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也称汉医。是华夏几千年来衍生的瑰宝。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小岛国的汉方医学、半岛国的韩医学,半岛国旁边那疙瘩的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承载着我国古代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自神农尝百草、首创医药,然后是扁鹊,洞晓医源、深明医理,传黄帝《素书》即与扁鹊论脉法。以及后来的无数名医,在到今日。
中医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发展形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它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
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从而康复。
自古以来就有“医道相通”的说法。这种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黄老道家的典籍——《黄帝内经》。它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同时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它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还有病症、诊法、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
现如今很多人把中医认为是玄医、巫医等,这是为什么呢?
就拿运气学说、精气学说来说吧!
运气学说:它又称五运六气。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气象、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学说。
五运包括木运、火运、土运、金运和水运,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长夏、秋、冬的季候循环。而六气则是指一年四季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子。
运气学说是根据天文历法参数用来推算、预测来年的天象、气候、疾病发生流行的规律,并提供预防、养生的方法。
而精气学说:所谓的“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有“升、降、出、入”等四种形式。
由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如动物的“生、长、壮、老、已”,植物的“生、长、化、收、藏”。
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使之得以交感相应。如:“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
这些学说以及后面更为复杂、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等诸多学说,这些都是现如今的科技难以解释的清,因此很多人就会把中医认为是玄医、巫医。
有的人!把科学不能解释的就说荒谬。
几百年前如果有人说地球是圆的,就会被人说是妖言惑众,拉去活活烧死。
(拜月教主:可不是吗!我这样说李逍遥他们还打我!)
天地间隐藏的奥妙,现如今的科技怎能解释的了?
……
后来的中医学和养生学,在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上的生理。因此就出现了医工,医工是古代对医生的称谓。
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出了八法。
八法:八种基本治疗大法的总称。它包括: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
中医外科圣手华佗,他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
他发明的麻沸散,开创了世界麻醉药物的先例。
欧美全身麻醉外科手术的记录始于十八世纪初,比华佗整整晚了一千六百余年。《世界药学史》指出阿拉伯人使用麻药可能是由我国传去的,因为华佗最精于此术。
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世人尊为“药王”。
唐朝以后,中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小岛国、中亚、西亚等地。
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医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了《图经》。图经,是指附有图画、以及相关注解的书籍。
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
明清以后,出现了温病派、时方派,逐步取代了经方派中医。
[温病派:在古代治疗伤寒病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对温热病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在温热病的病因、病理和治疗原则方面,逐步形成的一套比较完整的学说。
时方派:是张仲景以后的医者所制之方,为时方。后世医生主张,可用古典医方之法,而不必拘泥于它的药物组成,临床治疗处方多用,宋以后的时方,或按病症之实际情况自行处方用药,称为时方派。
经方派:它是中医经典方的略称,主要指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收载的200多首配方。
经方是华夏几千年来,使用天然药物的经验结晶,也是中医药学中规范性最强的核心内容。这些配方历经数千年大样本的检验,它配伍规范、严谨,疗效显著可靠,不仅是中医治病救人的有效手段,更是中医学术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没落。
同一时期,蒙医、藏医受到中医的影响。在朝鲜东医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许浚撰写了《东医宝鉴》
然而自清朝末年,我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
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我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
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
……
方尘觉得,想要学中医,首先得了解中药中的药用植物、药用动物,他们的特性,以及功效。然后是人体穴位,至于后面的诊断方法、医理学说,慢慢在学。
光是前面的要学的只是就要花很久的时间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中医出人才慢、老中医少,而西医出人才快。
“要学中医,先得了解药理,你在手机上多看看草药知识。”
方尘说完,打开了电脑,在网上搜索了有关于中医药理是知识。
坐在他旁边的顾晓笙点开了手机,跟他一样在网上学知识。
“乖侄!你看这补骨脂,他的果实能入药,有补肾壮阳、补脾健胃的功效,并可治牛皮癣等皮肤病,最适合你这种,半夜三更不睡觉的精神小伙啦!”方尘手指着电脑屏幕上是一副中药图片,介绍道。
补骨脂它又叫破故纸、婆固脂、胡韭子。是一种豆科中药,它的果实就像是豆豉一般大小,其色如黑。
“叔!你看这个侧柏叶,它的功效有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尤其是生发乌发,最适合您这种半只脚踏入棺材里的老人家啦!”顾晓笙也善意的介绍着一味中药。
“听说桑叶、侧柏叶、苦丁茶用来洗头,能护发呢!”
“……”
就这样方尘这个假医,带着顾晓笙这个萌新,欣慰的畅游中医草药知识的海洋。
一个小时过去了。
方尘看不下去了,看着身旁的顾晓笙道。:“正经人谁学医啊?”
顾晓笙:“是啊!”
方尘:“你学医嘛?”
顾晓笙:“不学!”
方尘:“这玩意太复杂了,认真看都不一定看得懂。”
顾晓笙:“看懂了都不一定会!”
方尘:“会了都不一定能用!”
顾晓笙:“那还学个啥!我不学了!”
方尘:“这可不嘛!学医难,学中医更难!”
顾晓笙:“那叔你咋学医了呢?”
方尘:“我不是正经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