现在就连陪伴了多年的老狗也死掉了,阵阵悲伤涌上心头,行行热泪夺眶而出。
孙子磊磊见状,赶紧跑过来安慰:“爷爷奶奶,小白是老死的,是已经到了该死的时侯了,你们就不要再难过了,好不好?”
见没啥效果,想了想,又换了个花样哄道:“爷爷奶奶,王婶婶家有只小黑狗,他们谁都不喜欢,但却跟我亲得很,每天都来看我,和我玩儿,要不,我去要过来给你们做个伴行吗?”
老人听说是孙子喜欢的,自然就同意了。于是,用塑料袋装了几碗米,又拿了十二块钱新纸币用红纸包好,认真交待给孙子:“如果婶婶舍得,一定让人家把这些都收下,这是礼数,懂吗孩子?”
磊磊看到既安慰了老人,又合了自己的心意,可算得上是一箭双雕,便愉快的答应了下来。然后提了米,拿了红包,哼着小曲儿,蹦蹦跳跳的往邻居家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