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译文】
上六:黑暗昏聩到了极点,但还心存喜悦,这是因为有成功的希望,不会遭遇凶险。
《象传》说:黑暗昏聩到了极点还得意忘形,像这样的统治者,哪能长久地统治呢?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在你处于极不顺畅时,还应对未来充满信心。
【疑难解析】
盱豫,悔;迟,有悔
“盱豫,悔”的大意是:睁大眼睛看着别人有所作为而和悦,后悔不已。能睁大眼睛看别人做事,本是件可喜的事,而这里却说“后悔不已”,这是为什么呢?
“盱豫,悔”是六三的爻辞。从卦画上看,六三为阴居阳位,且在下卦之首。此时,我们不难看出,这里的睁大眼睛应包括两个阶段:一是睁大眼睛看着一件未知的事,看它是否值得做。由于眼睛是瞪得大大的,所以是太多虑了。二是惊讶地睁大眼睛:别人把这件事干成功了。再联系我们所处的处境来看,我们的未来是个未知的世界,我们都在黑暗中行走,需要我们作出果敢的判断,大胆地跨出去。综上所述可知,六三后悔的原因是:由于他犹豫不决,让别人占尽先机,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迟,有悔”的大意是:再不行动的话,势必后悔莫及。这就表明,第一次眼睁睁地看着机会从身边溜走,如积极行动起来,还有成功的机会,如总是在后悔中度过,从不付诸行动,则会造成真正的不可弥补的后悔。
冥豫,成有渝,无咎
“冥豫,成有渝,无咎”的大意是:黑暗昏聩到了极点,但还心存喜悦,这是因为成功的希望日渐明显,没有凶险。这是为什么呢?
一则因为物极必反,黑暗马上就要退出历史的舞台,光明很快就要代替黑暗;二则如果你心如死灰,再也不奋斗了,连睁开眼看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的勇气都没有,那么机遇只会与你失之交臂。相反,如果你对前景还不失望,你还会留意身边的每一个机会,自然在时势发生转机,机遇多多的新时期,又能抓住好机遇,实现自己的梦想。
【事例】
“盱豫,悔;迟,有悔”暗示我们,要果敢决策。刘文静深知这个道理,顺应天时,促使李氏果敢决策,帮他们成就了大业。
果敢决策终成大事
隋朝末年,刘文静做晋阳(今太原)的地方官,当时裴寂做晋阳宫的监守,二人关系相当好。有次夜晚二人同宿,裴寂仰望城墙上的烽火,感叹说:“我们的地位卑贱至极,家中毫无积蓄,现在天下大乱,该怎么办啊?”刘文静笑着说:“世道既然如此,天下大事便可见分晓了。只要我们二人联手,还怕什么地位卑贱呢?”
到李渊镇守太原时,刘文静观察到他有起兵统一四方的远大志向,就去结交他。他又观察李世民,对裴寂说:“这个人可不是常人,他像汉高祖刘邦那样大度,像魏太祖曹操那样神武,尽管年轻,却雄才大略,将来必有大的出息。”
后来,刘文静因与李密联姻而被连累判罪,被押入狱中。李世民认为刘文静是个不可多得的谋臣,就入狱中探视他。刘文静大喜说:“现在天下大乱,非有成汤、周武王、汉高祖、光武帝那样才略之人不能安定天下。”李世民说:“你怎么知道没有呢?恐怕只是平常人不能识别而已。今天我来狱中看你,并非为儿女私情。时事如此,专程来与你商议举兵起义大计,请帮助仔细筹划。”
刘文静说:“现在李密长期围困洛邑,皇帝巡游淮南,大贼占领州郡,小盗占领山泽,数以万计,天下大乱。如果能顺应天时,举旗一呼,则四海响应。如今太原一带百姓为避盗贼,都聚在城中,我做地方官数年,如果要征集豪杰,可得10万人。尊公(李渊)所领的精兵又有数万,只要他一发令,谁敢不服从?这两拨人马一起来,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到半年,就可成就帝王之业。”李世民大笑说:“正合我意。”于是李世民部署安排人马,暗暗准备起义。
时机成熟后,高祖李渊还犹豫不决。刘文静觉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见裴寂与李渊交情深厚,想让裴寂劝说李渊,就把裴寂引荐给李世民。李世民在博戏场上设计抓住裴寂,希望通过裴寂劝说李渊起兵。
等到李渊副将高君雅被突厥人打败,李渊获罪被隋廷投入狱中。刘文静和裴寂劝他起义,说:“《易》称‘知几其神乎’。现在大乱已经发生,明公处于被嫌疑的境地。怎么能保全性命?副将打了败仗,上头怪罪,事情如此紧迫,应当早作计议。晋阳这地方,兵马精壮,府库宫中物资充足,靠着这些起兵,可成大业。关中无主,群豪并起,无所适从。明公举兵以图大事,不比在这里做囚徒强吗?”李渊认为有理。
刘文静和李世民经过商议,准备马上起义,恰巧李渊被放了回来。刘文静伪称隋炀帝的诏令,让太原、河西、雁门、马邑等地二十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人全都充军,年底在涿郡集合,准备征伐辽东。这样,人心大乱,渴望动乱的人更多了。
刘文静便对裴寂说:“你难道没听说过‘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吗?唐公(李渊)名字正与图谶迷信相验合,天下人人尽知,为什么还要拖延,自找祸害。应该劝唐公尽早顺时起兵。”
裴寂害怕,就加紧催促李渊起兵,于是李渊就起兵了。后李渊开大将军府,以刘文静做行军司马。就这样,李渊抢占了先机,打败了隋兵,消灭了异党,建立了唐王朝。
随卦第十七
随卦
兑上
震下【原文】
随:元亨,利贞,无咎。
《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之时之义大矣哉!
《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乡晦入宴息。
【译文】
《随卦》:非常吉利,有利于去占卜,没有什么灾难。
《彖传》说:《随卦》震居下、兑居上,震代表刚,兑代表柔,这有君主顺应民意的含义,假如此时开始行动,人民大众肯定会服从命令。所以把它叫作《随卦》。非常吉利,去占卜必定得到无灾祸的预兆。而且天下所有事能做成功的关键在于随时而行,顺时而动,所以说《随卦》的现实意义多么大呀!
《象传》说:《随卦》的卦象是震在下、兑在上,震为雷、兑为泽。这表示泽中有轰隆隆的雷。泽中响雷,泽随着雷而动,所以把它叫作《随卦》。君子看到此景象,谋事要抓住时机,顺时而动,如同天晚了就要回家休息。
【启示】
《随卦》告诉我们,我们的随和是有原则的,要以中正为原则,要顺应人民的意愿。它主张人们顺时而动,抓住机遇,适时进退。它要求人们舍弃一己之见和个人私利,择善而从,善于听取、采纳别人的中肯意见,并时时以大局为重。【原文】
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
《象》曰:“官有渝”,从正吉也。“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译文】
初九:官职有所变动,去占卜得到吉祥的预兆。出门在外和大家进行交流,就会有功绩。
《象传》说:“官职有所变动”,如果坚守纯正的原则就会吉祥。出门在外和大家进行交流有功绩,是因为不会固执己见而有所失。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一个人在被麻烦缠绕时,只要坚守纯正的原则,积极征求别人的意见,起用贤人,就会解开这个结,并会有所作为。坚守纯正的原则,就不会随波逐流,让假、恶、丑占据上风,而埋没了真、善、美。而积极征求别人的意见,就不会因固执己见作出错误的决策,更不会因一意孤行酿成不可逆转的大错。【原文】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象》曰:“系小子”,弗兼与也。
【译文】
六二:逮住小奴隶,却失去大奴隶。
《象传》说:逮住小奴隶,却失去大奴隶,因为二者不可同时拥有。
【启示】
这一爻暗示我们,做每一件事都有得有失。【原文】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
《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
【译文】
六三:逮住大奴隶却丢掉小奴隶。去追回大奴隶是有所求得的。因为安守贞正是有利的。
《象传》说:去追回大奴隶,是符合取大弃小的原则的。
【启示】
这一爻是说,无论是各有千秋的二选一,还是单一的对错判断,都需要我们作出明智的选择。该怎么办呢?我们在进行取舍时,应遵循取大弃小的原则。【原文】
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象》曰:“随有获”,其义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译文】
九四:追逐别人有所收益,去占卜却得到凶险的预兆。心存诚信,坚持走正道,哪里还有什么危险呢?
《象传》说:“追逐别人,有所收益”,由于他的行为不符合当时的道义,所以凶险。但只要心存诚信,坚持中正的原则,做人光明正大,就会有所作为,立下功绩。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放弃原则的追随是有害的。【原文】
九五:孚于嘉,吉。
《象》曰:“孚于嘉,吉”,位中正也。
【译文】
九五:真诚对待善良者,大吉大利。
《象传》说:真诚对待善良者,大吉大利,这是因为九五爻是阳爻阳位,位于上卦中央的至尊的位置。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善待本性善良的人民。【原文】
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
《象》曰:“拘系之”,上穷也。
【译文】
上六:把俘虏拘留起来,并用绳子将他捆绑。周文王把他当作人牲囚禁在西山以祭祀神灵。
《象传》说:把俘虏拘留起来,并用绳子将他捆绑,是因为上六爻高居《随卦》最上爻,君王的诚信已施尽。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如你总是对别人以诚相待,最终也不能感化别人,此时,就采取强硬的方法。因为他是顽固不化者,如采用硬碰硬的方法,也许还有转变的余地,即使不能改变,就让他毁灭,至少也不会成为你前进的障碍。
【疑难解析】
“系小子,失丈夫”和“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
“系小子,失丈夫”的大意是:逮住小奴隶,却失去大奴隶。它是随卦的爻辞。“随”有随同、随和、追随的意思。这就好比一个人在随同大家的意愿上必有得有失,即他采取甲的方案,势必就要放弃乙的方案。如甲的观点是错误的,他随同甲的观点,势必能赢得甲对他的一时的好感,和他同舟共济,但这会酿成大错;他否定甲的观点,有可能伤害彼此的感情,甚至几十年深厚友谊就毁于一旦,但这有利于树正风,抑恶气,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我们该怎么办呢?“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就给了我们满意的答案:舍鱼而取熊掌也(大奴隶比小奴隶有价值,追回大奴隶是吉利的)。要做到“舍鱼而取熊掌”,必须注意的是:鱼和熊掌的比较不是纯粹数字上的比较,而是以道德为准绳的大小比较。所以,我们在舍鱼而取熊掌时,必须以坚守正道为前提。
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随有获,贞凶”的大意是:追逐别人有所收益,去占卜却得到凶险的预兆。明明是有所收益的事,怎么去占卜却得到凶险的预兆呢?
联系“有孚在道,以明,何咎”,就知道这是因为他在追随时放弃了原则。放弃原则的追随可能变成迁就,甚至是纵容,自然会给他带来灾祸。
虽说放弃原则的追随在当时可避免他跟别人发生摩擦,并且他能从中得到好处。但俗话说得好: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则对他所苟同的人来说,他不会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以至于越陷越深,不能自拔;二则对他来说,他也要为自己的不负责任的行为付出代价的:一方面犯错误的人,到头来会识别真伪的,会埋怨他的。另一方面,他会跟着犯错误的人陷入泥坑,难以自拔。最糟糕的是,他扬恶弃善,让社会的坏的风气盛行,玷污了善良的人民,残害了正直的高尚人士。
综上所述,随和一定要以坚守正道为前提。
【事例】
《随卦》告诉我们,随同是有原则的随同。唐代宗就深谙这个道理。虽说本性柔弱,但在关键问题上绝不手软,巩固了自己的政权。
关键时刻出撒手锏
唐肃宗的七子李豫外表柔弱,但他内心很有主见,颇能处理事务。
在他当太子时,张皇后与亲信宦官李辅国共同把持朝政,干预政事,权倾内外,朝廷上下都惧怕他们。二人曾共同陷害了李豫的弟弟,李豫十分气愤。
李豫十分厌恶张皇后骄横,但考虑到自己身单势孤,行事十分小心,唯恐得罪她遭到陷害。
由于张皇后与李辅国都心怀鬼胎,所以互相猜忌,产生隔阂。李辅国拉拢统领射生手(内廷禁兵官)的宦官程元振,视为心腹,与张皇后对抗。李豫暗自高兴,准备寻找机会离间二人。上元二年(公元761年),肃宗病危,张皇后担心李豫登基,就召越王李保入宫监国。李辅国、程元振知道事情紧迫,告诉李豫要防止张皇后的陷害。张皇后召李豫入宫。张皇后说:“李辅国久握禁兵,私下与程元振联合,图谋作乱,应该杀掉他。”李豫早知道张皇后的奸谋,为了使张、李二人相斗,就假意哭着说:“父皇病得很厉害,不禀告陛下就杀了他们,恐怕他禁受不起。”张皇后拉拢李豫失败,就自己选调宦官,准备谋杀李辅国等人。李豫将这个消息告知李辅国,李辅国很感激李豫,就抢先率禁兵入宫,诛杀了越王和张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