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迁因箭伤发作身亡,23岁的李德明继位。李德明(982年~1032年),小字阿移,李继迁长子,野利氏所生。德明心胸开阔,深谋远虑,多年来随其父转战南北,战功卓著。他在位28年,主要做了3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与宋缔结“景德和约”。李继迁死后,刚刚继位的李德明当即派遣使臣向宋、辽两朝报丧,并请求予以册封。大辽国主很快就颁发圣旨,册封李德明为西平王、夏国王、中书令,又特地加太保、太傅衔。辽国主毫不吝啬地给了他这么一大堆头衔,其目的不外是笼络李德明,以增加对宋朝的抗衡实力。这时的宋朝已与辽国缔结了“澶(ch án)渊之盟”,宋朝答应每年送给辽国银10万两、绢20万匹,故宋朝也决定改变对党项李氏政权的强硬态度,化干戈为玉帛,以便巩固内部统治,粉饰太平,安心享乐,所以接受了李德明的册封请求。景德三年(1006年),宋朝与李德明签订和约。宋朝承诺:以李德明为定难军节度使,封西平王;赐金、帛、缗钱各4万,茶1万公斤;给予内地节度使的薪俸;允许夏人进入内地贸易往来;撤消青盐内输的禁令。同时要求李德明送还被俘的宋朝官吏,释放被俘的宋朝兵民;如果边境发生纠纷,要服从宋朝廷的处理。还有些条件,李德明坚决反对,这里不再赘述。这便是历史上的“景德和约”。这个和约给李德明统治的灵、夏地区带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从此双方休战20多年。这20多年对于医治战争创伤、巩固政权、发展社会经济,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农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为以后西夏建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二件大事是发动攻占河西走廊的战争。媾和以后,李德明解除了东顾之忧,可以专力西攻,以完成其父占领河西走廊的既定战略,继续扩大割据范围。所谓河西走廊,就是指在黄河以西、祁连山与北山山脉之间的那条蜿蜒1000多公里的天然走廊。它是古代东西交通的必经之地———丝绸之路的东段大道,同时也是西北边防重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祁连山雪水的滋润,这里水草肥美,宜农宜牧,是中原王朝屯田畜牧的重要处所,它不仅可以为戍守西陲的军队提供充足的粮食,还可以提供优良的战马。因此,这里不仅是各族人民赖以生存的一块宝地,而且也是历朝历代战略布局中的关键所在。当时的河西,主要有两股势力,一是凉州的吐蕃六谷部,其首领就是先诈降后射杀李继迁的潘罗支;另一支是甘州(今甘肃张掖市)的回鹘,其首领是大可汗夜落隔。李德明首先攻打凉州。他设离间计,使吐蕃者龙六族归附自己,又佯攻者龙,诱潘罗支来援而杀之,报了杀父之仇,并重新夺得了凉州。
回鹘,原称回纥,因感于鹘(即隼,是一种凶猛的鹰)之雄劲矫健,特将族名“回纥”改为“回鹘”,义取回旋轻捷如鹘也。回鹘是铁勒诸部之一,原游牧于今蒙古国境内鄂尔浑河、色楞格河流域。9世纪中叶,回鹘一支迁徙河西走廊,以甘州为中心,散居甘、肃、瓜、沙诸州,称甘州回鹘。甘州回鹘在河西地区的势力最强大。党项兴起,甘州回鹘感到威胁,便与宋朝通好,表示愿助宋灭夏。李德明攻打甘州先后用兵7次,历时20年,屡攻不克。直至宋天圣六年(1028年)德明派其子元昊率军攻打,才袭破甘州。可汗夜落隔仓皇出逃,元昊置兵戍守其地。瓜州的回鹘首领见李德明军事日盛,无法抵抗,也率部归附。至此,李德明占据甘、瓜、凉诸州,控制了整个河西走廊。
李德明的第三重大举措是迁都怀远镇。李德明在位期间,虽然向宋辽称臣,没有立国称帝,但这并不能认为他没有称帝的欲望。早在辽国封他为夏国王之后,他就动用数万民夫在延州(今陕西延安)西北的鏊子山上,修建宫殿,绵亘10余公里,极其豪华壮丽。在境内,他以帝王自居,发号施令,任命官吏,出行时的仪仗队俨然和皇帝一样。一天,有人对李德明说,他在怀远镇(今银川市)北面的温泉山(今贺兰山暖泉附近)上看见了龙。李德明认为这是吉兆,便派官员前去祭祀,于是便有了迁都的想法。当然,真龙是没有的,可是白雪皑皑的贺兰山脉,随着蜿蜒起伏的山势腾飞于天地间,难道不像一条玉龙吗?怀远镇西北有贺兰山耸立,东南有黄河流淌,南面有西平府为屏障,可攻可守,可来可往,确实是建都域的好地方。宋天禧四年(1020年),李德明决定将都城从西平府迁到怀远镇,并改名为兴州,意为祖宗创建的基业在自己的手中更加兴盛发达,遂下令在怀远镇筑城修庙,大造宫殿官署。
怀远镇,秦时属北地郡,汉时设廉县,魏晋南北朝时赫连勃勃建饮汗城,又名果园城、丽子园,至今尚存的海宝塔(俗称北塔)即为当时之古刹。北周设怀远县,隋唐时沿革不变,直至北宋改为怀远镇,宋咸平四年(1001年)被李继迁攻占。李德明改镇为州,号兴州,并定都于此。据清吴广成《西夏书事》载,怀远镇原来的城池规模很小,李德明迁都后,乃“遣贺承珍督役夫北渡河城之,构门阙宫殿及宗社籍田”。经过10余年,城池宫室才初具规模。李德明迁都怀远镇影响西夏历史将近200年,也为后来的银川市成为历史名城打下了基础。兴州地处交通要塞,又有相对稳定的引黄灌溉,农牧业发达,可以保证都城的军需民食。再者,兴州用地广阔,具有相当大的容纳力,加之政治军事势力不断向西扩展的要求,李德明迁都兴州,使政治军事中心更靠近前线,所谓“天子守边疆”,加快了西夏经营河西的步伐。兴州和西平府隔河相望,后来的西夏人便仿效宋朝,称它们为自己的西京、东京。
宋天盛六年(1028年),李德明立元昊为太子,元昊生母卫慕氏为皇后,追封其父李继迁为“应运法天神智仁圣至道广德光孝皇帝”。正当立国称帝的各项准备工作快要完成的时候,李德明却于宋明道元年(1032年)十月病逝,终年51岁。德明死后谥曰光圣皇帝,庙号太宗,墓号嘉陵。
李德明23岁继位时,党项李氏政权正处于东西两面受敌、战火纷飞、经济危困之时,由于他深谋远虑,正确地采取了对内保境息民、发展生产,对外东和西战的方针,从而增强了实力,壮大了力量,特别是在时机成熟时定都兴州,更为元昊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