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顺亲政后,对内废除藩礼,推行汉礼,行文治,设国学,教授汉学,恢复生产,分封皇族王爵,加速封建化进程;对外依附辽国,与宋通好,宋夏关系又进入了一个短暂的和平相处阶段。
公元1115年,辽国统治下的女真族在其东北逐渐强大,建立了金国。金国建立后,首先南下进攻辽国。起初,西夏曾出兵援辽抗金,后来,乾顺皇帝看到辽国灭亡已成定势,便奉表金国,表示绝辽附金。公元1125年,辽为金所灭。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宋都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北宋宣告灭亡。至此,辽国、北宋与西夏三国鼎立之势已不复存在。乾顺皇帝在他的晚年,趁着金国全力攻宋无暇西顾之机,曾多次出兵,扩张版图,增加人口,壮大力量。正是在这几年间,西夏不仅收回了过去失去的大片土地,而且还夺得了不少地界,从而成为西夏建国以来疆域最为宽广的时期。但是,这种发展的态势并未能继续下去,夏大德五年(1139年)六月,乾顺因病去世,在位53年,谥号圣文皇帝,庙号崇宗,墓号显陵。长子仁孝即位,时年16岁,是为仁宗,西夏开国后的第五代皇帝。
仁孝继位不久,西夏境内发生严重饥荒,兴、灵一带粮食歉收,米价暴涨,一升米竟高至百钱。大庆四年(1143年)三月,西夏又遭遇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这次地震以兴庆府为中心,遍及西夏10多个州镇,在东起绥州,西至甘州,南起柔狼山(在今甘肃靖远北境),北至黄河河套的广阔土地上,均遭受地震劫难,仅兴庆府的死难者就达万余人,至于西夏全国在地震中的死难者就更是不计其数。大地震之后,接着出现了大瘟疫和大饥荒,雪上加霜的西夏各族人民痛苦地挣扎在死亡线上。西夏统治阶级虽然也采取了一些诸如减租免税的措施,但严重的饥荒和剥削仍不断威胁着夏国人民的生存。这年七月,在夏国腹地威州(治今宁夏同心县韦州)、静州(治今宁夏永宁县望洪附近)、定州(今宁夏平罗县)一带,党项及各族饥民为了活命,不得不铤而走险抢夺官仓的粮食,从而引发了饥民暴动。起义饥民分成很多股,多者万人,少者五六千人,势力发展很快。其中重要的一支起义队伍是哆讹领导的定州竾(ch)í浪、富儿党项部落的起义。
哆讹,原住在兴州(今银川市)北面靠近定州的一个部落里。在灾荒年里,哆讹家破人亡,只他一人幸存,没吃没住,靠野菜度日。好不容易盼到麦子成熟,不料种的几亩薄田,又被朝廷赐给寺庙。哆讹气愤不过,就悄悄地到地里收割麦子,不料被人发现,抓到官府遭到一顿毒打。哆讹是个烈性汉子,他对部落中的人说:“被羞辱的没有两个脸面,已死亡的没有两个生命;与其忍辱偷生,还不如揭竿而起!”忍无可忍的哆讹率先起事,在他的带领下,定州一带的竾浪、富儿两个党项部落的不少人跟他造起反来。他们占据山头,杀富济贫,攻打州城,一时声势大振,很多没有活路的饥民前来投奔他。各路暴动的饥民攻州拔县,声势越来越大,西夏郡县连章告急。仁孝皇帝与群臣商量对策,不少大臣主张调兵镇压,唯有枢密承旨苏执礼主张招抚,他说:“这些人因饥饿生事,非盗贼可比。今宜救其冻馁,使之有田可耕,有家能养,那么聚者就会自散,不可徒恃兵威,诛杀无辜。”仁孝认为两种意见都有道理,于是决定用招抚、镇压两手对付暴动的饥民。他一面命令各州按灾情轻重,赈济灾民;一面令西平都统军任得敬率领军队,对起义饥民进行军事征剿。由于各路起义饥民各自为阵,没有严格的组织和统一的领导,在官军的镇压、招抚面前,先后瓦解。但哆讹领导的起义队伍,仍坚持斗争,他们依险据守,英勇顽强地与官军战斗了两个多月。最后,任得敬用计,夜间偷袭起义军据守的堡寨。寨破,哆讹惨遭杀害,起义被残酷地镇压下去了。
这次饥民起义,是西夏历史上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党项族农民起义。轰轰烈烈的起义进行了100余天,其规模之宏大,斗争之坚决,牺牲之壮烈,影响之深远,都在西夏历史上留下了极其光辉壮丽的一页,而他们的领袖哆讹也以西夏历史上第一位也是最知名的农民起义领袖载入史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沉重地打击了西夏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表现了党项族人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精神。同时,这次起义也推动了西夏封建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到仁孝天盛年间,西夏经济繁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