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后期,大食东侵,吐蕃渐盛,突厥再次崛起,边防形势又趋紧张。当时,原归附唐朝的突厥、铁勒降户仆固都督勺磨及硖跌等部落,散居于3座受降城外,朔方大总管王晙怀疑他们暗中联合突厥毗伽部可汗,图谋攻陷受降城,于是在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六月,诱骗勺磨等降户首领宴于受降城,设伏兵将其全部杀死,并将河曲一带的降户几乎杀光。是年秋天,王晙又奏请朝廷西发西突厥拔悉密、东发奚人(古族名)和契丹,相约掩袭突厥毗伽可汗于稽落水(约在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旗以北),结果反招致甘州、凉州之败,毗伽可汗声势大振。在这种背景下,不满官府对降户压榨和奴役的康待宾于开元九年(721年)二月,联合内附的少数民族反叛唐朝,扯起造反大旗。
康待宾是“昭武九姓”之一的康国人,住在兰池州(今宁夏灵武境)。康待宾起义是开元年间在朔方镇发生的首件大事。朝廷命黄门侍郎韦抗持节前去抚慰。可惜朝廷用人不当,韦抗既没有武略,又胆小如鼠,一路上走走停停,故意磨蹭。后来,竟从马上掉下来,遂借机称病,一行人只好打道回京。第二年四月,康待宾起义部众迅速发展壮大,他们首先占据长泉县,然后又攻陷六胡州,占据约今陕北、宁夏长城外鄂托克旗与乌审旗之间地区。他按照突厥人的官号,建立自己的一套组织体系,自称叶护(突厥大官名),下设护州、大将军、将军等官职。起义后声势浩大,拥众7万多人,并与居于夏州一带的党项族联合起来进逼夏州(即赫连勃勃修筑的统万城)。起义军攻破银城、连谷(在今陕西神木南北境),据其仓库,补充给养、武器。
唐朝廷命兵部尚书、朔方大总管王晙征发陇右诸军和灵州附近的铁勒九姓军马前往镇压。此外又调遣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朔方道防御讨击大使王毛忠、天兵军(在今山西太原)节度大使张说等共同讨伐康待宾。起义部众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南面有陇右诸军的骑兵,北面有铁勒九姓的骑兵,3座受降城的军队断其后,灵州等六郡的骁勇攻其前,形成四面合围之势。同时,唐军又采用分化瓦解的策略,用重金悬赏生擒或斩杀康待宾。这时,张说率天兵军步骑万人由太原岚州出发,到达合河关(今山西兴县黄河口),渡过黄河,对起义军发动突然袭击,义军大败。张说又乘胜追至骆驼偃(今神木北)。在唐军猛烈进攻之下,起义军与党项联盟解体,党项人向唐军投降,并被迫与起义军互相残杀,义军大败,向西逃入沙漠中。七月,王晙率朔方大军将康待宾所率主力击溃,杀死3.5万余人(一说为1.5万)。康待宾被俘后,送至长安腰斩。
第二年,康待宾余部康愿子又在今庆阳、环县一带继续反叛,康愿子自称可汗。他们计划夺取朝廷养马场的马匹,向西渡黄河出塞。此时,已任朔方节度大使的张说率朔方军追击,在木盘山(可能是六盘山之误)将其消灭,俘获男女3000余人。历时两年多的康待宾起义被平息了。为了防止朔方六胡州等地少数民族再次举行反抗,唐王朝将六胡州等地余部5万多人,迁往内地许、汝、唐、邓、仙、豫等州,造成朔方空地千里少人烟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