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为契丹族所建。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国,国号契丹。公元947年改国号为辽。此后在公元983年~1066年间又曾重新称契丹,但因多数时间称辽,故史称辽国。
西夏在立国以前,和宋朝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所以一直与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元昊称帝建国后,宋、辽、夏三足鼎立之势已然形成,大宋占据中原视为正统,大辽地域广阔,奠基日久,唯有大夏国才短短几年,偏居西域,羽毛还未丰满。正因为如此,西夏立国伊始就采取了“联辽伐宋,北和东征”的策略。西夏王室与辽国皇族之间,不仅多年来互有来往,而且还有姻亲之谊。辽国在三国外交关系的格局中,采取的是“以夏制宋”的策略,利用西夏牵制宋朝,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自公元1031年辽兴宗耶律宗真将兴平公主嫁给元昊的10余年间,辽夏仍保持着盟好关系。宋夏交战,辽表面上保持中立,实际偏袒西夏。
夏天授礼法延祚五年(1042年)三月,元昊请辽发兵攻宋,以配合他对宋的军事行动。当时辽国皇帝满口应允,并出动大军陈兵于宋辽边境上。谁知,辽国出兵的目的只是想借机向宋朝廷敲一笔“竹杠”,并未以实际行动助夏攻宋。结果宋朝被迫每年再给辽增拨白银10万两、绢10万匹,同辽和解,辽国撤兵。元昊对辽国皇帝这种坐收渔人之利极为不满。
从辽国方面来看,西夏的日益强大及李元昊的狂傲不羁也使辽国统治者感到不满和不安。随着西夏势力的强大,元昊羽翼已丰,他对辽的态度远不如其乃祖乃父那样恭顺。元昊与辽兴平公主结婚后不睦,公主早丧,这进一步引起辽国皇帝的不满,立即派使臣带了诏书来夏责问元昊公主的死因,使双方矛盾公开化了。
正当夏辽关系日趋紧张的时候,元昊又诱纳早已归顺辽的山南党项部落和辽西部边境的岱尔族。不久,辽国“山西族”节度使屈烈率其五部投降西夏。当辽国发兵攻伐反叛辽的西部各部落时,元昊则暗中支持叛族,使辽国军队连连受挫,还杀了辽招讨使萧普达、四捷军详隐(军职)张佛奴等。辽兴宗遣使责问,元昊态度极其傲慢,还“自称西朝,谓契丹为北边”。辽兴宗大怒,决计诉诸武力,教训一下桀骜不驯的李元昊。夏辽战争不可避免了。辽重熙十三年(1044年)五月,辽兴宗从各地抽调数十万大军,会集于西南边境,准备大举讨伐西夏。元昊由于与宋议和未定,两次遣使至辽入贡请和。八月,辽兴宗将西夏来使扣押,并发兵屯宁仁、寇静二镇(在今山西朔县境),等黄河封冻之后,踏冰过境,到夏国境内掠取叛户。与此同时,元昊也在东部边境部署兵力准备迎战。
十月,辽兴宗亲自统领10万骑兵出金肃城(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北)。其中皇太弟重元领骑兵7000出南路;东京留守赵王萧孝友率师为后援;北院枢密使韩王萧惠领兵6万出北路,然后分兵三路,发起大规模进攻。因夏国与辽国有黄河相隔,向来没有城堡可守,故辽军长驱直入夏境200公里,未见夏兵。元昊见辽兵来势凶猛,便率领左厢兵悄悄开赴贺兰山北迎敌,与萧惠率领的北路军相遇。元昊率领亲兵迎战,将辽军包围起来。辽将萧惠好生了得,他奋勇拼搏,左右开弓,厮杀竟日,夏军大败,元昊率兵退守贺兰山。元昊见辽军增援部队不断进入夏境,便遣使向辽上表谢罪,以为缓兵之计。并将叛辽蕃户、方物进献于辽。
此时辽军正屯驻于河曲(按:此指黄河转弯大“几”字处),元昊亲自到辽军大本营敬酒为辽兴宗祝寿,在鼓乐声中,元昊折箭为誓。兴宗也赐元昊酒,并答应让其悔过自新。萧惠进言说:“夏人忘恩背盟,今天子亲临,大军并集,如若不将夏国一举征服,将来后悔莫及。”萧惠主张趁势进攻,兴宗犹豫不决。在等待兴宗表态期间,元昊令夏军3次后退近百里,以示请和诚意。但每次撤退,都将方圆数十里田园烧尽,牧民和牲畜全部迁走,粮食坚壁起来。夏军后退百里,辽军跟进百里。辽军所到之处,夏国的兵民早已撤得干干净净,莫说见不到人丁牛羊、粮食草料,就连地上的野草也一烧而光。元昊的坚壁清野使辽军困苦不堪,数万辽军人缺粮,马无草,人困马乏。等到辽兴宗答应许和时,元昊估计辽军已经草尽粮绝,于是又有意拖延几天,然后率兵突袭萧惠的军营。萧惠率领数路兵马奋力拼杀,元昊见状立即率骑兵退守河西,又被萧惠击败,杀死夏军数千人。萧惠又令先锋军分左右翼进击,元昊率千余夏兵突围。忽然大风骤起,飞沙迷目,辽军阵脚大乱,元昊立即纵兵急攻,萧惠军大败溃逃,自相践踏死伤无数。夏军乘胜进攻辽军大本营,辽军溃败,辽兴宗单骑逃脱,险些做了俘虏。
元昊军又攻入赵王萧孝友营寨,俘获契丹驸马都尉胡覩(dǔ)及近臣数十人,并缴获大量车骑、器械等。
元昊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能败中取胜,充分显示其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不仅如此,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当元昊获得大胜之后,并未因胜利而冲昏头脑,而是采取了与辽讲和、归还俘虏等外交手段,主动让步。辽兴宗以重兵西征反遭败绩,知道已无力消灭西夏,只得接受与西夏议和的现实,辽夏冲突暂告结束。
由于3个政权的并峙,西夏又是其中最小的政权,因此不敢同时与辽、宋为敌,更害怕辽、宋的联合夹击,所以对辽、宋都要做些让步。特别是对辽,在外交的筹码上要比宋重,所以夏虽与辽发生战争,仍贡使不断;在战胜的情况下,也主动让步求和。
西夏统治者依违于两大政权之间,善于利用矛盾的灵活外交策略取得了很大成功,这是夏国能在军事上战胜宋、辽并与之鼎足而立的重要条件之一。这充分说明夏景宗李元昊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