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平罗县城乡留传着这样一首民谣:“虎头①满街游,百姓发了愁,差役如牛毛,衙役似恶狗,十家九断炊,痛苦何日休!”这是平罗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真实写照。
武昌、西安等地起义成功的消息传来后,平罗县一时谣言四起,人心浮动。知县李九波鉴于时局动荡,遂召集地方官吏和绅商研究加固城防,以备应变。当时,平罗县城城墙东、北两面均被流沙所围,尤其是北城墙根积沙和城墙一样高,乡民进城,多涉沙而入。因此,城防工程的首要任务是征调民夫清除城墙根积沙。由于积沙量大,民夫怨声不绝,后竟自动解散。官府因武营空虚,无力弹压,只好徒唤奈何。民夫的自动解散,彻底暴露了官府的虚弱与无能。于是,哥老会的活动便由秘密逐渐转入半公开化,并在群众中广泛宣传反清革命思想,私下打造刀枪戈矛。起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按照岳武庙会议部署,王之滨等人回到平罗后,立即与哥老会首领蒲春山(四川人)、马跃川、吴大炳、哈明(回族)、杨生武、董茂奎等人在县城吴大炳开设的药铺里秘密聚会,商量研究平罗县响应武昌、西安起义事宜。会议提出了“顺南方,迎南军,杀赃官,除恶霸”的战斗口号,决定11月20日在平罗县发动武装起义。起义民军的旗号为“顺南”,民军的标志为“头包青头巾”。又规定了联络口令:问:“什么人?”答:“自己人!”又问:“什么号?”答:“顺南!”(一说是“青包巾”)会议还决定王之滨、马跃川、吴大炳为县城起义领导人,哈明、王全贞为宝丰起义领导人,杨生武为黄渠桥起义领导人,董茂奎为头闸起义领导人。各地同时行动,以抢夺官府恶霸的当铺为开端。并决定由吴大炳负责起草起义后的安民告示。11月19日晚上,起义军分头抢夺了平罗城内的北当铺、南当铺和黄渠桥的永茂、聚恒几家当铺,尽取所当棉衣等物救济了穷人。宝丰的哈明和王全贞领导的起义军,还杀了绰号叫黄疤眼子的县丞。黄渠桥是平罗县的大集镇,驻有清军骑兵1个营,杨生武率领当地起义民军将其包围,营官侯懋林率部顽强抵抗,拒不缴械投降,经过一场激战,民军将侯懋林俘获并枪杀。董茂奎等人也提前起事,举义成功。11月20日,平罗县哥老会首领蒲春山、王之滨、马跃川、吴大炳等人率领县城和四乡起义民军,头包青巾,手执大刀、长矛等武器,结队走上街头。大街小巷的房顶上都挂起了上书“顺南”二字的方形小白旗,群众满怀新奇地观看起义队伍。当时驻守平罗的清军参将潭华亭、守备金某、千总周尚敏(又名周世斋)以及县府的官吏兵弁等纷纷逃匿民间,知县李九波见大势已去,只好头顶县府大印交给了王之滨,起义宣告成功。民军首先打开武器库,武装自己,又打开监狱,放出囚犯。犯人们冲出监狱,手持镣铐,涌上街头,高呼:“成功了!成功了!杀呀!杀呀!”起义军打开仓库,赈济平民百姓。
11月21日,起义民军在县城东关帝庙内,正式成立了“顺南”政权———平罗县民军指挥部。推举蒲春山为首领,王之滨任平罗县知县,吴大炳为师爷,马跃川为参将,孙柏岩为文案夫子,哈明、杨生武、董茂奎、周祥、侯明俊等分任守备。并在各处张贴了安民告示,主要内容是:推翻清统治,归顺南政府(即武昌起义后成立的军政府),民众各务其业,恢复正常秩序等。在举行的就职仪式上,平罗县民军指挥部接受了平罗县清朝官吏及地方士绅的“输诚”。中午,民军指挥部派人向各商号征收青布,分发给所有起义民军作头巾。11月23日,民军指挥部在县城南校场筑坛,由蒲春山主持,举行了隆重的祭坛仪式。起义民军手持各种兵器齐集坛下,首先由蒲春山祭拜天地,然后由平罗县城公正周绍武宣读牒文。宣读毕,将趁火打劫的孙三子明正典刑,斩于坛下。
经过3天整顿,平罗县起义民军建立了各级政权组织,惩办了破坏治安的坏人,城乡秩序恢复了正常。