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刚
1.学拳起步,先可以从一些站桩开始。我练拳是从师门24桩入门。每次站桩,若高桩应该30分钟以上,若低桩就要到支持不住为止。每天至少3次。站桩时要穿平底布鞋,不要穿有跟之皮鞋。挺腰,两腿要挂在腰上,不要全身放松下沉,要找如踏空中的感觉。形式及手脚高低是其次,要注意的关键几点如下:
(1)站桩、练拳讲全身放松。松的概念是松开,里面是流动的。腋窝下如夹两热馒头状。绝不能变成松懈状,松懈状是软,里面不通是瘪,这点很误人的,一定要避免。松是在劲力拉开的状态下,使里面通透的状态。(2)要注意站桩练拳时要开裆圆胯,是圆裆不是撑裆。(3)站桩时不要负重,这样会练成闷劲,憋气不对。站桩和练拳一样要挺腰,开胯圆裆,拎松全身,纯熟后再在运动中锻炼不丢失就是拳架,唯站桩是催长功力的一种好方法。
2.练拳是否能够入门就是一个腰的问题。练腰的过程大致如下:先是挺命门,渐渐会在命门下产生一段(一寸左右)明显的主宰,成为支撑全身及外力的主宰,这以后再练习用它拎松全身。腰的作用对初学者来说是无法忽视的,当功夫有成,你可不去着意在腰间。练拳先要将全身的指挥权统一起来,起初是无法身心一致,要想身体听心的话,必须要先全身听腰指挥,有如把分散在全身的游勇散兵统一训练,渐渐才可能心一动身形相随。这个过程还是要的。
练拳刚开始是刻刻留意在腰间,先在腰间骨椎上,后渐觉精神所至有一空灵且能变化指挥全身的中线,后又觉此中线可变化位置,是精神而非骨肉。
腰能灵动已经脱离了脊椎的骨肉范围,以后应该体会它一呼一息、一吞一吐(不是流动)能带动全身吞吐蓄发,一转一化无不是它主宰。假以时间一定会练成知己的功夫,知人的功夫就必须明太极的哲学之理,并有所相应才能练得。不过知己的功夫是第一关。
腰与丹田是主宰和宾辅的关系。有腰无丹田难得大用,有丹田无腰如三岁儿童舞大锤,且腰成如鼎火,是练精化气的成因,然后知直养而丹田自会有成。
要先练腰,有腰以后丹田之气方能入骨,无腰的丹田满则易泄,难以升华。
3.拔筋是练拳的基础,使骨肉之力顺,运动范围扩大,等于要存水先要造一个盆子,盆越大将来存水越多。养气是练内家拳的基础,气足化神,神气足才能运化身上僵块,渐至周身一家以心使身。若能浑身通透无着力点才对,在这之前,始终以腰为主宰,而僵块渐会从脚下脱去。若着意在脚跟,那僵块永远无法脱去。
太极拳的伸筋拔骨和其他运动是不一样的,它要求在均匀状态下增加强度。
4.以心行气是要用心不用识,识是以思想分别为体,心是遇境直接生起。气不只是气功说的体内之气,太极拳要全身内外都化为神气,执着在内怎能全身通透?蓄劲时是神气收敛,身形荡开,如西山悬磬。绝不是身形缩起,再弹开,是神气的积聚和释放。这点太重要了,不能弄错。
5.不偏不倚很重要。与人动手要如立身于天地之间,绝不能和敌产生顶或依靠及相互支撑的状态。就是敌人忽然消失我依然稳立于天地之间。与敌动手时也不让,太极只化不让,若让时就有凹陷处,要始终让敌人觉得神气若千钧欲发,触之若无物心惊胆战。
6.练拳先要体会人我天地为一体的状态,这样慢慢会体会到人与万物兼容而轻,但腾起之中自然有沉厚之意,不是先下钻再弹起的状态。这就是借天不借地的开始。
7.太极拳的刚柔相济是指神气收敛入骨为刚,骨肉通透为柔。若劲到手指,自然击人如击败絮,惊心动魄。这就叫功夫。真正太极拳打人是一放,绝不是从脚跟撑出的劲。总之,太极化人和发人全身不能有僵硬处,有即是错。
8.所谓“气遍全身不稍滞”,是以心使身的成就。当你神气充足,每天用以心使身的功夫,慢慢觉得全身僵块化开,全身如一均匀体,一动无有不动时就差不多了。
9.荡开就是鼓荡,无论蓄发都不是骨肉简单伸缩,全身如统一体,无论动静,神气鼓荡始终不休。若身体僵块化去,就会觉得身体若一均匀体(液体或气体),到这时就比较容易理解鼓荡之意。
荡开不只是舒展,是指要将身体练松后使全身骨肉运动成为鼓荡运动,而非骨肉曲折搬动。劲是人人都有的,练拳的人比较一致了就大一点,平常人散乱就小一点。动手时用能量增加的劲就是外劲,用能量释放的劲就是内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