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不好的人际问题
人生不是孤岛,成长的路上有同学、朋友、老师和亲人相伴,也许,独处是一种寂寞,可是与人相处却又是一种困惑:到底该以何种方式与同学朋友相处;到底该如何认识老师,以何种方式与老师相处;家是温暖的港湾,为何有时成为你痛苦的根源,你是否被一个无形的口给困住了?如何突破人际相处的“囚”牢呢?
【情景再现】
虚伪地维系同学关系
我不清楚这是第几个关于朋友问题的留言了:
我们是一个宿舍的,上个学期期末,有两个人突然就特别地反感我。我也不知道自己哪里惹到她们了,但这个学期又没有事了,可我总得万事小心,感觉自己一不留神就会踩到她们的地雷。哎呀,反正就是很复杂咯,一句话也说不清,我现在对她们没什么感情,却还得每天朝夕相处,还得对她们假情假意,我真怕自己哪天爆发了,跟她们连同学也做不成了。
感情一旦出现裂痕了就很难恢复啊,我真的不想对她们笑,但又不能不笑。
在我心里只有朋友我才会对他好,跟朋友在一起我才会安心,才会真的开心。
整天戴个面具生活真的好难受。
结果只是我再一次放下我的面子去跟她们“摇尾巴”。
【学子之惑——同伴我该拿你怎么办】
“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春常留。”你有朋友吗?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有时候是种悲哀,大城市里的高楼大厦,把一个个家庭分隔开了,邻里之间变得疏远。我记得有个朋友告诉我,在一块儿住了5年了甚至不知道隔壁住的是男是女。
错位的同学关系
进入高中后,学习成了你的重心。看看你一天的生活吧:假如你是走读生,一天学习之后,你会回到家里,在家里还是学习;假如你是住校,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每天近13个小时(甚至更多)的学习,基本上是一个月休一次大周末。在学校,老师甚至绝大多数同学都是学习至上,全部的生活都围绕着学习展开,仅有的同学交流,恐怕就是吃饭、晚上回到宿舍的时候。
很多同学向我抱怨他们的生活多么的痛苦,你觉得这样的生活痛苦吗?假如痛苦,那你觉得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你想要的生活?
我不禁想到了我的高中阶段,我的高中也是省重点高中,当时,我也是住校,一个月休一次大周末可以回家两三天。其实,我一直庆幸,庆幸自己能有一群好同学,学习虽然也很累,但是有一群好同学关心和帮助,也不觉得什么了。在学校除了学习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当然不是学校组织的,都是我们个人自发的,譬如下课时间拿篮球当足球踢,骑自行车比赛,变态的倒着背诵课文比赛,我们班自发的宿舍足球对抗赛,学习小组互助等。我们班70多人,但是很融洽,没多少人觉得学习是多么痛苦的事情。
先做一个小小的问答,你觉得你们班的同学关系如何?
你觉得你们班的同学关系如何?我发现很多地方的同学关系不同。在浙江一些地方,我了解到一个很震惊的情况:一位宁波的老师告诉我,她那里一些学校成绩不错的学生在学校就是玩儿,在家疯狂补习,让所有人觉得我能有好成绩就是玩儿出来的;甚至有些人在校考试中隐瞒自己的实力,在大考中一鸣惊人!居然玩起了心计,他们还仅仅是高中生啊!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同学关系变成什么了?仅仅是在一个教室里学习吗?我们把同学当成了什么?在一个班学习存在竞争关系,其实,在这个社会生存就存在竞争关系,将来你们工作了一样存在竞争关系,优胜劣汰是自然界的法则,也是人类生存的法则。有件很好玩的事情,一根筷子,你可以轻易地折断,可是一把筷子你却折不断了。你肯定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也只是知道而已。
我们常常抱怨学校、抱怨家长把我们搞得这么累,压力这么大,总是希望有人能够帮我们分担,有人可以跟我们站在同一个战线,可是我们却把战友推开了。你肯定有这样的感觉,假如你在一个非常差的班里,上课没人学习,都在说话捣乱,你可以学习好吗?假如所有的人都各顾各的,除了老师没有人愿意帮助你解决学习生活的问题,你感觉舒服吗?会好受吗?我知道有些人可能学习非常好,也许他们觉得自己成绩好,将来能考上大学,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可是,我觉得他们很悲哀,因为未来他们会很痛苦,在大学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了,高中的自我优越感在大学完全消失了,因为没有跟人相处相互帮助的经历,也不愿意作出这些让步,留级、退学甚至自杀的太多了。我知道有些人可能学习非常不好,觉得自己在班里就是多余的人,跟班里的人没法沟通,于是,用一堵无形的墙把自己和同学分隔开了。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面具,当你面对同学时,你会选择多少真心?也许,你灿烂的笑容背后隐藏着悲伤的心,只是同学们没有看到,谁都渴望朋友,可是为什么如此难得到真正的朋友、真正的友情?学习、生活背景、家庭情况都不是最大的障碍,最大的障碍是我们的内心,我们总是带着问题的眼光看同学,我们总是抱着防备的心态在跟同学交流,心与心的距离并不近。
不想失去却又不得不忍受
你和你的同学或朋友产生过矛盾吗?我曾做过关于朋友问题的调查,基本上99%的同学都和自己的同学或者朋友产生过矛盾。如果你和自己的朋友发生矛盾了,你会如何做?我们做个小调查:如果你和同学或朋友发生矛盾你会做什么?产生矛盾,出现分歧,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是为什么矛盾会升级,为什么好好的友情会出现裂痕?有人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的巴掌不拍出去能响吗?每个人心中都有个问题系统,总是以问题的眼光去看待人和事;大多数同学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如果别人做的事情让自己不舒服了就会抱怨,是班里的同学出现问题了,是老师出现问题了,是父母出现问题了。我遇到的很多同学都处于这种状态,其实,很多时候,很简单的事情,由于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对,或者理解错了,导致了双方的误会。
与朋友、同学相处,不仅仅是让别人了解你,理解你,更重要的是你要了解别人,理解别人。在案例中的女孩,她很难过,因为要委屈自己去迎合室友,其实,委屈的仅仅是你一个人吗?那两个女孩心中也在想我们也得敷衍她,真是痛苦。
好笑吧,你看别人有问题,其实,别人看你也有问题。有时候,为了能够凑合下去你是不是不得不戴上面具,就像案例中的女孩。在她跟我沟通中,她始终认为不是她的错,其实,这也恰恰说明了她也有错,就像我刚才告诉你的,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所以,当真的出现问题了,最应该做的是抛开任何偏见,心平气和地通通气,也许你们都误解了对方呢?
有些同学说,沟通过了但是解决不了问题,于是,我只能每次都在他们面前“摇尾巴”。我只能说,要么这个朋友并不是你真正需要的朋友,要么你没有做好沟通。如果不是真正需要的朋友,你没必要在他们跟前“摇尾巴”,如果是你的朋友那你肯定是沟通上出了问题,你们没有把真正的问题找出来,没有消除误会。有时候,即使你消除了误会,也会有一段时间的隔阂。我想给你看一个故事你就知道了:
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的时候,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根。第一天,男孩钉了37根钉子。后面的几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易的多。终于有一天,他一根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
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在这天拔掉一根钉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最后,钉子全被拔光了。爸爸带他来到篱笆边上,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篱笆上的钉子洞,这些洞永远也不可能恢复了。就像你和一个人吵架,说了些难听的话,你就在他心里留下了一个伤口,像这个钉子洞一样。”插一把刀子在一个人的身体里,再拔出来,伤口就难以愈合了。无论你怎么道歉,伤口总是在那儿。要知道,身体上的伤口和心灵上的伤口一样都难以恢复。
我想,假如你的朋友误解了你,你会怎样?是不是有些难过或者生气,当他明白了真实情况,消除了误会,虽然你很不爽,但是他还是你的朋友,你又原谅他了,这恰恰是实情,也是朋友伟大的地方——包容、体谅。
你需要什么样的朋友
你一定要清楚一件事,你需要什么样的朋友。有些和你腻在一块儿的人不一定是真的朋友。真正的朋友在一定程度上是心心相通的,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不一定如胶似漆,不一定事事维护你,不一定处处恭维你,但他能在你需要他的时候自觉来到你的身边。这样的朋友也许看起来关系平淡一些,但这样的朋友才是真诚的朋友、知心的朋友,当然也一定是永远的朋友。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位老师给我讲了一个他的学校发生的事情:
中考后,两名学生同时考上了他所在的重点中学,一位是统招生,一位是自费生。上高中后,统招生自以为入学成绩好,不再像以前那样用功学习了。他结交了一批爱吃、爱穿、爱玩的朋友,一有时间就去逛街、上网吧,话题总离不开吃、穿、玩,根本没有心思学习,结果成绩大滑坡。而那位自费生认为自己的成绩不理想,再加上自费生比统招生学费又高出很多,如果自己不努力,既难考取大学又有愧于父母。自入学的那天起他就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他结交了一批志趣相投,有抱负、有理想的同学,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切磋学习,交流思想和心得。这位同学进步很快,学习成绩不断上升。高考揭榜,那位统招生名落孙山,而那位自费生却金榜题名。
没有朋友很可怕,可是交了不好的朋友更可怕,所以选择朋友一定要慎重。在中学你选择朋友也往往是趣味相投、能谈到一块儿的,既然成为朋友,就应该有作为朋友的觉悟,要时时刻刻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这才是朋友,而并非为了一己之私,利用别人。
作为同学,在一个班集体中,即使不是真正的朋友也是同学,作为同学,绝不只是一同待在一个教室里,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有时候,想想能成为同学应该幸运才对,我一直很羡慕我一个师弟,他是北大艺术专业的,跟著名的体操冠军戴菲菲是同班同学,大学毕业后,他们每个月都会聚会,甚至在外地的都会来北京聚餐。在高中阶段,同学关系一样重要,中学毕业十几年了,只要可能我都会跟同学聚聚,现在回想起高中时期,互相帮助、互助进步的情景真是幸福。莫要等到失去的时候再珍惜,学习本身是件需要努力的事情,暂时不管你觉得它快乐不快乐,总之,需要你坚持。一个人学习很累的,大家一起学习,会带动整个气氛,至少当你想放弃的时候,看到这群和自己一起的家伙还在努力,你便不容易放弃了。而且,集体帮助式的学习更容易提高成绩,另外,当一个人有困难时,大家一起帮忙又会令我们感到情谊的温暖。
我们总是希望朋友帮我们解决问题,当朋友不能帮我们解决问题时,似乎又总是抱怨他们,朋友不仅仅是帮助你走出困难、帮你变得更优秀的工具,在彼此进步的同时,你们的心也会更贴近。
正如高尔基说的“真正的朋友,在你获得成功的时候,为你高兴,而不捧场;在你遇到不幸或悲伤的时候,会给你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在你有缺点可能犯错误的时候,会给你正确的批评和帮助。”你要明白你需要什么样的朋友。
你需要明白对方需要什么
先看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爱默生和他的儿子想把一头小牛赶进牛棚,但他们犯了一个普遍性的错误,他们只想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爱默生在后面推小牛,他儿子则在前面使劲拉小牛。然而小牛犊怎么也不肯合作,任凭爱默生父子累得满头大汗,它就是蹬紧四腿,顽固地不肯离开原来的地方。爱默生的女仆看到了这个僵持的场面,就跑了过来。她比爱默生更了解牛的性格,知道小牛想要什么,她把拇指放入小牛的口中,让它像吮吸母牛的****一样吮着,结果毫不费力地把它引入了牛棚。
爱默生感叹道:“如果你希望牛和你合作,你就必须先了解牛的需要。其实人与人相处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要想别人与你合作,你就必须了解别人的需要。当你考试考砸时,你肯定不愿意看到你的朋友在你跟前不断炫耀他考得如何好,假如他这么做了,我想他会很惨。同样,当你需要别人了解你的时候,也要清楚是否了解了别人,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应该”两字,“他应该知道的”、“她应该不会这么做的”、“他们应该来的”……“应该”都是你自己的想法,或者说是你一相情愿的,你怎么知道别人想什么?
我们出现冲突,产生矛盾多是因为不了解彼此的需要,所以,不要老是想着别人应该如何对待你,别人应该如何帮助你,你也应该想着如何对待别人,如何帮助别人,你要考虑别人的感受,不要太大大咧咧了。
你会选择怎样的方式与人交往
与别人交往时,我们常常有4种心态,你需要了解的是自己要选择哪种心态:
肯定自己,否定他人:有人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画家在美国画廊示范挥毫,并技惊全场,获得热烈掌声之后,有人举手:“请问中国画与日本画之间有什么联系?”画家回答说:“日本画全学自中国,但是有骨没肉,毫不含蓄,不值得一看!”话没完,观众已纷纷离席。没有人喜欢被别人居高临下地指手画脚,以“我行你不行”的心态与别人交往,凡事都“我对你不对”,这样的人很难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否定自己,否定他人:认为自己不行,同时也认为别人并不比自己高明多少。在这种人眼里,世界只有灰色与黑色,常常后悔、自责或者责备别人。这样的人所发出的信息往往让人不舒服,别人自然也不会喜欢与其来往,长此以往人际关系自然会恶化。
否定自己,肯定他人:拥有这种心态的人,常常感到自己是无能和愚蠢的,无论做什么都不行,而似乎所有的人都比自己强得多。与别人交往时,经常把“对、好、行”挂在嘴边,用一种近乎讨好的态度对待别人,唯恐得罪他人。这样一直戴着面具生活着,久而久之会让自己觉得身心疲惫,同时也让他人感到虚伪。
肯定自己,肯定他人:保持这种心态的人,充分体会到自己拥有一种强大的理性能力,对生活的价值也有恰当的理解。虽然他们并非十全十美,但他们能客观地接纳自己与他人,正视现实,并努力改变他们所能改变的事物。他们善于去发现自己、他人和世界美好的一面。
三个和尚没水喝
听过这句话吗——“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为什么和尚多了反而没水喝了,说白了是人多了合作就差了,不是人多力量大,而是人多了依赖就多了,人的惰性就出来了。
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一个病人躺在行人稀少的大山旷野里时,几乎每一个路过的人都会主动上前关心;而当病人躺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人行道旁时,则很少有人会过问。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责任分散”现象,即人少时,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就大;当人多时,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就小。所以在大山旷野里看到病人时,就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去关心他,否则就会受到良知的谴责;而在热闹的大街上看到一个病人躺着,就有一种“反正有人会去关心”“与我无关”的心理。
在一个集体中最怕的就是这样,总觉得别人会做,结果没有一个人做。一些外国人这样形容我们“一个中国人是龙,三个中国人是虫”,为什么单个优秀聚到一块儿就变成不优秀了?——人心不齐啊!由此可见,我们缺少什么,我们缺少的是合作精神!在中学我们就缺少了合作,有的是各自的竞争,高考的独木桥,别人过了我就不好过了,竞争成了“你死我活”。英国有句谚语“一个人做生意,两个人开银行,三个人搞殖民地”,恰恰说明了英国人的团结,我们为何不能,你想改变吗?
三个和尚真的没水喝吗?在我看来,新的理念应该是“一个和尚没水喝,三个和尚水多的喝不完”,管理学中有这样的说法:
和尚挑水路比较长,一天只能挑一缸就累了。三个和尚商量,咱们来个接力赛吧,每人挑一段路。第一个和尚从河边挑到半路停下来休息,第二个和尚继续挑,随后,第二个和尚又递给第三个和尚,挑到缸里灌进去,空桶回来再接着挑,大家都不累,水很快就挑满了。这是协作的办法,也叫“机制创新”。
老和尚把三个徒弟都叫来,说我们立下了新的庙规,要引进竞争机制。三个和尚都去挑水,谁挑得多,晚上饭加一道菜;谁水挑得少,白饭,没菜。三个和尚拼命去挑,一会儿水就挑满了。这个办法叫“管理创新”。
三个小和尚商量,天天挑水太累,咱们想想办法。山上有竹子,把竹子砍下来连在一起,竹子中心是空的,然后买了一个辘轳。第一个和尚把一桶水摇上去,第二个和尚专管倒水,第三个和尚在地上休息。三个人轮流换班,一会儿水就灌满了。这叫“技术创新”。
你要怎样做?
【家长之困——莫让孩子成为温室的孤苗】
莫要剥夺了孩子的朋友圈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各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各人就获得了一个新的思想。”
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了,你认同这点吧,平日里除了工作、家庭,三五好友相聚是不是很惬意的事,能够有一群和你互相了解、互相帮助的朋友是不是很幸福。当高楼大厦拉远了邻里间的距离时,是一个个朋友形成了你生活的圈子,让你不再感到孤独和寂寞。你应该很认同,朋友是多么温暖。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是严加管教,恨不得每一分每一秒都要用到,恨不得自己时时刻刻盯着孩子才能放心。现在的社会多复杂啊,放他一个人出去不放心啊,再说了找了同学是学习还是干什么都不知道,万一弄出个早恋那就后悔也来不及了,还是在家放心。
看看孩子的生活吧,在学校是学习,回到家,你巴不得他继续学习,当周末来临,孩子又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培训课,他的圈子尽是“学习圈”了。可是就连学习,很多家长也在限制:学习那是一个人的事,干嘛要去找别人一起学习,直接回书房学习去。只有孩子在家,在自己的书桌上摆着课本看书,你才会放心,可是孩子看书的效果好吗?
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全家就一个宝贝疙瘩,都是手心捧着,从小获得“非常6+1”(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外加一个孩子)的关爱。孩子和别人相处的机会少,而且,孩子与别人相处时,也多是从自己的角度思考,有些自我为中心,因为从小都是“被”照顾过来的,别人不满足自己那是不“应该”的,现在孩子的人际相处能力远远比你们那时候差。
“大人喜欢嘲笑别人的孩子是温室里的花朵,却又努力培养他们的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这恰恰是很多父母的写照。
孩子有自己的圈子,你要做的是帮助孩子适应他的圈子,莫要把孩子关在“温室”中。不要觉得孩子可以在将来再发展他的人际圈,现在的高中同学意义不大,殊不知寂寞会催生很多不安全因素,高中较差的人际相处,也会为未来埋下不能估量的隐患。
也许,你听过很多“做孩子朋友”的教育良言,可是,孩子总有些秘密不会跟你分享,毕竟你们是父子或母子,毕竟也有着代沟,父母不可能替代同学和朋友的地位。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不要把孩子养成“不倒翁”,要知道不倒翁虽然不会摔倒,但也因此不会前进一步。
【学子方法——像“雁群”一样构建自己的班级】
在这一节我最想介绍给你的是班级的协同合作,这也是我们在班级中最缺少的。你知道大雁吧,每到秋天大雁排成“V”字形飞往南方过冬,你知道大雁为什么这样飞行吗?科学家们给出了一些让我们吃惊的答案。
研究发现,每只大雁拍打一次翅膀,都会给身边的另一只大雁产生升力。通过排成“V”字形,整个雁群的飞行路程比它们独自飞行所能达到的距离要远上73%左右。
当一只雁掉了队,感到飞行吃力时,它就会自动地飞回队伍,借助集体的力量继续飞行。
启示:那些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彼此相互依存、分享团队的力量、有集体意识的人能更迅速、更容易地达到目标,因为他们在前进中相互协作。
当领头的大雁累了,它会收回翅膀,然后另一只雁就会接替它的位置。领导者的位置也要能与队友分享,困难要共同承担。
启示:如果我们能有大雁的这种意识,就应当和整个团队协调好,并与队友们分享自己的智慧与信息。
后面的大雁不时地发出鸣叫,鼓励前方的大雁保持飞行速度。大雁的鸣叫能够鼓励前面的队友,协助日夜劳累的整个雁群保持飞行步调的一致。我们的言语也要具有激励性,否则,只会是——花言巧语!
启示:彼此之间的鼓励是非常重要的,成员之间保持彼此鼓励的团队的产出,就会高于其他类型的团队。
当一只雁病了,或中了枪从空中落下去,其他两只雁会从雁群飞出,跟着受伤的雁飞到地面上,以便能保护队友。它们将一直陪伴在伤者身边,直到它痊愈或死去。然后,它们再一起飞回雁队赶上队友。
启示:当我们团队中的任何一名成员落后时,其他成员就有责任帮助他成长。如果我们如大雁一般,无论在困境或逆境时,都能够彼此维护,互相依赖,再艰辛的路程也不惧遥远。
在学校,一个班集体犹如一个雁群,每名同学都是雁群中的一分子,你离不开集体,集体也离不开你。主动帮助班里有困难的同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将自己的特长贡献出来,当你将自己的优点分享给别人时,你也学到了别人的优点。高考不是一个坎儿,当你们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时,“雁群”就是你们的努力方向。
为了让你能与朋友、同学友好和谐相处,我给你6条建议:
第一条建议:先理解别人,再让别人理解你;
第二条建议:学会与人分享,懂得宽容他人;
第三条建议:尊重他人,以诚相待,不要伤害别人;
第四条建议:倾听他人,适当表达自己;
第五条建议:学会合作,让大家的效率更高;
第六条建议:信守承诺,勇于承认错误。
你们可能的误解原因:你们最终选择的方法:选择的原因:过去人际交往中有个“白金法则”,说“别人希望你怎样对待他们,你就怎样对待他们”,但是,现在这个说法有些过时了,又出现了一个黄金法则“你希望别人怎样对你,你就要怎样对待别人”。“白金法则”向“黄金法则”的转变,我们可以看出,自己成了一切的根源,如何与人友好相处关键在自己,你要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别人!
【家长方法——帮孩子开设“人际关系账户”】
孩子不可能没有朋友圈,与其害怕孩子交错朋友,还不如帮助孩子认识朋友,交到好朋友。同时,也要帮孩子强化班集体的概念,作为父母我们知道未来工作中协同合作是多么重要,也晓得未来世界人际关系的力量。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高中阶段孩子人际相处的好坏直接影响未来学习生活。
给家长3条建议:
第一条建议:理解孩子渴望友情、集体的想法;
第二条建议:鼓励孩子与伙伴交流;
第三条建议:当孩子遇到同伴困惑时,引导孩子从自身思考出问题的原因,帮助孩子建立“改变不了别人,可以改变自己”的想法。
你可以帮孩子做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帮孩子形成结伴学习圈。
多数家长都是让孩子一个人学习,孩子遇到的学习问题,多数家长现在已不能独自帮孩子解决了,何况孩子又不愿意让家长帮着解决。而且,孩子一个人在家里学习效率并不太高,两个人或多个人一块儿学习,可以提高孩子学习的效率,同时,更容易投入。所以,假如孩子走读,不妨找一个同伴跟孩子一块儿学习;平时放假也尽量安排孩子跟他要好的同学一块儿学习,建立集体学习小组,遇到问题了孩子们也可以相互讨论。
第二件事情是建立“人际关系账户”。
你听说过银行账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如同银行账户,不同的是,你和每个人的交流都是一个账户,当你和一个人友好地打招呼、热情地帮助他时,这个账户就增加了一笔存款,当你对这个人视而不见、能帮助却无动于衷时你就多了一笔负债。
帮助孩子建立他和同学和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账户”,引导孩子做一些记录,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哪些是存款,哪些是提款。譬如下面的表格给了一些参考:存款因素提款因素信守承诺违背诺言实施友好的帮助行为对朋友同学的需要无动于衷,自行其是善于倾听不愿意倾听用于承认错误打死都不承认,傲慢无理用于承担责任遇事推脱责任尝试一下吧,每隔一段时间可以检查一下孩子或者你自己的“人际关系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